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區
陝西省商洛市轄區
華陽區(1950年~1996年)是陝西省洋縣曾經的一個縣轄區。1950年初置華茅區,同年7月改第五區,1955年7月改稱華陽區,1959年1月改為華陽人民公社,1961年5月復置華陽區,1996年撤銷,后不復置。2001年至2016年,原華陽區轄域分屬華陽鎮、茅坪鎮、八里關鄉(鎮)和關帝鄉(鎮)北境。
華陽區地處洋縣縣城北部,東鄰佛坪縣,南接原城關區,西連原謝村區和城固縣,西北界留壩縣,北靠太白縣,屬秦嶺南坡中山地帶,總面積1180平方公里。區公所駐華陽街,距縣城72公里。
截至1989年,華陽區轄1個鎮、4個鄉,共41個行政村,235個村民小組,236個自然村,總人口2345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47人,以漢族為主。
1950年初,洋縣將全縣劃為11個區,設置華茅區,轄華陽、石塔寺、吊壩河、小華陽、坪堵、鐵河、黑峽、長壩、石冠、洪溪、茅坪街、八里關,共12個鄉。華陽區公署駐華陽街。是年5月,合區並鄉,撤銷華陽區,改置南區,轄華陽、茅坪、古墓、八里關、鐵河、洪溪、黑峽、石冠、坪堵,共9個鄉。區公署駐華陽街。7月,將以方位排列的區名改為依數序稱謂,南區改稱第五區。10月,華陽區公署改為華陽區公所。
1953年2月,第五區轄華陽、坪堵、鐵河、黑峽、茅坪、古墓、八里關7個鄉。至1958年8月未變動。
1955年7月,第五區改稱華陽區;各鄉人民政府改為鄉人民委員會。
1958年9月,實現“人民公社化”,撤銷華陽區公所,設立華陽區工作站。10月,改設為華陽人民公社。
1959年1月,撤銷華陽區工作站,建立華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轄華陽、茅坪、八里關、鐵河、坪堵、黑峽、黃柏塬、二郎壩,共8個管理區。公社管委會駐華陽街。
1959年5月,華陽人民公社的黃柏塬、二郎壩管理區劃歸太白縣。
1961年5月,撤銷華陽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設立華陽區工作委員會,簡稱華陽區工委,管理區調整縮並並改為人民公社,華陽區轄華陽、茅坪、八里關、鐵河、坪堵,共5個公社。
1966年6月,開始“文化大革命”運動,此後,區、公社行政機構因不斷受到衝擊而癱瘓。1968年9月,洋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后,區、公社相繼建立革命委員會。1979年2月,華陽區革命委員會為華陽區公所。1981年1月,改公社革命委員會為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4月,恢復鄉、鎮建置,改公社管理委員會為鄉人民政府。
1984年,華陽鄉改為華陽鎮。
1996年,撤銷華陽區,后不復置。其所轄的華陽鎮、坪堵鄉、鐵河鄉、八里關鄉等維持不變,茅坪鄉改建茅坪鎮。
2001年,坪堵鄉併入華陽鎮,鐵河鄉併入關帝鄉。至此,原華陽區轄域分屬華陽鎮、茅坪鎮、八里關鄉和關帝鄉北境。
滬陝高速建成后,極大地改善了洛南對外交通條件,距西安108公里,距商洛市中心城區26公里,洛南融入了西安一小時經濟圈和商洛市半小時通勤圈。
地處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秦嶺東段,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平均海拔800至1200米,年平均氣溫11.1℃,夏季平均氣溫21.8℃,年均降水量760毫米,森林覆蓋率68.9%以上,空氣質量居全省前列。涼、爽、潤使洛南成為天然的避暑勝地。先後榮獲“中國夢·2013避暑之都”、“2014中國宜居生態示範縣”等榮譽稱號。
總面積423.8萬畝,其中耕地67.6萬畝,發展空間得天獨厚,有“陝西小關中”之稱。有色金屬儲量豐富,礦產資源居全省、全國前列,已探明礦產資源有鉬、金、銀、鐵、煤、鉀長石、硅石、白雲石、花崗岩、大理石、陶土等38種。鉀長石儲量過億噸,居亞洲第一。鉬儲量30萬噸以上,居全省第二。黃金產量全省第三。是“中國核桃王”古樹之家,“中國核桃之鄉”,全國“十大金牌核桃縣”,核桃產量全國第一。豆製品負有盛名。野生中藥材種類豐富,連翹、丹參、桔梗、秦皮、菖蒲等中藥材產量居全國之首。
1984年12月,華陽區轄1個鎮、4個鄉。分別是華陽鎮、坪堵鄉、鐵河鄉、茅坪鄉、八里關鄉。
鄉鎮 | 行政村(個) | 村民小組(個) |
---|---|---|
華陽鎮 | 11 | 46 |
坪堵鄉 | 4 | 9 |
鐵河鄉 | 7 | 36 |
茅坪鄉 | 11 | 80 |
八里關鄉 | 8 | 46 |
合計 | 41 | 217 |
截至1989年,華陽區轄華陽鎮、八里關鄉、茅坪鄉、鐵河鄉、坪堵鄉5個鄉鎮,41個村民委員會,235個村民小組,236個自然村。華陽鎮轄縣壩、瓦子溝、小華陽、板橋、紅石窯、中壩、吊壩河、高峰、旱壩、華陽街、石塔河11個村民委員會,64個村民小組,50個自然村。八里關鄉轄八里關、銀杏壩、王河、亢柳、田壩、大店、黑峽、龍溪8個村民委員會,46個村民小組,51個自然村。茅坪鄉轄茅坪街、石峽、黃庄、東村壩、西村、紅溪、長壩、新華、全勝、三聯、九池11個村民委員會,80個村民小組,82個自然村。鐵河鄉轄鐵河街、大西溝、小西溝、上東溝、下東溝、代家店、李家店7個村民委員會,36個村民小組,34個自然村。坪堵鄉轄坪堵、岩豐、天星、清溪4個村民委員會,9個村民小組,19個自然村。2011年後,原華陽區分屬華陽、茅坪、八里關三鎮全境和關帝鎮北境
