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學
省屬重點本科高校
常州大學(Changzhou University)坐落於江蘇常州,是江蘇省教育廳與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入選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長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創新聯盟發起成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是經教育部考試中心及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批准的英語雅思官方考點。
學校始建於1978年,原名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定名為江蘇化工學院;1984年實行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聯合辦學機制;1992年成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管理的部屬院校,並更名為江蘇石油化工學院;2000年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1年江蘇省商業技工學校併入;2002年更名為江蘇工業學院;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常州大學。
截至2021年4月,學校現有科教城、西太湖兩個校區,校園佔地面積2000餘畝,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下設21個學院,有80個本科專業;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含9個授權領域);有教職工近20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0餘人。
常州大學
1978年3月19日,江蘇省委決定成立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要求先依託無錫市化工局負責組建和籌辦。
1978年4月17日,江蘇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正式啟用印章。
1978年5月2日,由無錫市書法家、革命老幹部徐靜漁用繁體字書寫的“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的校牌掛出。
常州大學校門牌匾變革
1978年春,在無錫分院創辦的同時,江蘇省化工廳與常州市委書記何冰皓、副書記章化農洽商,在常州籌辦南京化工學院常州分院,達成共識。
1978年4月28日,江蘇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南京化工學院常州分院,正式啟用印章。常州市責成化工局和人事局具體承辦建立分院事宜,選派原化工學校教務主任潘祖麟負責分院的籌備工作,到南京化工學院接收93名擴招新生名單,由常州化工廠捐獻一批桌椅,騰出原託兒所和一幢職工宿舍作為暫時校舍;人事局則從化工、紡工、交通、教育幾個系統緊急選調了37名教職工。
1978年5月22日,南京化工學院常州分院召開成立大會暨開學典禮,“南京化工學院常州分院”的校牌掛上了常化廠大門。
1978年6月12日,常州市委任命李清為南京化工學院常州分院院長,羊淇為副院長。
1978年6月20日,常州市委組織部批准成立“中共南京化工學院常州分院支部委員會”,由李清任黨支部書記,羊淇任副書記。
1978年9月20日,中共常州化工局黨組批准中共南京化工學院常州分院支部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為:李清、羊淇、朱素琴、汪振榮、華金海、蔣鑒平六位同志。
1979年5月26日,江蘇省革命委員會復文無錫市革命委員會,批准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遷址郊區馬山,實行省市雙重領導、以省為主的領導體制,學制四年,在校生規模1200人,畢業生由江蘇省統一分配。
同年,無錫市馬山“五七幹校”的所有資產劃撥給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撤銷南京化工學院常州分院,常州分院的在校生併入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
1980年1月7日,中共江蘇省委批准成立合併后的中共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委員會,任命施樂堯為黨委書記、院長,徐野任副書記,洪奇、金延、李惠進任黨委委員、副院長。隨後,無錫市委又增派范為霖參加學校領導班子工作。
1980年暑期,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招收第三屆新生82人,有機、化機專業各一個班級。12月,分院黨委決定成立有機化工系、化工機械系和基礎課部,建立有機化工系黨支部、化工機械系黨支部,撤銷學生黨支部,學生黨員編入所在系黨支部。同時建立了數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無機、分析、物理電工、力學、儀錶、外語、金工機械和製圖11個教研室。到1981年上半年,分院黨政和教學業務機構基本健全,擁有兩系一部17個教研室186名教職工,三屆學生439人,實驗室8個,藏書3萬餘冊,學術委員會和職稱評定辦公室也先後建立並開展工作。
1980年12月29日,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改名為江蘇化工學院,報國務院批准,並從無錫搬遷至常州建設新校址。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江蘇化工學院。
1981年6月中旬到7月底,無錫分院順利完成搬遷,移師常州。7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江蘇化工學院。9月10日,省委批准建立中共江蘇化工學院委員會,任命施樂堯為副書記主持黨委工作,朱永為副院長,徐愛如為副書記兼副院長,徐野為副書記,孫載堅為副院長。
1981年9月17日,“江蘇化工學院成立暨開學典禮大會”隆重舉行,省、市領導蒞臨。當天下午,吳文英副書記代表常州市委在紅星劇院舉行“江蘇化工學院成立聯歡大會”。江蘇工業學院完成了草創過程,常州人民也終於圓了“大學夢”。
1984年實行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聯合辦學機制,江蘇化工學院成為早期走地方政府與國家部委聯合辦學新路的高校。
1992年學校體制轉歸“中石化”直屬,並更名“江蘇石油化工學院”,2000年復調整為以江蘇省為主、與“中石化”共管的高校。
2002年,學校更名“江蘇工業學院”。
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為常州大學。
201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成功簽署共建常州大學協議。
2017年11月22日,常州大學近現代史與紅色文化研究院成立。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20年10月,學校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11月,學校被確定為江蘇省教育廳、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021年7月22日下午,入選江蘇省教育廳將專家推薦名單。
2021年7月26日,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2020年學位授權審核結果公示”,常州大學新增“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新增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新增國際商務、法律、社會工作、體育、翻譯、電子信息、機械、土木水利、護理、工商管理十個專業學位碩士點。
截至2019年6月,學校設有17個二級教學學院。另設有常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李公朴社會教育學院)和常州大學懷德學院(獨立學院)。有本科專業78個。
常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食品學院) | 常州大學製藥與生命科學學院(護理學院) | 常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城市軌道交通學院) | 常州大學石油工程學院 | 常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常州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 常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數理學院) | 常州大學阿里雲大數據學院 | 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 常州大學商學院(劉國鈞管理學院、經濟學院) |
常州大學史良法學院 | 常州大學體育學院 | 常州大學藝術學院(泰然影視學院) | 常州大學瞿秋白政府管理學院 | 常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常州大學華羅庚學院(智能製造產業學院) | 常州大學周有光語言文化學院 | 常州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 常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李公朴社會教育學院) |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獨立學院) |
