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鎮

廣東省陽江市陽春市下轄鎮

合水徠鎮位於廣東省信宜市東部,因有橫水、直水兩河相匯而得名,距市區68公里,東與新寶鎮、陽春市永寧鎮接壤,北與平塘鎮相連,西與錢排鎮毗鄰,南與高州市馬貴鎮連接。總面積141.18平方公里,轄16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51035人。1986設鎮。合水素有“信宜第二城”的美稱,2002年被定為廣東省的中心鎮。

歷史沿革


合水城鎮全景
合水城鎮全景
合水鎮明朝屬西寧縣定康都,清光緒年間為白龍堡,民國年間為白龍上鄉,建國後為信宜縣六區,1958年為合水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合水區,1986年冬改為合水鎮,2002年被定為廣東省的中心鎮。合水集鎮清初楊國威將軍所建,從那時起一直是毗鄰信宜、高州、羅定、陽春4市13個鄉鎮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中心。1940年至1952年信宜在合水設立區所,曾管轄現信宜市的平塘鎮、新寶鎮、思賀鎮和現高州市馬貴鎮古丁鎮
唐大瀧國起義、明羅旁戰事、清楊國威平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合水鎮位於廣東省陽春市中北部,地處漠陽江上游,距長地萬方廣東省陽春市合水鎮春城17公理,地理坐標為東經111.87208度,北緯22.30487度,屬南亞熱帶,氣候宜人,四季常青,適宜發展多種經營。

氣候

合水鎮位於北回歸線之南,屬低緯度亞熱帶,既是山區,離海岸線又不遠,氣候上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年平均氣溫22.6°C,平均相對濕度為82%,年平均降水量1562.6毫米,合水鎮氣候宜人,四季常青,適宜發展多種經濟作物。

地形

合水鎮的鎮區像一個不等邊的三角形,其西北部面臨漠陽江,與陂面鎮隔江相望,漠陽江為合水、陂面兩鎮的界河。合水鎮的鎮區南部與春城鎮、陽江市相鄰,鎮區東部一角伸入到恩平市與春灣之間,全鎮面積240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下轄村:河山徠村、高河村、潭震村、留垌村、軍逕村、軍塘村、平西村、平南村、新南村、平東村、瓦盎村、高塘村、大垌水村、平中村、竹園村、營訊村、平北村、茶河村。 

經濟


第一產業

合水是陽春市兩個農業大鎮之一,農業是其支柱產業,以蠶桑、綠化苗木、特色水果為主。要做大做優這些特色產業,讓農業增效、農戶增收:發展蠶桑的深加工,做長蠶桑的產業鏈,在賣蠶繭、做蠶絲被的基礎上,計劃籌建一個繅絲廠;壯大綠化苗木產業規模,計劃從現有的6000多畝擴大到1萬畝;大力推廣種植火龍果,計劃將面積由1600多畝擴大到5000畝。 

第二產業

合水是陽春市一個工業老鎮,集中了釀酒、製糖、編織、機電、傢具(板材)、針織等傳統優勢企業,積累了一定的工業基礎。而且,合水鎮交通便利,離陽春市區僅15公里,可供開發的土地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較多,非常適合中小企業落戶發展。鎮委鎮政府計劃爭取上級支持設立一個工業小區,積極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更多的無污染企業,把工業做大做強,壯大全鎮經濟實力。 

第三產業

合水鎮發展第三產業具有先天基礎,作為陽春市中東部的中心,其區域聚集吸納功能較強,宜居宜商環境較好,人、財、物流比較活躍,輻射、帶動了圭崗、陂面等周邊鄉鎮的人到合水圩建房、經商。重點是要以新居商貿城項目為龍頭,加快發展商貿、物流和房地產業,將合水打造成為一個全新的生活、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的城鎮中心。該項目位於合水鎮雙塘村,建設面積270畝其中市場用地62畝、商業用地30畝、居住用地178畝。建築總面積約29萬平方米,主要進行居住、商鋪、農貿市場三個方面工程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會為群眾提供一個統一規劃、布局合理的蔬菜副食綜合交易市場和物流商住中心。項目正在進行一期工程農貿市場建設,已完成土石方回填、臨水臨電和一期排水管工程。此外,要引入企業和資金,發展合水觀光休閑農業,提高農業的附加值,並充分挖掘千年古圩“高流圩”的資源,進行旅遊開發,在高流河畔打造清明上河圖式的旅遊風情街。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合水鎮按戶籍統計,總人口61531人,其中漢族61275人,瑤族256人,農業人口49283人,非農業人口12248人。合水鎮總人口34890人(2017年)。

