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刺裸裂尻魚
軟刺裸裂尻魚
軟刺裸裂尻魚(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Herzenstein, 1891),屬鯉形目,鯉科,裂腹魚亞科,裸裂尻魚屬的一種魚類。俗稱:土魚,小嘴魚。屬冷水性魚類,多生活在水質澄清的高原河流的寬谷中,冬季在洞穴、石縫中過冬,其分佈區域高度可達海拔3000-4000米。以植物為食,常以下頜發達的角質邊緣在岩石上刮食藻類和水底植物碎屑等,同時也食部分水生維管束植物的葉片。
軟刺裸裂尻魚
軟刺裸裂尻魚
棲息於高原寬谷河段及海拔較高的峽谷河流中,在中國分佈雅礱江、金沙江水繫上中游干支流。模式產地:戴曲,即通天河。
個體大,肉肥厚,天然產量很大,常見個體為0.5-1.5公斤,最大可達5公斤,是產區的一重要食用魚。魚卵有毒,吃了未經充分煮熟的魚卵,往往發生嘔吐、腹瀉、暈眩等中毒現象,須注意。
【葯 名】軟刺裸裂尻魚
【拼 音】HUANGHELUOLIEKAOYU
【來 源】為鯉科動物軟刺裸裂尻魚的肉。
【功 效】祛瘀止痛、通經調經、排膿消炎。
【主 治】治胃脘痛、月經不調、瘡癤、腸痛。
【性味歸經】苦、咸,寒。肺、脾、胃、大腸四經。
軟刺裸裂尻魚
【別 名】小嘴巴魚、湟魚(《中國藥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佈】本種分佈於黃河上游及其四川、甘肅、青海靠近軟刺的鄰近水域,越冬。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捕捉后,除去內臟洗凈鮮用。
【拉丁名】軟刺裸裂尻魚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軟刺裸裂尻魚(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baoxingensis Fu,Ding et Yesubsp. Nov.)僅分佈於軟刺河支流東河鹽井以上河段,主要分佈在螞蝗溝、嘎日溝、波日溝、和平水域及鄧池溝,屬於分佈區極其狹窄的種類。2005年5月-10月和2006年5月-8月共採集671尾標本,運用常規生物學指標的測定分析法和性腺的組織切片法,以及對成熟親魚人工授精獲得的胚胎在立體顯微鏡下活體觀察,研究其繁殖期、產卵類型、性比和繁殖力等繁殖策略及性腺發育和早期發育。結果如下:
軟刺裸裂尻魚
2. 軟刺裸裂尻魚的雄性最小性成熟(IV期精巢)個體體長6.7cm,體重4.1g,精巢重0.2g,性體指數5.41%,相應年齡為5齡。雌性最小性成熟(IV期卵巢)個體體長12.8cm,體重28.2g,卵巢重2.8g,性體指數12.5%,相應年齡為10齡。
3.軟刺裸裂尻魚的繁殖群體的♀:♂=0.76:1(N=308),表明繁殖群體中雄魚多於雌魚(Ⅹ2檢驗,0.010.05),體長大於139mm時,雌魚顯著較雄魚多(P0.05)。
4. 軟刺裸裂尻魚的雌雄成體在非繁殖季節外部形態上沒有明顯差異,在繁殖季節成熟雄性有珠星,而雌性一般沒有珠星。
5. 軟刺裸裂尻魚的卵直徑約3.22~3.60mm,成熟卵粒呈圓球形、金黃色、透明,內含大量卵黃;沉性,遇水膨脹,具粘性。平均水溫14.16 ℃(8.5~17.0℃)的條件下,受精卵歷時282h55min孵化,初孵仔魚全長8.99±0.39mm。溫度為14.3±1.1 ℃時,出膜4d時口張合,9d時腸道貫通,11d時攝食,17d時卵黃吸收完全,149d時各鰭基本發育完全。
軟刺裸裂尻魚
裸裂尻魚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水域,食物並不豐富,所以食性雜,以浮游生物、底棲生物、水生昆蟲或幼蟲和鉤蝦為食。春季河流解凍,水溫上升時,性成熟的裸裂尻魚集群進入河流,頂水而上,尋找產卵場,產卵繁衍後代。到了產卵季節,你可以看到成千上萬的魚密集在河流中,密密匝匝,綿延幾十千米,成為一大景觀。
裸裂尻魚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經歷了千萬年的生存和演變,逐漸成為一種體長側扁,無須無鱗的鯉魚。
很多當地人並不吃裸裂尻魚。傳說遠古時期,草原遭受水災,在青海(就是今天的青海湖)海底有一口巨大的泉眼,每天湧出不計其數的水,淹沒了莊稼,淹沒了牛羊,淹沒了母親和孩子。有一個勇敢的年輕人決定進入大海深處,堵 住泉眼,拯救同胞。在他進入大海遊了很多天之後,身疲力竭,非常飢餓,但是沒有東西可以吃。這時候很多美麗的鯉魚自動游到青年的嘴邊讓他吃。青年人沒有力氣了,咬不透鯉魚的鱗片。聖靈的魚兒明白了年輕人的心思,搖動身體,把身上的鱗片都抖掉,然後游進年輕人的嘴巴里。有了力氣,年輕人到大海底,用自己的身體變成大山堵住了泉眼。大水退去,牛羊得救了,人們恢復了安樂祥和的生活。年輕人的戀人知道愛人再也回不來了,縱身跳進大海,變成一個美麗的海島,無數的鳥兒終日在島上飛翔歌唱,那個小島叫做鳥島。為了紀念年輕的勇士,千百年來人們對著青海湖的海心山膜拜,也永遠不再吃大海里那種沒有鱗片的鯉魚。
乾隆二十八年(1763)的時候,有一位皇城的閑散貝勒與郭爾羅斯前
軟刺裸裂尻魚
貝勒爺用魚骨剔過牙,沾沾自喜地大誇海口說:我曾多次去過江南,那裡才是真正的魚米之鄉。有一年我下杭州,逛蘇州,海里的、河裡的魚我都品嘗過,說起來不下幾十種……
起初,恭公爺眯縫著眼睛只聽不語,待貝勒爺如數家珍似的把吃過的魚都數落了一遍,他才笑吟吟地開口說:“貝勒爺什麼魚都吃過了,可曾吃過狀似鯰魚、通身無鱗、皮質金黃的裸裂尻魚?”