截至2020年10月,學校有教職工1900餘人,專任教師中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佔比95%(博士學位60%);高級專業技術職務624人。擁有工程院院士5人(雙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學校現有江蘇省“雙創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藍工程”等省級人才160餘人;省“雙創團隊”、“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和教學團隊、“六大人才高峰”創新人才團隊等團隊10餘個。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校”和“江蘇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位居全國第129位,在武書連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中位居第150位。
截至2019年6月,學校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專業學位類別授予點、9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擁有2個省優勢學科、7個省“十三五”重點學科;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 重點學科
省級重點學科:
材料學學科、化學工藝學科、化工過程機械學科、油氣儲運工程學科
部級重點學科:
應用化學(精細化工)學科、油氣儲運工程學科
江蘇省“十三五”重點學科:“化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博碩點
截止至2019年10月,學校共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專業學位類別授予點、9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
學科類別 |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代碼、名稱 | 二級學科代碼、名稱 | ||
博士 | 08工學 | 080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光伏材料與器件產業化製造技術人才培養項目 | |
碩士 | 07理學 | 0703 | 化學 | 070301 | 無機化學 |
070302 | 分析化學 | ||||
070303 | 有機化學 | ||||
070304 | 物理化學 | ||||
070305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
0702 | 物理學 | 070205 | 凝聚態物理 | ||
08工學 | 0802 | 機械工程 | 080201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
080202 | 機械電子工程 | ||||
080203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
080204 | 車輛工程 | ||||
080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080501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
080502 | 材料學 | ||||
080503 | 材料加工工程 | ||||
0805Z3 | 光伏材料與器件 | ||||
99J2 | 光電信息材料 | ||||
0805Z1 | 生物材料 | ||||
0807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080702 | 熱能工程 | ||
080706 | 化工過程機械 | ||||
08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081201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
081202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
081203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
0812Z1 | 智能感知與互聯技術 | ||||
0817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081701 | 化學工程 | ||
081702 | 化學工藝 | ||||
081703 | 生物化工 | ||||
081704 | 應用化學 | ||||
081705 | 工業催化 | ||||
0817Z1 | 製藥工程 | ||||
0820 |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 082001 | 油氣井工程 | ||
082002 | 油氣田開發工程 | ||||
082003 | 油氣儲運工程 | ||||
0820Z1 | 油氣工程安全技術 | ||||
0820Z2 | 油氣工程節能技術與新能源利用 | ||||
99J1 | 數字化油氣工程與控制 | ||||
0830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083001 | 環境工程 | ||
083002 | 環境科學 | ||||
0830Z1 | 土木環境工程 | ||||
0835 | 軟體工程 | 083500 | 軟體工程 | ||
0837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083700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
99J3 | 食品安全 | ||||
0852 | 工程碩士 | 085204 | 材料工程 | ||
085216 | 化學工程 | ||||
085229 | 環境工程 | ||||
085206 | 動力工程 | ||||
085219 |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 ||||
12管理學 | 1201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120100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
1201Z1 | 信息管理與智能計算 |
校名
● 國家級特色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現代化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常州大學“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省級品牌(特色)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應用化學、製藥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環境工程;
● 省級精品課程:
省級精品課程匯總表 | |
凝聚態物理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化工過程機械 | 油氣儲運工程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安全技術及工程 | 有機化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截至2019年6月,學校擁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點)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個、省級大學科技園孵化器1個。
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科學技術部):
常州大學技術轉移中心
江蘇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光伏科學與工程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先進催化與綠色製造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級工程中心:
江蘇省油氣井口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獸用抗寄生蟲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特種工程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工業自動化熱工儀錶工程技術研究分中心。
江蘇省級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綠色催化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油氣儲運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決策諮詢研究基地(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戰略研究基地):
國家與江蘇石油石化發展戰略研究基地
常州市級科研平台和機構:
常州市精細化工新技術開發重點實驗室、常州市新能源工程重點實驗室、常州市高分子新材料重點實驗室、常州市藥品製造與質量控制工程重點實驗室、常州市獸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州市橡塑密封與減震工程技術中心、常州市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技術研究中心、常州市粉體應用及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州市特種聚合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州市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州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常州現代服務業研究院、常州市大學生創新創業學院等。
