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TH
一種光纖通信的傳輸方法
光纖到戶(Fibre (Fiber) To The Home,FTTH)是一種光纖通信的傳輸方法。具體說,FTTH是指將光網路單元( ONU)安裝在住家用戶或企業用戶處,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光纖到桌面)外最靠近用戶的光接入網應用類型。FTTH的顯著技術特點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帶寬,而且增強了網路對數據格式、速率、波長和協議的透明性,放寬了對環境條件和供電等方面的要求,簡化了維護和安裝。PON技術已成為全球寬頻運營商共同關注的熱點,被認為是實現FTTH的最佳技術方案之一。
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纖到戶是現今為止,全業務、高帶寬的接入需求的最好模式。
FTTH的發展主要有兩條路徑——有源光網路和無源光網路。
有源光網路具有傳輸距離遠的特點,但是設備專用程度大,不適合用戶密集的區域,而且埠價格相對較高,另外,有源的特點也使得設備安裝受到很大局限,而且容易受到周圍環境中的電磁干擾影響,這樣就增加了網路的故障點,並導致了維護成本較高。
無源光網路因為是純介質網路,具有了天然的抗電磁干擾影響的能力,減少了接入網的故障點,系統可靠性較高,維護成本較低。同時無源光網路模式的FTTH通明性好,能夠支持多種制式的應用,更適合於大規模發展用戶。無源光網路逐漸成為FTTH的主流發展方向。
FTTH的物理層選用的是光纖,光網路的使用為高帶寬的業務傳送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保障。但是只有物理層是不夠的,要實現信息的傳送更重要的是二層控制。所以FTTH的發展就經歷了一個網路二層上的革命——從ATM向乙太網發展的過程,分別對應著APON和E/GPON兩個系列。
1. 光纖到家庭: 光纖到家庭(FTTH)一直是光纖接入不斷追求和探索的技術方向,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運營商競爭的需要、對收入的追求,以及設備本身價格的下降,FTTH出現可迅速發展的勢頭.文章綜述了FTTH所走過的歷程和最新進展,
2. 光纖到家:根據光纖向用戶延伸的距離,即ONU在 光接入網中處的具體位置不同,光接入網可劃分為光纖到路邊(FTTC)、光纖到大樓(FTTB)、光纖 到家(FTTH)和光纖到辦公室(FTTO)等幾種基本應用形式光纖接入網的組網有點對點、星形、鏈 形、環形等組網方式,
FTTH是全業務的綜合接入解決方案。雖然FTTH的主要推動力是將來的寬頻視頻業務,但FTTH必須能夠支持現有的各種窄帶和寬頻業務,以及將來可能出現的新業務。FTTH系統必須能夠提供綜合接入,使用戶在同一時間能夠同時享受多種服務。FTTH所應支持的主要業務包括:
視頻:HDTV,採用MPEG-2標準壓縮,原始圖像的像素從1080×1920到4320×7680,採用杜比數碼5.1聲道解碼器系統的多路高保真聲音;標準DTV,採用MPEG-2標準壓縮,原始圖像的像素在640×720左右,普通單聲道或立體聲;各種採用MPEG-1和MPEG-4以及其他壓縮技術的靜止圖像業務和低解析度的監控圖像業務。
數據:各種碼速率的數據業務,速率從幾Kbps到數十兆。
語音:包括傳統POTS電話和數字電話業務,多路高保真聲音。
多媒體:各種混合的不同質量的數據、語音、和圖像業務。
(1)主幹光纜子系統
(2)配線光纜子系統
(3)分光器(OBD)
分光器是將一芯光纜的通道“復用”成多通道的“光纖復用裝置”,通常的分線比為1:16;1:32和1:64三種。在EPON模式的FTTH系統中,由於傳輸速率為1.2Gb/s,故為保證用戶帶寬達到30Mb/s以上,最常用的分線比(又稱為“分光比”)為1:32。
分光器( OBD)依據所安放的位置可考慮不同類型的分光器,主要有“盒式出纖型分光器”、“托盤式分光器”以及“插片式成端型分光器”三種;其光纜尾纖插頭的型號,均為SC型“方頭”光纖插頭。