貝勒爺說:找聽說康熙爺吃過,可我沒吃過。
沒吃過就好!恭公爺翻身坐起來,朝著帳外一揮手,叫來幾位侍衛,故作玄虛地說:你們帶上幾個捕魚的好手,
松花江捕上兩條裸裂尻魚架在兩輛勒勒車上拉回來,貝勒爺吃過江南的各種名魚,就是沒有吃過體重賽牛的裸裂尻魚呢!
第二天,恭格喇布坦照舊帶著貝勒爺去湖畔打獵遊玩,路上,他告訴貝勒爺,裸裂尻魚堪稱魚中之王,它夏天到松花江產卵,天氣轉冷時再順著松花江游回黑龍江,再從黑龍江游回大海。至於它的味道,他隻字未提。午時,同恭格喇布坦一路歸來的貝勒爺在離氈帳一箭之遙的地方就聞到了一陣撲鼻的奇香,於是就禁不住問恭公爺是什麼香氣這樣襲人。恭公爺只笑不答,只是加了一鞭,一路歡喜地帶著貝勒爺朝著前方的氈帳奔去。
二人聞著奇香打馬來到氈帳前,恭公爺翻下了馬背,而自稱見多識廣的貝勒爺卻像被人釘在了馬背上一樣—— 只見,帳前的草地上橫著兩條金黃色的大魚,大的長達一丈五,小的也有七、八尺長。臨時搭建起的木案上擺放若一條剖了腹的裸裂尻魚,兩個身強體壯的侍衛正站在木案的左右,把五尺多長的大鋸架在裸裂尻魚的身上,你推我拉地拽著,並不時發出吭哧吭哧的喘息聲。站在他們身邊的大廚則把解下來的魚段用斧子剁成小塊,一塊一塊地下進一口半個氈帳大的鐵鍋里。鐵鍋里的水已經開了,剛才貝勒爺聞到的香氣正是從這口鐵鍋里散發出來的。恭格喇布坦見目瞪口呆的貝勒爺還立在馬上,只好讓侍衛將他攙下了馬背,走到尚未宰殺的裸裂尻魚前看了個仔細。光溜溜的魚身上有五道硬鱗,突出的嘴巴里半月形,兩旁還有扁平的須。
俗話說,江水燉江魚,可用查干湖的水燉出來的鰉色,味道確比江水燉江魚還鮮美得多。這一天,貝勒爺就著自帶的貢酒,在恭公爺的陪同下,美美地品嘗了一頓裸裂尻魚宴。席間,讚不絕口地說:美味呵美味,打隔香,放屁也香三個時辰!
恭格喇布坦見貝勒爺如此喜吃裸裂尻魚,當下就讓大廚子將那兩條裸裂尻魚也宰殺了,像曬牛肉乾那樣,把裸裂尻魚割成了條,用鹽腌過後搭在帳前的木杆上晒成了魚乾,以備貝勒爺返京時帶回去,繼續品嘗裸裂尻魚的美味。不久,喜吃裸裂尻魚的貝勒爺真的帶著兩大口袋裸裂尻魚乾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
貝勒爺離京數月,回來后自然要訪親會友、每到一府,貝勒爺不帶別的禮品,只帶一包郭爾羅斯前旗盛產的裸裂尻魚乾,便讓親朋好友笑逐顏開,裸裂尻魚本是貢品,原為康熙爺喜食之物,此後,喜食過裸裂尻魚的王公、貝勒們便頗為榮幸地四處傳頌著裸裂尻魚的美味,最後竟傳進了理藩院尚書賽尚阿的耳朵里。
轉眼已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春天。有一天,賽尚阿向上遞奏摺,可是到了皇帝那裡,鬱鬱寡歡的皇帝卻陰沉著臉,對他不理不睬。后經仔細一問,皇帝才講出了為何惱怒的原由。原來,皇帝這天點名要吃“蒸鹿尾”,可清宮御膳房在將腴美香嫩的鹿尾蒸熟后,切條的時候因廚刀鋒利,竟一時疏乎,將案板上的一小塊尖形的木茬沾在了鹿尾上。結果,皇帝在品嘗蒸鹿尾時,嘴就被這塊木茬扎了一下。皇帝心情不爽,一日未進食,賽尚阿的心也揪了起來。退出養心殿后,賽尚阿就徑直來到了貝勒爺的府邸,從貝勒爺那裡要了一包裸裂尻魚乾,並且親自送到了專給皇帝備餐的御膳房。
軟刺裸裂尻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