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聽則明

兼聽則明

兼聽則明,拼音是jiān tīng zé míng,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出自漢·王符《潛夫論•明暗》,用作主語、謂語、賓語;用於領導者。

釋義


兼聽:聽取各種意見;只有聽取多方面意見,全面了解情況,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正確判斷。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出處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論語。顏淵第十二》: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清阮元挍勘云:片言可以折獄者,釋文出以折云:魯讀折為制,今從古,案古多假折為制,墨子尚同中引書呂刑:制以刑作折則刑),其由也與(仲由,字子路)?集解:孔(孔安國)曰:片猶偏也,聽訟必須兩辭,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折獄者,唯子路可。唐孔穎達疏云:此章言子路有明斷篤信之德也。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者,片猶偏也,折猶決斷也。凡聽訟,必須兩辭,以定是非。偏信一言,以決斷獄訟者,唯子路可。故云其由也與。偏信一言,則是非難決。唯子路才性明辨,能聽偏言,決斷獄訟,故云唯子路可。

典故


唐太宗李世民任命魏徵做諫議大夫,他問魏徵怎樣成為賢明皇帝。魏徵說堯舜善於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所以就賢明,能保住天下;他又說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只相信少數人的話,不去了解真實情況,所以國家就滅亡了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用法搭配


運用

作主語、謂語、賓語;用於領導者

例句

唐朝人魏徵說過:“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毛澤東《矛盾論
毛澤東《矛盾論》:“多方面聽取意見才能辯明是非得失;只聽一方面的意見,就信以為真,往往要作出錯誤的判斷。”
漢代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聽,則聖日廣矣;庸說偏信,則愚日甚矣。”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相關文言


原文
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目,達四聰,故共、鯀、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台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而下情得以上達)。”上曰:“善!”
譯文
唐太宗問魏徵:“君主怎樣做才叫明辨是非,怎樣做叫昏庸糊塗?”魏徵答:“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塗。從前帝堯向下面民眾明查詳問,所以有苗作惡之事才可以及時掌握。舜帝目能明查四方,耳能遠聽四方,所以共工、姒鯀、歡兜也不能蒙蔽他。秦二世胡亥只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導致後來侯景攻陷建康,梁武帝被軟禁至死;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於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君王應廣泛聽取意見,之後廣泛採納意見,則宦官貴族不敢蒙蔽阻塞信息,下面的情況得以反映上來。”唐太宗說:“說的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