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科

偶蹄目鹿科動物

鹿科(Cervidae)哺乳綱,偶蹄目。體型大小不等,為有角的反芻類。其特徵是生有實心的分叉的角。一般僅雄性有1對角,雌性無角。目前全世界約有34種動物。體長0.75~2.90米,體重9~800千克。共16屬約52種。分佈於歐亞大陸、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北美洲、南美洲的南緯40°以北地區及西南非洲。

物種簡介


鹿科
鹿科
肝無膽囊眼窩凹陷,有顏面腺;有足腺;無膽囊。體長0.75~2.90米,體重9~800千克。胃4室,反芻。牙齒32~34枚。腿細長,善奔跑。多數種類具角,無角種類則具獠牙狀上犬齒。世界各地均將鹿科列為保護動物。

資料

鹿科
鹿科
“史上最完整”的世界鹿科動物名錄大全
鹿科動物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動物,是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個類群,無論是觀賞、經濟、藥用及人文價值都很高。但近幾十年來,由於利益的驅使,全世界範圍內鹿科動物遭到了殘酷的獵殺,大多數種類成為瀕危動物,種群數量岌岌可危,有些種類已到了滅絕邊緣,採取保護措施已刻不容緩!為了普及相關基礎知識,喚起大家對鹿科動物生存現狀的關注,同時有感於各種鹿科動物中文別名太多太亂,本人經查閱有關學術著作及相關網站(生態掠影、天籟森林等),特歸納整理出自詡為“史上最完整”的世界鹿科動物名錄大全,系統而全面地羅列出現存所有的鹿科動物中文常用名、中文別名、英文名、拉丁學名,以便大家查閱、對照。

形態特徵


拉丁文學名:Cervusaxis
體長:0.75~2.90米
肩高:0.3~2.20米
體重:9~800公斤
形態:鹿是偶蹄目的1科,共16屬約52種,大多數種類普遍具有的特點是:四肢細長、尾巴較短,雄性體性,大於雌性。通常雄的有角,有的種類雌雄都有角或都無角。
鹿科
鹿科
毛色:大多數種類毛色深暗,從黑色、棕色、黃色、深紅色至淡黃色不等。但馴鹿會出現白色的個體。
壽命:8~45年不等
保護級別:梅花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地理種群差異:鹿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共16屬約52種,從最大的駝鹿到最小的鼷鹿之間品種豐富。
分佈情況:鹿的種類繁多,共16屬約52種,全世界除南極洲外均有分佈。
物種狀況:大部分種類地方常見,少數種類為瀕危物種。其中梅花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生活習性:除駝鹿外大多數種類群居生活。
生活環境:山地、草原、森林均有分佈。
食物種類:樹葉、草、果實、種子、地衣苔蘚、灌木、花朵、水草、樹皮、嫩枝、樹苗。
生理特徵:一般春季3~4月發情交配,懷孕期4~10個月,每胎1~3崽。2~3歲性成熟。

生活習性


雪災

雪是鹿最大的敵人之一。如果雪並不是很大,那倒沒什麼的。
鹿科
鹿科

天敵

狼和美洲獅是鹿的主要天敵。

自衛

當鹿一旦發現危險時,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如果跑解決不了問題了話,有些公鹿就會用它們的角去戰鬥。而母鹿的前蹄像刀一樣尖,當它們發怒時,它們就會往敵人身上踢。

食物

主要以樹葉為食。它們的胃較小,主要吸收各種植物性食物中的礦物質以在每年生成新的鹿角。與牛和羊不同,它們在食物方面很有選擇性,只挑選易於消化的食物,如嫩葉、嫩草、軟芽、水果、蘑菇等等。

飼養

鹿對人類長久以來就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但是鹿並不像綿羊、山羊、豬和牛等動物那麼容易馴養,因此鹿的來源主要是通過獵取。

亞種分化


鹿科
鹿科
(中文名、英文名、拉丁文學名、命名人)
普度鹿Southern pudu Pudu pudu (Molina)
馴鹿Reindeer, Caribou Rangifer tarandus (Linnaeus)
駝鹿Moose, Elk, Alaskan moose Alces alces (Linneaus)
南美澤鹿Marsh deer Blastocerus dichotomus (Illiger)
秘魯馬駝鹿Peruvian guemal, Huemul Hippocamelus antisensis (d'Orbigny)
智利馬駝鹿Chilean guemal Hippocamelus bisulcus(Molina)
墨西哥鹿Red brocket Mazama americana (Erxleben)
布氏鹿 Mazama bricenii
矮墨西哥鹿 Dwarf brocket Mazama chunyi (Hershkovitz)
褐墨西哥鹿 Brown brocket Mazama gouazoubira (G.Fischer)
倭墨西哥鹿 Mazama nana
小墨西哥鹿Little red brocket Mazama rufina (Bourcier et Pucheran)
黑尾鹿 Mule deer, Black-tailed deer Odocoileus hemionus (Rafinesque)
維基尼亞鹿 White-tailed deer Odocoileus virginianus (Zimmermann)
草原鹿 pampas deer Ozotoceros bezoarticus (Linnaeus)
北普度鹿 Northern pudu Pudu mephistophiles (De Winton)
豚鹿 Hog deer Axis porcinus
白唇鹿 White-lipped deer Cervus albirostris Przewalski
阿氏鹿 Cervus alfredi
沼鹿Swamp deer, Barasingha Cervus duvaucelii G.Cuvier
馬鹿Red deer, Macneilly's deer, North American wapiti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坡鹿、澤鹿Thamin, Eld's deer Cervus eldi M'Clelland
梅花鹿 Sika deer Cervus nippon Temminck
宿氏鹿Schomburgk's deer Cervus schomburgki Blyth
鬣鹿Timor deer, Rusa deer Cervus timorensis Blainville
水鹿、黑鹿Sambar deer Cervus unicolor(Kerr)
黇鹿fallow deer Cervus dama Linnaeus
美索不達米亞鹿 Mesopotamian fallow deer Dama mesopotamica
麋鹿, 四不像Milu (Pere David's deer) Elaphuru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
毛冠鹿 Tufted deer Elaphodus cephalophus Milne-Edwards
水鼷鹿 Water chevrotain Hyemoschus aquaticus (Ogilby)斑鼷鹿 Tragulus meminna(Erxleben)
鼷鹿 Lesser Malay chevrotain Tragulus javanicus(Osbeck)
大鼷鹿Greater Malay chevrotain Tragulus napu (F.Cuvier)
長頸鹿Giraffe Giraffa camelopardalis (Linnaeus)
花鹿Spotted deer, Chital, Axis deer Cervus axis Erxleben
加島花鹿Calamanian deer, Calamanian hog deer Axis calamianensis
巴島花鹿Bawean hog deer, Kuhl's hog deer Axis kuhlii