FTTH的優勢主要是有5點:第一,它是無源網路,從局端到用戶,中間基本上可以做到無源;第二,它的帶寬是比較寬的,長距離正好符合運營商的大規模運用方式;第三,因為它是在光纖上承載的業務,所以並沒有什麼問題;第四,由於它的帶寬比較寬,支持的協議比較靈活;第五,隨著技術的發展,包括點對點、1.25G和FTTH的方式都制定了比較完善的功能。
在光接入家族,還有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纖到大樓,FTTC(Fiber To The Curb)光纖到路邊,FTTSA(Fiber To The Service Area)光纖到服務區等等。
將光纖直接接至用戶家,其帶寬、波長和傳輸技術種類都沒有限制,適於引入各種新業務,是最理想的業務透明網路,是接入網發展的最終方式。
雖然移動通信發展速度驚人,但因其帶寬有限,終端體積不可能太大,顯示屏幕受限等因素,人們依然追求性能相對佔優的固定終端,也就是希望實現光纖到戶。光纖到戶的魅力在於它具有極大的帶寬,它是解決從網際網路主幹網到用戶桌面的“最後一公里”瓶頸現象的最佳方案。
隨著技術的更新換代,光纖到戶的成本大大降低,不久可降到與DSL 和HFC 網相當,這使FTTH 的實用化成為可能。據報道,早在1997 年日本NTT 公司就開始發展FTTH,2000年後由於成本降低而使用戶數量大增;美國在2002 年前後的12 月中FTTH 的安裝數量增加了200%以上。
可對光纖到戶的市場,各公司卻各持己見:美國A T & T 公司對FTTH 並不看好,在OFC2004,該公司認為帶寬不是萬能,發展應用和內容才是關鍵,因此在相當的時間內,FTTH 的市場可能很小;而美國運營商Verizon、Sprint 則比較積極,並且在OFC2004 上介紹了它們發展FTTH 的計劃和技術方案。在我國,光纖到戶也是勢在必行,光纖到戶的實驗網也已經在武漢、成都等城市開展,預計在2012年前後,在我國從沿海到內地,從東到西將興起光纖到戶建設的高潮。可以說光纖到戶是光纖通信的一個亮點,伴隨著相應技術的成熟與實用化,成本進一步降低到家庭能承受的水平, FTTH 的大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此外,FTTH技術還是用來解決信息高速公路中“最後一公里”問題的。FTTH+乙太網比ADSL(ADSL在撥號的時候會建立最高理論8Mbps的下載帶寬,這個帶寬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不過實際上由於ADSL的雜訊檢測機制如果線路情況不好那麼一開始建立的連接顯然不可能達到理論值,可能最後是5Mbps,這個帶寬也是不會改變的。)和ISDN(歐洲普及的電話網路形式)的傳輸速度快多了。
基於MAC限速模式,寬頻跑滿的時候延遲會升高。
速率方面FTTH最大提供4M上行,100M下行,屬於不對等線路,FTTB屬於上下對等,最大提供10M。
寬頻光纖接入網的優勢
就世界範圍看,絕大多數電信公司是以ADSL為主發展寬頻接入的,然而,ADSL是建立在銅線基礎上的寬頻接入技術,銅是世界性戰略資源,隨著國際銅纜價格持續攀升(近幾年年均20%-30%的增幅),以銅纜為基礎的ADSL的線路成本越來越高,而光纖的原材料是二氧化硅,在自然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事實上,當前光纖的市場價格已經低於普通銅線,並且其壽命還遠高於後者。在新鋪用戶線路或者老電纜替換中,光纖已經成為更合理的選擇,特別是主幹段乃至配線段。其次,作為有源設備,xDSL電磁干擾難以避免,維護成本越來越高。作為無源傳輸介質的光纖可以避免這類問題。
最後,隨著全網的光纖化進程繼續向用戶側延伸,端到端寬頻連接的限制越來越集中在接入端,xDSL的上下行連接速率無法滿足高端用戶的長遠業務需求。儘管ADSL2+和VDSL2技術有望緩解這一壓力,但其速率和傳輸距離的繼續大幅度提高是受限的,不能指望有本質性突破。顯然,隨著光纖在長途網、城域網乃至接入網主幹段的大量應用,符合邏輯的發展趨勢是將光纖繼續向接入網的配線段和引入線部分延伸,最終實現光纖到戶。關鍵的問題是:推進速度有多快?這將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市場的需求、競爭的需要、應用的刺激、技術的進步、成本的下降和配套運維繫統的開發等。中國2008年舉辦奧運會和2010年舉辦世界博覽會這兩個重大世界性事件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會推進FTTH的發展。
