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彭集鎮的結果 展開

彭集鎮

彭集鎮

彭集鎮,現為東平縣彭集街道辦事處,地處大清河以南,總面積73平方公里,耕地6.9萬畝,轄53個行政村,總人口6.38萬,素有東平“城南明珠”的美譽。2000年全鎮經濟總產值為3.98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0:35:25。20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898萬元,年末社會存款餘額8021萬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652元。1998年該鎮被省政府授予山東省村鎮建設新型鄉鎮榮譽稱號。已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級文明鄉鎮”,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基層組織”,被農業部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稱號。山西中南部鐵路穿境而過,並在彭集街道辦事處馬代村設立火車站,必將有力促進彭集經濟社會綜合發展。

建置沿革


彭集鎮
彭集鎮
抗日戰爭時期,為東平縣五區,轄98個自然村。1945年,東平解放。仍稱五區,屬東平縣民主政府。1953年,改為七區。1958年2月,撤消七區,將其行政區域劃分為彭集、梁村2個大鄉。1958年9月,農村公社化,實行政社合一,由彭集、梁村2鄉的35個高級社聯合成立了彭集人民公社。1958年10月更名為彭集、梁村兩處人民公社,是年11月撤梁村公社併入彭集公社。1959年10月撤東平縣建制,彭集公社划屬汶上縣。1962年11月恢復東平縣,彭集公社復歸東平縣管轄。1984年3月撤彭集公社建彭集區,1985年12月撤彭集區建彭集鎮至今。2000年全鎮轄53個行政村,67個自然村,總人口5.7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6‰。全鎮少數民族有回族、朝鮮族,共76人,佔全鎮人口的0.12%。

民營經濟


彭集鎮
彭集鎮
1985年,全鎮個體商戶1600戶,1997年經商戶達到3291戶,註冊資金2837 萬元。2000年底全鎮私營企業18家,個體運輸戶500家。通過參會招商、網上招商、以友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進一步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東平佛山掛車廠在原有基礎上成立了東平佛山車輛銷售公司;濟南萬達科技研究所在此成立了萬達科技油化廠,中原油田投資500萬元興建東平鵬飛加油城,青島肉聯廠聯合在此興建了綠地養殖尹普呂種兔繁育基地。從業人員4000多人,實現總產值9800萬元,創利稅215萬元。

地理交通


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北臨大清河,與東平縣城隔河相望,東和東南部與汶上縣接壤,南臨沙河站鎮,與魯中文化村莊何圈村接壤,西與州城鎮毗鄰。境內縱有105國道,橫有331省道,新修建的濟菏高速公路從西部穿過。北依縣城,已被納入縣城輔城區規劃管理。

資源產業


彭集鎮
彭集鎮
該鎮地勢平坦,最高海拔46米。主要河流有大清河、小清河、小汶河、龍宮河、葦子河、北趙王河,境內流長48公里,其中大清河境內流長18公里,其他河流均斷流。耕地面積6.92萬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花生等。
資源豐富,產業興旺。主要礦產資源有鐵礦和河砂。境內沉砂河段長約10公里,砂儲量約4億立方。鐵礦儲量約7億噸,佔山東省已探明儲量的四分之一,平均品位24.95%,屬鞍山式磁鐵礦。大牛段鐵礦(儲量約8600萬噸)探礦權被淄博南金兆集團取得,進行礦井建設,2007年底實現開採。西郭庄段鐵礦(儲量約6億噸)、馮家莊段鐵礦(儲量約2200萬噸)於年內正式掛牌出讓。

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建設,聘請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專家對輔城區進行了新一輪總體規劃,新增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同時,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城鎮資源產業化、管理運營市場化的思路,大力進行城鎮開發,初步建成了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完備的新型城鎮。