保護現狀


鹿科
鹿科
例如:麝(Moschusmoschiferus),體型較小,體重約10公斤。雌雄性皆無角。雄性上犬齒獠牙狀,突出口外。後肢比前肢長。具膽囊。雄麝有麝香腺,分泌具有濃郁香氣的麝香,是極名貴的藥材和高級香料。中國麝香的產量與質量均居世界之首位。在分類上有人主張麝應單獨立科。
麂(Muntiacusmuntjak),是華南地區常見中型鹿類。麂皮細韌,是服裝製革和精密儀器用革的良好材料,為中國傳統出口商品。
梅花鹿(Cervusnippon),夏毛紅棕色,有顯著的白色斑點,冬毛棕褐色,白色斑點不顯。臀部具明顯的白斑。雄性角有四叉。眶下腺發達。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廣泛分佈,但目前僅存於安徽少數地區和四川最北部。中國很多地區都建立了養鹿場,進行人工繁殖,作為割取鹿茸的主要來源。鹿胎、鹿血、鹿鞭和鹿內臟等均是貴重的藥材。
馬鹿(Cervuselaphus),是大型鹿類,體重可達200餘公斤,鹿茸也是名貴藥材,品質僅次於梅花鹿,但產量較高。
鹿廣泛分佈於每個大陸,除了大洋洲、南極洲和非洲之外。澳大利亞有6種在19世紀引進的鹿,它們是:黇鹿、馬鹿、水鹿豚鹿、蒂汶黑鹿和花鹿。但由於環境的限制,只分佈在有限的範圍。
通常只有公鹿長角,馴鹿是唯一一種公鹿和母鹿都長角的鹿,但母鹿的角要小得多。在每年冬天,公鹿的角都會脫落,到春天開始長出新的角,那時鹿角會覆蓋者一層皮,叫做鹿茸。當鹿角成型時,鹿茸就會脫落。
母馴鹿的角是在春天脫落的。另外,麝和獐無論公的還是母的,都沒有角,它們用長長的獠牙去自衛。公麂既有獠牙也有角,而母麂既沒有獠牙也沒有角。
雪是鹿最大的敵人之一。如果雪並不是很大,那到沒什麼的。但當雪變得非常厚時,它們就很難找到食物,因為雪都把食物蓋住了。另外,雖然鹿跑得很快,但由於有些鹿的體重可達300公斤,當它們跑時,它們就會陷到雪中,減慢它們的速度。僅50公斤的狼便很容易地追上了它們。
不像大多數動物,鹿沒有固定的家。對鹿來說,所謂的家就是地盤。夜晚它們就睡在灌木叢中。在冬天時,當鹿的地盤覆蓋著厚雪時,它們就會再找一個雪相對較淺的地盤。當很多鹿都選這個地盤時,它們就會分地盤。
鹿科
鹿科
總的來說,鹿科動物是哺乳類動物中最富有價值的種類。它的價值是多方面的。自古以來,由帝王、貴族到一般老百姓,不論中外,都把“狩鹿”作為一種兼具體育性、社交性、娛樂性以及實用性的重要活動。在古代的記事中,“狩鹿”總是佔有重要地位。連孔子所訂六藝之一的“射”,也和“射鹿”有關。中國古代射獵的,主要是麋鹿,即四不象,到清代康熙、乾隆時是馬鹿和駝鹿。
對一般人說來,獵鹿主要是著眼於經濟價值。鹿全身都是寶,鹿茸、鹿胎、鹿鞭、鹿尾、鹿筋、鹿肉、鹿脯等等,無一不是藥材或補品,另外有幾種鹿的毛皮,可製為高級衣物或皮革。馴鹿更具有廣泛的用途,例如拉雪橇、馱東西、擠奶,等等。近年來駝鹿和梅花鹿還有家畜化的傾向。
正是由干鹿的經濟價值這樣高,所以人們獵得出多。麋鹿作為一種野生動物,幾乎在一兩千年前就已打絕了。梅花鹿由於鹿茸質量最優,所以在幾十年前已將山西、河北兩個亞種的野生種打絕,另外華南、東北、台灣三個亞種也所剩無幾。其他鹿種也有類似情況。現在國家固然已將絕大部分鹿種列入保護動物名單,但在野外尚未受到嚴格的保護。有些稀有種,例如海南島的坡鹿、華南的梅花鹿、西雙版納的豚鹿等,仍然處在瀕危的邊緣,值得嚴重注意。
