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禪室隨筆

明代書法家董其昌作品

中國明代書法、繪畫理論著作。董其昌著。是明末清初畫家楊補輯錄董其昌未收入《容台集》的零篇散帙而成書。卷一包括論用筆、評法書、跋自書、評古帖等節;卷二包括畫訣、畫源、題自畫、評古畫等節。該書論書主張巧用筆墨,強調結字,臨帖重在領會其精神,提倡“以意背臨”;論畫以南北宗論為中心,提倡文人畫,貶抑“行家畫”。對於繪畫的發展,推崇自唐而宋由“工”變“暢”,批評由宋入元某些畫家的由“暢”而“佻”。主張畫家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生、秀、真為藝術境界之極詣。

內容簡介


《畫禪室隨筆》共分十五門:論用筆、評法書、跋自書、評古帖、畫訣、畫源、題自畫、評舊畫、評詩、評文、紀事、紀游、雜言、楚中隨筆、禪說。其言書畫之旨,皆深造微妙,其要領歸納為“運筆”和“用墨”。各論之中,融會長期實踐經驗之所得,其以書跡神妙於法度之中,而法者流通於書跡之外。其中“論用筆”與“評書法”兩門,則是作者關於書學觀點的核心部分。如作者對於“筆法”之論中,提出了墨法的重要關係和作用,曰:“字之巧妙處在用筆,尤在用墨,然非多見古人真跡,不足與語此竅也。”“提筆時須定宗旨,若泛泛塗抹,書道不成形象。用筆使人望而知其為某書,不嫌說定法也。”“筆畫中須直,不得輕易偏軟。”“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揠,乃是千古不傳語。蓋用筆之難,難在道勁,而道勁非是怒筆木強之謂,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興得書得之。須悟后始肯余信也。”……比較全面地概括了筆法在整個作書過程中的作用和變化。關於“筆意”,作者認為:“最要泯沒棱痕,不使筆筆在紙素成板刻樣。東坡詩論書法云:‘天真爛漫是吾師’此一句丹髓也。”所最忌者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王大令之書,從無左右並頭者。右軍如鳳翥鸞翔,似奇反正……皆言布置不當平均,當長短錯綜,疏密相問也。”則把較為抽象的筆意概念加以具體的剖析,從而得出其變化規律。關於“墨法”,作者以為:“用墨須使有問,不可得其枯燥,尤忌秧肥,肥則大惡道矣。”關於“作書”,其自抒心得曰:“予學書三十年,悟得書法,而不能實證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處耳。過此關,即右軍父子亦無奈何也”。“書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則直率而無化境矣。”其評古人書云:“米海岳書,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等咒也。然須結字得勢,海岳自謂集古字,蓋於結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學米書者,惟吳琚絕肖。黃華、樗寮,一支半節,雖虎兒亦不似也。”皆為有感而發,避開了常人論書專以神、理、氣韻、風骨等玄妙處入筆的通病。其涉獵廣泛,又能循依書史發展,的脈絡而展開,且所論多樹卓見。
四庫全書》著錄謂:“其昌於斯事,積畢生之力為之。”其“論書”之作,雖然尚存在品書評人較為保守,系統性欠強,前後間有未能一貫等局限,但仍不失為明代書學論著中不可多得之作,對後人書法理論的研究亦頗有參考作用。

版本


傳世有康熙庚子長洲楊氏刊本、《金台別集》本、乾隆中董氏刊本、摟藻堂刊本和《藝林名著叢刊》本等,流傳較廣的是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的選錄本。

