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政策
第144號《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已經2010年7月22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局長 支樹平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證進出口食品安全,保護人類、動植物生命和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和《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進出口食品的檢驗檢疫及監督管理。
進出口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水果、食用活動物的安全管理依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主管全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國家質檢總局設在各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下簡稱檢驗檢疫機構)在國家質檢總局的統一領導下,依法做好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第四條 國家質檢總局對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實施註冊管理,對向中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實施備案管理,對進口食品實施檢驗,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備案管理,對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場實施備案管理,對出口食品實施監督、抽檢,對進出口食品實施分類管理、對進出口食品生產經營者實施誠信管理。
第五條 進出口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和公眾負責,保證食品安全,誠實守信,接受社會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六條 檢驗檢疫機構從事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人員(以下簡稱檢驗檢疫人員)應當具有相關的專業知識,盡職盡責。
第二章 食品進口
第七條 國家質檢總局依據中國法律法規規定對向中國出口食品的國家或者地區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食品安全狀況進行評估,並根據進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需要進行回顧性審查。
國家質檢總局依據中國法律法規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國內外疫情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質風險分析結果,結合前款規定的評估和審查結果,確定相應的檢驗檢疫要求。
第八條 進口食品應當符合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相關檢驗檢疫要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公布前,按照現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實施檢驗。
首次進口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進口商應當向檢驗檢疫機構提交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出具的許可證明文件,檢驗檢疫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進行檢驗。
第九條 國家質檢總局對向中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實施註冊制度,註冊工作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規定執行。
向中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應當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申請備案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應當按照備案要求提供企業備案信息,並對信息的真實性負責。
註冊和備案名單應當在總局網站公布。
第十條 進口食品需要辦理進境動植物檢疫審批手續的,應當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後方可進口。
第十一條 對進口可能存在動植物疫情疫病或者有毒有害物質的高風險食品實行指定口岸入境。指定口岸條件及名錄由國家質檢總局制定並公布。
第十二條 進口食品的進口商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按照規定,持下列材料向海關報關地的檢驗檢疫機構報檢:
(一)合同、發票、裝箱單、提單等必要的憑證;
(二)相關批准文件;
(三)法律法規、雙邊協定、議定書以及其他規定要求提交的輸出國家(地區)官方檢疫(衛生)證書;
(四)首次進口預包裝食品,應當提供進口食品標籤樣張和翻譯件;
(五)首次進口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應當提供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許可證明文件;
(六)進口食品應當隨附的其他證書或者證明文件。
報檢時,進口商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將所進口的食品按照品名、品牌、原產國(地區)、規格、數/重量、總值、生產日期(批號)及國家質檢總局規定的其他內容逐一申報。
第十三條 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口商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報檢材料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受理報檢。
第十四條 進口食品的包裝和運輸工具應當符合安全衛生要求。
第十五條 進口預包裝食品的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應當符合中國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
第十六條 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對標籤內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以及與質量有關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檢驗,包括格式版面檢驗和標籤標註內容的符合性檢測。
進口食品標籤、說明書中強調獲獎、獲證、產區及其他內容的,或者強調含有特殊成分的,應當提供相應證明材料。
第十七條 進口食品在取得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之前,應當存放在檢驗檢疫機構指定或者認可的監管場所,未經檢驗檢疫機構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動用。
第十八條 進口食品經檢驗檢疫合格的,由檢驗檢疫機構出具合格證明,准予銷售、使用。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合格證明應當逐一列明貨物品名、品牌、原產國(地區)、規格、數/重量、生產日期(批號),沒有品牌、規格的,應當標明“無”。
進口食品經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由檢驗檢疫機構出具不合格證明。涉及安全、健康、環境保護項目不合格的,由檢驗檢疫機構責令當事人銷毀,或者出具退貨處理通知單,由進口商辦理退運手續。其它項目不合格的,可以在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督下進行技術處理,經重新檢驗合格后,方可銷售、使用。