中國是世界上產鹿種類最多的國家。屬於鹿科的動物,全世界共有17屬,38種,其中有10屬、18種在中國曾經產或現在仍產。這就是說,中國產的鹿,佔世界鹿屬的一半以上,佔世界鹿種的將近一半。相形之下,前蘇聯的國土比中國大1倍多,但只有5屬、6種;美國和加拿大面積和中國大小相近,各只有4屬、5種;印度的面積固然沒有中國大,但印度素以鳥獸種類“最豐富”著稱,卻只有鹿屬4個、鹿種8個,仍遠不及中國。更應指出,這四個國家,誰都沒有一個特有屬或特有種的鹿科動物,可是在中國產的鹿科動物中,至少有一個麋鹿屬是特有屬,有麋鹿、白唇鹿、毛額黃麂、小黃麂或再加上林麝等四五個種是特有種。另外還有黑麂(毛冠鹿)和河麂(獐子)2屬2種,除緬甸和朝鮮各產少數外,中國分佈既廣,數量又多,所以基本上上可視為中國的特產動物。
四不象就是麋鹿。麋鹿是古書上的名稱,四不象則是民間的俗名。《封神演義》里講到過四不象,說這是武王伐紂大軍主帥姜子牙的乘騎。小說把四不象描述成“麟頭豸(Zhi)尾體如龍”,這當然與真實形象相去十萬八千里。但這書中所說並不是純粹出自想象。從化石資料可以知道,武王伐紂的時代,正是麋鹿最為繁盛的時代,長江南北出土的麋鹿化石,以商末周初為最豐富,之後逐漸稀少,周朝以後更急劇減少,到秦漢時代已變得極少了。有人認為,麋鹿作為一種野生動物,可能在漢朝時就已經滅亡了。但也有人考證說,直到明朝,甚至清初,在長江以北的蘇北地區,還有殘餘的麋鹿生存,只是數目已微不足道了。
動物學史上,關於麋鹿的現代敘述是從1865年開始的。一個住在北京城裡的法國神甫通過種種渠道,結識了皇家獵苑北京南海子的守衛人員,幹了一樁盜買盜賣麋鹿標本的勾當,在1866年1月弄走了兩張鹿皮和兩個鹿頭。鹿頭和鹿皮被送到巴黎,很快便引起歐洲各國動物學界和自然愛好者的巨大興趣。各國動物園紛紛找路子,都想得到它。由1866年到1876年的10年間,英、法、德、比等國駐清使節和教會人士,通過明索暗購種種手段,陸續從南海子獵苑搞到幾十隻麋鹿,運回國展覽。從此中國的“四不象”遂名揚四海。中國特產動物中,最聞名於世的,人們都說是大熊貓,殊不知麋鹿揚名海外,還遠在大熊貓之前。
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到本世紀初,這二三十年間,麋鹿的遭遇是悲慘的。作為當時世界上唯一種群的北京南苑的南海子種群,連遭打擊與浩劫。1894年永定河決口,洪水衝破了獵苑的圍牆,逃出來的麋鹿和其他動物,被災民吃去不少。接著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獵苑裡的獸群全部被殺光。據說還剩下一對,養在一處王府里,以後轉送“萬牲園”,也死掉了。至此,中國特產動物四不象,在國內完全滅絕。
這時歐洲各家動物園裡還剩下18隻麋鹿。英國有一位貝福特公爵,素愛豢養動物,他花大價錢,把這18隻全部買回,養在他的莊園里。麋鹿在裡面繁殖順利。結果,本來是中國的特產動物,中國卻一隻也沒有了,中國人想要看它一眼,卻不得不到國外去看。可見即使是一種動物,它的命運也是同祖國的興衰榮辱息息相關的。
在英國的那群麋鹿,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幸運地保存下來,而且逐漸增多,到1948年已增至255頭。1956年春,倫敦動物學會派人將兩對年輕的麋鹿送到北京。於是,時隔50餘年,中國人民重新見到久聞其名但無緣相見的“四不象”。由於飼養環境不適合它們的特殊要求,未能順利繁殖後代。1973年底,英國朋友又送來兩對年輕的麋鹿。1984年春,國內的麋鹿總數是12頭,其中雌雄各6頭,有9頭在北京動物園,其餘3頭分別在上海、廣州和保定的動物園。而外國動物園中所飼養的麋鹿總數,據1982年的調查,已超過1100頭了。所有這些麋鹿,全部是百餘年前弄出國去的那幾十隻的後代。
除了麋鹿是貨真價實的四不象之外,中國民間還把另外幾種動物也叫“四不象”。這些姑且稱之為“假四不象”。這包括大興安嶺鄂溫克人畜養的馴鹿;大興安嶺南部的駝鹿,又名麋;湖南南部產的黑鹿或水鹿;安徽黃山一帶產的蘇門羚,又名鬣羚。也許還有其他。沒有學過動物分類學的人,往往把形態較怪的動物都叫四不象,這是誤會。