點到點有源乙太網系統
歷史上,在企事業用戶應用環境,乙太網技術一直是最流行的方法,已成為僅次於供電插口的第二大住宅和辦公室公用設施介面。主要原因是已有巨大的網路基礎和長期的經驗知識,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統和應用也都是與乙太網兼容的,性能價格比好、可擴展、容易安裝開通以及具有高可靠性等。
對於公用網住宅用戶應用環境,點到點有源乙太網系統採用有源業務集中點來替代無源點到多點系統的無源器件,使傳輸距離可以擴展到120km之遠。這種技術的主要優點是專用接入,帶寬有保證,每用戶可以在配線段和引入線段獨享100Mbit/s乃至1Gbit/s;局端設備簡單便宜;傳輸距離長,服務區域大;成本隨用戶數的實際增長而線性增加,可預測,無需規劃,投資風險低,設備埠利用率較高,因而在低密度用戶分佈地區成本較低。缺點是兩端設備和光纖設施專用,用戶不能共享局端設備和光纖,當需求快速增長且用戶很密集時,光纖和兩端設備的數量及其成本以及空間需求也隨之迅速增加,因而不太適合高密集用戶區域。另外,有源乙太網要求多點供電和備用電源,網路管理的元件(包括電源)多,增加了供電和網管的複雜性。第三,從標準化的角度,有源乙太網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是利用多個相關標準,從而產生多種不兼容的解決方案。最後還有一個可能影響選擇乙太網技術的因素是傳統視頻業務的提供方式,例如有些美國電信公司(例如Verizon)承諾能提供同樣質量的傳統模擬射頻視頻節目,而乙太網技術在支持傳統模擬射頻視頻節目的傳送方面是比較困難的。
在FTTH應用場合,點到點乙太網主要用於多住戶單元接入,具體又分為單纖系統和雙纖系統兩種,單纖系統的上下行分別採用不同波長,典型上行波長為1310nm,下行波長為1550nm,傳輸距離為15km,遵循日本電信技術委員會制定的標準TS-1000,因而互操作性較好,網路複雜性較低。雙纖系統採用兩根光纖,遵循IEEE802.3ub標準,採用多模光纖,傳輸距離僅為2km。不同運營商為了延長傳輸距離,增強其管理功能,制定了很多私有標準,使系統的互操作性很差。
無源光網路系統
3.1無源光網路技術
從網路結構分析,無論哪種PON都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結構,即集中式和分散式,前者在局端OLT和業務靈活點(FP)之間只有一根光纖相連,分路器集中放置在FP處(即傳統的交接箱處),從分路器到用戶光網路終端之間有一根專用光纖相連。而分散式結構在靈活點處與配線點(DP)處都放置分路器,形成兩級分路。分析表明分散式結構在用戶普及率接近100%的區域應用時具有成本優勢,但是實際情況多半不是這樣,特別是對於用戶普及率不高的情況,集中式結構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其成本可以隨著實際用戶數的增長而增長,不存在分散式結構的較大初期沉澱成本問題,而且也不會隨著技術的進步(如GPON的出現和應用)而需要重新部署。
無源光網路技術的一個重要趨勢是提供多種語音處理方式,既可以在局端採用V5介面與PSTN相連,提供傳統PSTN語音業務,又可以在局端內置控制模塊,支持H.248/H.323協議,靈活適應以H.248協議為基礎的軟交換VoIP網路或以H.323協議為基礎的傳統VoIP網路,其主要發展趨勢則是著重支持軟交換網。
3.2APON和BPON
早期的窄帶無源光網路是基於TDM的,性能價格比不好,已經自然消亡。ATM化的無源光網路(APON/BPON)可以利用ATM的集中和統計復用,再結合無源分路器對光纖和光線路終端的共享作用,使性能價格比大大改進,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已經敷設了約150萬線。
