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體育
醫療體育
醫療體育,又稱康復體育,運動醫學一部分,是指病患者為了配合治癒某些疾病而進行的身體鍛煉,是運用各種體育運動方法治療創傷和疾病的學科。醫療體育的內容,即根據疾病性質相應採取的手段。一般採用動作輕緩、運動負荷較小的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按摩、保健操等。為提高康復效果、縮短療程而與藥物治療相結合,在醫生指導下,按運動處方進行定量鍛煉。醫療體育不僅治療疾病,同時還能促進各種臟器機能的恢復,既對全身有積極影響,又對局部器官產生強有力的作用。醫學界把用體育運動治病的方法稱為體育療法。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醫療體育的國家,早在公元前 700餘年,已有舞蹈、導引、按蹻治病的記載。漢墓出土導引帛畫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記載了醫療體育的珍貴文物。《莊子·刻意》中的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行氣玉佩銘》中的行氣,《後漢書·華佗傳》中的五禽戲等,都豐富了醫療體育。其後,在隋、唐時的《諸病源候論》、《千金方》等醫書中更有專章系統闡述。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中國醫療體育的特點是肢體活動與意識、呼吸、按摩等相結合進行的。後人將以意識和呼吸鍛煉為主的方法稱之為"氣功", 將以肢體運動為主的方法發展成八段錦和各種體操,將以按摩為主的方法發展成各種現代按摩和保健按摩等。
其他國家有關醫療體育的記載,最早見於希臘。其後,羅馬醫師C.蓋倫和瑞典醫師林等,在方法上有較大的發展,但其特點都偏重於肢體的功能鍛煉。印度的瑜伽術近年來也受到各國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醫療體育有新的進展,不僅繼承了傳統的功法(各種鍛煉方法)、武術拳法和體操,並把西方的功能鍛煉、器械治療等吸收應用,在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等傷病的治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人體患病,常和體內各臟器的功能失調以及與體外環境的平衡受到破壞有關。中國醫學認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外邪內侮,其氣必虛”,強調了機體內在平衡和抗病能力的重要性。
①大腦皮層對全身器官臟器起主要的調節作用,而它又不斷接受來自各器官臟器的刺激以保持其緊張度和興奮性,從而維護正常功能。缺乏體力活動可降低大腦皮層的緊張度,引起相應調節功能的減弱,進而降低諸如神經系統(包括植物神經系統)代謝活動等方面的功能,造成人體內在平衡的失調。肥胖、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疾病的發生,即常和運動不足有關。醫療體育的作用就在於通過適量的運動方法來提高大腦皮層的緊張度和功能,恢復內在平衡,提高防治疾病的能力。
②疾病直接影響人體某些臟器的功能,並且由於不恰當地長期卧床更進一步使其功能減退,因此病人常表現出呼吸表淺、血流緩慢、心肺功能減退、胃腸蠕動乏力、消化功能下降、代謝失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癥狀。這不但易於引起合併症,而且也不利於健康的恢復。醫療體育以動靜結合的治療方法,既可調整,又能增強其功能。例如,靜的練功形式可用誘導、放鬆、入靜、氣血運行等意念活動來調整中樞神經功能,並通過神經、體液等途徑影響全身各臟器。如此經過反覆強化,可以逐漸達到一定的隨意控制能力,如對心跳的快慢、血壓的升降、能量代謝的高低等,能進行一定程度的調節,從而改善和調整人體內部的病理狀態。體育鍛煉還可以提高心臟輸出量和肺通氣量,增加吸氧量,改善消化功能,活躍代謝和免疫功能,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恢復。
③有些創傷和疾病可引起功能障礙,有的更直接破壞其形態,限制了功能;功能喪失,反過來,也可促使形態進一步受到損害。例如,長期固定可使骨骼疏鬆,軟骨變性退化,肌肉萎縮,關節囊攣縮,從而使恢復功能更為困難。醫療體育可加快血流,擴張血管,促進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環,提高肌纖維內酶的活性,使肌纖維增粗,對關節可增加滑液分泌,牽伸攣縮和粘連組織,從而維持正常形態,加速恢復功能。
④某些傷病使一部分肢體的功能遭受嚴重損傷,有的甚至需要截肢。醫療體育是一種最積極的治療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發展代償功能,盡量恢復活動和勞動能力。⑤疾病和長期卧床常使病人情緒低落,精神抑鬱,甚至悲觀失望,對治病喪失信心,這類情緒可進一步削弱機體的機能。通過醫療體育的鍛煉,可以扭轉這類情緒,有助於疾病的治療。
主要有以下4類。
第1類是醫療性體育運動:
a.醫療體操,包括各種肢體和軀幹運動、呼吸運動、放鬆運動、矯正運動、協調運動、平衡運動、牽伸練習、本體促進練習、水中運動、拐杖練習、語言訓練等。b.傳統的拳、操,有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五禽戲以及各種保健操等。c.有氧訓練法和健身活動,有走、慢跑、自行車、游泳、登山、跳繩、上樓、各種球類運動等。d.藉助器械的活動,有鐘擺式器械、滑輪裝置系統、等動練習器、漸進抗阻練習、功率自行車、活動平板等。e.職業治療(亦稱勞動治療)活動。
第2類是氣功、生物回授。
第3類是按摩、牽引。
第4類是自然因素鍛煉:日光浴、空氣浴、冷水浴。
醫療體育一般要每日或隔日進行,堅持數周、數月甚至數年,才能使療效逐步累積,達到治療的目的。
醫療體育的運動量要由小到大, 動作由易到難, 使身體逐步適應,並在不斷的適應過程中提高機能,促使疾病痊癒。突然的大運動量活動,會進一步損害機能,加重病情。
疾病的性質、程度不同,或處的階段不同,病人的體質、年齡、性別各異,所以運動的方式方法和運動量也應作相應的改變。
醫療體育與藥物、手術或其他物理治療方法等是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的。因此在應用中必須全面考慮,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⑤密切觀察。在鍛煉中要隨時進行觀察,了解病情變化,發現不良反應,應及時修改鍛煉方法和運動量,必要時由醫生定期檢查。
糖尿病、肥胖等。
盆腔炎、痛經、子宮位置異常。
在疾病的急性或亞急性階段,有發熱,全身狀況嚴重,運動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嚴重合併症(如動脈瘤),血管神經干附近有異物等,以及癌症有明顯轉移傾向時,均不適宜進行醫療體育。
近年來,中國醫療體育界的專家、學者們一方面不斷改進醫療體育的治療方法,改革治療和檢查用的器械,加強太極拳、氣功等鍛煉方法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擴大防治疾病的種類,如對臟器移植后的功能恢復、腫瘤患者的體育療法、老年疾病和機能衰退的防治等,正在通過實踐進行探索和研究。對一些常見病的體療問題,則以運動處方的方式進行推廣和研究,以探討合適的方法和運動量;對各種矯形手術或截肢后假肢應用的功能訓練,對失語患者的語言練習,對神經精神病患者的各種康復訓練和職業治療等,也正在進行中。在進行醫療體育中,生物回授、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等正受到廣泛的重視;而應用各種新儀器研究醫療體育作用機制,研究“氣”的實質等,正在更深入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