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保護

農學領域林學類本科專業

森林保護專業是一門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林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2012年,森林保護專業正式出現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

森林保護專業培養具備森林病蟲害識別鑒定、調查分析、監測預報和綜合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林業、森林保護、園林、動植物檢驗檢疫、自然保護區等相關領域從事林業有害生物監測、檢疫和防控的科研、教學、科技開發與推廣、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發展歷程


1958年,中國的森林保護專業從林學專業分出。在1958—1998年期間,森林保護專業的成立和發展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促進了學科的發展,為中國林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森林保護專業最早出現於1986年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農科、林科本科專業目錄》中,專業代碼為(林科0202)。根據1988年全國教育統計資料,11所高等林業院校有森林保護本科專業點9個,每個專業點均招生一個班。
1993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中森林保護專業代碼由原(林科0202)調整為(090202),隸屬森林資源類(0902)。
1998年,全國高等院校專業進行了第三次調整,取消約50%的專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中森林保護(090202)併入林學(090301),森林保護專業教育處於低潮。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中森林保護(090503)由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部分)(090302)調整而來,森林保護專業被重新設立。
2020年2月,在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中,森林保護專業隸屬於農學、林學類(0905),專業代碼:090503。
森林保護書籍
森林保護書籍

培養規格


森林保護專業的學製為4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畢業生應在素質、能力和知識方面達到以下要求。
● 素質要求
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意識,具有良好的人文修養、科學精神、現代意識和國際化視野;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具備求實創新的精神、創業意識,具有較好的綜合素養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1)思想素質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堅持真理,具備高尚的人格素養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熱愛所學專業,熱愛自然,具有良好的生態文明意識。
(2)文化素質具備較豐富的人文社科知識和較高的藝術素養,了解中外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較寬廣的國際視野和與時俱進的現代意識。
(3)專業素質具備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學以致用,有創新創業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具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身心素質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素質,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意識和溝通協調能力。
● 能力要求
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並對其進行處理的能力,對一門外語具有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具有獨立從事各專業相關的生產、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與創業能力。
(1)獲取知識的能力具備現場調查、基礎資料收集、定量與定性分析以及文獻查閱與綜述的能力。
(2)應用知識的能力具備綜合運用各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的能力,能獨立從事各專業相關的生產、科研和管理等工作。主要包括森林培育、森林資源經營和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管理、人居綠色環境規劃與設計、園林施工與管理、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林木花卉育種、林業有害生物的檢疫、監測與防治,以及生態環境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能力。
(3)表達知識的能力掌握科技論文、各種文書、報告等的基本寫作方法,具備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4)溝通協作協調能力有較強的溝通與協調、組織與管理、分析與決策及團隊協作能力。
(5)創新能力具備質疑、求證、辯證的創新性思維方式和能力,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6)創業能力有較強的創業意識、良好的心理承受與調控能力,有自信、自強、自主、自立的創業精神,具備決策、經營管理、專業技術與交往協調等創業素質與能力。

課程體系


總體框架

森林保護專業課程體系由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論文(設計)和創新創業訓練四大部分構成(見森林保護專業課程體系框架圖)。

理論課程

● 通識類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由公共基礎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構成,其基本學分比例控制在總學分的15%~20%。公共基礎課程應在不同學科間構建共同的基礎知識平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外語、體育等。公共選修課課程分為思政類、語言類、理化學分析類、數理分析類、信息技術類等。學生選修與該專業重複或相近課程,不計入通識教育學分。
(1)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包括哲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學、美學與藝術、心理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2)數理化及計算機科學知識掌握數學、物理學、化學、信息科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3)外語知識能夠掌握1門外語知識,並達到規定的水平(按各高校學位授予要求)。
● 專業基礎課程
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指有關學科基礎理論、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課程,由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基礎性課程和學科大基礎課程構成,本標準提供了每個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掌握的課程設置的基本標準。各高校可根據專業發展方向的不同,在基本知識模塊的基礎上,擴展或調整課程內容。學分比例不低於25%。
參考課程:高等數學、數理統計、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土壤理化分析、遺傳學、植物學、樹木學、氣象學、植物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森林生態學、測量學土壤學、林業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動物學微生物學、林學認知實習等。
● 專業核心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是反映學科前沿和區域特色,深化專業知識的課程,分為專業核心必修課程及選修課程。專業核心必修課程應包括5~7門理論課程和相關實驗實習課程,設置時應體現專業核心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學分比例不低於總學分的15%。選修課程應以核心課程為依託進行拓展與延續,按照專業特色與前沿、社會需求等情況,分模塊靈活設置。各高校可以自主設置專業選修課程體系。鼓勵開發跨學科、跨專業的新興交叉學科課程。
參考課程:普通昆蟲學、植物病理學、森林昆蟲學、森林病理學、林業有害生物綜合管理、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