然而,APON/BPON的業務適配提供很複雜,業務提供能力有限,數據傳送速率和效率不高,成本較高,其市場前景由於ATM的衰落而黯淡。最後,從業務發展趨勢看,APON的可用帶寬仍然不夠。以FTTC為例,儘管典型主幹下行速率可達622Mbit/s,但分路后,實際可分到每個用戶的帶寬將大大減小。按32路計算,每一個分支的可用帶寬僅剩19.5Mbit/s,再按10個用戶共享,則每個用戶僅能分得約2Mbit/s的帶寬而已。顯然,這樣的性能價格比是無法滿足網路和業務的發展需要的。
3.3EPON
隨著IP的崛起和發展,有人提出了EPON的概念,即在與APON類似的結構和G.983的基礎上,設法保留其精華部分——物理層PON,而以乙太網代替ATM作為鏈路層協議,構成一個可以提供更大帶寬、更低成本和更強業務能力的新的結合體——EPON。這一思想在乙太網界獲得到了積極響應,在IEEE802.3ah的旗幟下已經形成了EPON標準。在日本為了與以前基於100Mbit/s的非標準EPON區別,將其稱為GEPON。鑒於基於100Mbit/s的非標準EPON已經消亡,EPON實際即指GEPON,不再專門區分。
EPON主要基於IEEE802.3ah標準,與傳統點到點乙太網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採用點到多點通信方式。其下行方向工作於TDM方式,數據流以變長以太幀方式廣播到ONU,每個ONU根據以太幀的MAC地址,決定取捨。上行方向工作於TDMA方式,來自不同時隙的ONU數據流匯聚到公共光纖設施和OLT。此外,傳統乙太網工作於連續光傳輸模式,在收發兩個方向都是連續的比特流,因此收端的定時和判決容易實現。而EPON的上行比特流是輪流發送的突發數據包,OLT的接收定時恢復、判決門限設置、測距和延時補償比較複雜。
從EPON的結構上看,其關鍵優點是極大地簡化了傳統的多層重疊網結構,主要特點有:
●下行業務速率可達1Gbit/s,允許支持更多用戶和更高帶寬;
●硬體簡單,無須室外電子設備,使安裝部署工作得以簡化;
●可以大量採用乙太網技術成熟的晶元,實現較簡單,成本低;
●改進了電路的靈活指配和業務的提供和重配置能力;
●提供了多層安全機制,諸如VLAN、閉合用戶群和支持VPN等。
IEEE802.3ah規範的EPON技術的上下行波長是1310nm和1490nm,上下行速率均為1.25Gbit/s,傳輸距離是10/20km,分路比是32/16,主要業務是數據和語音,增加一個1550nm電視廣播波長后,成為語音、數據和電視三合一的所謂三重業務捆綁服務。對於傳送單一乙太網業務而言,EPON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
EPON的主要缺點是由於IEEE802.3ah只規定了MAC層和物理層,MAC層以上的標準靠製造商自行開發,因而帶來靈活性的同時也造成了設備互操作性差的缺點。其次,EPON的總效率較低,主要是由於採用8B/10B的線路編碼,引入20%的帶寬損失,再加上其它的額外開銷
FTTH
3.4GPON
2001年,在IEEE積極制定EPON標準的同時,FSAN組織開始發起制定速率超過1Gbit/s的PON網路標準——吉比特乙太網無源光網路(GPON),隨後,ITU-T也介入了這一新標準的制定工作並於2003年1月通過兩個有關GPON的新標準——G.984.1和G.984.2。
按照這一最新標準的規定,GPON可以提供1.244Gbit/s和2.488Gbit/s的下行速率和ITU規定的多種標準上行速率,即可以靈活地提供對稱和非對稱速率。傳輸距離至少達20km,系統分路比可以為1:16、1:32、1:64乃至1:128,而EPON只提供1.25Gbit/s對稱速率,分路比最多為1:32。即GPON在速率、速率靈活性、傳輸距離和分路比方面有優勢。其次,GPON採用了兩種適配方式,除了傳統的ATM外,還在傳輸匯聚層採用了一個全新的基於SDH的標準通用組幀程序(GFP),這是一種可以透明、高效地將各種數據信號封裝進現有SDH網路的通用標準信號適配映射技術,可以適應任何用戶信號格式和任何傳輸網路制式,無需附加ATM或IP封裝層,封裝效率高、提供業務靈活,而APON/BPON和EPON對每種特定業務都需要提供特定的適配方法。第三,由於GPON採用GFP映射,其傳輸匯聚層本質上是同步的,還使用標準SDH的125μs幀,使GPON可以支持端到端的定時和其它准同步業務,特別是可以直接高質量、靈活地支持實時的TDM語音業務,延時和抖動性能很好。