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肉

麝肉

麝肉為鹿科動物麝的肉,治腹中症病。

麝肉簡介


(《食療本草》)
【選方】治小兒症病:麝肉二兩(切,焙),蜀椒三百枚(炒)。搗末,以雞子白和丸小豆大。每服二、三丸,湯下,以知為度。(《范汪方》)

動物形態


林麝

麝肉[麝肉]
麝肉[麝肉]
林麝體長約75cm,體重約10kg。毛角較深,深褐色或灰褐色,成體身上一般 無顯著肉桂黃或土黃點狀斑紋。耳背色多為褐色或黑褐色;耳緣、耳端多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內白色,眼的下部有兩條白色或黃白色毛帶延伸至頸和胸部。四枝前面似體肢為足跡和性。成年雄麝有1對上犬齒外露,稱為獠牙,腹下有1個能分泌麝香腺體囊,開口於生殖孔相近的前面。雌麝無腺囊和獠牙。尾短小,掩藏於臀毛中。

馬麝

體形較大,體長85-90cm,體重15kg左右。全身沙黃褐色或灰褐色,後部棕褐色較強。面、頰、額青灰色,眼上淡黃,眼下黃棕色。耳背端部及周緣黃棕色、耳內周緣、耳基沙黃色或黃棕色。頸背有栗色塊斑,上有土黃色或肉桂黃色毛叢形成4-6個斑點排成兩行。頸下白色帶紋不顯,因有棕褐色和白毛混雜而形成黃白區。腹面為土黃色或棕黃色。

原麝

麝肉[麝肉]
麝肉[麝肉]
. 體長85cm左右,體重12kg左右。耳長直立,上部圓形,鼻端裸出無毛。雄性上犬齒發達,露出唇外,向後彎曲成獠牙。雌性上犬齒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細長,後肢比前肢長,所以臀部比背部高。主蹄狹長,側蹄長能及地面。尾短隱於臀毛內。雄性臍部與陰囊之間有麝腺,成囊狀,即香囊,外部略隆起,香囊外及中骨有二小口,前為麝香囊口,後為尿道口。通體為棕黃褐色、黑褐色等,嘴、面頰灰褐色,兩頰有白毛形成的兩個白道直連頷下。耳背耳尖棕褐色或黑褐色,耳內白色。從頸下兩則各有白毛延至腑下成兩條白色寬頻紋,頸背、體背有土黃色或肉桂黃色斑點,排成4-6縱行。腹面毛色較淡,多為黃白色或黃棕色。四肢內側呈淺棕灰色,外側深棕或棕褐色。尾淺棕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棲息於多岩石的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常獨居,多於晨昏活動。食物為松樹冷杉雪松的嫩枝葉,地衣苔蘚,雜草及各種野果等。

資源分佈:


1.分佈於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及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2.分佈於青藏高原、甘肅、雲南、四川等地。
3.主要分佈於黑龍江、吉林、河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