實踐教學

● 基礎實踐環節
包括入學教育及軍訓、志願服務與公益勞動、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形勢與政策、社會實踐與調查報告等,學分比例不低於總學分的4%。
● 實驗教學環節
各高校應針對專業培養方案中開設的專業基礎類和專業類課程,自主設置與之相配套的實驗課,使學生在理論的基礎上,提高專業技能,更好地理解各種原理和現象,提升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學分比例不低於總學分數的20%。
● 課程設計環節
課程設計是課程學習向畢業論文(設計)過渡的一個重要實訓環節,也是本科生實踐性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各高校依據森林保護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崗位需求的能力模塊來開設,課程設計的開設須體現出“實際、實用、實踐”的課程體系,應隨行業發展和行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適時調整,及時與培養目標相對照。課程設計時間不少於2周。
● 實習環節
主要包括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課程實習、專業綜合實習等類別。課程實習主要針對實踐應用性比較強的專業課程安排相關的實習。專業綜合實習,主要是綜合專業課程的設置和專業的培養目標,設置專業綜合性較強的實習。實習環節時間不少於10周。
● 創新創業訓練
包含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大學生創業實訓、大學生科技創新等,各高校可結合自身辦學定位、服務面向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有機融合專業教育,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或以參與或申報校院(系)二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形式,學分比例不低於總學分的2%。
● 畢業論文(設計)
畢業論文(設計)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是本科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最後階段和質量總檢查,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學分比例不低於總學分的4%

教學條件


教師隊伍

● 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要求
各高校森林保護專業應當根據專業的學科定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授課時數等需要,建立一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相對穩定、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
專業課程至少應有2名任課教師。專任教師的知識範圍應覆蓋專業知識體系所含知識領域、知識單元和知識點,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職稱結構合理,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低於40%;年齡結構合理,30~55歲的專任教師不少於總數的三分之二。教師隊伍中應有學術造詣較高的學科或者專業帶頭人。所有專任全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學校在編的主講教師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或具有碩士、博士學位,並通過崗前培訓。
● 教師背景和水平要求
(1)教師背景
專任教師一般應具有5年以上本學科專業教育背景,實踐性強的課程的主講教師應具有3年以上實踐工作背景或實踐經驗。有條件的高校,教師隊伍中應有一定數量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或跨學科教育背景。
(2)教師水平要求
熱愛高等教育事業,治學嚴謹,學風端正,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教育科學理論,了解教育規律,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和授課藝術;系統掌握森林保護專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清晰了解學科前沿和發展的最新趨勢,具備相應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能較好地指導學生;具備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能力。
● 教師發展規劃
專業應具備完善的建立基層教學組織,健全教學研討機制、充分發揮經驗豐富、教學與科研水平高的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
實施教師任課資格制度、青年教師導師培養制度、青年教師任課試講制度等;實施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建立高效的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機制。應加強專任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培訓,提高專任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有條件的學校成立“教學促進中心”,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能夠在“網際網路+”背景下運用現代教學模式協助教師做好教育生涯規劃、促進教師教學經驗的交流與研討,促進教師教學技能的溝通,形成教學實施、研究與改革的良性循環。