華陽鎮位於洋縣縣城北部,因境內華陽山而得名。鎮境東接茅坪鄉和佛坪縣,南連八里關鄉,西鄰坪堵、鐵河鄉,北界太白縣。屬中山地帶,總面積311平方公里。鎮政府駐縣壩村,距縣城70.5公里。
華陽區
本鎮歷史悠久。唐代華陽縣治、貞符縣治均設於此。清初始稱鎮。嘉慶七年(1802)設華陽分縣。民國元年(1912)復為鎮制。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紅二十五軍北上抗日途中駐地。1935年春,紅二十五軍和中共洋縣縣委在此建立7個蘇維埃政權和華陽革命委員會,為鄂豫陝邊區蘇維埃根據地之一。解放初改為華陽鄉,1984年4月恢復鎮制。今華陽鎮一隅
八里關鄉位於洋縣縣城北部,因唐時於此置八里關,后沿用其名。鄉境東接茅坪鄉,南連四郎、白石、長溪鄉,西鄰鐵河鄉,北靠華陽鎮。屬中山地帶,總面積151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八里關街,距縣城30公里。
茅坪鄉位於洋縣縣城東北部,由舊時茅草坪演化而稱其名。鄉境東接陽河鄉和佛坪縣的栗子壩鄉,南連羅曲、長溪鄉,西鄰華陽鎮和八里關鄉,北靠華陽鎮及佛坪縣。屬中山地帶,總面積300平方公里。鄉政府駐茅坪街,距縣城45公里。境內茅坪街,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中共領導的茅坪游擊隊所在地。明代建築朝陽寺,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河鄉位於洋縣縣城西北部(古稱北澤關,清初廢),以境內鐵冶河而得名,后演化為鐵河。鄉境東接八里關鄉,南臨花園、關帝、四郎鄉,西連窯坪鄉,北靠坪堵鄉。屬中山地帶,總面積168平方公里。鄉政府駐鐵河街,距縣城56公里。境內鐵河街,系北宋翰林學士燕介故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城(固)洋(縣)佛(坪)邊區游擊隊隊部所在地。
坪堵鄉位於洋縣縣城西北部,因境內坪堵河而得名。鄉境東連華陽鎮,南接鐵河鄉和城固縣,西鄰留壩縣,北靠太白縣。屬中山地帶,總面積250平方公里。鄉政府駐松嘴子,距縣城98公里。(註:鄉鎮概況截至1989年)
1989年,華陽區有5222戶,總人口2345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47人,以漢族為主,有回族、蒙古族、藏族4人。華陽鎮有1654戶,7727人(含非農業人口1081人),均為漢族。八里關鄉有1016戶,4246人(含非農業人口50人),以漢族為主,有蒙、藏族4人。茅坪鄉有1767戶,8134人(含非農業人口561人),均為漢族。鐵河鄉有615戶,2648人(含非農業人口34人),均為漢族。坪堵鄉有170戶,704人(含非農業人口21人),均為漢族。
“十二五”期間,洛南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地發展,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5%,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1%、23.2%,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2.2%,累計完成382.3億元。特別是近年來,洛南按照“依託大西安、建設大商洛、打造大品牌”方針,堅持“提質增效、轉型發展”的發展思路,積極實施產業興縣、工業強縣戰略,形成了以巡檢旅遊名鎮為核心的北部片區全域旅遊,以核桃、烤煙、中藥材和豆製品種植與加工為主的特色農業,以洛河新型工業園區和縣域工業集中區為重要載體的加工製造業,確保了洛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16年,實現生產總值114億元,增長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2億元,同比增長16%;財政總收入5.6億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洛南,將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供給側結構改革、脫貧攻堅等難得機遇,立足建設商洛城市副中心、陝南循環經濟示範縣、中國秦嶺健康城三大定位,發揮自身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互聯互通的區位優勢、深厚獨特的文化優勢和生態良好的環境優勢,以大開放、大開發、大發展的理念,傾力實施黨建領航、脫貧攻堅、產業升級、城鎮提質、環境創優“五大工程”,全力做強產業、做大項目、做優品牌,創新驅動,優化結構,轉型發展,不斷譜寫全縣經濟社會“追趕超越”發展新篇章。
洛南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獨特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花石浪遺址、洛南盆地舊石器地點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倉頡傳說、靜板書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漢字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