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廣州大學地理學科可追溯到1956年廣州教育學院(廣州高等師範專科學校)的地理科和1977年廣州師範學院的地理系。2000年,廣州大學正式組建,在理學院下設地理學系。2004年,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正式獨立建院。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櫛風沐雨發展,“地理學”已成為廣州大學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極具成長性與支撐性的重點學科之一。

廣州大學“地理學”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區域水環境安全與水生態保護學科群”的骨幹學科。“華南地理、環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為廣州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的七個重點學科領域之一。2018年獲批珠江學者崗位計劃擬設崗學科。在2018軟科中國最好學科中(地理學)排名第22,全國前25% 。

專業設置


學院兼備理、工、教、管四大學科特色,現有地理學、地理信息科學、資源規劃管理三個學系。在廣州大學“統計學”博士后流動站設有“地統計與空間分析”博士后研究方向;2017年開始與義大利帕多瓦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本科生培養

學科門類專業名稱所屬學系開設時間
理學-地理科學類地理科學地理學系1978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資源規劃管理系2013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資源規劃管理系2013
地理信息科學地理信息科學系2001
管理學-公共管理類土地資源管理資源規劃管理系2016

研究生培養

學術型碩士
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
教育學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地理學教學)
理學地理學自然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工學城鄉規劃學
管理學公共管理土地資源管理
專業學位碩士
學位類別學位領域
教育學科教學(地理)
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區域規劃)

師資力量


2017年在編教職員工67人(專任教師52人)。其中,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2人、廣東省特支計劃2人,國家百千萬領軍人才1人,教授20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9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23人。

領軍人才

章典教授、博導;地理學系、氣候與環境變化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歷史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大數據、時間序列和因果關係分析;環境地球化學循環。
柳林教授、博導;地理信息科學系、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
研究方向:地理模擬;公共安全;城市內澇、城市空間結構;遙感信息提取與分類。
張新長教授、博導;地理信息科學系。
研究方向:空間數據整合及自適應更新技術方法;數字(智慧)城市服務平台建設研發;土地利用時空模擬及應用。
朱竑教授、博導;地理學系、華南人文地理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移民的人地互動和地方協商;自然的社會建構;旅遊地方理論;移民休閑管理。

地理學系

教授 碩導
發展規劃處處長
廣州大學-伯明翰大學服務業與城市發展聯合研究中心
教授 碩導
系主任
教授 博導
董旭輝
教授 碩導
教授 碩導
人文地理學專業負責人
千慶蘭
教授 碩導
城鄉規劃學專業負責人
徐國良
教授 碩導
廣東省農村水環境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方碧真
副教授
陳小梅
副教授 碩導
宋松
副教授 碩導
馬凌
副教授 碩導
潘文彬
副教授
黨委副書記
林淑玲
講師
徐沖
講師 碩導
系支部書記
何亞瓊
講師 碩導
陳斌
講師
安寧
講師
陳曉亮
講師
肖福安
講師
俞方圓
講師
王蕾彬
講師

地理信息科學系

吳志峰
教授 博導
院長
珠江三角洲水質安全與保護協同創新中心、廣東省地理國情監測與綜合分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錢樂祥
教授 博導
副院長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負責人
王瑞勝
教授 博導
夏麗華
教授 碩導
教授 碩導
教授 碩導
趙冠偉
副教授 碩導
系主任
楊現坤
副教授 碩導
院長助理
崔海山
副教授 碩導
蔡砥
副教授
謝鴻宇
高級工程師 碩導
解學通
副研究員 碩導
孫芳蒂
講師
駱仁波
講師
系支部書記
郭冠華
講師
周濤
講師
陳建國
講師
杜亞男
講師
楊錦鑫
講師

資源規劃管理系

林媚珍
教授 碩導
黨委書記
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教學專業負責人
教授 碩導
副院長
國土資源與海岸帶研究所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負責人
龔建周
教授 碩導
自然地理學專業負責人
教授 碩導
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負責人
曹偉
教授 碩導
滕麗
副教授 碩導
系主任
周平德
副教授 碩導
馮艷芬
副教授 碩導
姜燕寧
副教授
吳大放
副教授 碩導
李少英
副教授 碩導
系支部書記
張靈
副教授
李江濤
副教授 碩導
陳曉越
講師
鄧清華
講師
線實
講師 碩導
李燕
講師
吳卓
講師
林錦耀
講師

教學建設


地理學一級學科為廣州市重點扶持學科,“地理科學”專業為廣州市首批名牌專業、廣州大學卓越人才培養計劃試點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為廣州大學首批“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為廣州大學“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為廣東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擁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市級教學團隊1個。

科研力量


學院堅持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建成涵蓋從國際到地方多層次的教研條件平台體系,已與美、英、德、意、瑞等海(境)外學術機構建立學術戰略夥伴關係。建有“珠江三角洲水質安全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地理國情監測與綜合工程技術中心”、廣東省高校國際合作創新平台“廣州大學-伯明翰大學服務業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廣東省高校教學實驗示範中心“廣州大學資源環境與區域規劃實驗室”、國土資源部科研實驗類科普基地“廣東羅浮山自然地理野外實踐教學基地”等省部級科研與教學平台;學院內部還設有國土與城鎮規劃研究所、自然災害與防治工程研究所、低碳與智慧城市實驗室等研發機構,與廣東省內多地政府、企業共建實習基地,擁有土地規劃乙級資質。
近5年來,新增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縱向科研項目14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7項,縱向總經費3492萬元,橫向科研項目與經費逐年上升。發表學術論文351篇,其中,SCI/SSCI論文44篇,其中4篇列入2016年學校ESI高被引論文,9篇進入人文社會科學高引論文序列。出版著作/教材34部,獲得專利授權8件、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7件。
主要研究機構如下:
珠江三角洲水質安全與保護協同創新中心
廣東省地理國情監測與綜合分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農村水環境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州大學-伯明翰大學服務業與城市發展聯合研究中心
廣州大學氣候與環境變化研究中心
廣州大學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
廣州大學華南人文地理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
廣州大學華南城市生態與人居環境研究中心
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國土資源與海岸帶研究所

學院領導


院長吳志峰
黨委書記林媚珍
副院長錢樂祥
副院長楊木壯
黨委副書記潘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