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錦魚

鱸形目隆頭魚科的魚類

新月錦魚(Thalassoma lunare)又稱青衣龍花面龍,花面綠龍,為鱸形目隆頭魚科錦魚屬一種熱帶地區近岸珊瑚礁海域生活的魚類。新月錦魚分佈於印度洋西部至東部,西太平洋日本海至澳大利亞東南部海域,色彩豐富,可作為觀賞魚,也可食用,肉鮮味美,可作為高檔食用魚。

基本信息


新月錦魚身體上是綠色,尾巴帶黃色、藍色。在淺海區吃小蟲、小蝦、沿岸垂釣可得。水族箱要與個頭大一些,性情兇猛些的魚混養,提供足夠的石頭供其躲藏。有領域意識,會攻擊新入缸的魚,所以應該最後入缸。如果超過600升,可以加個同伴。吃螳螂蝦及多腳蟲。不會吃珊瑚或活的植物。餵食各種飼料蝦、海蝦、冷凍食物及薄片食物。

產地產期


分佈於印度和太平洋中部及西部,包括台灣南部、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我國僅見於南海

形態特徵


新月錦魚
新月錦魚
體側扁。幼魚背部黃而腹部白,背鰭與尾柄具黑斑;雌魚草綠色,頭部具粉紅放射紋,尾鰭截形;雄魚為寶藍色,頭部仍有花紋,特徵是胸鰭紫紅色且尾鰭中央亮黃色。
側線完全,在體側後方向下彎曲。背鰭鰭棘8根。上下頜前端有1或2對犬世,兩側為1行錐形牙。幼魚尾鰭淡紅色,呈圓形或略截形,背鰭及尾柄上各有一黑色小斑;成魚尾鰭上下葉鰭條延長,中葉為黃色,呈新月形,黑色小斑消失,體側各鱗片出現1條紫色垂直線紋。暖水性中小型魚類。棲息於岩礁及珊瑚礁海區。體長一般為100~150毫米,大者可達300毫米。

生存習性


生活於1~20公尺海域,有些雌魚會性轉變為終期雄魚,具領域性。主要以擺動胸鰭的方式游泳,活動力強,很少停止遊動;夜間則在岩礁或珊瑚的凹陷處休息。肉食性,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

食用價值


煮熟的魚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方式。它可以炒或油炸,甚至壽司羅恩可以享受它。特別好吃,是魚與鹽,胡椒粉馬郁蘭米飯土豆服務經驗豐富。

其他


飼養這種魚需要注意的就是它們襲擊其它魚和無脊椎動物,在飢餓的時候它們可以捕食雀鯛、蝦虎和小丑魚,而且殺害珊瑚與軟體動物,所以最好和大型魚類飼養在一起。如果將新月錦魚捕撈上來,需防其咬手,它們具有鋒利的牙齒,而且身體轉動自由靈活。新月錦魚可以生長到500px,當完全成熟后,顏色會更為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