第十九條 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口食品的進口商實施備案管理。進口商應當事先向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申請備案,並提供以下材料:
(一)填制準確完備的進口商備案申請表;
(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書、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等的複印件並交驗正本;
(三)企業質量安全管理制度;
(四)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組織機構設置、部門職能和崗位職責;
(五)擬經營的食品種類、存放地點;
(六)2年內曾從事食品進口、加工和銷售的,應當提供相關說明(食品品種、數量);
(七)自理報檢的,應當提供自理報檢單位備案登記證明書複印件並交驗正本。
檢驗檢疫機構核實企業提供的信息后,准予備案。
第二十條 進口食品的進口商應當建立食品進口和銷售記錄製度,如實記錄進口食品的衛生證書編號、品名、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批號)、保質期、出口商和購貨者名稱及聯繫方式、交貨日期等內容。記錄應當真實,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對本轄區內進口商的進口和銷售記錄進行檢查。
第二十一條 國家質檢總局對進口食品安全實行風險監測制度,組織制定和實施年度進口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檢驗檢疫機構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進口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組織對進口食品進行風險監測,上報結果。
檢驗檢疫機構應當根據進口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調整對相關進口食品的檢驗檢疫和監管措施。
第二十二條 進口食品原料全部用於加工后復出口的,檢驗檢疫機構按照出口食品目的國(地區)技術規範的強制性要求或者貿易合同要求進行檢驗。
第二十三條 檢驗檢疫機構發現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進口食品時,可以將不符合法定要求的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和出口商、國內進口商、報檢人、代理人列入不良記錄名單;對有違法行為並受到行政處罰的,可以將其列入違法企業名單並對外公布。
第三章 食品出口
第二十四條 出口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保證其出口食品符合進口國家(地區)的標準或者合同要求。
進口國家(地區)無相關標準且合同未有要求的,應當保證出口食品符合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第二十五條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原料、輔料、食品添加劑、包裝材料容器等進貨查驗記錄製度。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生產記錄檔案,如實記錄食品生產過程的安全管理情況。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出廠檢驗記錄製度,依照本辦法規定的要求對其出口食品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後方可報檢。
上述記錄應當真實,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第二十六條 國家質檢總局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備案制度,備案工作按照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 檢驗檢疫機構負責對轄區內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第二十八條 國家質檢總局對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場實施備案管理。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場應當向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辦理備案手續。
實施備案管理的原料品種目錄(以下稱目錄)和備案條件由國家質檢總局另行制定。出口食品的原料列入目錄的,應當來自備案的種植、養殖場。
國家質檢總局統一公布備案的原料種植、養殖場名單。
第二十九條 備案種植、養殖場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對備案種植、養殖場實施監督、檢查,對達不到備案要求的,及時向所在地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通報。
生產企業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及時向備案種植、養殖場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通報種植、養殖場提供原料的質量安全和衛生情況。
第三十條 種植、養殖場應當建立原料的生產記錄製度,生產記錄應當真實,記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備案種植、養殖場應當依照進口國家(地區)食品安全標準和中國有關規定使用農業化學投入品,並建立疫情疫病監測制度。備案種植、養殖場應當為其生產的每一批原料出具出口食品加工原料供貨證明文件。
第三十一條 國家質檢總局對出口食品安全實施風險監測制度,組織制定和實施年度出口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檢驗檢疫機構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出口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組織對本轄區內出口食品實施監測,上報結果。
檢驗檢疫機構應當根據出口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在風險分析基礎上調整對相關出口食品的檢驗檢疫和監管措施。
第三十二條 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按照規定,持合同、發票、裝箱單、出廠合格證明、出口食品加工原料供貨證明文件等必要的憑證和相關批准文件向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報檢。報檢時,應當將所出口的食品按照品名、規格、數/重量、生產日期逐一申報。
第三十三條 直屬檢驗檢疫局根據出口食品分類管理要求、本地出口食品品種、以往出口情況、安全記錄和進口國家(地區)要求等相關信息,通過風險分析制定本轄區出口食品抽檢方案。
檢驗檢疫機構按照抽檢方案和相應的工作規範、規程以及有關要求對出口食品實施抽檢。
有雙邊協定的,按照其要求對出口食品實施抽檢。
第三十四條 出口食品符合出口要求的,由檢驗檢疫機構按照規定出具通關證明,並根據需要出具證書。出口食品進口國家(地區)對證書形式和內容有新要求的,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后,檢驗檢疫機構方可對證書進行變更。
出口食品經檢驗檢疫不合格的,由檢驗檢疫機構出具不合格證明。依法可以進行技術處理的,應當在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督下進行技術處理,合格後方准出口;依法不能進行技術處理或者經技術處理后仍不合格的,不準出口。
第三十五條 出口食品的包裝和運輸方式應當符合安全衛生要求,並經檢驗檢疫合格。
第三十六條 對裝運出口易腐爛變質食品、冷凍食品的集裝箱、船艙、飛機、車輛等運載工具,承運人、裝箱單位或者其代理人應當在裝運前向檢驗檢疫機構申請清潔、衛生、冷藏、密固等適載檢驗;未經檢驗或者經檢驗不合格的,不準裝運。
第三十七條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在運輸包裝上註明生產企業名稱、備案號、產品品名、生產批號和生產日期。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在出具的證單中註明上述信息。進口國家(地區)或者合同有特殊要求的,在保證產品可追溯的前提下,經直屬檢驗檢疫局同意,標註內容可以適當調整。