馴鹿

在這麼多“假四不象”當中,以馴鹿最容易引人誤會,因為不僅在大興安嶺產地群眾叫它四不象,而且許多種古書,例如《清文匯書》、《黑龍江外記》、 《異域錄》、《曹廷裘日記》等,都將它傳得很廣很久,使得人們相信這就是真的四不象。記得1950年春北京動物園重新開園之際,報紙上和動物說明牌上都有“四不象”一名,人們興沖沖跑去一看,原來就是馴鹿。
馴鹿和麋鹿在外形上的區別較大,即使外行人也不難一眼看清。麋鹿是尾巴最長的鹿,馴鹿的尾卻極短。麋鹿的角好似沒有眉杈,各杈皆向後發展,馴鹿卻有非常複雜的向前生長的角杈,而且它是唯一雌雄皆長角的鹿種。在體形毛色上也有不少差別。二者唯一相同之處,就是蹄子扁平寬大,間距較寬,懸蹄發達。這是因為麋鹿原來生活在沼澤和濕地,而馴鹿則長期活動在冰天雪地,二者都需要這種類型的蹄子。
中國沒有真正野生的馴鹿。鄂溫克族人所豢養的馴鹿,估計現有1000多頭,不知當初是從哪兒得來的。它們與西伯利亞及北歐各少數民族養的馴鹿,習性上基本相同,都是屬於半飼養、半野生的狀態。日間大都任其跑到山野間自由覓食閑逛,晚上跑回村裡過夜。有需要時,就把它套上拖雪橇,馱東西,擠鹿奶,甚至宰殺剝皮、割肉、煉油。寒帶少數民族需要馴鹿,正好比青藏高原上的人需要氂牛一樣。
駝鹿駝鹿的情況卻不同。它是真正的野生動物。它的分佈區不象馴鹿那樣靠北,在中國可以分佈到大小興安嶺的北緯四十七八度一帶。《動物學大辭典》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麋”。這就更容易使之同“麋鹿”相混淆。在大興安嶺有人口叫它“四不象”,但是在小興安嶺就沒有人這樣叫了。看來還是叫它“駝鹿”最為相宜,因為它身體高大如駱駝,四條長腿也有一點像駱駝,肩部特別高聳,略似駝峰。
駝鹿是世界上所有鹿中個體最大,角也最大的鹿。頭很大,臉特別長,脖子非常短,鼻子肥大而下垂,喉下有肉柱,上有許多垂毛,軀體十分雄壯短粗,四條腿卻又細長得不成比例。雄鹿的角與別的各種鹿的角形狀都不同,不是枝杈形,而是扁平的鏟狀,中間寬闊似仙人掌,四周生出大量的尖杈,最多可達三四十個。每支角的長度可超過一米,最長的竟達1.8米,寬度能達40厘米。兩支角的重量就達三四十公斤。那支撐著如此巨大的角的身體,不用說也是大得可觀了。在阿拉斯加曾經發現過肩高超過2米,體長將近3米,體重達到650公斤的大駝鹿。在興安嶺獵獲的駝鹿,沒有超過500公斤重的,毛色也較淡,角出較小,不十分寬扁。
駝鹿生活在亞寒帶多湖沼的森林地區,不愛吃草,喜歡吃嫩枝葉和樹皮,春夏秋三季常下水浸泡,攝取水草和蓮花、蓮莖,冬季則在雪地上覓食各種苔蘚。很少集合成群。牡鹿平時更喜歡獨居,但在冬季缺食時,卻有過混人牛群里覓食的情況。在內蒙古阿爾山的牛群中,就曾有兩隻駝鹿被人捉住,其中一隻雌的被送到北京動物園展覽。
鹿科
鹿科
駝鹿和馴鹿也有鹿茸,論尺寸和重量都比梅花鹿茸大得多,但據說質量次,藥用效能低。其原因還不清楚。駝鹿如此巨大,肉量自然很可觀,可是味道如何,似乎沒有多少人稱道。但據說古代著名美味“八珍”之一的“猩唇”,就是它那肥大下垂的鼻唇。
駝鹿在外國是一種最重要的狩獵獸。人們獵它,是為了要它的巨角做紀念品。在中國,鄂倫春等少數民族獵它,是為了吃肉取皮。現在,它屬於國家第二類保護動物。至於麋鹿和馴鹿,因為都沒有野生種,所以都不用列入國家保護動物的行列。

黑鹿

在湖南南部多水的山林里,還有一種“假四不象”,就是黑鹿。越過湘粵邊境,到了廣東北部的山區,人們叫它水鹿。在四川產地,它的名字是黑鹿。到了雲南,人們又叫它馬鹿。聽說海南島上的人還叫它水牛鹿。總之,除了湖南人叫它四不象之外,所有各地都承認它是鹿。
這是一種熱帶、亞熱帶的鹿種,向南一直分佈到馬來西亞、蘇門答臘,最北的產區是在中國四川西北部和青海南部一帶。台灣島上上有一個亞種。
黑鹿是一種大型鹿,身體粗壯,比馴鹿更為高大,和麋鹿差不多。中國產的黑鹿,雄的肩高可達1.25米到1.3米,體重可達200多公斤。雌鹿較小,重約130到140公斤。毛色一般黑褐,頸和尾的顏色更深。毛十分粗雜。尾巴雖比不上真正的四不象長,但比起其他各種鹿也算是長的。雄鹿有粗大的角,一般長達七八十厘米,粗達十七八厘米,最長紀錄是1.25米。這種鹿的茸角,雖不如梅花鹿和馬鹿的鹿茸價值高,但較優於駝鹿、馴鹿,過去為中國西南各省的主要土特產,每年收購數量相當大。現在它已被列入第二類保護動物名單。
其他珍稀鹿種前面曾提到過,在中國所產的18種鹿中,有四五種是中國的特有種。其中除了麋鹿舉世聞名之外,還有兩種也很著名,就是白唇鹿和毛額黃麂。另外有幾種,雖不是中國的特有種,但確屬珍貴稀有,比如海南島的坡鹿,西藏昌都地區的白鹿,西藏的壽鹿和新疆西部的天山馬鹿等。

