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街道
廣東省中山市中心城區轄街道
南區街道,隸屬於廣東省中山市,中心位置大致位於北緯22°46′,東經113°17′。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中山市城區南部。東倚五桂山,南接板芙鎮,西臨岐江河,北連石岐區及東區街道。
截至2013年末,南區街道面積49.14平方公里,轄10個社區;常住人口6.66萬人,戶籍人口2.53萬人。有旅居世界30個國家和地區的僑胞4萬人,是中山市重要僑鄉之一。
南區街道是中山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5年,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1億元,比2014年增長15.9%;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0.6億元,增長23.1%;三次產業比例為1:53.4:45.6。
南區街道
1955年8月,划屬沙涌區。
1986年12月,划入市區,改稱環城區辦事處。
1988年8月,劃出槎橋、沙崗、新村、大鰲溪、小鰲溪、新安、庫充、亨尾、白沙灣、起灣、齊東、老富頭、三溪、紫馬嶺和土瓜嶺等15個自然村歸東區管轄。
1998年1月1日,原岐江區白石涌以南社區劃入,環城區改稱南區辦事處。
2001年9月,區屬區劃調整,中山市人民政府南區街道辦事處掛牌成立(時稱新南區)。沙田、樹涌兩村合併為樹涌村委會,駐樹涌。上塘村、沙涌村合併為沙涌村委會,駐沙涌。福涌、寮后、金溪三村合併為福涌村委會,駐福涌。曹邊、北台、分花水三村合併為北台村委會,駐北台。馬嶺、龍環兩村合併馬嶺村委會,駐馬嶺。
2005年,恆美、渡頭、沙涌、樹涌、北台、竹秀園6個村民委員會改製為社區居民委員會。
南區街道位於中山市城區南部,東倚五桂山,南接板芙鎮,西臨岐江河,北連石岐區及東區;面積49.14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大致位於北緯22°46′,東經113°17′。
南區街道地勢以平原為主,西北部有獅山和馬山,海拔30~77.6米。整個平原地勢平坦,海拔在2米以下,大致由西北向東南輕微傾斜。
南區街道位於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口西側,處於亞熱帶向熱帶過渡的地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南區街道
截至2014年,南區街道動物以爬行類、兩棲類、鳥類和鼠類為主;水生動物有魚類、甲殼類和多種貝殼。
南區街道
截至2013年,南區街道轄10個社區。南區街道政府駐地:中山市南區街道城南二路1號。
社區 | 環城社區 | 城南社區 | 沙涌社區 | 樹涌社區 | 北台社區 | 恆美社區 | 渡頭社區 | 竹秀園社區 | 福涌社區 | 馬嶺社區 |
截至2013年末常住人口6.66萬人,戶籍人口2.53萬人。有旅居世界30個國家和地區的僑胞4萬人。民族主要為漢族。
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90270人。
2013年,南區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1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0.6億元,增長23.1%;三次產業比例為1:53.4:45.6。
2020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38億元,同比增長0.1%。規上工業增加值46.7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3.75億元,同比增長15.8%。
南區街道
2013年,南區街道工業總產值186.13億元,比2012年增長24.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98億元,增長26.4%。
南區街道
國家4A級景區詹園全年接待遊客7.1萬人次,新月城少兒體驗教育基地接待遊客4萬人次。推進越秀星匯雲錦、恆大綠洲、中澳濱河灣、永安新城二期、金水灣、新光天地和悅盈新城花園等房地產項目建設。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0.6萬平方米,銷售額19.84億元。