自然資源


合水鎮內資源豐富,主要有豐富的水力、林木、毛竹、石料、瓷土、黃金等資源。全鎮森林覆蓋率達68%,城區綠化率27.5%,放眼望去,遍地茂林翠竹。

社會


城建

2014年,合水鎮省道S280線鎮區路段建設取得新的突破,完成了路基工程建設,並鋪設了商貿新城路段水泥路,剩下部分將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鋪設,屆時長達12年歷史遺留問題將得到全面解決。完成了竹黃嶺至中坳10公里路段、縣道X603線全程15公里的水泥公路建設,新建高塆、新雲、合水等8個村委會14公里自然村道的水泥硬底化公路。11個村委會累計完成25.4公里的路燈建設。完成了垃圾填埋場擴建,對街道亂搭亂建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完成村莊整治總面積686畝,開展違章建築執法行動。

民生

2014年,合水鎮患病群眾獲得醫療補償670多萬元。落實上級政策,及時發放低保、五保和種糧直補、高齡老人補貼等各項資金,並進行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泥磚房改造工作和扶貧開發“雙到”工作。

教育

2014年,合水鎮完成教育創強任務,通過了省教育強鎮驗收。2014年中考考上信宜中學60人,上信中率連續兩年排在全市鄉鎮第一。獎教獎學促進會有效運作,去年7月,舉辦了頒獎大會,表彰優秀師生778人,發放獎金和特困學生助學金約13萬多元。繼續做好廣東省恤孤助學促進會和廣東省獅子會上善服務隊對合水鎮扶困助學工作。

文化

合水南北朝、隋為僚人居住,唐開元年間大瀧國滅被南遷的少數民族瑤化,明萬曆的羅旁戰事後,大量客家兵入籍才漢化,經清楊國威發楊,所以合水為嶺南持色的客家文化,鎮歌《美麗合水我的家鄉》,每年政府組織南江源頭客家文化節。
2014年,合水鎮新建3個村級文化廣場,楊茂蘭家庭榮獲第九屆廣東“十大優秀書香之家”稱號,為茂名市唯一獲殊榮的一個家庭。舉辦“客家山歌”大賽、籃球賽、節日晚會等文體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計生

2014年,合水鎮計生工作方面完成結紮218例,徵收社會撫養費203萬元,通過茂名檢查考核。

維穩

2014年,合水鎮維穩中心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4起,調處成功32起,調處成功率94%。

文化


特產

雲霧茶
雲霧茶
雲霧茶
上排村、排垌村、排東村產雲霧茶。
柑桔
每年入冬在信宜市合水鎮,漫山遍野的柑桔掛滿枝頭,黃燦燦的果實展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果園裡,桔子樹鬱鬱蔥蔥,沉甸甸的,桔香撲鼻,沁人心脾。據統計該鎮柑桔的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預計總產量約1.5萬噸。合水柑桔的好品質越來越名聲在外,一到桔子成熟時,外地客商絡繹不絕,過去桔賤傷農的現象已不復存在,柑桔已成為合水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產品主要銷往陽江、湛江、肇慶等地,慶等地,還大量出口越南。
工藝欖
工藝欖
工藝欖
合水全鎮單株工藝欖果實售價在1萬元以上的大約有20例,超過30萬的有3例,還有不少樹的售價村民和收購商均不願意透露信息。村民說,黑欖能做工藝,黑欖樹是老太祖種下的,福澤蔭庇後世數百年,現如今,誰家擁有一棵黑欖老樹,就如同擁有一棵搖錢樹