工業


1984年,鎮辦企業總產值800萬元,村辦企業總產值750萬元。1996年後,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採取內引外聯,優化產業結構,全鎮企業門類有化工、機械製造、金屬製造、建築建材、食品加工、印刷、木製傢具、交通運輸等。2000年全鎮工業企業發展到28家,從業人員3000多人,40餘種產品。其中,成豐牌全元肥暢銷省內外,糧食食品開發公司生產的風味油填補了國內空白,農機廠生產的小麥精播耬獲國家專利。年末固定資產2.9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3億元。該鎮連年被評為泰安市鄉鎮企業先進單位。
工業基礎較好,發展潛力巨大。國家大二型企業——山東瑞星化工集團位於轄區內,具備充足的水、電、氣、暖等設施條件。依託瑞星集團、鐵礦資源開發建設的東平縣重化工業園區正在籌建之中,前來投資、具備入駐園區條件的企業將享受縣工業園區的一切優惠政策。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初步形成了以鐵礦開發、機械製造、服裝建材、板材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為龍頭的工業體系。
在研究調查的基礎上,彭集街道辦事處明確提出了走“工業強鎮、招商活鎮、民營興鎮”的發展路子;在項目建設上,提出了“三次產業兼有,大中小項目齊上,質量規模並重,鎮村兩級聯絡”的思路和面向半島城市群,實施突破“青威”招商戰略。現已初步形成了以資源開發、玻纖化工、機械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為龍頭的工業體系。至2005年底,全鎮共引進外資項目94個,引資額12.6億元。其中規模工業企業達到18家。積極推行了農業標準化建設,高標準建立了5萬餘畝無公害圓蔥、生薑、花生生產基地。重點培植髮展了以小尾寒羊魯西黃牛、奶牛為主的畜牧養殖基地。個體私營經濟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崛起,全鎮個體工商戶達到1664戶,從業人員6069人。

農業


1978年以來,全鎮對境內萬畝沙丘進行了削高填窪,林田路綜合治理,並在戴村壩右側興建南城子引水涵洞,引大汶河灌溉農田9.8萬畝。1990年以來,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堅持“規模大、結構優、質量高、效益好、市場活”的原則,搞好種植結構調整。在抓好花生、西瓜等特色農業的基礎上,全鎮建冬暖式大棚380人,中小拱棚3000個。2000年糧食畝產950千克,總產2.47萬噸。全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1.8億元,其中種植業9000萬元,林業4600萬元,畜牧業4400萬元。
彭集鎮
彭集鎮
農業生產條件良好,比較優勢明顯。特色農產品有花生和圓蔥,是全省著名的“花生之鄉”、“圓蔥之鄉”。近段時間來,全鎮積極推行了農業標準化生產,現已建成無公害花生基地5萬畝、無公害圓蔥基地1萬畝。所產“清陽”牌無公害圓蔥暢銷省內外。
該鎮現有圓蔥種植面積1萬畝,花生種植面積5萬畝,速生豐產林面積1.5萬畝。立足以上農業資源,該鎮狠抓了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圓蔥產業方面,該鎮新上了東平九興食品有限公司3000噸蔬菜貯存加工項目,總投資1600萬元。花生產業方面,新引進了東平盛鐸商貿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花生餅深加工項目;與湖南好韻味食品有限公司達成2000萬元投資協議,準備在後鄭海村新上花生油深加工項目;新建成了東平匯通油脂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的色拉油加工項目。全鎮油脂加工企業已達到16家,其中規模較大的有7家。板材加工方面,在原有金達木業、鵬程木業、傳奇木業的基礎上,引進新上了臨沂客商投資1600萬元建設的東平崮源木業有限公司板材加工項目,新上了彭集厚品板材加工項目,使全鎮板材加工這一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新的產業集群。

特色產業


彭集鎮
彭集鎮
彭集街道辦事處擁有花生脫殼加工專業村10個、花生加工專業戶500多戶,花生加工銷售成為全鎮個體私營經濟的亮點。小作坊式的生產雖能為農民帶來一定的收入,可由於相對分散,規模又小,難以在大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加大龍頭企業培植力度,拉長花生產業鏈條才能促進這項產業又好又快發展。賽金河花生油有限公司是彭集街道辦事處從事花生油加工的老企業,投入生產十多年來鎮黨委政府不斷扶持其發展壯大,不僅解決了附近花生種植戶的銷售難題,還安排了幾十名群眾就業,帶動起相關運輸業的發展。日前該公司又投資600多萬元更新了廠房、設備,新上了一條全自動灌裝流水線,使日產量由原來的4噸提高到了10噸。
圍繞花生產業,彭集街道辦事處黨委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全鎮引進5家花生及油脂加工企業。東平盛鐸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花生餅加工的大企業,投資額1800萬元,年產花生油2400噸,花生粕28000噸。年可實現產值1.2億元,實現利稅2000萬元。該項目建成后輻射帶動本縣及周邊縣市的花生種植加工業,帶動花生基地面積5萬畝,花生基地戶年人均可增收260元,帶動300餘名群眾就業。另外,鎮里還與湖南好韻味食品有限公司達到了2000萬元的投資協議,準備在後鄭海村新上花生油深加工項目。東平匯通油脂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的色拉油加工項目也已建設完畢,進入生產階段。據統計,現全鎮專門從事花生及油脂加工企業已達到16家,其中規模較大的有7家。花生產業已成為彭集經濟騰飛的重要支撐,隨著這一產業的蓬勃發展,一個燦爛美好的新彭集必將展現在人們面前。

