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孫福全的結果 展開
- 孫武太極拳創始人
- 綿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通遼市農牧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孫福全
孫武太極拳創始人
人物關係
孫祿堂 ——武學宗師
孫祿堂
1907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久聞孫祿堂武功絕倫,由此聘他為幕賓,同往東北,1909年孫隨徐返回北京。1912年孫祿堂在北京遇太極名家郝為真。郝將自己所習太極拳之心得傳於孫祿堂。此時孫祿堂武功卓絕,德高望重,譽滿京城。1918年孫祿堂終於將三家合冶一爐,融會貫通,革故鼎新,創立了孫氏太極拳,卓然自成一家。同年徐世昌請孫祿堂入總統府,任武宣官。1928年3月,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孫受聘為該館武當門門長,7月,又被聘為江蘇省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孫祿堂晚年,正值列強環伺,國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趨嚴重,在外侮面前,孫大義凜然,在他年近半百時,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5名技術高手的聯合挑戰,故在武林中不虛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稱。
先生一生以教拳為業,足跡遍祖國各地。年邁七旬,應聘為中央國術館武當門門長,嗣後為江蘇省國術館教務長。先生教學循循善誘,其弟子較著名者如:靳雲亭、李潤如、陳微明、沙國政等,其子孫存周,其女孫劍雲亦均能傳其父業。先生一生弟子眾多,遍布海內外,小女孫劍雲女士是曾任孫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孫氏太極拳的第二代掌門人。1915年到1932期間,孫祿堂除撰寫了《太極拳學》外、還先後著述《形意拳學》、《八卦掌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論拳術內外家之別》等重要專著和文章。1933年冬天他無疾而終,享年73歲。
孫祿堂公長子孫星一先生
孫老家人傳承有孫存周先生、孫劍雲先生;孫存周先生再傳有孫叔容、孫婉容、孫寶亨先生;孫寶亨先生傳子孫愚、孫恝、女孫怡先生,為孫存周先生之嫡孫;劍雲先生所傳有孫家後人孫偉、孫琦先生,為孫祿堂公長子孫星一先生之孫,孫老的後人今仍辛勤教學授徒,傳播孫老拳術中和之道。
1860年即咸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申時,孫祿堂先生誕生。
1865年,先生入私塾。
1867年,先生喪父,遂綴學。
1868年—1872年,先生從吳某習內功、輕功、散手及暗器。
1872年年關,因母病重,先生愧悔自己無奉養之能於夜半在村外棗林自縊。清晨被路人救起,因感先生骨脈絕人,資助之。遂之攜母投保定一親友,學制毛筆。同年,被保定名拳家李奎元看中,收為弟子。從李修形意拳兼習文。
1875年,李師見先生修武殆有天授,恐誤先生日後前程,遂將先生薦於李之師郭雲深處,從此先生從郭雲深深造形意拳8年。
1878年,先生隨郭雲深遷往西陵。結識劉曉蘭、宋世榮等。
1880年,先生隨郭往白西園處,得白西園傳贈形意拳拳譜。並得白西園傳授武醫之道。由是,先生欲參《易》修拳,以發明光大此拳譜之奧蘊。同年,先生隨郭赴晉訪車毅齋、宋世榮等。在晉期間,先生與門內外同人廣泛交流切磋,未嘗負之。郭雲深贊先生曰:“此子真能不辱其師。”
孫祿堂
1882年,先生為深究拳與《易》之關係,經郭雲深舉薦,先生赴京城,從程庭華研習八卦拳。
1883年,南方某武師北上京城,專訪各派名師較技,所向披靡。后訪至程庭華,程之同門與南人較,皆不敵。程為避其銳,數日閉門不出。時先生新到程處不久,僅研習轉掌數月,未被程師列入門內,故未請先生。然先生自願要求代程師與南人一較。比試中,先生一出手即將南人由屋內擊出窗外。南人深服之。程師亦大喜過望,遂授先生八卦拳理法及點穴、輕功、八卦劍、七星桿等絕技。因先生之形意拳已臻化境,故僅習數月,先生即得八卦拳之精微。由是,先生感悟出形意拳與八卦拳其理實相通耳。
1884年秋,先生已通悟八卦拳。切磋較技,未遇其匹。程師遂勸先生效當年董公海川訪游天下,以臻至境。程曰:“汝生有宿慧始克臻此。余意,汝之技黃河南北已無敵手。祿堂前途珍重,可去矣!行矣!”