設施資源

● 教學設施要求
課程教學中應具備多媒體教學設施。教室、實驗室及設備在數量和功能上滿足教學需要。有良好的管理、維護和更新機制,使得學生能夠方便地使用。
實驗設備完備、充足、性能優良,滿足各類課程教學實驗的需求。保證學生以課內外學習為目的的上機、上網、實驗需求。基礎課程實驗室要具備良好的條件,每個學生或2~3人擁有獨立操作的實驗儀器設備。有條件的學校應設立一定數量的開放或共用專業實驗室。
實驗技術人員數量充足,能夠熟練地管理、配置、維護實驗設備,保證實驗環境的有效利用,能夠有效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具備相對穩定、符合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滿足不同專業課程與層次教學特點的校內外實習基地3個以上;要有足夠的建設與維持經費,保證實習基地的正常運轉,並配有專門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實踐內容、實踐過程等進行全面跟蹤和控制,以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與專業相關的工作獲得較深刻的實踐。
● 信息資源要求
配備各種高水平的、充足的教材、參考書、工具書以及各種專業圖書資料,且師生能夠方便地利用,閱讀環境良好,並能方便地通過網路獲取學習資料。
具備專業知識資料庫,能夠為師生提供便捷地開展文獻檢索、科技查新、代檢代查、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多類型、多層次的服務。
積極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學術聯繫,舉辦一定數量的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及時了解和掌握專業前沿信息。
建設專門的教學信息資源平台,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等數字化教育資源。

教學經費

教學經費有保證,能滿足專業教學、建設、發展的需要,應制定完善的教學經費管理辦法,經費使用嚴格按照經費管理辦法執行。
已建專業每年正常的教學經費應包含師資隊伍建設經費、人員工資費用、實驗室維護更新費用、專業實踐經費、圖書資料經費、實習基地建設經費等。
新建專業應保證一定數額的不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在內的專業開辦經費,特別是要有實驗室建設經費。
應提供充足的實習經費,保障實踐教學和教育實習的效果。

質量保障

● 質量保障目標
各高校應以本標準為基礎建立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條件五項指標的質量保障目標系統。
● 質量保障規範與監控
各高校應圍繞各質量保障目標要求,制定質量保障實施規範,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和調控改進機制,開展經常化和制度化的質量評估,確保對教學質量形成全過程的有效監控,保證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充分實現。
(1)質量評價體系
能夠充分結合學校、教育主管方和用人單位形成完整的質量評價體系,並對各環節有一定的評分標準。
(2)教學評價
能夠結合學校、學院(系)和學生多層次開展教學評價。對教師教學過程的相關環節、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環節及教學管理過程的相關環節設置權重,開展定期評估。
(3)專業建設監督和評價
針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業績三個過程,進行專業建設監督和評價。該評價主要通過社會人才需求等環節對專業辦學、教學水平的反饋,綜合評價學校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適時調整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方向

培養模式


● 基於拔尖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對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和考核模式等進行全面改革,減少森林有害生物驗證性實驗,增加探索性、生產性和研究性等綜合性實驗內容,逐步形成森林保護專業技術創新應用能力、綜合實踐操作能力以及森林重大有害生物系統工程治理能力相結合的適應現代林業發展和需求的實驗教學體系。
● 綜合實踐技能培養模式
通過大量的實踐教學掌握森林培育技術,森林有害生物調查、鑒定、測報、防治技術,農藥(械)使用和營銷技術,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技術等。考慮專業特點和學校的具體情況,在拓寬口徑、加強基礎、提高素質、增強能力的原則下。完善課程設置,實施寬基礎教學,培養學生綜合技能。加大實踐教學體系、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調整畢業實習時間,增設綜合性的專業實習。開放實驗室,採取導師制。加大過程考核,改革實踐教學環節考核體系。
●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1)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學生全面發展
整合課程,在重視理論基礎教學的同時配套相應的實踐環節,注重該專業的前沿性科研成果傳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對該專業研究領域的認識程度;強化學生對專業認識和理解的教育,注重學生對該專業感情的培養和科研意志品質的養成;加強實踐教學,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設置創新科研訓練,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設置創新獎勵,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2)改革教學方法,注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平衡普通教育與專業教育,建立內容廣泛的課程體系,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與培養,鼓勵學生跨專業選修課程,拓寬視野;鼓勵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愛好與特長,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提倡研討式教學方法和項目教學法,並啟發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互動,鼓勵學生保持個性,因材施教,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專業課教師作為“引路人”,在科研活動的關鍵階段進行指導,不斷調動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考能力;重視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組織形式提倡以產學研合作,在創新研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開設院校