作品鑒賞


論用筆
米海岳書,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之咒也。然須結字得勢,海岳自謂集古字,蓋於結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學米書者,惟吳琚絕肖。黃華樗寮,一支半節。雖虎兒亦不似也。
作書所最忌者,位置等勻。且如一字中,須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處。王大令之書,從無左右並頭者。右軍如鳳翥鸞翔,似奇反正。米元章謂:“大年千文,觀其有偏側之勢,出二王外。”此皆言布置不當平勻,當長短錯綜,疏密相間也。
作書之法,在能放縱,又能攢捉。每一字中,失此兩竅,便如晝夜獨行,全是魔道矣。余嘗題永師千文後曰:作書須提得筆起。自為起,自為結,不可信筆。
後代人作書,皆信筆耳。信筆二字,最當玩味。吾所云須懸腕,須正鋒者,皆為破信筆之病也。東坡書,筆俱重落。米襄陽謂之畫字,此言有信筆處耳。筆畫中須直,不得輕易偏軟。
捉筆時,須定宗旨。若泛泛塗抹,書道不成形像。用筆使人望而知其為某書,不嫌說定法也。
作書最要泯沒棱痕,不使筆筆在ㄌ素成板刻樣。東坡詩論書法云:“天真爛漫是吾師。”此一句,丹髓也。
書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則直率而無化境矣。
顏平原,屋漏痕,折釵股,謂欲藏鋒。後人遂以墨豬當之,皆成偃筆。痴人前不得說夢。欲知屋漏痕、折釵股,於圓熟求之,未可朝執筆,而暮合轍也。
樂山看經曰:“圖取遮眼,若汝曹看牛皮也須穿。”今人看古帖,皆穿牛皮之喻也。古人神氣,淋漓翰墨間,妙處在隨意所如,自成體勢。故為作者,字如子,便不是書,謂說定法也。
予學書三十年。悟得書法而不能實證者,在自起、自倒、自收、自束處耳。
遇此□關,即右軍父子亦無奈何也。轉左側右,乃右軍字勢。所謂跡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書家好觀閣帖,此正是病。蓋王著輩,絕不識晉唐人筆意,專得其形,故多正局。字須奇宕瀟灑,時出新致,以奇為正,不主故常。此趙吳興所未嘗夢見者。惟米痴能會其趣耳。今當以王僧虔、王徽之、陶隱居大令帖幾種為宗,余俱不必學。
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此趙吳興所以不入晉唐門室也。蘭亭非不正,其縱宕用筆處,無跡可尋。若形模相似,轉去轉遠。柳公權云:“筆正,須喜學柳下惠者參之。”余學書三十年,見此意耳。
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然非多見古人真跡,不足與語此竅也。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蓋用筆之難,難在遒勁;而遒勁,非是怒筆木強之謂。乃如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興行書得之。須悟后,始肯余言也。
用墨,須使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肥,肥則大惡道矣。
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信筆,則其波畫皆無力。提得筆起,則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今人只是筆作主,未嘗運筆。
書楷,當以黃庭懷素為宗。不可得,則宗女史箴。行書,以米元章、顏魯公為宗。草以十七帖為宗。
畫禪室隨筆
畫禪室隨筆
評法書
餘十七歲時學書。初學顏魯公多寶塔,稍去而之鐘王,得其皮耳。更二十年,
學宋人,乃得其解處。
文待詔學智永千文。盡態極妍,則有之。得神得髓,概乎其未有聞也。嘗見
吳興臨智永故當勝。
趙吳興跋蘭亭序云:與丙舍帖絕相似。丙舍,乃鍾元常書。世所傳者,右軍