而EPON在承載TDM業務方面沒有具體規定,導致廠家可以採用不同方法來承載,包括一層、二層和三層均可以,互操作性較差,性能難以確保。第四,GPON在網管方面具有豐富的功能,包括帶寬授權分配、動態帶寬分配、鏈路監測、保護倒換、密鑰交換和各種告警功能等,比EPON考慮周到。不過,EPON在網管功能上比普通乙太網有了明顯改進,可以提供遠端故障指示、遠端環回控制和鏈路監視等基本管理功能,也能滿足基本管理功能。第五,在QoS方面,GPON可以通過使用指針調整ONU的授權帶寬和授權周期來保證業務的帶寬和延時要求。而EPON主要採用優先順序隊列結合DBA演演算法來保證帶寬和延時,也能基本滿足不同業務的QoS要求。
從技術角度,GPON是BPON的繼承和發展。GPON繼承了BPON的很多基本特點,例如兩者都使用同樣的OLT核心技術,包括ONU的激活和測距等,使用同樣的物理光纖設施和光功率預算值,同樣的管理軟體棧等。另一方面,GPON採用了一些最新的技術成果,除了最重要的GFP封裝技術外,還包括前向糾錯等新技術。
從提供的業務看,GPON不僅可以提供10/100Mbit/s、1Gbit/s的業務,而且可以提供VLAN業務和語音業務,事實上可以適應任何現有業務和未來新業務的適配要求。總的來看,GPON不是製造商驅動的技術標準,而是一種運營商驅動的標準,因此具有更周到的運營利益考慮,速率更高,速率靈活性更大;具有通用的映射格式,可適應任何新老業務;具有豐富的OAM&P功能;對各種業務均有很高的傳輸效率,即便對於TDM業務也能靈活高效地傳送。可以幫助運營商完成從傳統TDM語音電路向全IP網路的平滑過渡。
就成本分析而言,PON的光模塊成本大約為設備成本的20%-30%,主要成本是各種電介面和協議處理轉換等,而這方面GPON和BPON要比EPON複雜很多。其次,就光模塊而言,由於GPON要滿足很高的突發同步指標,對於模塊的驅動電路和前後放大器晶元要求很高,還要滿足較高的功率預算,只能採用分佈反饋激光器(DFB)發送機和雪崩光電二極體(APD)接收機,其成本要高於EPON模塊的法布里-珀羅腔(FP)發送機和光電二極體(PIN)接收機,成品率
也較低,因此整個光模塊成本較高。再加上EPON已經進入量產階段,而GPON尚未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導致EPON在成本上有明顯優勢。就傳輸效率而言,則GPON無論在擾碼效率、傳輸匯聚層效率、承載協議效率和業務適配效率方面都是最高的,因此其總效率最高。例如假設TDM業務佔10%,數據業務佔90%,則GPON的總效率為94%,而APON和EPON分別為72%和49%。
GPON的主要缺點是儘管ONU只需要支持ATM和GFP適配中的一種,但是OLT必須同時支持兩種,即必須保留有複雜的ATM層功能,再加上光模塊的技術難度較高,使設備成本較高。另外,GPON成熟度不如EPON,尚無專業晶元廠商推出真正商用的GPON核心晶元和光模塊,而EPON已經有多家提供商,核心晶元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單片系統(SoC)階段,光模塊的成本也已經降到接近普通吉比特乙太網的水平。
總的來看,在產量不太大的情況下,GPON和BPON的設備成本要比EPON高很多,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量的大規模提高,成本差異將會逐漸減小,總成本將可能最終取決於產量大小,即市場的選擇。
GPON和EPON面臨的共同挑戰有:怎樣才能在Ethernet/GFP上有效承載TDM業務並能提供電信級的服務質量;其次,由於GPON和EPON是點對多點的星形或樹形網路,需要通過一個1+1並經過不同路由的光網路來實現電信級的保護恢復,網路成本將非常高;第三,GPON和EPON設備成本主要受限於突發光發送/接收模塊以及核心的控制模塊/晶元,這些模塊要麼尚未成熟,要麼是價格太貴還難以適應市場需要;第四,GPON和EPON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不太適合逐步投資擴容的傳統電信建設模式,最適合完全新建或改建的密集用戶區域。
FTTH發展的思考
FTTH並不是一種新概念,已有27年歷史,二次發展契機。第一
FTTH
