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半島
東南亞主要的貿易中心
馬來半島是東南亞一塊狹長的地帶,半島上有緬甸、泰國和馬來西亞三個國家,最南端的巴來海角亦是歐亞大陸的最南端,馬來半島在歷史上曾有“金色半島”之稱,是大陸連接馬來群島的陸路走廊,由於地峽過於漫長,這也讓馬來半島成為了馬來群島一體的“海島文化區”。
半島北接大陸,西臨印度洋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南為新加坡海峽,東瀕泰國灣、南海。西部河流短,近海處大面積淤泥沉積,通航受阻。東部河流較長,上游坡降平緩。
馬來西亞在馬來半島上的領土部分,其面積有 130,590 平方千米(50,420平方英里)。它北接泰國,南與新加坡通過新柔長堤和馬新第二通道相連。它與印尼蘇門達臘島隔著馬六甲海峽。而馬來西亞的另一部分土地則位於加里曼丹島上,稱為馬來西亞砂沙。
馬來半島亦稱克拉半島、馬六甲半島。它是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向南延伸部分,起自克拉地峽。馬來半島的西北部屬於 緬甸南部,中部及東北屬於 泰國南部,半島餘下的南部則屬於 馬來西亞,屬於馬來西亞部分的區域又稱馬來西亞半島。
馬來半島
馬來半島南北長約1,127公里,最寬處322公里,面積約23.7萬平方千米,主要是丘陵。環繞半島的水體從東北起,按順時針順序分別為:暹羅灣、南中國海(與汶萊相對)、柔佛海峽(與新加坡相對)、馬六甲海峽(與蘇門答臘相對)及安達曼海。
半島上的巴來海角是亞洲大陸最南端。半島北接大陸,西臨印度洋安達曼海和馬六甲海峽,南為新加坡海峽,東瀕泰國灣、南海。中央山脈縱貫半島,最高點大漢山(海拔2,187米)。西部河流短,近海處大面積淤泥沉積,通航受阻。東部河流較長,上游坡降平緩。
古代有「金色半島」之稱,歷來為亞洲大陸與馬來群島間經濟和文化聯繫的紐帶。
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該地區廣布熱帶雨林和季雨林。
礦產以錫、鈣、鐵,石油為主。農產有橡膠、椰子、菠蘿等。
雪蘭莪州——馬來半島的中心地帶
馬來西亞半島
主詞條:馬來西亞歷史、馬來西亞半島
伊斯蘭教在14世紀傳至登嘉樓州。15世紀初,拜里米蘇拉創立馬六甲王朝(滿剌加),繁榮的馬六甲王朝迎來了葡萄牙在1511年的入侵。之後,荷蘭與英國相繼以馬六甲為殖民中心,並控制馬六甲海峽。法蘭西斯·萊特在1786年開拓並發展檳城為軍事及商業中心,但不久檳城就被斯坦福·萊佛士爵士在1819年開拓的新加坡所取代。
1824年,英國在《英荷條約》簽訂后從荷蘭手中獲得馬六甲。1826年,英國設立了歸駐在加爾各答的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所管轄的海峽殖民地,並漸漸的在馬來西亞半島擴展影響力。初期的海峽殖民地包括檳城、新加坡及馬六甲。1867年,設於倫敦的殖民廳接管海峽殖民地。同時,許多馬來州屬的統治者為了解決州內的紛爭而向英殖民者求助。在殖民廳接管海峽殖民地的十年內,一些馬來西亞半島西海岸的馬來州屬也同時被英殖民者控制。海峽殖民地的商人都希望英國政府介入馬來西亞半島產錫州屬的內政。華僑黨派的紛爭及內戰使英政府採取了有利於商人的炮艦外交。
1874年的《邦咯條約》最終導致英殖民者的權力擴張。在20世紀之前,由彭亨州、雪蘭莪州、霹靂州及森美蘭州組成的馬來聯邦(非馬來亞聯邦)為英總督們所管轄。這些總督聽令於駐在新加坡的最高專員兼海峽殖民地總督。最高專員則直接向倫敦的殖民廳報告。其他的馬來西亞半島的州屬(包括:玻璃市州、吉打州、吉蘭丹州及登嘉樓州)被稱為馬來屬邦,雖然他們不直接屬於英殖民者,但州內都駐有英國參政司。這四個北部州屬:曾經被泰國統治。英屬北婆羅洲(現為沙巴州)曾被蘇祿王朝統治,英籍的布洛克家族則管轄擁有大片森林的砂拉越州。
種族衝突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的統治及戰後馬來亞共產黨的叛亂促使越來越多人支持馬來亞的獨立。戰後英國政府成立馬來亞聯邦的計劃招來了強烈的抗議。馬來族群要求一個更有利於他們的制度,並且強力反對源自中國,以華裔佔大多數的新加坡的加入。同時他們也不允許雙重國籍制度,因為這將使不少的移民族群持有馬來亞及祖國的國籍。馬來半島最終在1957年8月31日成為獨立的馬來亞聯合邦。這個新的國家並不包括新加坡。一個名為馬來西亞的聯邦國家在1963年9月16日成立。她納入了馬來亞聯合邦,英屬新加坡,北婆羅州(改稱沙巴)及砂拉越州(后兩者處在婆羅洲上)。