1885年,先生開始雲遊。途徑河北、河南、湖北、四川、湖南、廣東、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山東等十一省,其間遊行郡邑鄉野並曾訪少林、朝武當、上峨嵋,聞有藝者,先生不辭遠蔽、險阻,必訪至。不服與較,先生未嘗負之。先生喜攀援絕險奇峰、涉大川幽谷。曾遇異人,乃一雲遊隱道,俗姓張。授先生修心養氣大法,該法能自然辟穀,清凈腹藏氣血之雜物。先生將此融入形意八卦修習之中,達至騰身走凌空、慧劍射神光之境地。后又於蜀中從一高僧研修《易經》。並於武當與一陳姓隱道一同結廬,聞其講論丹經。先生遨遊方外,登雲天、造九極,逐虎豹、入林莽,一路行俠奇事極多,曾多次遇匪、獨斗群梟,所向披靡。南方有碑文記載。歷時三年余,先生於武道功臻造極至境。行止坐卧、一念一應,無不依乎天理合於道。於是,先生返里。
1888年秋,先生返回保定。因先生聲譽極隆。欲拜師者甚眾。當地拳家甚忌之。群謀暗算先生。彼察得先生有去某店飲茶之習。一日,二十餘人暗伏該店內外。候至先生入店揭簾轉身之瞬,伏者前後夾擊,猛不可擋。先生於不意之中,感而遂通,若電光擊人,使前後偷襲者皆昏撲於地。眾拳家驚恐不已,疑先生為天神。時先生於武技已臻至空、至虛之化境,能有不聞不見之知覺,雖驟臨不測,亦能從容應變、感而遂通。此事發生后,至先生處求教或獵奇者甚眾,每日不絕。先生苦之,不久返歸故里,同年,創蒲陽拳社。於是先生每日潛心玩味神化不測之功用,研究易經黃老奇門遁甲等學,併兼教鄉人文武兩道。教授弟子裘德元、張玉峰、張玉山、崔老玉、李老丹等。
1889年,完縣縣令拜於門下。同年先生與張昭賢女士完婚。
1890年,先生得長子。同年,經友人舉薦,至豐潤。為清庭招考武庠生。其間,先生曾輕取北方武術大家、被時人尊為武聖人者——武林志。
1893年,先生得次子。不久,經友人孫紹亭之邀前往定興。時紹亭與當地某拳家有仇。某邀集北五省武林中之錚錚者百餘人前來與紹亭決鬥。紹亭僅邀到先生一人即與彼等不期而遇。紹亭見彼等人眾且皆持器械,轉身即逃。先生無奈,獨自應戰。傷彼數十人,余作鳥獸散。而先生未遭一傷。此後訟事由紹亭辦理。此事傳出后,人言先生為“平定興”。
1897年,先生得季子。同年先生赴京城探望程庭華。二人朝夕相處,意甚洽。數日後先生返。同門張玉奎等問程:“祿堂師兄技竟何如?”程庭華曰:“神乎哉!神乎哉!獨步絕倫矣!”
1898年,郭雲深在去世前,把集其一生習武心得寫成的《解說形意拳經》一書交與先生。以示先生為郭之衣缽傳人。
1899年,先生得四女。並於定興收孫振川、孫振岱為徒。
1900年,庚子之亂。先生不安,再入京城探望程庭華。時程已犧牲。先生遂返。
1900年—1907年,先生繼辦蒲陽拳社,探究儒釋道與拳學互證、互通之理。教授出齊公博、任彥芝、陳守禮等一批弟子。其間,清庭在京郊舉行規模盛大“天下英雄會”即演武大會,邀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來比試。先生亦前往。經比試,先生技冠群雄。遂在武林中,先生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
1907年—1909年,徐世昌慕先生武藝絕倫,聘請先生前來東北為其幕賓。期間,俄國及歐洲格鬥冠軍彼得洛夫途徑奉天,經俄公使館提議,彼得洛夫與先生進行一場比武。先生應邀前往,比試中,交臂間,先生輕取彼。於是先生名震海外。之後,徐曾保先生為知縣、知州。先生婉謝之。
1909年,先生隨徐世昌返京。不久霍元甲南下上海挑戰英國拳家奧皮音,特邀先生同往,為其壓陣。先生預言,彼必不敢接戰。至海上,果真如此,霍深服之。
1910年,先生舉家遷入北京。
1910年—1911年,先生從徐世昌游。
1912年,經友人介紹,先生與太極拳家郝為真相識。初,相敘投契,繼而先生請問太極拳之意,遂作切磋。搭手間,郝維禎頓覺不支、自嘆弗如。郝嘆曰:“異哉!吾一語而子通悟勝專習數十年者。”蓋此時先生之形意、八卦與太極拳之意相通矣。后郝氏病困於京,經先生救助,得以恢復。郝維禎感先生之恩無以為報,得知先生正研究比較各派拳術使之合一,遂將所習太極拳之心得理法相告。先生極重德行,遂折節持弟子禮。
國術泰斗門的合影