地區院校名錄
北京北京林業大學------------
河北河北農業大學------------
山西山西農業大學------------
內蒙古內蒙古農業大學------------
遼寧瀋陽農業大學------------
黑龍江東北林業大學------------
江蘇南京林業大學------------
浙江浙江農林大學------------
福建福建農林大學------------
山東山東農業大學------------
湖北長江大學------------
湖南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廣東華南農業大學------------
重慶重慶師範大學------------
四川四川農業大學------------
貴州貴州大學------------
雲南西南林業大學雲南農業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陝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甘肅甘肅農業大學------------
新疆新疆農業大學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培養要求


掌握該專業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森林保護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適應性,能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達到各類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機構以及高層次的企業等所要求的森林保護專門人才的要求。
森林保護
森林保護

知識與能力


1.具備紮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生物學、地理學、林學、旅遊管理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掌握森林資源開發及評價、森林公園總體規劃設計方法、森林產業市場動態分析方法;
4.具有監測森林資源、森林資源保護和森林生態公眾教育的基本能力;
5.熟悉我國有關森林資源保護、林政管理、旅遊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國內外森林資源保護、旅遊管理等學科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及發展動態。

主幹課程


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微生物學、樹木學、森林生態學、森林培育學、普通植物病理學、普通昆蟲學、植物病原真菌學、昆蟲分類學、樹木病理學、樹木昆蟲學、農藥學、植物檢疫學、普通動物學、野生動植物資源管理、森林防火

專業實驗


微生物學實驗、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普通昆蟲學實驗、樹木病理學實驗、樹木昆蟲學實驗、植物病原真菌學實驗、昆蟲分類學實驗、農藥學實驗。

實踐教學


課程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等,一般安排25~30周。

院校排名


排 名學校名稱星 級重點學科博士點
1北京林業大學5★31
2南京林業大學4★31
3東北林業大學4★31
4西北農林科技大學4★1
5中南林業科技大學4★1
6福建農林大學3★1
7四川農業大學3★1
8安徽農業大學3★1
9內蒙古農業大學3★1
10河北農業大學3★1
11華南農業大學3★
12浙江農林大學3★
13華南師範大學2★
14瀋陽農業大學2★
15山西農業大學2★
16山東農業大學2★
17東北電力大學2★
18江西農業大學2★
19西南林業大學2★
20河南農業大學0★

就業方向


森林保護專業的畢業生能在林業、農業、環境保護等相關行業的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森林培育、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與利用、林業生態建設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從事教學工作。森林保護專業的就業範圍較窄,畢業生可就職於林業局、林業站、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環保等單位,從事森林資源調查與資產評估、森林及園林綠化植物的病蟲害防治、護林防火、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管理等工作。

發展前景


近幾年,國家對農林業十分重視,不斷加大投入,經過這些年的積累,農林業獲得了資金上的支持。另外,政策方面也不斷傳來“利好”消息,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人們對生存環境的重視給農林類專業帶來了曙光。因此,雖然農林類畢業生總體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但情況正在日益好轉。農林類畢業生有另一條廣闊的就業之路,那就是到農村基層自辦實業。經常關注新聞媒體的人就會發現,各種關於大學生放棄公職到農村興辦養殖廠、畜牧加工廠、花卉果品基地的報道越來越多。到國有單位,搞科研開發、從事生產經營可以實現自我價值,到基層自辦實業,自己聘用自己,同樣可以實現自我價值,而且更富有挑戰性和創造性。森林保護專業的發展與國際森林保護學科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動向一致,符合當今世界林業發展趨勢,同時與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相吻合,因而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
森林保護專業可攻讀森林培育、森林保護學、森林經理學等方向研究生。
就業方向
森林保護專業畢業生可就職於林業局、森林保護、園林、動植物檢驗檢疫、自然保護區等單位。從事林業有害生物監測、檢疫和防控的科研、教學、科技開發與推廣、行政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