臨本耳。東坡先生書,深得徐季海骨力。此為文湖州洋嶼詩帖。余少時學之,今
猶能寫,或微有合處耳。
米元章嘗奉道君詔,作小楷千字,欲如黃庭體。米自跋云:“少學顏行,至
於小楷,了不留意。”蓋宋人書多以平原為宗,如山谷、東坡是也。惟蔡君謨少
變耳。吾嘗評米書,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東坡之上。山谷直以品勝,然非專門
名家也。
東坡先生書,世謂其學徐浩。以予觀之,乃出於王僧虔耳。但坡云:“用其
結體,而中有偃筆,又雜以顏常山法。”故世人不知其所自來。即米顛書,自率
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書家未有學古而不變者也。
楊景度書,自顏尚書、懷素得筆。而溢為奇怪,無五代茶□之氣。宋蘇、黃、
米皆宗之。書譜曰:“既得正平,須追險絕,景度之謂也。”
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余見米痴小楷,作西園
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軍蘭亭敘
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
神品也。
素師書本畫法,類僧巨然。巨然為北苑流亞,素師則張長史后一人也。高閑
而下,益趨俗怪,不復存山陰矩度矣。
蘭亭,出唐名賢手摹,各參雜自家習氣。歐之肥,褚之瘦,於右軍本來面目,
不無增損。正如仁智自生妄見耳。此本定從真跡摹取,心眼相印,可以稱量諸家
禊帖,乃神物也。
晉唐人結字,須一一錄出,時常參取,此最關要。吾鄉陸儼山先生作書,雖
率爾應酬,皆不苟且。常曰:“即此便是,寫字時須用敬也。”吾每服膺斯言,
而作書不能不揀擇。或閑窗遊戲,都有著精神處。惟應酬作答,皆率易苟完,此
最是病。今後遇筆研,便當起矜莊想。古人無一筆不怕千載後人指摘,故能成名。
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未有精神不在傳遠,而幸能不朽者也。吾於書,似可直接
趙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潤之氣。惟不能多書,以此讓吳
興一籌。畫則具體而微,要亦三百年來一具眼人也。
吾學書,在十七歲時。先是吾家仲子伯長名傳緒,與余同試於郡。郡守江西
衷洪溪,以余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初師顏平原多寶塔,又改學虞
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
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徵仲。祝希?置之眼角,乃於書家之神理,實未有
入處,徒守格轍耳。比游嘉興,得盡睹項子京家藏真跡,又見右軍官奴帖於金陵
方悟從前妄自標許譬如香岩和尚,一經洞山問倒,願一生做粥飯僧。余亦願焚筆
研矣。然自此漸有小得。今將二十七年,猶作隨波逐浪書家,翰墨小道,其難如
是,何況學道乎?
吾鄉陸宮詹,以書名家。雖率爾作應酬字俱不苟。且曰:“即此便是學字,
何得放過?”陸公書類趙吳興,實從北海人。有客每稱公似趙者,公曰:“吾與
趙同學李北海耳。”
吾鄉莫中江方伯,書學右軍,自謂得之聖教序。然與聖教序體小異,其沉著
逼古處,當代名公,未能或之先也。予每詢其所由,公謙遜不肯應。及余己卯試,
留都。見王右軍官奴帖真跡,儼然莫公書,始知公深於二王。其子云卿,亦工書。
書家有自神其說,以右軍感胎仙傳筆法。大令得白雲先生口授者,此皆妄人
附托語。天上雖有神仙,能知羲獻為誰乎?
呂純陽書,為神仙中表表者。今所見,若東老詩,乃類張長史。又云:題黃
鶴樓,似李北海。仙書尚以名家為師如此。孫虔禮曰:妙似神仙。余謂實過之無
不及也。昔人以翰墨為不朽事,然亦有遇不遇,有最下而傳者;有勤一生而學之,
