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春夜的結果 展開

春夜

初唐虞世南的詩作

《徠春夜》是初唐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前兩句描寫了月光下漫步在林苑裡的主人公的形象;后兩句寫受驚的群鳥飛越樹林,輕風隔水吹來陣陣花香。全詩描繪了一個有著靈動鳥影、醉人花香的春夜園林,語言淺近、靜謐清新。

作品原文


春夜
春夜
春夜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開。
驚鳥排林度,風花隔水來。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苑:花園或園林。
2.裴回:同“徘徊”,表示在一個地方來回掠動、走動。
3.侵夜:近夜,入夜。侵,入、臨近。
4.驚鳥:從休息場地或啄食場地驚起的鳥。
5.排林度:夜鳥歸林,排行而過。
6.“風花”句:寫隔岸花木的花香隔著春水遠遠地送將過來。風花,春風吹送的花香。

白話譯文

春天的林苑裡,月自天穹緩緩移動,而竹林掩映下的廳堂在夜色中打開了。
喧鬧徠聲驚起林間宿鳥,掠過林子穿飛而去,而花香則隔著春水遠遠地送將過來。

簡析


這首五絕是說,春日傍晚,苑囿里優美的景色,吸引了皎潔的明月不願離去而在夜空徘徊,竹林圍繞的廳堂敞開著門,宴請賓客;受驚的鳥群飛越樹林,輕風隔水吹來陣陣花香。宛如一幅春夜圖,有明月、飛鳥、輕風、流水、花香,烘托出春夜景色迷人。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對於外界的偶然事件及瞬間美的敏感性,技巧非常高明。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唐太宗極為寵愛重臣虞世南,將當時富庶的永興縣划給虞世南作為封地,時有“虞永興”之謂。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虞世南在高陵城(據《湖廣方輿紀要·湖廣七十六》記:高陵城址,設在永興縣長樂鄉宣化里深湖口,現陶港鎮潘橋鄉吳東陳處)過的丁酉年春節,在其春夜遊園之際,虞世南留下了《春夜》一詩。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古典詩歌與現代詩歌中都有用“春夜”作題的詩。而虞世南的這首《春夜》則是初唐詩壇的優秀詩作之一,這首詩是詩人描寫春夜遊園的景色的作品,詩中花香鳥影,語言淺近、靜謐清新。
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月光下漫步在林苑裡的主人公的形象。春天苑囿,明月徘徊,傍晚在竹子環繞的廳堂里聚會,體現了詩人此時月下漫步的悠閑。
后兩句寫受驚的群鳥飛越樹林,輕風隔水吹來陣陣花香。“驚鳥排林度”,是瞬間的美景,作者快速地抓住了這一景象的韻味,此處也了解作者對於外界的偶然事件及瞬間美的敏感性,技巧非常高明,而緊接著的是夜風帶來的花香。如此有著靈動鳥影、醉人花香的地方,一個優美、浪漫的世界出現在了讀者的面前。

名家點評

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國瓔:這首詩與隋煬帝的《春江花月夜》一詩頗相似,捕捉的是瞬間的美景,表現的是修辭的工巧。雖無詩人之“情”的流露,但卻抓住了自然景象之“趣”,因此仍不失為一首好詩。(《中國山水詩研究》)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葛兆光:他(虞世南)現存的幾首古樂府仍是六朝詩人照貓畫虎模擬古人的路數,而大批的奉和、應詔詩雖然有些小巧的秀句,但大多還是啰里啰嗦排列成詞的六朝腔調,倒是偶爾一兩首隨意寫出的小詩,卻顯得還不繁蕪不俗氣,頗有韻味,像《春夜》《秋雁》和《蟬》。(《中國古典詩歌基礎文庫·唐詩卷》)

作者簡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時。虞寄無子,世南過繼於他,故字伯施。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曾賜爵水興縣子,授銀青光祿大夫,世因稱“虞秘監”或“虞水興”。唐大宗嘗稱其有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譽為“當代名臣,人倫準的”。謚文懿。傳世墨跡有碑刻《孔子廟堂碑》《破邪論》等,舊摹墨跡本《汝南公主墓誌銘》等。書法理論著作有《筆髓論》《書旨述》。編有《北堂書鈔》160卷、《群書理要》50卷、《兔園集》10卷等,另有詩文集10卷行於世,今存《虞秘監集》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