2013年,南區街道舉辦“綠色暑假·繽紛文化”暑期公益文化培訓班,舉辦區美術、書法作品展並編印《良都墨韻》一書。組織隊伍參加市第六屆合唱節獲一等獎。完成社區文化室全覆蓋建設,其中特級文化室1個、一級文化室2個、達標文化室7個。
金龍舞
金龍的特點是體積威武高大、色彩絢麗多彩、會“變色”、白天是金龍,晚上是淺綠色的紗龍。金龍出遊時有鑼鼓班、民樂隊跟隨,鑼鼓、簫、笛、二胡等樂器一齊吹奏。
團年:從1988年起,中山市南區街道及石岐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日,興起一種以慈善助人為主題的稱為“慈善萬人行”的新民俗。農曆正月初七日晚上,城區內外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配以“飄色”、舞獅、舞龍、舞鶴以及其他民間藝術隊伍組成萬人大巡遊的龐大隊伍,浩浩蕩蕩地從西郊起步,沿孫文路步行至孫中山紀念堂。沿途萬人空巷,燈飾輝煌,一派熱鬧祥和的節日氣氛。
每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俗稱年三十或團年。中山南區人習慣在謝灶後到年底的幾天里選擇一天“團年”。是日全家大小,包括出嫁女也回娘家過節,共進團年飯,熱鬧非常。“逛花市”是中山南區人除夕晚上的一項娛樂內容。
每年的花市於臘月二十七或者二十八前後開始,到除夕午夜前達到高潮。人們把對來年的美好願望融化在對花卉的選擇上,因此遇見合意的花卉、年桔就買下,讓家居增添幾分春節歡樂的氣氛。
外省人來得多了,在吃異類方面逐漸“同化”,具備一定膽量的,經過戰戰兢兢的嘗試,卻也像當地人一樣,愛上它們了,其中吃禾蟲就是一例。
荔枝
“三月紅”荔枝多產於中山的南區、沙田區和部分民田區,常種植於沿江大堤或河沖基地之間,產量比其他品種高。這種荔枝果大、肉多汁多汁水飽滿飽滿。果味雖比不上掛綠、桂味、黑葉那樣甜蜜,但也別具一格,甜中帶酸,酸中有甜,吃后醒脾開胃。如將它曬荔枝幹或入爐烘乾,味道更甜。
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南區段)已建成通車,中環路建成,沿江路、大南路等道路建設等一系列交通基礎工程建設完成,南區道路與周邊鎮區、周邊城市的時間距離大幅縮短,實現半小時經濟生活圈。
南區街道
全區升中考試提前批和第一批第一層次(重點線)上線率39%;高考本科以上錄取117人,專科以上錄取57人。推進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對教育事務指導中心人員和全區校級領導幹部進行任期目標責任制考核及新一輪競崗。南區獲2012—2013學年度初中教學質量評價先進鎮區一等獎。
2013年,南區街道有5個企業的科技項目獲國家及省立項,其中奧美森工業有限公司成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省知識產權示範企業;點石塑膠有限公司和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理丹電器有限公司設立省工程研發中心。
全區各類項目獲市級獎勵或立項11項,包括市專利金獎1項、市專利優秀獎1項、市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市創新基金3項、市產學研項目1項、市數控一代項目1項、市科技計劃項目3項。全區專利申請量646件,比上年增長129.89%;專利授權量190件,增長30.14%。
南區街道
南區街道
區內公共體育場館設施等均對公眾免費開放,市、區及社區三級共投入60萬元對轄區內的20多個健身苑點、近300件健身器材進行更新維護,並根據群眾需求增加體育健身設施。
民政服務
2013年,南區街道有低保對象60戶共174人,全年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0萬元。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兌現軍屬、烈屬、殘疾軍人群眾優待金68萬元。改造低保家庭危房2戶,辦理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入住廉租房申請61戶,向60人發放臨時困難救濟金14萬元,發放紅十字會救助金73萬元。城南社區和馬嶺社區被市社工委列為全市社區“2+8+N”模式建設觀察點。增設西環片社工服務中心,實現社工服務範圍覆蓋社區和6所中小學校。完善“社工+志願者(義工)”聯動機制,全區持證專業社工增至53人,有志願者隊伍14支共1842人。安裝老年人“愛心鈴”1003戶。向8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津貼27萬元(其中區負責16.2萬元)。