白唇鹿

除70年代初,中國送給斯里蘭卡一對(現存一隻)和80年代初送給尼泊爾一對外,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見過這種中國特產的鹿。它的產地只限於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地區,甘肅中部和東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它是高山區的動物,一般生活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山地,夏季甚至能上升到5000米,活動於高山灌叢或高山草甸區。身上有厚密的長毛,不畏風雪嚴寒,以山草和灌木嫩枝葉為食,是非常頑強耐苦的鹿種。
白唇鹿的主要特徵,正如其名所示,就是有一個純白色的下唇,白色且延續到喉上部和吻的兩端,所以亦可稱為白吻鹿。在甘肅、青海等地,俗名叫做黃鹿或草鹿。白唇鹿夏毛棕黃色,與當地俗名叫做青鹿的馬鹿有顯著區別。這兩種鹿的鹿角也有明顯的差異。馬鹿角的眉杈與次杈相距很近,白唇鹿角則相距較遠,且次杈特別長,主枝略呈側扁。這些都不難辨別。
在白唇鹿和馬鹿的產區互相重疊的地方,例如四川西北部和甘肅祁連山北麓,都曾發現過白唇鹿和馬鹿自然雜交,併產生雜種後代的情況。
近年來,在青海、甘肅、四川,已有幾處養鹿場開始馴養白唇鹿,其中以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養鹿場養的最多,達到數百頭。據統計,該場從1958年到1979年,共捕獲幼白唇鹿710隻,馴養成活363隻,成活率為51.13%。另外,集體和個人也有分散飼養的。據報道,現已能實行放牧飼養,這不僅可以減少飼料費,節約勞動力,而且也有助於改變它的野生習性,增加繁殖率。
在國家保護動物名單中,只有3種鹿屬於第一類,即白唇鹿、梅花鹿和海南坡鹿。

梅花鹿

梅花鹿,總的說來還算不上是稀有珍奇動物,因為這種鹿不但在公園、動物園裡容易看到,而且在國內有很多養鹿場大批地飼養著。但是仍可以把它歸入珍稀動物的行列。
首先說“珍”。這種鹿的鹿茸是各種鹿茸中價格最高的,在藥材中被稱為“黃茸”。另外,鹿皮、鹿肉、鹿鞭、鹿尾、鹿筋,等等,也都有較高的價值。所以說它是一種珍貴動物。
其次是“稀”。家養的梅花鹿雖多,但野生的卻特別稀少,不僅河北亞種和山西亞種野生的早已絕滅多年,連從前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的華南亞種和從前數量也很多的東北亞種,現在也都所剩無幾,前途岌岌可危。至於台灣亞種,野外究竟還有沒有,很成問題,恐怕只有到動物園裡還能找到一些。所幸在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先後又在四川最北部的若爾蓋和甘肅南部靠近四川邊界的迭部,發現了一個梅花鹿新亞種,數量估計約有一二百頭。它們經常活動於混交林邊緣或林間草地,有時與牛群同在一片草地吃草,有時與蘇門羚、黑麂一起休息。至今世界上任何一處動物園還未展出過這個新亞種,因此也可以認為是世上最稀有的動物之一。對殘餘野生梅花鹿的保護工作,應作為重點看待。江西彭澤縣桃紅嶺是江西省唯一產梅花鹿的地方,估計這裡還殘留有100頭左右的華南亞種,現在這裡已被劃為梅花鹿自然保護區。
梅花鹿亞種雖多,在形態上差別不大,只是在個體大小毛色深淺、斑點的多少和大小、背中線的長短和明顯程度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區別。台灣亞種最小,肩高只有八九十厘米;東北亞種最大,肩高可超過110厘米,體重超過120公斤。