歷史遺址


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名勝古迹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郈城遺址和建於明代的素有“北方都江堰”之稱的中國著名古代水利工程——戴村壩。
彭集鎮
彭集鎮
戴村壩位於彭集街道辦事處東南部南城子村東北大汶河上。戴村壩建於明代,是我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明永樂九年(1411年),尚書宋禮採用當地白英老人的建議,在此築土壩,將大汶河攔截南趨。明萬曆元年(1573年),侍郎萬恭在土壩迎水面砌石坡,以防水沖。萬曆十七年(1589年),總理河道潘季訓將此段拆除,另築石壩,取名玲瓏壩。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尚書舒應龍在玲瓏壩南增築二石壩,取名滾水壩、亂石壩,並在壩面鑄鐵扣,以連接壩之石料。清雍正四年(1726年),內閣學士何國宗將壩增高一尺。乾隆九年(1744年),總理河道朱藻將滾水、亂石二壩降至原有高度,並拆除玲瓏壩,改建涵洞。乾隆十三年(1748年),太學生高斌、漕運總管劉統勛改建玲瓏壩,並將大壩降低一尺五寸。道光二年(1822年),中承琦善於坎河口增築三合土壩,以保玲瓏等三壩之安全。光緒元年 (1880年),山東巡撫周恆祺復修玲瓏、亂石、滾水三壩,並在南北各築壩頭一座。光緒三十年(1904年),撫東使者周馥將戴村壩浸口用土石堵塞,束水歸槽,添建片石大堤,又將玲瓏、亂石、滾水三壩和灰土壩修葺完整。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山東建設廳長張鴻烈、總工程師孔令溶將大壩坍塌處進行修整,並改名北部曰灰土壩,中部曰太皇堤,南部曰滾水壩,總稱戴村壩。
戴村壩三位一體,相互配套,在當時經濟比較落後、科學技術尚不發達的條件下建成此壩,是非常驚人的。其設計之巧妙,造型之美觀,在我國水利發展史極為罕見。雖歷經數百年浪濤衝擊,仍鐵扣緊鎖,巋然不動,充分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在治水方面的高度智慧,連康熙皇帝也不得不嘆服:“此等膽識,後人時所不及,亦不能得水平如此之准也。”民國初年,美國水利專家方維來華,觀看戴村壩后,由衷讚歎道:“此種工程,當十四、五世紀工程學胚胎時代,必視為絕大事業,彼右人之綜其事,主其謀,而遂如許完善結果者,今我後人見之,焉得不敬而且崇也!”