汶萊蘇丹者雖然曾表示有意加入,但最後因為石油利益糾紛而放棄。馬來西亞在獨立初期所面對的危機包括印度尼西亞欲佔有馬來西亞的意圖。馬新合併兩年後,“馬來人至上”的觀念逐漸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馬來人的政黨都公開表示反對“種族主義”的信條。1965年5月,新加坡行動黨和其他主要的反對黨成立了馬來西亞團結聯盟,提倡建立一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這個理念意味著,不應該根據種族或宗教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福利和利益,應該公平的對待印度、華人和馬來人來實現全民團結的目標。巫統黨內激進人士非常不滿行動黨的呼籲,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0票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1969年5月13日也發生種族衝突(史稱五一三事件)。
領土糾紛
菲律賓也曾在這時期聲稱擁有沙巴州的主權因汶萊蘇丹在1704年把其東北的領地讓給蘇祿蘇丹。這個問題尚未全面解決。1969年之後,第二任首相敦阿都拉薩推展的意在增強土著在經濟領域控制的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遭到其他族群的反對。至此以後,馬來西亞維持種族政治的均衡並發展其獨特的有利於馬來民族(稱bumiputra “土著”)及中庸伊斯蘭教的經濟及政治制度。1970年,馬來西亞宣布實施為期廿年的新經濟政策,其目的是要消除貧窮,重組社會,以拉近貧富的鴻溝。但這項政策所實行的固打制,也使到非馬來人社會非常不滿。1972年,第二任首相敦拉薩改變了外交政策,開始和共產國家接觸,並致力使東南亞成為和平、自由及中立的區域。1974年,敦拉薩訪問中國,兩國的邦交自此一直密切發展至今。1970年代,馬來西亞開始其工業化計劃。新經濟政策廿年的成果,已經使到馬來人的經濟地位大大提升。
宣布獨立
1991年,第四任首相馬哈迪醫生宣布推行為期三十年的2020宏願計劃,致力使馬來西亞在2020年成為先進國。在1971年直2000年期間從一個原料出產國轉換成一個新興的多元工業經濟。經濟成長主要依賴製成品出口,尤其是電子製品。馬來西亞共有十三個州,兩個聯邦直轄區。其首都為吉隆坡,是其中一個聯邦直轄區。馬來西亞由馬來亞、沙撈越、沙巴三個部分組成。后兩個部分在加里曼丹島。加里曼丹島被英國與荷蘭分割。北部屬於英國,稱為馬來西亞的組成部分;南部屬於荷蘭,稱為荷蘭殖民地印度尼西亞的組成部分。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原來都是英國的殖民地。包括馬來半島河加里曼丹島的北部。這些土地上的土著是馬來人以及馬來人的分支。宋朝開始,尤其是明朝,大量中國人移民到南洋,主要分佈在馬來半島河加里曼丹島一帶。到了近代。甚至有中國人在加里曼丹島建立獨立的共和國家(蘭芳共和國)。
1.吉隆坡
2.新加坡: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
海灘
成與火山作用有關,遠古時候的一次海底火山爆發,海底的泥層都翻出地面,與海邊的泥土糅合在一起,從此就分也分不清,加上海水和風力長年累月的自然作用,迫使熔岩與泥土化整為零,終於變成今天綿綿不絕的黑沙灘。
黑沙灘向北延伸到巴洛(Balok),是個理想的弄潮地點,現已漸漸聞名,成為新的旅遊景點。巴洛的珊瑚海灘度假中每年12月或1月都會舉辦關丹年度國際風帆錦標賽,比賽地點就在這段海域一帶。沿著巴洛海岸還有多家不錯的馬來餐廳。
關丹的另一名勝是潘丹河瀑布區。由關丹市區向西行約33公里,經過機場,來到一座風景如畫的森林保護區,這就是潘丹河瀑布區所在。森林區由八個瀑布串連而成,最高的一個高150米,瀑布旁是長五公里的步道,瀑布區內有露營野餐區及公共衛生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