坡鹿

“坡鹿”是海南島上的俗名,分類學上的名稱叫艾氏鹿,也叫眉杈鹿。共有三四個亞種。在中國唯一的產地是海南島。這裡的鹿究竟是不是單獨的一個亞種,至今還有意見分歧。
坡鹿的大小和梅花鹿差不多,屬於中型鹿。肩高在105到110厘米之間,體重在60到100公斤之間,身上也有白斑,背部也有黑色中線。它的最主要特徵是角形特殊,不同於梅花鹿乃至其他各種鹿。坡鹿的角有一個大而彎的眉杈,和後面的彎曲主枝接連起來,形成一個大角度的弧形。主校下面不分杈,看來好像沒有次杈、三杈,其實是分杈位置較高,長到主枝上端來了。由於眉杈特別發達,所以外國著作中大都叫它眉杈鹿。
解放前,坡鹿在海南島上的分佈比較廣,似乎除了北部以外,島上至少有9或10個縣的山地上,有相當多的坡鹿生存。據估計,在解放初期還有300多隻。由於濫獵,到1979年,島上只有東方縣的大田和白沙縣的幫溪二地,殘餘不過30多隻。經過最近幾年的大力宣傳和保護,情況有了明顯的好轉。1983年5月間的調查表明,東方縣的總數已增到80隻以上。生活在東方縣大田珍貴動物保護區內的坡鹿,只經過一年多的人工保護,就已逐漸習慣跟人接近,有的走近村旁休息,有的對過往汽車、牛車也不逃避。
國際自然保護組織現在已將眉杈鹿,包括海南島的坡鹿在內的各個亞種都劃為第一級瀕危動物,希望給予最嚴格的保護。
注意:
1、本名錄到種為止,不列出亞種;
2、本名錄不包括麝、鼳鹿、長頸鹿的所有種,因按普遍分類法,麝、鼳鹿、長頸鹿單獨列為麝科、鼳鹿科、長頸鹿科,與鹿科並列,暫不涉及。
3、同一種動物在世界各國有千奇百怪、各式各樣的名稱,但只有拉丁學名是唯一的,這給我們確定物種帶來了方便,避免了“同物異名”帶來的諸多麻煩,因此本文也列出拉丁學名,更凸顯了本文的嚴肅性、科學性,同時方便查閱。
“史上最完整”的世界鹿科動物名錄大全
(按中文常用名、中文別名、英文名、拉丁學名順序排列)
偶蹄目
鹿科Cervidae3亞科,17屬,現存45或46種,中國境內分佈17種
真鹿亞科Cervinae4屬16種
鹿屬Cervus10種(現存9種)
梅花鹿Sikadeer(C.nippon)
馬鹿(赤鹿)Reddeer(C.claphus)
白唇鹿white-lippeddeer(C.albirostris)
海南坡鹿(坡鹿、眉杈鹿、艾氏鹿)Eld'sdeer(C.eldi)
熊氏鹿(宿氏鹿、暹羅鹿、泰國坡鹿)Schomburgk'sdeer(C.schomburgki)已滅絕
澤鹿(印度澤鹿、沼鹿)swampdeer(C.duvauceli)
水鹿(黑鹿)Sambar(C.unicolor)
鬣鹿(爪哇鹿、帝汶黑鹿)Rusadeer、Sundasambar(C.timorensis)
菲律賓水鹿(菲律賓黑鹿)Philippinesambar(C.marianus)
阿氏鹿(菲律賓斑鹿)Philippinespotteddeer(C.alfredi)
斑鹿屬(花鹿屬)Axis4種
斑鹿(花鹿、印度花鹿)Axisdeer(A.axis)
豚鹿Hogdeer(A.porcinus)據傳已經在中國境內滅絕
卡拉棉鹿(加島鹿、卡拉米安鹿)Calamiandeer(A.calamianensis)
巴拉望鹿(巴島鹿)Baweandeer(A.kuhli)
麋鹿屬Elaphrus1種
麋鹿(四不像、戴氏鹿)PereDavid'sdeer(E.davidianus)全球已無野生種群,中國境內為人工半野生狀態
黇鹿屬Dama2種
黇鹿(歐洲黇鹿)Europeanfallowdeer(D.dama)
波斯黇鹿(美索不達米亞黇鹿)Persianfallowdeer(D.mesopotamica)
麂亞科Muntiacinae3屬10或11種
黃麂屬Muntiacus(8或9種)
黃麂(赤麂、黃猄)Indianmuntjac(M.muntjak)
小黃麂(小麂、山羌)Reeves'smuntjac(M.reevesii)
毛額黃麂(黑麂)Blackmuntjac(M.crinifrons)
菲氏黃麂(菲氏麂)Fea'smuntjac(M.feae)
羅氏黃麂(M.rooseveltorum)?恐有爭議
貢山麂Gongshanmuntjac(M.gongshanensis)
長山麂TruongSonmuntjac(M.truongsonensis)
葉麂Leafdeer(M.putaoensis)
婆羅洲黃麂(瘤鹿)Borneanyellowmuntjac(M.atherodes)
毛冠鹿屬(青麂屬)Elaphodus1種
毛冠鹿(青麂)(E.cephalophus)
巨麂屬Megamuntiacus1種
巨麂(越南大麂)Giantmuntjac(M.vuquangensis)
空齒鹿亞科Odocoileinae5族10屬19種
駝鹿族Alcini1屬
駝鹿屬Alces1種
駝鹿(犴)Moose(A.alces)
馴鹿族Rangiferini1屬
馴鹿屬Rangifer1種
馴鹿Caribou、reindeer(R.tarandus)唯一雌雄都長角的鹿,中國境內為人工半野生狀態
鹿科
鹿科
狍族Capreolini1屬
狍屬Capreolus2種
歐洲狍(西方狍)Europeanroedeer(C.capreolus)
西伯利亞狍(東方狍、狍子)Siberianroedeer(C.pygargus)
獐(河麂)族Hydropotini1屬
獐(河麂)屬Hydropotes1種
獐(河麂)Chinesewaterdeer(H.inermis)唯一雌雄都不長角的鹿
空齒鹿族Odocoileini6屬14種
空齒鹿屬Odocoileus2種
白尾鹿White-taileddeer(O.virginianus)
黑尾鹿(騾鹿)Muledeer(O.hemionus)
草原鹿屬(南美草原鹿屬)Blastoceros1種
草原鹿(南美草原鹿、潘帕斯鹿)Pampasdeer(B.campestris)
沼澤鹿屬(南美澤鹿屬)Blastocerus1種
沼澤鹿(南美澤鹿)Marshdeer(B.dichotomus)
馬駝鹿屬(南美山鹿屬)Hippocamelus2種
智利馬駝鹿(智利山鹿)Chileanguemal(H.bisulcus)
秘魯馬駝鹿(秘魯山鹿)Peruvianguemal(H.antisensis)
普度鹿屬Pudu2種
南普度鹿(普度鹿、智利普度鹿)Southernpudu(P.pudu)
北普度鹿(厄瓜多普度鹿)Northernpudu(P.mephistophiles)
短角鹿屬(墨西哥鹿屬)Mazama6種
赤短角鹿(紅墨西哥鹿)Redbrocket(M.americana)
倭短角鹿(倭墨西哥鹿)Dwarfbrocket(M.chunyi)
灰短角鹿(灰墨西哥鹿)Brownbrocket(M.gouazoubira)
小短角鹿(小紅墨西哥鹿)Littleredbrocket(M.rufina)
侏短角鹿(侏墨西哥鹿)Lesserbrocket(M.nana)
小灰短角鹿(小灰墨西哥鹿、布氏鹿)Greydwarfbrocket(M.bricenii)
另,成都動物園飼養鹿科動物有悠久的歷史,目前展出的有:梅花鹿、日本梅花鹿(亞種)、馬鹿、白臀鹿(馬鹿四川亞種)、白唇鹿、水鹿、黇鹿、白黇鹿(黇鹿白化型)、豚鹿、毛冠鹿、小麂,以前還曾經有馴鹿、爪哇鹿(鬣鹿)、赤麂等。