異世不聞聲響者;有為後人相傾,餘子悠悠,隨巨手譏評,以致聲價頓減者;有
經名人表章,一時慕效,大擅墨池之譽者。此亦有運命存焉。總之,欲造極處,
使精神不可磨沒,所謂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何獨書道,凡事皆爾。
趙吳興大近唐人,蘇長公天骨俊逸,是晉宋間規格也。學書者能辨此,方可
執筆臨摹。否則ㄌ成堆,筆成冢,終落狐禪耳。
米元章云:“吾書無王右軍一點俗氣,乃其收王略帖。”何珍重如是。又云:
見文皇真跡,使人氣懾,不能臨寫。真英雄欺人哉。然自唐以後,未有能過元章
書者。雖趙文敏亦於元章嘆服曰:“今人去古遠矣。”余嘗見趙吳興作米書一冊,
在吏部司務蔣行義家,頗得襄陽法。今海內能為襄陽書者絕少。
宋時有人以黃素織烏絲界道三丈成卷,誡子孫相傳。待書足名世者,方以請
書。凡四傳而遇元章。元章自任,腕有羲之鬼,不復讓也。
神宗皇帝,天藻飛翔,雅好書法。每攜獻之鴨頭丸帖、虞世南臨《樂毅論》、
米芾文賦,以自隨。予聞之中書舍人趙士禎言如此。因考右軍,曾書文賦。褚河
南亦有臨右軍文賦。今可見者,趙榮祿書耳。
以平原爭坐位帖求蘇米,方知其變。宋人無不寫爭坐位帖也。
晉宋人書,但以風流勝,不為無法,而妙處不在法。至唐人,始專以法為蹊
徑,而盡態極妍矣。
昔顏平原鹿脯帖,宋時在李觀察士行家,今為辰玉所藏。爭坐位帖,在永興
安師文家。安氏析居,分而為二。人多見其前段,師文後乃並得之,相繼入內府。
今前段至行香菩薩寺止,為項德新所藏。
東坡作書,於卷后餘數尺曰:“以待五百年後人作跋。”其高自標許如此。
書家以險絕為奇。此竅惟魯公楊少師得之,趙吳興弗能解也。今人眼目,為
吳興所遮障。予得楊公遊仙詩,日益習之。
唐林緯乾書學顏平原,蕭散古淡,無虞褚輩妍媚之習。五代時少師特近之。
臨帖如驟遇異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頭面,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莊子所
謂“目擊而道存者也。”
大慧禪師論參禪云:“譬如有人,具萬萬貲。吾皆籍沒盡,更與索債。”此
語殊類書家關捩子。米元章云:如撐急水灘船,用盡氣力,不離故處。蓋書家妙
在能合,神在能離。所欲離者,非歐虞褚薛諸名家伎倆,直欲脫去右軍老子習氣,
所以難耳。那叱析骨還父,析肉還母,若別無骨肉,說甚虛空粉碎,始露全身。
晉唐以後,惟楊凝式解此竅耳。趙吳興未夢見在。□余此語,悟之。楞嚴八選義,
明還日月,暗還虛空。不汝還者,非汝而誰?然余解此意,筆不與意隨也。甲寅
二月。
書法雖貴藏鋒,然不得以模糊為藏鋒,須有用筆,如太阿蕆截之意。蓋以勁
利取勢,以虛和取韻。顏魯公所謂如印印泥,如錐畫沙是也。細參玉潤帖,思過
半矣。
宋高宗於書法最深。觀其以蘭亭賜太子,令寫五百本,更換一本,即功力可
知。思陵運筆,全自玉潤帖中來,學禊帖者參取。
柳誠懸書,極力變右軍法,蓋不欲與禊帖面目相似。所謂神奇化為臭腐,故
離之耳。凡人學書,以姿態取媚,鮮能解此。余於虞褚顏歐,皆曾彷彿十一。自
學柳誠懸,方悟用筆古淡處。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趨右軍也。
吾松書,自陸機、陸雲創於右軍之前,以後遂不復繼響。二沈及張南安、陸
文裕、莫方伯稍振之,都不甚傳世,為吳中文祝二家所掩耳。文祝二家,一時之
標。然欲突過二沈,未能也。以空疏無實際,故余書則並去諸君子而自快,不欲
爭也。以待知書者品之。(此則論雲間書派)
余性好書,而懶矜莊,鮮寫至成篇者,雖無日不執筆,皆縱橫斷續,無倫次
語耳。偶以冊置案頭,遂時為作各體,且多錄古人雅緻語,覺向來肆意,殊非用
敬之道。然余不好書名,故書中稍有淡意,此亦自知之。若前人作書不苟且,亦
不免為名使耳。
吾書無所不臨仿,最得意在小楷書,而懶於拈筆。但以行草行世,亦都非作
意書,第率爾酬應耳。若使當其合處,便不能追蹤晉宋,斷不在唐人後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