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湯池鎮的結果 展開
湯池鎮
安徽省舒城縣轄鎮
舒城縣湯池鎮隸屬於安徽省舒城縣,位於江淮之間、省城合肥西南,距合肥僅80km,轄31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全鎮總面積156.4平方公里,人口5.4萬人。
湯池溫泉,古稱坑泉,清順治《皖志〈廬江部〉》載:”廬江城西北五十里有湯池溫泉,與舒城西湯池相對應“。
西漢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4年)始建廬江國,曾有“坑泉”分東西,湯池亦稱東坑泉,后稱東湯池。
東漢,湯池歸廬江郡舒縣。
三國時先屬吳,後為魏所轄。
隋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廬州為廬江郡,郡治建於合肥,湯坑歸廬江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廬江郡改為廬州,湯池亦屬廬州。唐天寶三年(742年),又改廬州為廬江郡,湯池亦屬廬江郡。
北宋時湯池稱湯坑泉。
湯池街始建於明朝中葉,因與舒城縣交界,當時稱為界牌鎮。清增湯池鎮。清康熙時湯池首列為全縣十二鎮之一。光緒《廬江縣誌》記述境西鄉有湯池、界牌、大馬槽、小馬槽等鎮。民間對湯池街曾有13戶、湯白村、金湯古鎮之稱。
民國初(1912年),湯池屬廬江西鄉。
民國三年(1914年)6月至17年(1928年)8月,東湯池隸屬安慶道廬江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廬江縣第三區。
1949年2月湯池屬柯坦區。同年秋馬槽鄉成立。轄果樹、牛沖、伏嶺、百花、大塘、松園等。
1952年2月,安徽省撤銷巢湖專區,廬江縣隸屬蕪湖專區,湯池區隨之歸蕪湖專區管轄。
1955年12月,南橋區又並歸湯池區。
1962年元月,恢復湯池區,大公社划小,湯池、長崗兩公社劃分為湯池、馬槽、果樹、石橋、長崗、岳廟、長沖七個公社。
1965年7月14日,廬江縣歸屬巢湖專區領導,湯池區是全縣八區之一。
1968年8月,湯池區革命委員會成立。行使黨、政、財、文權力。
1984年4月,湯池區所屬各公社更名為鄉,大隊改行政村。
1992年3月,撤區並鄉,撤銷湯池區。原湯池、馬槽、果樹、石橋四鄉合併,成立湯池鎮人民政府。
南北朝時期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宋代晉,今縣境設舒縣(治今城關鎮),屬南豫州廬江郡(治舒城,今城關鎮)。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析原龍舒縣南境屬呂亭左縣,北仍屬舒縣。泰始二年(466年),改屬西豫州。泰豫元年(472年),屬南豫州。
升明三年(466年)四月,齊代宋,仍設舒縣(治今城關鎮)屬豫州廬江郡。
中興二年(502年)四月,梁代南齊,初仍設舒縣(治今城關鎮)。后廢舒縣,改屬湘州廬江郡廬江縣地。
武定六年(548年),地屬東魏;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北齊取代東魏;太建五年(573年),陳伐北齊;建德五年(576年),地屬北周。今縣境屬合州廬江郡廬江縣。
隋朝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隋代北周,今縣境仍為合州廬江郡廬江縣地。開皇三年(583年),廢廬江郡,廬江縣改屬廬州(改合州為廬州)。今縣境分屬合肥、廬江兩縣。大業三年(607年)四月,改廬州為廬江郡,屬揚州刺史部。
建縣后歷史沿革
唐朝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划合肥縣南,廬江縣西,置舒城縣(治舒城,今城關鎮),屬淮南道廬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廬州為廬江郡。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廬江郡改屬淮南節鎮;二年十二月,複名廬州。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唐亡,舒城縣屬吳國廬州。
天祚三年(937年)十月,南唐代吳,舒城縣屬德勝軍,又稱廬州節鎮廬州。
顯德五年(758年)三月,後周改德勝軍為保信軍廬州。
北宋
顯德七年(760年)正月,北宋代後周,舒城縣屬廬州。至道三年(997年),廬州改屬淮南路。熙寧年五年(1072年),廬州改屬淮南西路。金天會五年(1127年),北宋亡,仍之。
南宋·金國
元朝
至元十三年(1276年)二月,廬州降元,舒城縣改屬元江淮等處行省淮西道宣慰司。二十八年(1291年),舒城縣改屬河南江北等處行省淮西江北道廬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吳王朱元璋收復廬州路,改設廬州府,創江淮行省。后復為元兵所據。二十六年(1366年),復克廬州府,改屬江南行省。
明朝
吳二年(1638年)正月,朱元璋建明,改元洪武,舒城縣仍屬江南行省廬州府。是年,八月廬州府直隸中書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廬州府改隸六部。永樂元年(1403年),廬州府改屬南京,后稱南直隸。崇禎十五年(1642年)四月,張獻忠破舒城,改名得勝州,進取廬州。