需要加施檢驗檢疫標誌的,按照國家質檢總局規定加施。
第三十八條 出口食品經產地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符合出口要求運往口岸的,產地檢驗檢疫機構可以採取監視裝載、加施封識或者其他方式實施監督管理。
第三十九條 出口食品經產地檢驗檢疫機構檢驗檢疫符合出口要求的,口岸檢驗檢疫機構按照規定實施抽查,口岸抽查不合格的,不得出口。
口岸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將有關信息及時通報產地檢驗檢疫機構,並按照規定上報。產地檢驗檢疫機構應當根據不合格原因採取相應監管措施。
第四十條 檢驗檢疫機構發現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出口食品時,可以將其生產經營者列入不良記錄名單;對有違法行為並受到行政處罰的,可以將其列入違法企業名單並對外公布。
第四章 風險預警及相關措施
第四十一條 國家質檢總局對進出口食品實施風險預警制度。
進出口食品中發現嚴重食品安全問題或者疫情的,以及境內外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或者疫情可能影響到進出口食品安全的,國家質檢總局和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及時採取風險預警及控制措施。
第四十二條 國家質檢總局和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建立進出口食品安全信息收集網路,收集和整理食品安全信息,主要包括:
(一)檢驗檢疫機構對進出口食品實施檢驗檢疫發現的食品安全信息;
(二)行業協會、消費者反映的進口食品安全信息;
(三)國際組織、境外政府機構發布的食品安全信息、風險預警信息,以及境外行業協會等組織、消費者反映的食品安全信息;
(四)其他食品安全信息。
第四十三條 檢驗檢疫機構對經核准、整理的食品安全信息,按照規定的要求和程序向國家質檢總局報告並向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通報。
第四十四條 國家質檢總局和直屬檢驗檢疫局按照相關規定對收集到的食品安全信息進行風險分析研判,確定風險信息級別。
第四十五條 國家質檢總局和直屬檢驗檢疫局應當根據食品安全風險信息的級別發布風險預警通報。國家質檢總局視情況可以發布風險預警通告,並決定採取以下控制措施:
(一)有條件地限制進出口,包括嚴密監控、加嚴檢驗、責令召回等;
(二)禁止進出口,就地銷毀或者作退運處理;
(三)啟動進出口食品安全應急處置預案。
檢驗檢疫機構負責組織實施風險預警及控制措施。
第四十六條 國家質檢總局可以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對不確定的風險直接發布風險預警通報或者風險預警通告,並採取本辦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控制措施。同時及時收集和補充有關信息和資料,進行風險分析。
第四十七條 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已不存在或者已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時,應當及時解除風險預警通報和風險預警通告及控制措施。
第四十八條 進口食品存在安全問題,已經或者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損害的,進口食品進口商應當主動召回並向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報告。進口食品進口商應當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通知銷售者停止銷售,告知消費者停止使用,做好召回食品情況記錄。
檢驗檢疫機構接到報告后應當組織核查,根據產品影響範圍按照規定上報。
進口食品進口商不主動實施召回的,由直屬檢驗檢疫局向其發出責令召回通知書並報告國家質檢總局。必要時,國家質檢總局可以責令其召回。國家質檢總局可以發布風險預警通報或者風險預警通告,並採取本辦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措施以及其他避免危害發生的措施。
第四十九條 發現出口的食品存在安全問題,已經或者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損害的,出口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避免和減少損害的發生,並立即向所在地檢驗檢疫機構報告。
第五十條 檢驗檢疫機構在依法履行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職責時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進入生產經營場所實施現場檢查;
(二)查閱、複製、查封、扣押有關合同、票據、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三)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產品,違法使用的原料、輔料、添加劑、農業投入品以及用於違法生產的工具、設備;
(四)查封存在危害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隱患的生產經營場所。
第五十一條 檢驗檢疫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將採取的控制措施向國家質檢總局報告並向地方政府、有關部門通報。
國家質檢總局按照有關規定將相關食品安全信息及採取的控制措施向有關部門通報。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七條指定場所監管相關規定,沒有違法所得的,由檢驗檢疫機構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下罰款。
第五十三條 銷售、使用經檢驗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進口食品,由檢驗檢疫機構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九條、第八十五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五十四條 進口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檢驗檢疫機構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九條、八十七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一)未建立食品進口和銷售記錄製度的;
(二)建立的食品進口和銷售記錄沒有如實記錄進口食品的衛生證書編號、品名、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批號)、保質期、出口商和購貨者名稱及聯繫方式、交貨日期等內容的;
(三)建立的食品進口和銷售記錄保存期限少於2年的。
第五十五條 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檢驗檢疫機構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罰款,最高不超過3萬元;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萬元以下罰款:
(一)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過程中違規使用農業化學投入品的;
(二)相關記錄不真實或者保存期限少於2年的。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生產出口食品使用的原料未按照規定來自備案基地的,按照前款規定給予處罰。
第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檢驗檢疫機構按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九條、第八十五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一)未報檢或者未經監督、抽檢合格擅自出口的;
(二)擅自調換經檢驗檢疫機構監督、抽檢並已出具檢驗檢疫證明的出口食品的。