1915年,先生撰寫出版《形意拳學》一書。該書為公開出版有關形意拳之第一部專著。先生參儒道兩學、合丹經易理重構形意法、理,建立形意拳理論及技術體系。提出中和為用,和之中智勇生焉的理論。先生合形意、八卦、太極三拳為一,創立孫氏形意拳。其間,文人學者陳微明、吳心谷等拜於門下。期間,先生在法政學校教授武術。陳法可、靳雲亭、龔劍堂等帶藝拜於先生門下。
1916年,先生撰寫出版《八卦拳學》一書。該書是有關八卦拳之第一部專著。先生論拳,參丹經、合易理,提出一以貫之、純以神行之道。發明先後天相合之技術、理論系統,授以天人合一、神化不測之功用。創立八卦拳之理論與技術體系。
同年,應同門劉緯祥之邀,先生赴保定小察院與劉會面。因劉長一輩(然劉比先生小四歲),先生謙之再。然劉緯祥定要與先生切磋,於是試技,先後試之三次,先生三次皆勝劉。於是劉緯祥感謂曰:“難怪郭先生把拳經傳給你。”劉緯祥者,人稱“劉二彪子”,乃華北形意巨匠也。
同年,北京體育研習所許禹生請先生去該所講授太極拳。該所多有善太極者,經切磋,眾人對先生之太極技、理,莫不欽服。於是人稱先生之太極為孫氏太極。時海內各派武林名家訪先生請益者甚眾,北京之四民武術社、天津之中華武士會亦常請先生去講授拳學,然先生常感謂曰:“余雖論拳不倦,然百人之中難遇一、二略明其真意者。”
1918年,先生宗老子自然之道、合易筋洗髓兩經之義、用周子太極圖之形、取河洛之理、依先後易之數,融合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拳術之真諦系統創立孫氏太極拳之理法。同年,開始撰寫《太極拳學》。同年,應徐世昌親聘,先生入總統府任武承宣使。同年,名士劉春霖、陳寶泉、徐樹錚及定興朱國福等投拜門下。
1919年,先生出版《太極拳學》一書。該書為太極拳發展史上第一部公開出版的著作。先生在該書中指出太極拳之本質不過是研求一氣伸縮之道。形意拳、八卦拳亦如此。一氣者即中和真一之氣,由無極而生。故拳學莫不是自虛而始再還於虛。形意八卦太極三拳用法不同,各有側重,然其理則一也。於是揭示出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拳學在本質上的同一性和技術體繫上的互融、互補性。同年,完縣一帶大旱,先生傾家資大洋千餘元賑濟鄉里。
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欽命大武士、全日本柔術冠軍坂垣一雄前來中國向先生挑戰。先生在家中接待坂垣,並依坂垣之法與坂垣試技。先生輕取之。坂垣深服,願出兩萬塊大洋投拜先生為師。先生婉拒之。 1922年,先生離開總統府。時去中山公園行健會講授拳學。
1923年,先生撰寫出版《拳意述真》。先生在書中闡發拳與道合之理並論述通過修拳而至煉虛合道之親身體悟。進而揭示出由拳悟道之進階之梯。從而使拳學成為中國傳統哲學中一個重要的體驗體系和組成部分。同年,先生喪季子。同年,北京名拳家“神鷂子”陳魁、“京西劉”劉正邦等投拜門下。同年,馬良等在滬舉辦全國武術表演大會,特邀先生前往助興。先生因鄙其為人,未行。
1924年,先生赴晉,看望宋世榮。宋世榮稱讚先生曰:“祿堂仁棣,學於後,空於前,後來居上。獨續先宗絕學。”其間,當地宋世榮之得意門人董秀生等挽留先生數月,從先生學拳。先生為董宅題名:“養性軒”。同年,先生之次子看報時,不慎被其盟兄誤傷左目。同年,北京之鄭懷賢、高道天、海桂元,天津之李玉琳、李敦素、朱國禎、龔劍堂、楊世垣等投拜門下。
1925年,先生撰寫出《八卦劍學》一書。先生在該書中闡發劍學真諦,創立由拳劍而生慧劍之法理。使劍合於道、人通於仙。直隸督辦、劍術名家李景林特邀先生會晤,交流后,李深服之。之後,李常向先生請益劍法。李對武當劍對練之整理,便多得先生之助。
1926年,先生得道友關某(失其名),每日二人同處一室,共同合道修真。其法,不傳六耳。
1928年,先生參加中央國術館開幕典禮,居中而坐。嗣後被聘為中央國術館武當門門長。后因忌之者眾,先生厭於人事關係糾紛,改就江蘇省國術館付館長兼教務長。同年10月,中央國術館舉辦首屆國術國考,經數輪比試,先生之弟子朱國福、朱國禎等居最優等之列。同年,肖漢卿、顧汝章、胡鳳山、曹晏海、柳印虎、沈祖安、金一明、金仕明等投拜先生門下。