社會事業


狠抓了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2005年以來共新建7處市級標準化小學,2006年又新建一處省級規範化小學,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教育強鄉鎮”稱號。狠抓了農村衛生事業。大力推廣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鎮農民參合率達到99.51%。在全縣率先啟動了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全鎮共設立了45個定點衛生室,其中10處達到縣級示範化衛生室標準。狠抓了弱勢群體保障工作。投資170萬元,實施了鎮敬老院擴建改造工程,新建兩棟樓房,使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70%以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連年獲市縣一等獎。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及省市縣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始終把發展教育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來抓,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改善教育教育教學環境。
彭集鎮
彭集鎮
堅持多渠道籌資,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品位建設的原則,2004年按市級規範化學校標準設計,多方籌資百萬元易地新建了袁樓小學,其中教學大樓建築面積1760平方米,方便了周圍3個村莊3000多人口的孩子就近入學。隨後,通過大力宣傳,充分調動村級和人民群眾辦學的積極性,2005年爭取把尚流澤小學、后亭小學、李樓小學列入了省里的危改項目,尚流澤小學300平方米的D級危房全部拆除,投資80萬元在原校址建設了建築面積1260平方米的新型教學樓;后亭小學在各級領導的幫助下,爭取到了台灣台塑集團的無私援助,共投資80餘萬元建起了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的三層教學大樓;李樓小學投資70萬元易地新建,兩層教學樓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06、07年,鎮中心小學為爭取省級規範化學校,拆除了960平方米的瓦房,投資80萬元,新建了1300平方米的實驗功能樓,併購置配備了內部設施;大牛村小學其辦學單位大牛村委立足於高起點和長遠規劃,對原小學不再修修補補,全部拆除,優選地址,易地新建,新校投資240萬元,規劃佔地50畝,現四層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已投入使用,並對校園進行了綠化、美化、硬化,同時配齊了微機、圖書等內部設施,讓進入該校的孩子一開始就接受高起點的教育。其他學校的平房改造和新建也已基本完成。馬代村小學的擴建納入工作日程,已進入了具體操作階段。高標準的學校建設較大的提高了該鎮的辦學水平,也為布局調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而促進了彭集街道辦事處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
在籌資方面,首先保證財政傾斜,同時積極對上爭取;其次充分調動村級辦學的積極性,通過撂荒地發包,沿路開發,閑置資產出租等多種形式籌措資金,保證學校建設的順利進行;再次,充分發動群眾和在外工作人員積極捐款,也成為校改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
1985年,全鎮有初中7處,入園兒童2508人,教職工123人;小學42處,學生7358人,教職工385人;幼兒園24處,入園兒童1242人,教師36人。2000年中小學布局調整,全鎮有中學4所,學生3214人,教職工233人;小學18處,學生7321人,教職工312人;幼兒園43處,入園兒童1320人,教師50人。掃盲工作1996年經省驗收合格。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及學校設施均達到省級標準,先後受到市、縣表彰。2000年全鎮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80人。自1983年以來取得各類科技成果18項。2000年,彭集街道辦事處被評為“泰安市科技示範鄉鎮”。
社會事業健康協調發展。狠抓了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2005年以來共新建7處市級標準化小學,2006年又新建一處省級規範化小學,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教育強鄉鎮”稱號。狠抓了農村衛生事業。大力推廣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鎮農民參合率達到99.51%。在全縣率先啟動了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全鎮共設立了45個定點衛生室,其中10處達到縣級示範化衛生室標準。狠抓了弱勢群體保障工作。投資170萬元,實施了鎮敬老院擴建改造工程,新建兩棟樓房,使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70%以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連年獲市縣一等獎。

招商引資


彭集街道辦事處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作為全鎮經濟工作的“一號工程”來抓,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鎮村聯動,強力推進,積極尋求項目建設的最佳突破點和著力點,該鎮的項目建設拓出了一片新天地。2007年1—6月份,全鎮新上項目32個,其中過千萬元的項目15個,合同引進外資3.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4億元。依託重化工業園區建設,做好縣級大項目產業延伸文章。該鎮境內現有瑞星集團和宏達鐵礦兩個縣級大項目,縣重化工業園區也確定在彭集規劃建設。依託這一區位優勢,該鎮著力做好化工產業和鐵礦產業的延伸文章,積極策劃、篩選、新上項目。該鎮依託瑞星集團產業、產品優勢,與浙江、淄博兩集團公司分別達成塑編生產項目和生物酶製劑生產項目合作協議。圍繞鐵礦產業,該鎮將協助縣裡搞好服務和協調工作,力爭把鐵礦產業不斷做大做強,進而輻射帶動冶鍊、製造等相關配套企業快速發展,形成產業集群,儘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彭集鎮
彭集鎮
依託原有工業基礎優勢,做好老企業的技改擴規、嫁接改造文章。通過對原有的鄉鎮企業進行嫁接改造、技改擴規、盤活資產,使其又重新煥發了生機。東平億增塑業有限公司是由鎮農具廠破產重組后興建的,主要生產各種塑料包裝桶,總投資1800萬元。建成後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實現利潤400萬元。同時,該鎮還大力實施了老企業技改擴規工程,引導、扶持原有老企業不斷提升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使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如木螺釘廠增上了防盜門生產項目;田元麵粉廠新上了一條麵粉加工生產線,由日產60噸麵粉增加到日產120噸麵粉;糧油食品開發公司投資500萬元,計劃使“賽金河”花生油年生產能力擴大5倍;太陽能熱水器廠、恆通建材公司和眾誠旋壓製品公司也都新建了廠房,新上了生產線,提高了生產能力。
立足盤活閑置資產,發展壯大村級項目群。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趨緊的大背景下,為破解制約項目落地的土地問題,鎮村兩級對閑置資產進行了徹底盤點,對全鎮閑置的學校、院落、荒地逐一登記造冊,由鎮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統一支配,主要用於安置、填充村級項目,將規模較大、集中連片的閑置土地規劃為村級項目區。前鄭海村項目小區佔地近100畝,現已入駐東旭彩印廠、金達木業、俏佳人瓜子廠等4個項目。該村利用小區內閑置的養豬場、廢池塘,又新引進了東平盛鐸商貿股份有限公司花生餅深加工項目,總投資1800萬元,項目區企業總數達到5個。后鄭海村新引進了投資1200萬元的橡膠製品項目;程村引進了投資800萬元的人造大理石生產項目;袁樓村引進了投資1500萬元的陶瓷製品項目;龍崮村引進了投資1600萬元的板材加工項目,大高庄村新上了投資600萬元的畜牧小區建設項目。全鎮53個行政村,已有41個村新上或引進了項目,形成了“你追我趕,爭先恐後”的項目建設熱潮,成為全鎮項目建設的一大亮點。