然而,儘管FTTH的設備價格已有大幅下降,但依然高達300美元/戶左右,幾乎是ADSL的10倍,經營視頻業務的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依然很大,因而中國尚不具備FTTH大規模商用的條件,主要處於現場試驗和試商用階段。事實上,FTTH的發展不僅取決於技術,更重要的是成本、業務和商務模式。
對於處於企業整體轉型的中國電信而言,FTTH已成為影響未來網路和技術業務轉型的重要領域。中國電信將本著“加強領導,積極試驗,適時總結,有序推廣”的指導方針,在四個省市開展FTTH現場試驗,為今後的大規模應用積累技術、規劃、業務、商用模式和運維等方面的綜合經驗。2013年8月,我國發布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加快寬頻網路升級改造,推進光纖入戶,統籌提高城鄉寬頻網路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因而,光纖到家的理想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遠景,但是足夠的耐性和全面紮實的準備不僅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通向成功的惟一道路。
光纖到戶是公認的理想接入網,但分業經營模式阻礙了產業的發展。這並不完全是價格、技術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由於涉及到不同的領域和部門,步調不一影響到了FTTH的發展進程。因此,合適的政策支持,有利於緩解發展壓力。
遺憾的是,前進腳步一直較為緩慢。根據FTTH Counc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底,全球FTTH/B普及率超過1%的國家和地區共有14個,相比2007年7月增加了3個國家,但中國依然沒有位列其中。
“這不完全是價格、技術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由於涉及到不同的領域和部門,步調不一致也影響到FTTH的發展進程。”
發展光纖到戶乃大勢所趨
在國內市場上,ADSL仍然是寬頻接入網的主流,這是由成本和業務需求所決定的。從ADSL的發展情況來看,這種接入方式確實很好地解決了大眾的寬頻上網問題。然而,在寬頻接入層面,下一代的網路必然是光纖到戶。
“這主要是因為融合性業務對帶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纖通信具有頻帶寬、容量大、單位帶寬成本低、可承載高質量視頻、綠色環保等特點,它的使用可以在接入環節更好地適應融合性業務發展需要。”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專家續俊旗說。換句話說,FTTH接入方式比現有的DSL寬頻接入方式更適合一些已經出現或即將出現的寬頻業務和應用,這些新業務和新應用,包括電視電話會議、可視電話、視頻點播、IPTV、網上遊戲、遠程教育和遠程醫療等。
另一方面,光纖到戶不僅能提供更大的通信帶寬,且能讓多個運營商通過一根光纖平等接入到用戶,這既可以讓用戶擁有真正自主選擇網路運營商的權力,也可以避免重複建設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因此,發展光纖到戶已是大勢所趨。
當前,儘管烽火通信、中天等廠商在FTTH推進方面竭盡全力,但仍顯得勢單力孤。與此同時,較高的建設成本,依舊不夠豐富的內容,尚未規模化的產業環境等都成為FTTH不能與3G媲美的因素。但毋庸置疑的是,在FTTH已經開始預熱的大環境下,儘早抓住這個市場機遇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廠商的共識。
當前發展動力不足
現如今,光纖到戶已是大勢所趨,但由於建設成本、政策制約等因素嚴重阻礙了產業的發展。
建設成本較高被認為是影響FTTH大規模商用的一大因素。一方面,從設備和布線施工等方面的綜合建設成本來看,FTTH是ADSL方式的1.5到2.5倍。僅僅依靠運營商的力量很難啟動光纖到戶市場。