清朝
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十六日,入清,舒城縣仍屬南直隸廬州府。舒城縣改屬江南省廬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甲寅,廬州府改屬安徽省,九年(1670年)四月丁亥,改屬廬鳳道。雍正十三年(1735年)七月十三日,改屬廬鳳穎道。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甲午,舒城縣改屬安廬滁和道廬州府。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甲午,改屬皖北道。
咸豐三年(1833年)十月二十九日,太平軍佔領舒城。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六日,太平軍全部撤出舒城縣城。在太平天國建政期間,舒城縣屬安徽省廬州府。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甲午,改屬皖北道。
宣統三年(1911年)九月十九日,廬州軍政分府光復舒城縣。
中華民國
民國16年(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一、二師克舒城。是年7月,改屬南京國民政府安徽省。21年4月,舒城縣改屬第三區。同年10月,改屬第三專區。27年(1938年)6月7日,舒城縣國民政府遷往中梅河鎮,是年6月8日下午四時,日軍侵佔舒城縣城。29年(1941年)縣國民政府遷回舒城。7月改屬第二專區。
中國共產黨建政·解放戰爭後期
民國36年(1947年)9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三縱八旅二十三團解放縣城,組建舒六縣民主政府(駐毛坦廠),舒城毛竹園、曉天、中梅河、張母橋四個區歸屬舒六縣民主政府 ;組建舒城縣民主政府(駐城沖),轄烏沙,杜店、西沙埂、西湯池、西衖、曹家河及廬江馬槽,桐城大關區(時稱關馬區)。是年11月15日,成立皖西行署,舒城縣屬二專區,舒六縣屬三專區。民國38年(1949年)元月21日,全縣解放,是年5月1日,舒城縣人民政府成立,恢復舊域。屬皖北行署六安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公元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舒城縣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六安專區。
1955年,舒城縣人民政府改稱舒城縣人民委員會。
1968年5月13日,成立舒城縣革命委員會。
1979年11月27日,舒城縣革命委員會改稱舒城縣人民政府。
湯池鎮
1992年撤區並鄉,將原姚河鄉併入湯池鎮,稱湯池鎮,轄20個村民委員會1個街道居委會。
2005年行政區劃調整,將原城沖鄉併入湯池鎮,稱湯池鎮,因廬江縣亦有湯池鎮,故稱西湯池鎮,下轄31個村民委員會1個街道居委會。
至今未變。
全鎮現有耕地2.18萬畝,人均耕地0.4畝。山場面積3.2萬畝,森林覆蓋率54.8%。鎮內主要河流有2條,其中湯池河和城沖河為兩大骨幹河流。大小水庫30座。 全鎮氣候屬亞熱帶溫潤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24天,陽光充足,雨水豐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小鎮群山環抱,樹木蔥蔥,修竹翠綠,杜鵑似火,集鎮依山傍水,靜謐安詳,是一個旅遊的好去處。
舒城縣湯池鎮位於安徽省舒城縣,大別山東麓、萬佛湖之濱,江淮之間。距省會合肥市80公里,G3W德上高速公路(山東省德州市到江西省上饒市的高速公路)在湯池鎮留覽村設置出口。距合九鐵路39公里、距206國道22公里、距105國道50公里、距滬蓉高速公路45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全鎮總,面積156.4平方公里人口5.4萬人,轄31個行政村2個街道居委會。
湯池鎮地域人口5.28萬人。
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14974.4萬元,財政收入2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8.4元。
地域面積158平方公里,是大別山地質公園、萬佛湖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被命名為省旅遊鄉鎮和省環境優美鄉鎮。湯池有著豐厚的人文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湯池溫泉傳承著千年的洗浴文明;龍眠毓秀鐫刻著一代國畫宗師李公麟的生活遺跡;情侶峰講述著一個美麗而傳奇的愛情故事;望母寨見證著太平天國古戰場的硝煙烽火;三江度假區收攬著萬佛湖的粼粼波光;盆景園濃縮著大別山的珍奇瑰寶。
