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和鎮
廣西玉林市福綿區下轄鎮
1933年,屬郁林縣新橋鄉。1950年,屬第四區。1952年9月,改屬第三區。1955年,改屬新橋鄉。1958年,屬玉林縣紅旗公社。次年,改屬新橋公社。1984年,改屬玉林縣新橋鄉。1987年7月,從新橋鄉析置石和鄉。1989年,石和鄉設10個村公所。1997年,石和鄉改屬玉林市玉州區。2001年4月,石和鄉改為石和鎮。
行政區域面積85平方公里。全鎮轄10個行政村、20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萬人。該鎮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距玉林城區僅17公里,玉公二級公路、玉博公路自北向南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玉林至鐵山港高速路建成后,石和鎮將具有更快捷的出海口。石和鎮的基礎設施完善,土地、人力資源非常豐富。
名稱來歷因鎮政府駐地石和村而得名。
地理位置地處玉林市境中西部,東、東南與陸川縣沙湖鄉相鄰,南接博白縣三育鎮,南、西南連沙田鎮,西、西北鄰樟木鎮,北、東北靠新橋鎮。人民政府駐石和村,電話區號0775,郵政編碼537033,東北距玉林城區17千米。
東南部(靠近陸川縣的沙湖嶂海米535米),為丘陵地帶,山沖狹小,中部為低矮崗地,海拔高度--般在100-200米之間。西北部處南流江東岸,接近玉林盆地,地勢比較平緩。最高點旺久村通天蠟燭嶺,海拔240米,最低點南流江出境口,海拔68米。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太陽輻射量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光熱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氣溫22C,無霜期346天,雙季稻安全生長期為220天。年降雨量1500-1700毫米。降水量集中在每年的5-9月。
南流江流經西北部邊陲,河道長約2.8千米,境內無大河流,但溪流遍布全鎮。
全鎮以低矮丘陵山嶺為主,土地資源豐富。有林地3600公頃,耕地1514公頃,經濟林2100公頃。2008年,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130萬元,農業總產值1611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994萬元,新上項目4個,引進資金1500萬元,財政收入5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02元。糧食總產量14134噸;家禽出欄159萬羽,主要以參皇雞為主;生豬出欄3.09萬頭;珍稀水產養殖業以黃沙鱉、本地塘角魚為主,其中黃沙鱉養殖已成為本地群眾帶頭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鄉鎮企業7家,其中廣西唯一的靈長類實驗動物馴養繁殖中心落戶我鎮。有初中1所,在校生850人,教師85人;小學10所,學生2231人,教師122人。經濟作物主要有劍麻、荔枝、龍眼、茶樹、糖蔗、黑皮冬瓜、指天椒、花生、木茹等;石和鎮是遠近聞名的茶葉生產地,名優產品有鶴山保健茶、手制精品綠茶、手制毛尖茶。
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溫、霜凍、雷擊等。其中1971年的洪澇災害,崩塌房屋無數。2008年連續月余的低溫陰雨,林.農、水產損失慘重。
廣西玉林玉州區石和鎮
行政代碼:450902112 | 行政級別:鎮 |
長途區號:0775 | 車牌號碼:桂K |
人口:約3萬人 | 人口密度:353人/km |
面積:85km | 郵政編碼:537000 |
身份證前六位:450902 | 隸屬政區:福綿區 |
2011年末,轄平坡、愛國、沙坑、石和、長發,雲茂、塘茂、旺久,麥圳、大義10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06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283人,城鎮化率27%。總人口中,男性16780人,佔54.7%:女性13898人,佔45.3%;18歲以下8277人,佔27%;18-60歲18722人,佔61%;60歲以上3679人,佔1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0228人,佔98.53%,有壯、瑙、回、水等9個少數民族,人口450人,佔總人口的1.47%。其中壯族33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5.1%,瑤族81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18%,水族4人,仫佬族3人,土家族3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4.09%0,人口死亡率4.92%e,人口自然增長率9.17%e。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千米,總面積約87.千米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約82.78平方千米,佔99.38%,水城面積約0.52平方千米,佔0.6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0人。
2006年:轄10個村民委員會,206個村民小組,年末人口28228人。全年工業總產值3330萬元,農業總產值13165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00多萬元,新上項目2個,引進資金250萬元,財政收入46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8元。全鎮有林地3666.7公頃,耕地1514公頃,糧食總產量10828噸,經濟林2100公頃,主要以速豐桉為主;家禽存欄18.68萬羽,主要以參皇雞為主,生豬存欄2.69萬頭。鄉鎮企業以林產品加工為主,有7家。
耕地面積3萬畝,人均0.97畝,全部用來種植水澆地,以種植水稻、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2.31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1萬噸。人均356.6干克,其中水稻1.0萬噸,玉米0.0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菠蘿、荔枝、龍眼,香蕉、甘蔗、蔬菜等,為全市果、茶的主要產區之一。2011種植種植面積萬畝93萬畝,產量2萬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冬瓜等。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3.35萬頭,年末存欄5.7萬頭:家禽年飼養量128.01萬羽。有林地3600公頃,其中經濟林2100公頃。
以鑄造、機械加工、木製品、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7541萬元,比上年增長28.61%。擁有工業企業15家,職工385人。
2011年,財政總收入668.1萬元(不含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收入),比上年增長59%。
2011年末,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0處;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12萬餘冊。
2011年末,幼兒在校所,在校幼兒630人,專任教師34人:小學10所,在校生2300人,專任教師11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60人,專任教師7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34.2萬元。
境內有玉林至博白公路(省道),玉林至公館二級路。
2011年末,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2個,門診部(所)23個;有床位2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6.8張;固定資產總值2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54名,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人次。10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3.9%。
2011年末,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覆蓋率已達到100%。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1戶,人數34人,支出74280元,月人均182元,比上年增長28%;醫療救助246人次,共支出53.11萬元,比上年增長88.4%;民政部門資助參加新農合3371人次,共支出10.1萬元,比上年增長12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52戶,人數2690人,支出219.79萬元,比上年增長1.9%,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長21%: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0.92萬元,比上年增長13%;敬老院1家,床位20張,五保家園7家,收養農村五保人員75人。
2011年末,電信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1383戶,固定電話用戶普及率17.4%;行動電話用戶1647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53.7%。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36萬元。
1992年建成石和鎮自來水廠,有深水井1眼,年供水5萬立方米。
2011年末,變電站1座。
2011年末,鎮區街道兩側建有綠化帶0.2萬平方米。
2006年鎮黨委書記:寧紅容鎮長:李彥
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