第五十七條 進出口食品生產經營者、檢驗檢疫機構及檢驗檢疫人員有其他違法行為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八條 進出口食品生產經營者包括進出口食品的生產企業、進出口商和代理商。
第五十九條 進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食品以及邊境小額和互市貿易進出口食品的檢驗檢疫監督管理,按照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十條 以快件、郵寄和旅客攜帶方式進出口食品的,應當符合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規定。
第六十一條 進出口用作樣品、禮品、贈品、展示品等非貿易性的食品,進口用作免稅經營的、使領館自用的食品,出口用作使領館、中國企業駐外人員等自用的食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十二條 供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食品,國家有另行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十三條 本辦法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解釋。
第六十四條 本辦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已通過審議並將於2012年3月1日起施行。這標誌著中國食品安全監管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對於中國加強進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具有重要的意義。
立法背景解讀
——進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配套規章
《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出台背景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進出口食品貿易發展迅速。近年來,我國進出口食品貿易發展迅速。2002年以來,進出口食品貿易額連續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長速度。“十一五”期間是我國進出口食品貿易快速增長時期。據統計,2005~2009年,我國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貿易額分別為562.9、634.8、775.9、985.5和913.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5%、12.8%、22.2%、27.0%和-7.3%,2010年1~6月,進出口食品貿易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貿易額達546.4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增長31.7%。進出口食品在對外貿易中所佔比重逐年增長。
第二,國內外食品形勢要求加強食品監管。一方面,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對食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形成非關稅技術壁壘,對我國食品出口產生了重大影響;另一方面,進口食品逐年遞增,越來越多地進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但是,目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狀況不容樂觀,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指示,要加強食品監管,確保安全。
第三,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急需制定規章規範管理。國家質檢總局成立后,先後制定頒布了進出境肉類產品、進出境水產品、進出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涉及進出口食品的規章,但大多是針對單項產品的管理規定,不能滿足現實工作的需要。2009年,中國頒布了《食品安全法》,然而對於《食品安全法》中重要的一個章節“進出口食品”卻一直沒有一部全面的配套規章。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統一對進出口食品進行規範管理,有必要制定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進出口食品管理辦法。
從《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出台背景,我們可以看出,這是當前中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量級立法,是中國食品安全監管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起草過程解讀
——千呼萬喚、精雕細琢的部門規章
2004年,國家質檢總局即開始著手組織規章的起草工作,經2007年7月24日國家質檢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後,便立即向WTO成員進行了通報,徵求國外各方意見並及時進行了合理化採納。由於考慮到當時的《食品安全法》正在制訂過程中,國務院法制辦擬在《食品安全法》中增加“食品進出口”一章,為保持與法的有效銜接,規章草案一直沒有發布實施。待《食品安全法》公布后,國家質檢總局再次組織有關專家對管理辦法進行了論證修改,同時將原草案名稱由《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改為《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修改後兩次徵求各直屬檢驗檢疫局的意見,並在國務院法制辦和質檢總局網站上公開徵求意見,引發熱議與廣泛關注。
《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的出台前後歷時4年,然而排除上述種種延遲的客觀原因,這部“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部門規章,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以及立法部門嚴謹求實、字斟句酌的工作作風。
設定製度解讀
——全面構築進出口食品安全防線
《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對進出口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檢驗檢疫機構的行為做出的規定,是上述法律法規有關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規定的集成和細化。
《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共六十條,分為六章,即:總則、食品進口、食品出口、風險預警、法律責任和附則。為保持與食品安全法一致,將原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分別改為食品進口、食品出口。
第一,對進口食品,建立包括“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食品安全狀況評估、明確標準、進口食品國外生產企業註冊、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備案、檢疫審批、口岸檢驗檢疫、收貨人備案、安全監控、違法企業名單、食品召回”為主要內容的全方位管理體系。按照辦法第七條規定,對向中國出口食品的國家或者地區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食品安全狀況進行評估,並可以對其進行回顧審查,以確定相應的檢驗檢疫要求;按照第九條的規定,對進口食品國外生產企業實施註冊管理,對向中國境內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實施備案管理;按照第八條、第十到第十八條規定,對進口食品實施檢驗檢疫;按照第十九條、第二十條規定,對進口食品收貨人實施管理;按照第二十一條規定,對進口食品實施風險監測制度,採取不同的檢驗監管方式。