其它科研院所:
蘇南現代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蘇南現代化研究院)、聯合化學反應工程研究所常州大學分所、常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健康科學研究院、常州大學設計研究院、常州大學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常州大學城鄉礦山研究院、常州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常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常州大學中國財稅法治戰略研究院、常州大學能源化工裝備研究院、常州大學海安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常州大學農業信息化技術研究院、常州大學自然與合成有機化學研究院、常州大學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等。
2013年,學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863青年科學家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6項,三大檢索論文469篇,申請發明專利495件、授權215件,全年經費到款超過1.6億元。
“十一五”以來(2006年~2010年),學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5項,一次被江蘇省政府評為“十一五”獲重大科技成果獎勵成績顯著高校,三次被評為“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同時被評為“全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優秀合作單位”。
館藏資源
截止2017年12月,學校現有武進校區、白雲校區二個校區圖書館,館舍面積23000多平方米,中外文紙質圖書166多萬冊,閱覽座位2800餘個,電子資料庫60多個,中外文電子圖書138萬冊。常州大學圖書館是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和江蘇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JALIS)成員館,是江蘇省高校圖書館地區中心館。
學術期刊
《常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常州大學主辦的涵蓋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術期刊,是美國《化學文摘》、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波蘭《哥白尼索引》、《萬方資料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和《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的來源期刊。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常州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涵蓋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收錄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和《中文電子期刊——思博網(CEPS)》的來源期刊,是《教育閱讀網》和《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收錄期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推進國際化教育交流與合作。學校以校際合作、學術交流、科研合作為重點,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先後與28個國家及地區的50餘所大學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與加拿大聖西維爾大學、愛爾蘭梅努斯大學、美國新澤西城市大學舉辦5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現有41個國家和地區的770餘名留學生在校學習。學校與泰國駐上海總領館聯合成立了華東地區首個“泰國研究中心”,與玻利瓦爾大學共建了我國在委內瑞拉的首家孔子學院,並承辦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8所孔子課堂。學校是“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共同成立了江蘇省首家政府與高校共建的拉美研究智庫。學校是經教育部考試中心及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批准的英語雅思官方考點。
校徽
常州大學校徽
校訓
責任:“責任”蘊含敬業、務實、勤奮之意,這是常州大學的風格;“責任”蘊含講求可行性、可靠性、有效性、可持續性之意,這是工程科學和工程實踐特具的屬性,因而也是高等工程教育必須具備並且應在育人過程中著力培育的品格;“責任”蘊含既對自我負責、又對他人負責、更對社會負責之意和既對歷史負責、又對現在負責、更對將來負責之意,這是現代社會棟樑之才的必備品德。
以“責任”為校訓,表明師生員工要這樣要求自己:既要有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又要有志存高遠的創新精神;既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又要對社會和時代負責;用高度的責任心做人、做事、學習和生活。
知名校友 | |
戴厚良 | 中國石化董事、高級副總裁兼財務總監 |
徐留平 |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總經理、董事。兼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陸東 | 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
李小平 | 鎮江市委常委新區黨工委書記 |
高亞梓 | 靖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
王樂勇 |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有機化學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
高正明 |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蔣志憲 | 無錫化工設計院院長、高級工程師,無錫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 |
顧建新 | 復旦大學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
徐志良 | 姜堰市政府副市長 |
唐道倫 | 淮安市交通局局長、黨委書記 |
曹雨平 |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 | 陳群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蔣軍成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戴國洪 |
副校長、黨委常委 | 張宏如、徐守坤、徐樹法、黃海燕、陸錦沖 |
副校長 | 陳海群 |
紀委書記、黨委常委、派駐監察專員 | 邱正祥 |
總會計師、黨委常委 | 陸華良 |
校名 | 姓名 | 職務 |
---|---|---|
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 | 施樂堯 | 黨委書記兼院長 |
南京化工學院常州分院 | 李清 | 院長 |
江蘇化工學院 | 朱家果 | 院長 |
江蘇化工學院 | 李祥行 | 黨委書記 |
江蘇石油化工學院 | 高錫祺 | 院長 |
江蘇石油化工學院 | 張國忠 | 黨委書記 |
江蘇工業學院 | 林西平 | 院長 |
江蘇工業學院 | 王雪峰 | 黨委書記 |
江蘇工業學院 | 陳志剛 | 院長兼黨委副書記 |
江蘇工業學院 | 張桂華 |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
常州大學 | 王凱全 |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
常州大學 | 史國棟 | 黨委書記 |
常州大學 | 孫小強 |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
常州大學 | 浦玉忠 | 黨委書記 |
常州大學 | 程純 | 黨委書記 |
2020年5月,武書連2020年中國大學排行榜發布,常州大學在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榜排第150名。
獲得2019年江蘇省智慧校園稱號。
2020年11月12日上午,2020紫金獎•第二屆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盛大開展。常州大學榮獲最佳組織獎且排名第九位。
2020年12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1387位。
2020年12月,位列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文科實力排名(兩百強)第171位。
2021年1月21日,位居全國高校ESI排名第139位。
2021年7月26日,常州大學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801-900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