1929年,先生髮表《論拳術內外家之別》一文,談及四十八年前,赴晉訪宋世榮,討論內功及內外家之別之事。同年3月,馬承智、李慶瀾、袁偉、支燮堂、童文華等投拜先生門下。同年5月,先生參加“致柔拳社”創立四周年慶典。其間,與會太極名家紛紛向先生請益,於是先生分別與彼等試手,時,先生身未動而彼等已騰然飄起,眾人莫不驚服之。同年11月,浙省舉辦國術遊藝大會。先生為副評判委員長。先生之學生、弟子在本次比賽中表現出眾。在最優等前十名中,先生之學生弟子占居半數。其中胡鳳山和曹晏海還被公認為是最具實力者。同年12月,上海舉辦國術大賽,先生被聘為評判委員會主任。先生之弟子曹晏海、馬承智分獲冠亞軍。袁偉獲第八名。
1930年,江南水災。先生以古稀之齡參加賑災義演。先生表演形意明勁雜式捶。表演中,先生之發力雄渾絕倫,神光四射。內氣直貫毫髮,以致鬚髮盡皆直立而起,觀者莫不嘆為觀止。主辦者以“龍馬精神、熱忱匡助”之錦旗贈與先生。同年,日本又選派六位格鬥高手前來中國,向先生挑戰。先生決定以一對五。時先生平躺於地,命五位日人以任意方式固壓自己,另一日人喊三下,以試先生在三下之內能否起身。當日人剛喊至兩下時,先生騰然而起,五位日人皆被發出數丈之外昏撲於地,一時竟不能起。日人遂驚服先生為神拳。次日,日人又至,願出20萬大洋,請先生東渡日本,教授拳術。先生婉拒之。后,日人遂奉先生為文武兩道三大雄。
1931年,先生欲尋慧達之人繼承自己之拳學。於是登報招收弟子。此前先生曾尋天賦慧達者數十年,始終未遇。唯海桂元天賦尚可。可惜,1928年5月海桂元隨張作霖出關時被炸死(海是張作霖的貼身秘書)。先生此番招徒條件有三:1、本人酷愛武術,三年之內不準備從事其他事業者。2、大學文化程度。3、面試合格。僅一周,報名者已達兩千餘人,先生從中擇出三人,認為條件尚可。決定使三人各承自己一門拳學。然,同年9月,“九一八”事變爆發。國難當頭,人心惶惶,其時,已不具備潛心修武之環境。於是先生抱憾中斷傳授。於10月辭職返京。
1932年,先生髮表《詳論形意八卦太極之原理》一文。指出:“拳術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無元妙也。”時,北平國術館副館長許禹生多次請先生出山,先生未允。許懇請再三,先生同意偶爾去館中做些指導。其間,尚雲祥、鄧雲峰、劉彩臣、許禹生、馬貴、恆壽山、劉斌、馬步周等常到先生家中向先生請益。切磋中,眾人莫不驚服,嘆先生技高不可測也。
1933年,先生預言自己駕鶴之日。夫人大驚,遂命其女帶先生去德國醫院(今北京醫院)作全面體檢。先生笑曰:“吾身體無恙,去何醫院。只是到時將有仙佛接引,吾欲一游耳。”家人疑而不信,堅持要先生去檢查。先生無奈,只得由小女陪伴去做體檢。檢查后德國醫生史蒂夫說:“孫先生的身體無任何不良跡象,比年輕人的身體還要好。”歸后,夫人又請名醫孔伯華來家中為先生檢查。把脈后,孔曰:“孫先生六脈調和,無一絲微暇。這麼好的脈象,我還是第一次遇到。”家人遂安。同年秋,先生歸故里,不食者兩旬,而每日習拳練字無間。至12月16日早上(夏曆十月二十九日卯時),先生對家人曰:“仙佛來接引矣。”遂命家人去戶外燒紙。於六點零五分,先生面朝東南,背靠西北,端坐戶內,囑家人勿哀哭並曰:“吾視生死如遊戲耳。”一笑而逝。遺有《八卦槍學》一書初稿。
天津的《大公報》評價先生道“合形意、八卦、太極三家,一以貫之,純以神行。海內精技術者皆望風傾倒。……為人重然諾,有古風粹然之氣見於面背。”北平的《京報》評價孫祿堂先生是“我國太極拳界惟一名手。”《世界日報》評價孫祿堂先生:“其藝已臻絕頂。”北平國術館副館長、太極拳名家許禹生評價曰:“孫君祿堂氣質超邁、功力彌深,以禹生所躬遇而目睹者,南北拳家固未見其匹也。”山東國術館教務長、形意拳家田振峰,一向以反孫聞名,亦曾感嘆道:“孫祿堂先生這一去,把形意拳的真諦都帶走了,從此已沒有人真正懂得什麼是形意拳了。”中央國術館編審處處長、八卦掌名家姜容樵評價曰:“孫祿堂的八卦掌早已入了化境,為同輩人所望塵莫及。就是形意拳也極盡其妙。所以,無形中也就推他為斌字輩之魁首。孫祿堂的技藝無一不精,刀槍劍戟都比別人來得高妙,所以南北馳名,差不多要壓倒那些老前輩。人家就送他一個綽號,叫做萬能手,也真稱得起是蓋世英豪。”武當劍名家黃元秀亦曾曰:“近世之拳術,以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最為精妙,習者眾,通者寡,窮一生之力能精其一者,已屬難得。孫祿堂先生於形意、八卦、太極三家獨能皆臻化境,除勤學善悟外,實有天賦異質、上根利器耳。”中央國術館編審處副處長、甘鳳池第四代嫡傳金一明在其編寫的《國術史》中評價孫先生曰:“祿堂先生之為人,其技擊因已爐火純青,其道德之高尚,術與道通。若先生者,可謂合道、術二字而一爐共冶者,世有挾技凌人者,應以先生為千秋金鑒。”形意、八卦名家張兆東晚年曾對友人曰:“以餘一生所識,武功能稱神明至聖登峰造極者,獨孫祿堂一人耳。”國術名家李景林於民二十年出任山東國術館館長時,曾謂:“環顧宇內能集拳術之大成而獨造其極者,唯孫祿堂先生一人。”