湯池鎮因溫泉而得名,是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山區古鎮。鎮因溫泉而聞名,因東鄰安徽省廬江縣亦有東湯池溫泉,故又名西湯池。湯池鎮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溫泉水質優良,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屬高熱氡礦泉,有很高的理療價值。常年水溫保持在65℃左右,可開發利用溫泉水日流量2000立方米(依據安徽省地礦局勘探數據),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同時湯池鎮還擁有豐富的螢石礦(CaF2)資源,根據地質部門勘探結果,儲量豐富,可開採利用價值高。
溫泉是湯池鎮特色旅遊資源。據《舒城縣誌》(嘉慶版)記載:清桐城派著名代表戴名世慕名到湯池溫泉觀光浴足,並留有遊記,收集在《南山集·溫泉記》一文中。湯池溫泉水量豐富,水質優良,常年水溫在65℃左右,富含氡、鈣、鉀、硫磺等16種微量元素,屬典型高熱氡礦泉,具有很高的理療價值,尤其對心血管、高血壓、動脈硬化、關節炎和皮膚病有明顯的理療效果。每年慕名而來沐浴的人絡繹不絕。近10家湯池溫泉服務場所日接待能力3000人次以上。
舒城縣湯池鎮,素有“人間福地”之稱。清代文學家戴名世作有《溫泉記》。溫泉面積1.5萬平方米,出水面積2500平方米,是典型的高熱氡泉,常年水溫65℃,富含人體需要的16種微量元素,對皮膚病、關節炎、傷風感冒、腰腿疼痛等有顯著療效。現建有全省規模最大的溫泉游泳池,集沐浴、療養、旅遊於一體。
西湯池是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山區古鎮,以溫泉著稱於世。清代著名文學家戴名世曾沐浴於此,盛讚不已,有感而作《溫泉記》。小鎮泉眼數處,溫泉噴涌,沽汩流淌,熱氣騰騰。西湯池人世代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以溫泉為生活用水,西湯池溫泉水質特好,是典型的高熱氡泉,含有16種人體微量元素,常年水溫65℃左右,對皮膚病、關節炎、肩周炎、傷風感冒以及腰腿疼痛等有顯著療效。西湯池已探明的礦泉水品位極高,含有豐富的稀有微量元素,可與青島嶗山礦泉水媲美。
湯池鎮擁有豐富的有機板栗資源,位於常院村,面積為5000畝,年產板栗350噸。2002年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註冊“望母寨”板栗商標, 2004年3月,常院村有機板栗園通過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OFDC)認證,並頒發《有機農場轉換證書》。
湯池鎮是舒城縣早花名優茶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所屬的有機茶原料和加工基地。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研究與發展中心確認有機茶總面積497畝,年產鮮葉24.75噸,大嶺茶廠、江石茶廠是有機茶加工定點廠家,主要生產“萬佛山”牌綠茶。“萬佛山”牌綠茶歷史悠久,清代就作為貢茶而聞名。“萬佛山”牌蘭花茶形似蘭花,色彩鮮綠,伴有蘭花幽香,品嘗時令人神清氣爽。
湯池鎮傍山依水,景緻秀美,人傑地靈,旅遊資源豐富,屬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有名聞遐邇的溫泉、情侶峰、龍眠山、望母寨、萬佛湖三江景區、烏龍寺、龍王湖生態公園、白山寺、葉墩遺址等。清代桐城派文人戴名世因沐浴湯池溫泉有感而作《溫泉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龍眠山自然風景區,龍眠山,古稱龍舒山,又名龍行山,位於大別山東麓,舒城縣湯池鎮龍眠村,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故居。李公麟因樂其山水,號“龍眠居士”,並自繪《龍眠山莊圖》,蘇軾為之《跋》,黃庭堅有詩詠龍眠山曰:“諸山何處是龍眠,舊日龍眠今不眠。聞道已隨雲物去,不應只雨一方田”。龍眠山形似卧龍,溝壑幽邃,層巒疊嶂,山青水碧,鳥語花香,站在龍眠山,可遠眺萬佛湖,近瞰情侶峰,令人心曠神怡。“龍眠毓秀”被譽為“龍舒八景”之一。龍眠山風景秀麗,名勝景點頗多,主要有二龍井、青布潭、老虎石、雞冠石、龍眠寨、仙人床、玉峽等。
三江風景區是萬佛湖的重要景區:農家樂莊園是以農戶家庭為單位,集餐飲、住宿、娛樂、勞動為一體,富有田園山水生活情調的新型休閑度假場所;垂釣中心讓您不放長線也 能釣大魚;“在水一方”的民俗風情盡您品味,民俗文化盡您飽享;三江碼頭是您飽覽萬佛湖風光的絕佳場所。
龍眠山是湯池鎮境內的省級名勝,龍眠山因北宋著名國畫大師李公麟隱居而得名,“龍 眠毓秀”是龍舒八景之一,是李公麟藝術生活的原貌;正在建設中的“龍眠寨生態觀光園”是一個集生態旅遊、農家休閑、古迹探幽、保健康復等為一體的觀光度假勝地;龍眠山中的望母寨記錄了太平軍的興衰史。
情侶峰是湯池又一旅遊風景線。情侶峰以她富有傳奇般的神話傳說講述了周瑜和小喬的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情侶峰是著名的佛教基地,有佛教史300多年,至今香火不斷,在廟會期間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湯池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