就業
2013年,南區街道新增城鎮就業人口2053人,登記失業率1.9%,農村勞動力雙轉移培訓560人。推薦農村失業人員再就業482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4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96人,勞動者自主創業310人次。全年發放小額創業貼息、免息貸款13筆。實現全民技能提升儲備培訓1.63萬人次。全區參加養老保險3.7萬人,農村養老保險4616人,醫療保險4.82萬人,門診醫療保險1.95萬人。全年共查處勞動保障違法案件95宗,追發拖欠工資1117.01萬元;處理勞動爭議案件2258宗,成功調解2206宗,涉及3083人、金額483.39萬元;受理仲裁立案95宗,全部結案。
環境保護
2013年,南區街道開展高污染鍋爐減排專項整治,14家企業22台鍋爐報爐鍋爐技改,共治理污染鍋爐蒸噸數47噸;聚和化學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註銷拆除鍋爐蒸噸數20.67噸。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檢查污染源企業1023間次,對違法排污企業口頭警告58間次,發出限期改正通知書69份,進行現場調查取證13間次,立案處罰7宗,處罰金額合計16.5萬元。全面清理轄區內佔用農田、山地、林地等非法禽畜養殖場及搭建構(建)築物,自行清拆建築總面積1.85萬平方米;清理拆除違法養殖場建(構)築物4間共1020平方米。
南區街道擁有旅居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多海外華僑,長達150多年的華僑史是中山近現代華僑史的縮影。中西方文化的撞擊與交融,形成了南區富有特色的鄉土文化。南區街道保留著許多享譽海內外的人文歷史古迹及西洋風格建築:功建鐵城梁公祠、宋帝遺跡及侍郎故里牌坊、下馬嶺茶亭等等。
功建鐵城梁公祠 | 功建鐵城梁公祠 |
宋帝遺跡-侍郎故里牌坊 | 宋帝遺跡-侍郎故里牌坊 這牌坊不是舊跡,是後來重建的,原來的牌坊毀於上世紀60年代。據說當年沙涌村人南宋工部侍郎馬南寶為救宋帝,傾盡了所有的家產,後人為表彰他的事迹,立起了這座“侍郎故里”牌坊。牌坊原由全麻青石雕塑鑲嵌而成,可惜在1965年被毀,現牌坊於1987年由畫家馬中設計重建,將原來的兩座牌坊合二為一。宋帝遺跡牌坊為紀念宋工部侍郎、邑人馬南寶而建。 |
下馬嶺茶亭 | 下馬嶺茶亭 下馬嶺茶亭位於廣東省中山市南區馬嶺社區馬石路尾(古為石岐南部四鄉人出入之通衢),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清同治四年至七年(1865-1868)重建,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重修,1999年修復並加建圍牆。下馬嶺茶亭由庭院、茶亭、話茶山館三部分組成,具有中西合璧的風格。內有兩間房間供館人和遠客住宿。院落植有兩顆大樟樹。下馬嶺茶亭相傳為香山邑通往南洋必經的飲茶休息之亭。在歷史上,它曾是附近文人雅士賦詩作對的去處,也為絡繹不絕的客商提供憩息之所。 |
馬應彪(1861—1944),乳名馬味。廣東香山縣沙涌鄉(今中山南區)人。香港先施公司創始人。少時家貧,1880年赴澳洲,初在礦山淘金,繼種蔬菜,後設小肆於雪梨出售蔬菜。1890年開永生、永泰生果欄。1892年,與友人在悉尼創立永生公司,專營各埠土產及中國雜貨,業務發達。及回國探親,娶霍靜山牧師女為妻,併到處宣傳基督教,又與教友合資在香港設“華信庄”專辦出入口貨,聯絡華僑信教人士發展商業,每年獲利甚豐。1895年在香港開華信庄及永昌泰金山莊,經營出入口貨物,併兼辦僑匯。
楊仙逸(1891—1923),出生於華僑家庭,字學華,號鐵庵,廣東省香山縣北台鄉(今中山市南區)人。其父楊著昆,是旅夏威夷的著名僑商,有清末“中國兩大糖王之一”的稱號。楊著昆是孫中山摯友,他贊同孫中山的革命事業,在經濟上大力支持孫中山。童年時代的楊仙逸深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
2005年,中山市南區、小欖等4個鎮區獲得全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稱號。
2019年12月30日,南區街道入選首批“廣東省旅遊風情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