另一方面,只有當光纖到戶在市場上被普及使用之後,它的成本才會下降。但前進的速度依然較為緩慢,“這主要是因為前期投入太大。”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專家朱金周表示。
“需要說明的是,FTTH與三網融合之間是良性互動,互為補充、互為發展的。一方面,光纖到戶FTTH能夠促進三網融合發展演進,通過市場的發展自下而上地推動體制的變革,因為統一的網路需要統一的監管;另一方面,發展FTTH需要豐富的寬頻業務,比如,三網融合性質的多媒體業務,否則,FTTH也很可能陷入無米之炊的境地。”續俊旗說。
廣電的有線電視網路與電信的有線寬頻接入網,在短時間內互相進入存在很大的難度。再加上體制、政策、用戶數量和用戶消費習慣的原因,必然造成這兩類業務體系長期並存的事實,這直接導致了三網融合發展緩慢,也成為了影響FTTH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眾多專家認為,協調部門之間的利益已經成為FTTH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政策牽引加快推廣步伐
據介紹,全球光纖到戶發展比較好的三個國家分別是,日本、韓國、美國。這三個國家光纖到戶發展之所以較好,是由於政府給予了相當大的支持,不僅列出總體發展規劃,而且還在財政的扶持、稅收的優惠等方面進行了傾斜,進一步明確了政策的支持力度,通過政府資金引導各方投資興建光纖接入工程。
由此可見,政策的支持有利於產業的發展。事實上,武漢市光纖到戶之所以能成為我國的領頭羊,與當地政府重視FTTH的推廣工作有著很大的聯繫。據了解,武漢每安裝一戶光纖,政府都會補貼一定的政策資金。因此,光纖到戶亞太區委員會常任理事張穆認為,政策原因往往比價格和內容應用更重要。“像武漢等地方性的相關政府機構會積極推動FTTH應用,這無疑將促進該區域FTTH發展,但真正促進光纖到戶產業大發展是需要一個全國性的規劃。”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寬頻中國建設”、“加快普及光纖入戶”的要求,推進光纖到戶建設,工信部通信發展司組織編製的《住宅區和住宅建築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範》和《住宅區和住宅建築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2項國家標準,並定於2013年4月1日起實施。
標準主要規定了以下強制性要求:(1)在公用電信網已實現光纖傳輸的縣級及以上城區,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築的通信設施應採用光纖到戶方式建設;(2)住宅區和住宅建築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必須滿足多家電信業務經營者平等接入、用戶可自由選擇電信業務經營者的要求;(3)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築內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線管網、電信間、設備間等通信設施必須與住宅區及住宅建築同步建設、同步驗收。
制定併發布實施光纖到戶建設強制性國家標準是破解住宅小區寬頻建設難題、促進住宅小區通信設施共建共享、推進光纖到戶建設的重要基礎,對於加快寬頻網路發展、實施寬頻中國工程具有重要意義。為做好標準的貫徹落實工作,實施監督等工作。
據C114了解,在國標正式發布之前,已經有部分省份做了相關規定。國標的發布,有望解決FTTH建設尤其是“最後一公里”接入面臨的一系列難題,有助於在全國範圍內推動FTTH的發展。
根據FTTH亞太,歐洲和北美協會的聯合統計數據,過去18個月來FTTH在全球的部署翻了一倍。
2007年7月只有11個,2008年7月為14個。這一增長主要來自FTTH在歐洲部署的加快,截止目前全歐洲範圍內已經有200萬FTTH用戶。
韓國繼續以44%的普及率領先世界其他地區,香港,日本和台灣各以28%,27%和12%的比例居於第2到第四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