1912年,孫祿堂在北京遇太極拳家郝為真。時郝已年過花甲,病困交加。孫聞之,將郝接至家中,請醫喂葯,月余郝愈。郝感其恩,遂將自己所習太極拳之心得告之孫祿堂。時郝一言方出,孫已通悟,二人搭手后,郝為真嘆服不已。驚讚曰:“異哉!吾一言而子通悟,勝專數十年者。”蓋因形意、八卦、太極三家拳術至最高境界其道理可自通。1918年,孫祿堂經過自己數十年深修研悟,將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三門拳術從理論到內容提純升華融合為一,創孫氏太極拳。同年,徐世昌請孫入總統府,任武承宣官。1928年3月,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館長張之江,副館長李景林),孫受聘為該館武當門門長。7月又被聘為江蘇省國術館副館長兼教務長。至1931年10月返京。
孫祿堂深通黃老、易學、丹經,並博學百家,習武修文殆有天授,故能集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與武技於一體,提出“拳與道合”的武學思想,並以此為指導完成形意、八卦、太極三拳合一的理論和修為體系。自1915年至1932年,孫祿堂前後撰寫出《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八卦劍學》、《八卦槍學》、《論拳術內外家之別》、《詳述形意、八卦、太極之原理》等重要專著和文章,影響極為深遠。
孫祿堂通透形意、八卦、太極三門拳術之真諦,而且於內功修養、點穴、輕功、槍、劍諸藝皆臻絕境,披糜宇內。時人評曰:孫祿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
孫祿堂
孫祿堂不僅武功登峰造極,而且道德修養極高,多次扶危濟災,救鄉民於水火。1919年,完縣一帶大旱,孫傾其家資散錢於鄉農,不取本息。而周濟武林同道之事更不勝枚舉。時人評曰:“孫之忠義之心肝膽相照非常人可比。”
孫雖名滿天下,然而儉素質樸如初,一生淡泊名利,不阿權貴,立身涉世“誠於中而形於外”,不圖虛名,遇同道罔不謙遜,如無所能者。晚年,孫隱居鄉間,預言自己去世之日,不食者兩旬,而每日書字練拳無間。臨終時,孫面朝東南背靠西北,端坐椅上,囑家人勿哀哭並曰:“吾視生死如遊戲耳。”
姓名:孫福全 字:祿堂
稱號:活猴、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
孫祿堂
戰績:年輕時好鬥,踢館無數從未落敗,藝成后遊歷天下,無有敵手,在世名家皆為嘆服,曾信手擊昏挑戰的俄國著名格鬥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時,力挫日本武士道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五名技擊高手的聯合挑戰。故在當時武林中享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譽。
時人評曰:孫祿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神乎之游刃的武學最高境地,為當時武術界之領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張兆東晚年對友人曰:“以餘一生所識,武功堪稱神明至聖登峰造極者,惟孫祿堂一人耳。”
網友贊詩
網友賽賢齋主人賦詩一首盛讚先生:
人稱賽活猴,天下第一手。
形意八卦精,更兼太極功。
一生無敗績,誰人可匹敵?