主要價值


鹿科
鹿科
鹿科動物是哺乳動物中最有價值的種類。鹿的全身均可入葯,鹿茸、鹿胎、鹿鞭、鹿筋等無一不是珍貴的藥材。鹿科動物在世界上共有15屬38種,中國現在有分佈的有19種,曾經有分佈現在已滅絕的1種。
中國對鹿的認識是比較早的。原因大致有三:一、鹿科動物在中國分佈的種類多。二、鹿科動物的數量多。三、鹿科動物的價值高,可藥用、肉用、皮用,還可作為役用。利用方塊字的特點,古籍中記載的鹿科動物多是以鹿為字旁。唐代以來史書中記載鹿科動物分為8種,它們是鹿(梅花鹿等)、麋(麋鹿和馴鹿)、麈(駝鹿)、麞(獐)、麝(原麝、林麝、馬麝)、麂(赤麂、黑麂、黃麂、菲氏麂)、麅(狍)和馬鹿。下面分別介紹之。有一點說明的是,在古代並無現代的動物分類學體系,有時將現在認為的是不同種的動物歸為一種。如麝,在現代的分類學中是對麝屬的四種麝的總稱。而在古代則以為四種不同的麝是相同的一種動物。

鹿

古籍中多指梅花鹿。據唐代記載在西北有分佈,宋代在東北、西北、江蘇有分佈記載,元代的史料甚少,僅記載東北、西北有分佈,明代記載“今山林處處有之”,清代記載東北的分佈較多,其次則是記載河北省有分佈。現有的野生梅花鹿僅在東北的長白山等地、江西彭澤縣桃紅嶺、四川的若而蓋和甘肅南部靠近四川邊界的迭部有少量分佈。梅花鹿的鹿茸在藥材中被稱為“黃茸”,其藥用性能最佳。在明代的《本草綱目》等醫書中對此有專條的記載。

古人所指的麋在今天看來是兩種動物。一是大名鼎鼎的麋鹿,一是馴鹿,民間俗稱此兩種動物均為“四不像”。
從考古學的研究及化石的資料來看,麋鹿是一廣布種。在周朝曾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以後逐漸減少,野生的麋鹿群是在明代的海陵(今江蘇)滅絕的。在明代劉文泰著的《本草品彙精要》有這樣的記載“今海陵間最多,千百為群。”明代以後,任何史書對麋鹿全無記載。當時在中國所剩唯一的種群是養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的。在一八六六年到一八七六年的十年間,英、法、德、比等國的駐清使節和教會人士通過各種手段從南海子弄走幾十隻麋鹿運回歐洲。一八九四年,永定河決口,衝破獵苑的圍牆,逃出的麋鹿被災民吃去不少。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獵苑的麋鹿均被殺光。至此,麋鹿在中國全部滅絕。直到一九五六年,倫敦動物學會派人將兩對麋鹿送回北京,中國人才得以重見它的尊容。
在歷代史書中,記載東北地區的麋多指的是馴鹿。現在在東北有半馴化的馴鹿群。清《吉林通志》有這樣的記載“蹄似牛非牛,頭似馬非馬,身似驢非驢,角似鹿非鹿,不芻不豢,惟食石花。奇勒爾、俄倫春人養之,用則呼之使來,牧則縱之使去。惟馴善走,德同良馬,亦美物哉。”

即駝鹿,又名犴達罕。《盛京通志》對它的形態描述是“色蒼黃無斑,項下有肉囊如繁纓。大者千餘斤,角肩而闊,瑩潔如玉,中有黑理……”駝鹿在清代以前廣泛分佈於東北各地靠近湖沼附近的森林中。現僅存於中國大興安嶺一帶。
駝鹿也有鹿茸,但質量次,藥用效能低。古人對駝鹿主要看中是肉和皮。駝鹿皮“可以半臂衣之,愈久則愈厚,愈久亦愈軟。若為油水所污,俟其干揉之,仍復如故。凡皮見水則硬,衣此者若嫌其污,可加浣濯焉。聞此衣油垢既甚可御火槍,刀不利率爾亦不能刺入也,關東兵多衣之。”既有如此之多的好處,當然是人人喜愛了。

現在寫為獐。分佈於中國長江流域及南方諸省,乃至舟山和台灣省。宋代有分佈於東北、江蘇的記載,明代記載“陂澤淺草中多有之”,清代則記載東北、河北有分佈。古書中有稱為麃、麕,現代又有人稱之為河麂。關於它的形態、生態等。《本草綱目》有如下記載:“獐秋冬居山,春夏居澤,淺草中多有之。似鹿而小,無角,黃黑色。大者不過二、三十斤,雄有牙出口外,其皮細軟勝於鹿皮。”

鹿科
鹿科
又名香獐。以麝香而聞名於世。唐代以前廣泛分佈東北、川、陝、甘、寧、鄂、豫、晉、蘇、滇藏的廣大地區。宋代分佈於除江蘇外的上述地區。元代麝在豫、鄂地區滅絕。明初在江蘇又有分佈記載,明末在江蘇滅絕。清代分佈於東北、青、藏、川、陝、滇、貴諸地區。其餘地區趨於滅絕其它情況另有專文敘述,這裡就不再多寫了。