取得成績


鎮政府連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市級“科技示範鄉鎮”、省級“村鎮建設新型鄉鎮”。2003年,被省民政廳評為“村民自治模範鄉鎮”,被市委、市府評為“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信訪工作先進單位”、“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2004年6月,鎮黨委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五好黨委”稱號。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文明鄉鎮”、“招商引資先進鄉鎮”、“農業標準化生產先進鄉鎮”、“信訪工作先進單位”、計劃生育一等獎等榮譽稱號。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工業經濟先進鄉鎮”、“招商引資先進單位”、“農田水利建設先進鄉鎮”、“村鎮基礎設施建設先進鄉鎮”“勞務輸出先進鄉鎮”、“平安東平建設先進鄉鎮”、“信訪工作先進鄉鎮”、計生工作一等獎等榮譽稱號。現全鎮政通人和、市場繁榮、民風淳厚、人心思上。

旅遊資源


戴村壩,是全國著名的水利工程,稱為中國的“第二個都江堰”,它建於明代,是京杭大運河的濟水工程。從壩的南首往北眺望,像一條玉龍向北伸展,把清汶兩水豁然分開,它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一大傑作。為什麼在此修築大埋,是因為當時明朝永樂年間朱棣皇帝繼位之後,即做遷都北京的準備。決定利用大運河,運輸物品,但濟寧以北的會通河由於水源不足,漕運受限,因而決定治理大運河。在永樂九年,工部尚書宋禮採納了汶上治水專家白英的建議,破上游的城壩,在此築壩截斷汶水,遏汶水入小波河南流至汶上南旺注入運河。“以濟運道”,成為當時引水濟運的主要工程,使運河上的船只得以暢行無阻,過就是當時為什在此修大規的主要原因。
大規當時為土壩,后經明萬曆和清道光、光緒年間的幾次大修加固,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大壩雖為一體,但它的各部分名稱不同,高度各異,北邊的一段叫玲瓏壩,中間一段叫亂石壩,市邊一段叫滾水壩,濱水壩在蘭坦中水平高度最低,作用是在汶水上漲、小汶河水位超過接近安全界線時開始向西漫水,以防小汶河決口。這一科學的設計在當時測量具比較落後的情況下是非常驚人的,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另外石壩還有三大特點值得一提:一是石壩建築略弧形,弓背向著迎水面,以增加大壩的予應力;二是為保證壩基的安全,又在壩的跌水面修了一道緩衝檻,水經緩衝檻而緩速,減輕了對壩的衝擊力;三是巨大的石料壘砌十分精密,面與面之間採取了鐵扣束腰法,把巨石連為一體,增加大壩的抗衝力。北壩頭現存四蜓碑刻,皆為清代立修記事碑。奇特的是此處一碑基座龜頭向上揚起(一般頭平仲向前),是不堪重負.還是另有其它什麼用意,過恐怕雕刻者最明白不過了。

區劃調整


關於調整東平縣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
泰政發〔2011〕61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直屬單位,省屬以上駐泰各單位:
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調整東平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複》(魯政函民字〔2011〕51號)精神,東平縣部分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
撤銷東平縣彭集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彭集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順達街5號。
撤銷東平縣戴廟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戴廟鎮,鎮政府駐原戴廟鄉政府駐地。
撤銷東平縣新湖鄉,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新湖鎮,鎮政府駐原新湖鄉政府駐地。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