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子

詞語

猶子,本意指的是兄弟的兒子,謂如同兒子,指侄子或侄女。語出《論語·先進》:“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潘岳《楊仲武誄》:“爾休爾戚,如實在己,視予猶父,不得猶子。”現代社會已經很少使用這個詞語。

中國含義


原義

謂如同兒子。
《論語·先進》:“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
晉·潘岳《楊仲武誄》:“爾休爾戚,如實在己,視予猶父,不得猶子。”

親屬稱謂詞

指侄子或侄女。
1)《禮記·檀弓上》:“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本指喪服而言,謂為己之子期,兄弟之子亦為期。后因稱兄弟之子為猶子。漢人稱為兄子、弟子。
2)南朝梁·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太祖高皇帝篤猶子之愛,降家人之慈;世祖武帝情等布衣,寄深同氣。”
3)《李千里墓誌銘》:大唐故左金吾衛大將軍廣益二州大都督上柱國成王墓誌銘並序王諱千里,字仁,隴西成紀人也。神堯皇帝之曾孫,高宗天皇之猶子;實長吳嗣,別封郁林
4)唐·李復言《續玄怪錄·定婚店》:“妻澘然曰:‘妾郡守之猶子也,非其女也。’”
5)宋·文天祥寄惠州弟》詩:“親喪君自盡,猶子是吾兒。”
6)清·馮桂芬《顧蓉庄年丈七十雙壽序》:“先生少孤,事母孝。敦友愛,撫猶子如己出。”
王闓運《文林郎王君墓誌銘》:“明誼維姻,比恩猶子。”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宦娘》:“此宦娘,老身之猶子也。”

社會稱謂詞

晚輩自稱。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二》:“何(何文哲),武臣也,以需(趙需)進士稱猶子謁之。大喜,因召入宅。”
清·陳密山《與尹健余書》:“八月初旬抵任,忽聞賢母考終,猶子情殷,深為悲悼。”
雖然並不是自己的兒子,但要使其承繼自己的家業(家督),而將之當作自己的兒子收養的政治工具。
[nephew]侄子,又稱“侄女”;晚輩自稱

日本含義


猶子是日本明治時代以前存在的一種社會風俗,即自己與別人的兒子結為父子關係。猶子與養子不同的是,猶子僅僅是一種契約關係,猶子不必更改自己原本的姓氏,類似結誼,與結誼不同的是猶子可享有繼承權。根據現代的觀點解釋,猶子是一種“非血緣關係的指定繼承人”。
猶子一詞源於古代中國,本意指的是兄弟的兒子。但傳到日本之後意義就改變了。日本歷史上最早關於猶子的記載在平安時代,源定被淳和天皇指定為猶子。
成為猶子的目的是為了在官位上更順利地升遷、在婚姻上佔便宜或者強化與其他氏族之間的關係。鎌倉時代以後,猶子與養子之間的界限被劃清。到了戰國時代,猶子的風俗更為盛行。例如豐臣秀吉就被公卿近衛前久收為猶子,從而成功地得到了關白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