射陽先生存稿
射陽先生存稿
明代吳承恩著。其詩歌內容比較廣泛,除抒寫情懷,吟詠山川景物外,也有部分反映社會生活的作品。
明代吳承恩著。吳承恩(1501~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髫齡,即以文鳴於淮”,頗得官府、名流和鄉紳的賞識。嘉靖八年(1529),吳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創辦的龍溪書院讀書,得到葛木的賞識。朱應登認為他“可盡讀天下書”,而“以家所藏圖史分其半與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六年後,由於母老家貧,去做了浙江長興縣丞,常與友人朱曰藩豪飲,寄趣於詩酒之間,和嘉靖狀元沈坤,詩人徐中行有往來。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為生,約六十七歲時到過杭州,活了大約82歲,晚景凄涼。
吳承恩是明代傑出的小說家,《西遊記》的作者。其詩歌內容比較廣泛,除抒寫情懷,吟詠山川景物外,也有部分反映社會生活的作品。其詩“緣情而綺麗,體物而洌亮,其詞微而顯,其旨博而深”(陳文燭《射陽先生存稿序》)。其長篇歌行激越豪放,有李白遺風,如《二郎搜山圖歌》在表達剷除邪惡的強烈願望的同時,也抒發了自己不能有所作為的苦衷,感情充沛,氣勢凌厲。吳承恩的詞出入《花間》,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他的散文取法歐陽修、曾鞏等大家,暢達懇切,與唐宋派古文家的風格有相近處。為文抨擊時弊,簡潔明了,如描繪當時的社會現實是“行伍日凋,科役日增,機械日繁,奸詐之風日競。”(《贈衛侯章君履任序》)不足二十字便概括了武備、財稅、經濟和社會風氣幾方面的特點,相當精練。吳承恩生活在復古風氣瀰漫一時的明代中期,但其詩文均能自出胸臆,“師心匠意,不傍人門戶籬落”獨立成家。(李維楨《射陽先生集選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