第二,對出口食品,建立包括“監測計劃、種植養殖場備案、生產企業備案、抽檢、違法企業名單”為主要內容的管理體系。按照第二十五條到第二十七條規定,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管理;按照辦法第二十八條到第三十條的規定,對種植養殖場實施管理;按照第三十一條規定,實施出口食品風險監測制度;按照第三十三到第三十八條規定,對出口食品實施抽檢。
第三,對進出口食品,實施風險預警管理。按照第四十二條,規定收集、整理食品安全信息;按照第四十三條規定,進行食品安全信息通報;按照第四十四條規定,進行風險分析;按照第四十五條到第四十七條規定,實施風險預警和控制措施。
要點解讀
——適應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發展
要點一,名稱的修改體現未來的立法意圖。草案原名《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符合國家質檢總局規章的習慣性叫法。然而在草案審核階段,草案名稱由《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改為《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這是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考慮到名稱要與食品安全法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考慮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性,今後可能會對進出口食品安全做更高層次的立法,將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的立法提升到國務院法規的層級。因此,將名稱命名為“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
要點二,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備案管理制度。《商檢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國家對進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衛生註冊登記管理,而《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向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備案。兩法對於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管理制度不盡相同的矛盾在這部規章里得到了解決,根據后法優於前法的原則,《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採用了《食品安全法》所規定的備案管理制度,國家質檢總局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備案制度。同時,國家質檢總局第142號令頒布了《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管理規定》,有關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的備案工作按照該規章執行。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備案管理制度的確認,是《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較之之前有關規定的最實質性的一大變動。
要點三,所設制度適應當前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需要。國家質檢總局自成立以來,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在進口方面,建立了以風險分析制度、國外企業註冊制度、檢疫審批制度及境外食品出口商或代理人和境內食品進口商或代理人備案制度為基礎,符合國際慣例的進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對來自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食品依法實施檢驗檢疫。在出口方面,建立了以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場備案制度、疫情疫病監測制度和出口食品有毒有害物質監控制度為基礎,以監督抽查檢驗為手段,實施預防為主、全程監控的出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目前,已對6000多個出口食品原料的種植養殖基地進行了備案,有效保證了向21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食品安全。從上述的“設定製度解讀”中,《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所構築的一系列制度,基本上體現了當前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的理念。“十一五”期間我國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8%以上,進口不合格食品檢出率從2005年的0.54%逐年提高到2009年的2.45%,從現實來看,這種制度是符合當前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需要的。對當前行之有效的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實踐的總結,並將之制度化,正是這部規章的最大亮點。
要點四,關於出口食品檢驗檢疫標準規定。《食品安全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食品應當符合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但是在第六章中未對出口食品的標準進行細化規定。由於我國的相關食品標準與進口國家(地區)的食品標準不盡一致,在限用物質、具體限量等方面差異較大,如我國與日本的規定中,有部分物質我國允許用於食品而日本禁止使用,日本允許使用的我國又禁止使用。如果完全按照我國食品標準生產食品,很難達到進口國家的要求。《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對出口食品標準進行了特別規定。因此,《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採用了特別規定的要求,即“出口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應當保證其出口產品符合進口國(地區)的標準或者合同要求”,並增加了關於“進口國家無相關標準且合同未要求”的情形的規定。
要點五,關於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場備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場應當向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備案”。為了便於操作,具體實施,《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設定了“實施備案管理的原料品種目錄”,對列入目錄的原料實施備案管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係到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關係到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在全國“質量月”活動期間出台的這部《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體現了黨和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隨著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法律體系的逐步構建與完善,國家質檢總局將進一步完善兩大體系,即基於風險分析、符合國際慣例的進口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以及從源頭備案、過程監督、產品抽檢、符合我國實際的出口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把好進出口食品的國門,讓黨和人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