藝高德亦高,處處遍桃李。
輕取東瀛寇,拒日顯骨氣。
神功並大作,華夏負盛名。
一代宗師去,無人逾此峰。
孫祿堂墓園位於望都縣東任町村西頭,東西長35米,南北寬22米,面積770平方米。1984年經國家體委批准修復了此墓園,立了墓碑,同時修建了圍牆和大門。
2006年,望都縣人民政府將孫祿堂墓園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孫祿堂(1860—1933年)名福全
孫式太極拳由孫祿堂先生創製,是現代流行酌陳楊武吳孫五大流派太極拳中最晚產生的拳種。應該說,孫祿堂先生從文化建設的層面對其所學的形意、八卦、太極等多種拳功進行了匠心獨運式的重構,追求運動形式和內涵的高度統一,不以動作層面的“難能”為可貴。求意和形的高度協調,我曾在為童旭東先生(孫式武學研究筆記)所作的序中,將孫式武學的歷史性和學術性特徵簡單歸納為,”孫氏武學、綜合流派、沉思精釀。參武當、訪少林;采形意、和八卦、證太極。據易品道,推陳出新,卓然獨立,自成一家;儼然武學一崑崙。”這段話的主旨是說,1918年前後,孫祿堂先生合畢生心力所作的《太極拳學》等五部武學著作,實際上是對當時的中國武術各流派成果進行綜合歸納的結晶性成果;是中國武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孫祿堂的武功造詣之絕,此舉國術史家童旭東《孫氏武學研究》書中一例。1930年,日本由全國篩選出六位技擊高手來中國挑戰孫祿堂,因孫曾於1920年輕取過日本天皇欽定武士坂垣一雄,所以在他們看來,挑戰成功就也象徵著日本武道打敗了中國功夫。他們這次提出只比功力,不比技巧,想利用孫年老體衰,以及人多的優勢取勝。時孫祿堂已七十高齡,正專註於道功的修研,對實戰技擊已無興緻,謙讓不過,答應一試。因孫素來鄙屑好勇鬥狠,提議以遊戲方式切磋。他平躺於地,先由四名武士任意按鎖住四肢,再讓最魁梧的一名坐於身上,用雙腿盤住腰腹,雙手按鎖住頭部,然後另一人報數,數到三時,若無法起身,便算孫輸。起先不僅日方認為這無異於天方夜譚,連孫的家人也暗自擔憂。不料比試開始數到二時,只見孫一躍而起,五人皆被彈出丈外,昏撲於地,還是孫將他們一一扶起,之後道過歉便走了。過了幾天,他們又上門欲以天皇之名重金拜請孫赴日援技,被孫婉言謝絕。
這一事例,對於熱心孫氏武學的讀者算是老生常談,雖然很多國術專業人士至今也未知孫先生是如何做到的,但以我愚見,這次比武充分展示了孫氏“至剛至柔”的武學精華,即一瞬間,孫能由“至柔”使被按鎖的身體,節節脫開,找到支點,以體內“一氣伸縮”的調節完成起身的合勁態勢,繼而將身體剎那脫換為“至剛”,一掀而起。據《近今北方健者傳》載,孫能一躍牆上,以四肢按吸一時后落下。因人手無吸盤功能,其重心全在背脊,所以孫能將身體形成鋼鞭一樣的彈勁,便不難理解這一實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