現在寫為狍。現分佈於張浩國東北及秦嶺山脈和西北地區。在古代亦是廣不種,史書中對東北地區的記載尤多。狍體型較小,僅20—30公斤,棲於林木稀疏而多草的環境,主食灌木嫩的枝芽及樹皮,多小群活動。《盛京通志》載“色蒼赤,形比西地所產稍大,味微腥。”《吉林通志》載“其皮可蔽潮濕。”

史書上又稱 麖。《本草品彙精匯》記載“麂,獐之屬,又小於獐,但口兩邊有長牙,好撕則用其牙。皮為第一,無出其右者,多牙傷痕,四方皆有。山深出則頗多,其聲如破鈸也。”《盛京通志》載“皮堪為履舄”。麂屬動物在中國有4種:赤麂分佈於福建、江西、湖南以南等地。黑麂分佈於浙江、皖南極其毗鄰地區。菲氏麂分佈於西藏。黃麂則分佈於秦嶺以南至台灣省。

馬鹿

古書上又稱為八叉鹿,或父鹿。由於所見史書有限,僅知清代在東北有分佈。現分佈於內蒙、西北等地的馬鹿則未見史書記載。馬鹿的青茸僅次於梅花鹿的黃茸居第二位,野生梅花鹿趨於滅絕後,馬鹿便成了鹿茸的主要供應者。一九八二年八月,《人民日報》上的一封讀者來信說:“目前,野生天山馬鹿每年以三千頭左右的速度銳減,照這樣下去,不用多少年,野生馬鹿將有絕跡於伊犁河谷的危險。
鹿科
鹿科
所有種類的肉可吃,皮可製革。其中梅花鹿的鹿茸是名貴的藥材。國內已大量進行人工飼養,並進行活鹿取茸(對鹿不會造成傷害)。角是鹿科動物中雄鹿的第二性徵(個別屬無角,如獐屬),同時也是雄鹿之間爭奪配偶的武器。角的生長與脫落受腦下垂體和睾丸激素的影響。北方的鹿過了繁殖季節,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2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剛長出來的角叫茸(通常叫鹿茸),外麵包著皮膚,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隨著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乾枯脫落。1~2歲時生出的初角幾乎是直的,以後角的分杈逐年增多,到成年後定型。

物種分類

鹿亞科(真鹿亞科)Cervinae
多為大型鹿類。雄性有分叉的角;雌性無角;幼鹿身上多有花斑,有些種類花斑在成年後消失,有些種類則終生保留。有4屬。
花鹿屬Axis
花鹿(斑鹿)Axisaxis
加島花鹿Axiscalamianensis
巴島花鹿Axiskuhlii
豚鹿Axisporcinus
鹿屬Cervus
馬鹿(赤鹿、白臀鹿)Cervuselaphus
白唇鹿Cervusalbirostris
坡鹿(澤鹿)Cervuseldii
阿氏鹿(菲律賓梅花鹿)Cervusalfredi
菲律賓黑麂Cervusmariannus
宿氏鹿Cervusschomburgki
鬣鹿(爪哇鹿)Cervustimorensis
沼鹿Cervusduvaucelii
梅花鹿Cervusnippon
水鹿Cervusunicolor
黇鹿屬 Dama
波斯黇鹿(美索布達米亞鹿)Damamesopotamica
黇鹿Damadama
麋鹿屬 Elaphurus
麋鹿Elaphurusdavidianus
麂亞科Muntiacinae
體型較小,具短小的角,上犬齒髮達。有2屬
毛冠鹿屬 Elaphodus
毛冠鹿Elaphoduscephalophus
麂屬 Muntiacus
黑麂Muntiacuscrinifrons
菲氏麂Muntiacusfeae
貢山麂Muntiacusgongshanensis
赤麂Muntiacusmuntjak
小麂Muntiacusreevesi
瘤麂(婆羅洲黃麂)Muntiacusatherodes
越南大麂Muntiacusvuquangensis
獐亞科Cervinae
體型較小,無角,上犬齒髮達。僅1屬。有時置於空齒鹿亞科。
獐屬 Hydropotes
獐(河麂)Hydropotesinermis
空齒鹿亞科(美洲鹿亞科)Odocoileinae
形態差異較大,分佈廣泛。有9屬,分為4個族。
駝鹿屬Alces
駝鹿Alcesalces
北美駝鹿Alcesamericanus
馴鹿屬Rangifer
馴鹿Rangifertarandus
狍屬 Capreolus
狍(西方狍)Capreoluscapreolus
西伯利亞狍(東方狍)Capreoluspygargus
空齒鹿屬 Odocoileus
白尾鹿(維基尼亞鹿)Odocoileusvirginianus
黑尾鹿Odocoileushemionus
南美澤鹿屬 Blastocerus
南美澤鹿(沼澤鹿)Blastocerusdichotomus
草原鹿屬Ozotoceros
草原鹿Ozotocerosbezoarticus
普度鹿屬 Pudu
北普度鹿Pudumephistophiles
普度鹿(南普度鹿)Pudupudu
馬駝鹿屬 Hippocamelus
秘魯馬駝鹿Hippocamelusantisensis
智利馬駝鹿Hippocamelusbisulcus
短角鹿屬(墨西哥鹿屬)Mazama
短角鹿(墨西哥鹿)Mazamaamericana
小灰短角鹿(布氏鹿)Mazamabricenii
小短角鹿(矮墨西哥鹿)Mazamachunyi
灰短角鹿(褐墨西哥鹿)Mazamagouazoupira
倭短角鹿(倭墨西哥鹿)Mazamanana
小紅短角鹿(小墨西哥鹿)Mazamaruf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