旅遊


景點

雞籠頂
南江(羅定江)發源於雞籠頂,因主峰形似雞籠而得名,唐代瀧州僚民起義的最後根據地,大瀧國皇帝陳行范戰死的地方,為嶺南僚文化的聖山,神奇、高峻、秀美而素有“人間天堂”之美稱。近年來,休閑健身的鄉村生態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雞籠頂成了登山運動、戶外踏青、驢友掠影的好去處,遊客長年不斷。每年“五一”期間,遠近遊客蜂擁而至,賞閱雞籠頂風光的遊客多達數萬人。
謝氏抗戰紀念樓
合水鎮[廣東省信宜市合水鎮]
合水鎮[廣東省信宜市合水鎮]
信宜謝氏抗戰紀念樓位於廣東信宜市合水鎮排東村石龍自然村中,坐東北向西南,始建於第二次長沙會戰勝利之後的1941年冬,落成於抗日戰爭勝利之時的1945年8月。
該樓土木結構,氣勢非凡,共佔地1300平方米,雕樑畫棟,古式洋裝,由謝日暘的叔祖、留法碩士、黃埔軍校政治教官謝子翹規劃,由鄉里鄉親協助建造。
全樓分前後兩座,前樓一座七間一字排開,中間三個拱門,后樓一座七間三層,兩樓之間兩頭各有一橫廊將前後樓相連在一起,圍成一個小院。紀念樓的落成,得到了國民黨黨、政、軍等要人的題字。在樓的正中,是孫中山之子、時任行政院長孫科題寫的樓名“紀念樓”三個大字,樓名左邊直書“謝氏抗戰紀念樓落成紀念”,右邊落腳“孫科題”。拱門前懸掛著時任立法院長的于右任題的“謝氏抗戰紀念樓”牌匾。 
石硤梯田
石硤梯田位於廣東省信宜市合水鎮的大水嶺
合水鎮[廣東省信宜市合水鎮]
合水鎮[廣東省信宜市合水鎮]
這裡梯田如練似帶,從山腳盤繞至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綿延起伏,一氣呵成。大水嶺石硤梯田,一年四季的景色各異,魅力不同。春天,萬物復甦,梯田開始灌水,農民們犁田、砌埂、削壁、灌田或牛拉,或人牽,點綴在如鏡般的梯田水面,勾畫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田園風光。雲霧瀰漫於梯田之間,在晨光的照射下,梯田如漫山舞動的條條白練,蜿蜒於群山之間,又如一面面鏡子,映照著藍天、白雲,與山崗上紅的桃花、綠的杉樹,翠的毛竹,構成一幅幅春天畫圖。夏天,層層梯田鋪青疊翠,蒼綠的禾苗,隨風起舞,連著山崗的紅花綠樹,彷彿天地間渾然是一片浩瀚的綠海,萬山一塵不染,空氣格外清新,只要輕輕吸一口,甜絲絲,香噴噴,令人感到神清氣爽,兩腋生風。秋天,便是人們收穫的季節,如同黃金飄帶般的稻浪,在微風中此起彼伏,遍地金黃,往上看直拍天際,往下望如大海揚波。冬季梯田雖已收割,看似有點荒涼,但仍不失其英姿和魅力,遇上寒流結霜,層層梯田白皚皚一片,這幅幅圖景,正是“春飄條條銀帶,夏滾道道綠波,秋疊座座金塔,冬砌塊塊白玉”。因此,一年四季的景色各異,魅力不同就在這裡。
中坳風電場
合水鎮風景
合水鎮風景
中坳風電場位於信宜市合水鎮中坳山,是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風電場控制面積為12平方公里,首期投資4.5億元人民幣,裝機容量為4.95萬千瓦,之後逐漸擴大至10萬千瓦。茂名信宜中坳山風能發電場,全部採用中國內地生產製造的先進設備,首期安裝單機容量1500百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33台,輪轂度在40米至100米之間。信宜中坳山風電場建成發電后,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未來的風電場,將有兩個賣點。一是欣賞獨特的山地風電場雄姿,二就是登頂俯覽合水境內的青山綠水,到那裡可以體驗“一覽眾山小”的境界。身處中坳風力風電場可以盡覽風電場風車林立、漿葉勁舞,風車隨風飄動,與藍天碧野交相輝映形成雄偉壯觀的景色。這裡還有純樸的農民、原生態的綠色食品,將成為南粵地區最淳樸、最綠色的旅遊基地。
南江源客家文化廣場
合水作為省級中心鎮,該鎮建設在信宜快人一步,是信宜東部山區數鎮群眾子女高中就讀、辦理婚姻登記和工商營業等政務管理和文化教育中心,其集鎮建設堪稱“小縣城”。近年來,信宜各鎮“走聽看想比”活動持續開展,城鄉新一輪建設如火如荼。在這種戰鼓聲聲不進則退的發展氛圍和形勢下,去年以來,該鎮新一屆領導班子以團結、務實、幹事的新姿態,以實施“十大民生工程”為新起點,以經濟、文化、民生為著力點,帶領全鎮幹部群眾投入新一輪的建設熱潮,並初步顯現出喜人的新面貌,更加鞏固和突出了中心鎮“老大哥”的地位,為地方百姓帶來了福祉,在合水圩建有南江源客家文化廣場。
楊國威念館
念館原址是楊國威公故居,後來成了【國威楊公祠】它建造於清康熙末年,土木建築,熟磚包皮(即青磚包住屋子的外表,像我們今天的瓷磚),雕樑畫棟等等,但不幸的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文革認為是四舊把所有的木材、石、磚一塊不剩的拆掉了,拿去建糧所。
重建於一九九三年潤三月十五日在合水街背土屏山腳,樓子村,坐壬向丙,名:世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