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練三伏
夏練三伏
“三伏”是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陽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為三伏,有十天。這樣,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這種規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現在正處在三伏天里,“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前人在長期鍛煉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例如,在嚴寒天氣下鍛煉,能增加肌體對寒邪的抵抗力,可預防冬季常見病的發生;而在酷熱天氣下鍛煉,能提高人的耐熱能力,使得肌體能更好地適應炎熱的自然氣候,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但對老年人來說,一味強調“夏練三伏”,則就不太適宜了。
增強心血管系統功能。運動可使心臟的冠狀動脈口徑增粗,讓心臟的供血更加充分,以適應夏季高消耗的需要。通過夏練,心臟的交感神經緊張性相對減輕,心率明顯減慢,從而使心臟負擔減輕,心肌耗氧量減少,可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對健康十分有利。
促進呼吸系統功能。夏天往往氣壓較低,在這種狀態下進行鍛煉,呼吸必會自然加深。因此,夏練能提高呼吸器官功能,使氣體交換充分,血液中氧含量增高,物質的氧化過程更加完善,從而保證身體各項新陳代謝的需要。
堅持夏練,可以使腹橫肌活動幅度逐步增加,人為地改變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強度,從而改善和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同時,夏練能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增進人們的食慾,並保持大便通暢,有利於防治消化道疾病。
改善代謝和內分泌系統功能。目前,人群中血脂(包括膽固醇、甘油脂和磷脂等)高的愈來愈多,容易導致動脈硬化。通過運動鍛煉,可以改善機體的物質代謝,使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所降低,對防治動脈硬化有積極意義。同時,運動鍛煉可以改善體內激素的水平,起到延緩生理老化、減輕病理損傷的作用。
不過,在三伏天里鍛煉,也需要因人而異,要講究適時適度和科學鍛煉,盲目地在高溫環境下鍛煉身體,非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可能傷及健康,甚至引發危險。
眾所周知,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這樣的氣候條件,對人體健康有明顯的不利影響。研究表明,當環境氣溫達到33℃時,人在安靜的狀態下就會出汗,但尚能保持產熱與散熱的平衡。
如果此時還進行體力活動,則出汗量就會大增,而較高的空氣濕度和較小的風速,又使汗液蒸發無法快速,人體散熱出現困難,體溫調節就受到限制,熱量積蓄在體內,就有可能引發全身發熱、頭暈、口渴、噁心等中暑癥狀。此外,高溫導致人體鹽分過多流失,水鹽代謝平衡失調,使得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出現肌肉痙攣、尿量減少、脈搏加快等“熱痙攣”症(也是“中暑”之一種)。
時間莫過早
研究表明,夏季空氣污染物在早晨6點前最不易擴散,此時是污染的高峰期。人們普遍喜歡在綠色植物生長的地方進行晨練,而日出之前,因為沒有光合作用,植物積存了大量二氧化碳,對人體健康是不利的。所以夏季晨練的時間不宜早於6點。
強度要控制
“夏練”運動量的大小要取決於老人的適應能力。即使是室內項目,在氣溫較高情況下,一些小球活動乒乓球、羽毛球等每隔,1小時應該安排間歇休息1-2次,每次10-15分鐘。運動后,心率的最大限度值=170-年齡,如果心跳過快,容易出問題。
補水需適量
夏季要及時的補水,但補水也不能盲目。飲水量一次不宜過多,飲水超量會增加心臟負擔和沖淡胃酸,影響腸胃消化功能。一般鍛煉時的飲水量應根據需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飲水,水溫以8-13℃為宜,並加少量鹽分。
煉後有忌諱
另外,在鍛煉后也要做到二不,才不會造成對身體的危害。1、不能立即喝冰飲料,因為它會對胃腸產生強烈的刺激,造成胃痛和消化不良的後果;2、不宜立即洗冷水澡,鍛煉使毛孔擴張,皮膚受冷會讓毛孔關閉,體內熱量無法散失而導致發燒感冒。
老年人臟器功能減退,體內的水分比年輕人少15%左右,因此抗熱能力遠遠差於年輕人,老年人在高溫天氣下發生中暑的概率也明顯高於年輕人。
此外,老年人的血液濃度本來就比較高,心腦血管病患者的比例也比較高,在炎熱天氣下鍛煉后,體內的組織液和血液就會明顯減少,血液濃度就會進一步增高,血液粘度也隨之升高,因而較容易誘發腦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症。從這個意義上說,老年人在三伏天鍛煉,是冒著極大的危險的。
所以,夏季里,當最高氣溫在30到33℃時,老年人要減少運動量,最好選擇早晨進行鍛煉,時間以半個小時以內為宜。而當三伏來臨時,最高氣溫一般在35℃以上,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動,以靜制動,並保持充足的飲水;同時,身邊還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的防暑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