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鎮

陝西省漢中市洋縣

華陽鎮,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地處秦嶺南坡腹地。

華陽鎮境內有陝南最大的綜合性風景名勝區長青華陽景區1個,省級歷史名鎮1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保護文物單位10餘處。

截徠至2020年6月,華陽鎮下轄8個行政村。華陽鎮戶籍人口5206人(2020年)。2011年,華陽鎮農業總產值達到703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0.72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39億元。

歷史沿革


因位於秦嶺主峰太白山南坡,山之南為陽,故得名華陽。
秦漢徠成集鎮。
唐開元十八年(730年),曾設華陽縣
唐天寶八年(749年),更名真符縣。
明設華陽里。
清設華陽營並再設華陽縣。
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縣治撤銷。
民國十一年(1922年),再次設立華陽縣。
民國二十年(1931年),改為華陽區
1958年,成立華陽公社。
1984年5月,改為華陽鎮至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華陽鎮地處秦嶺南坡腹地,東接佛坪縣,南鄰茅坪鎮八里關鎮關帝鎮,西與城固縣留壩縣接壤,北靠秦嶺北坡的寶雞市太白縣,東、西、北部大片區域為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3.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
華陽鎮
華陽鎮
26千米,總面積567.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華陽鎮地處秦嶺南麓中高山區,地勢為北高南低。山地和小盆地相間地貌特徵明顯,平均海拔1100米。主要山脈有秦嶺山系,境內最高峰昏人坪梁,位於秦嶺南坡;最低點大河壩位於華陽鎮最南端,海拔786米。

氣候特徵

華陽鎮氣候處於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節性變化明顯,雨熱同季,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10.5℃。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水文

華陽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湑水河酉水河及清溪河、坪堵河、西岔河、小華陽河、吊壩河、紅石窯河、石塔河、關口河、牛嶺河等。最大河流湑水河,漢江一級支流,從北至南流經天星、清溪村等地,境內流長15.2千米。
自然災害
華陽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山洪、滑坡、泥石流、冰凍等。由於山地地形和降雨量充沛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山洪災害頻繁。2011年7月28日,華陽鎮境內突降特大暴雨,日降雨量達到165毫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3億元。

自然資源


華陽鎮境內生物資源豐富。有種子植物2039種;脊椎動物311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0種,尤以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最為著名。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華陽鎮轄華陽街、漢壩、石塔河、高峰、縣壩、板橋、吊壩河、紅石窯、瓦子溝、小華陽、中壩、岩豐、坪堵、天星、清溪15個行政村;下設7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華陽鎮下轄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華陽街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723114200121華陽街村
610723114201220漢壩村
610723114205220吊壩河村
610723114206220紅石窯村
610723114208220小華陽村
610723114210122縣壩村
610723114212220岩豐村
610723114213220天星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華陽鎮轄區總人口7215人,城鎮常住人口385人,城鎮化率5.34%,另有流動人口178人。總人口中,男性4080人,佔56.55%,女性3135人,佔43.45%;14歲以下976人,佔13.5%;15—64歲5558人,佔77.0%;65歲以上681人,佔9.5%。2011年,華陽鎮人口出生率9.7‰,人口死亡率9.4‰,人口自然增長率0.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9人。
截至2018年末,華陽鎮戶籍人口7186人。
2021年6月3日,洋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發布,華陽鎮人口數為520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華陽鎮財政總收入3萬元,財政總支出441.51萬元。
2018年,華陽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
2018年,華陽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66個。

第一產業

2011年,華陽鎮農業總產值達到7030萬元,比上年增長31.0%。農業耕地面積9081畝,林地面積47.1萬畝。
華陽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華陽鎮糧食生產2800噸,其中水稻1085噸,玉米702噸,小麥170噸。
華陽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食用菌、蔬菜等。2011年,華陽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560畝,產量261噸,其中油菜籽209噸,花生52噸;食用菌產量316噸;蔬菜種植面積3096畝,產量9918噸,主要品種有蘿蔔、白菜、豇豆,其中蘿蔔1041噸,白菜881噸,豇豆746噸。
2011年,華陽鎮水果種植面積991畝,產量155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柿子、桃、梨,其中蘋果480噸,柿子220噸,桃90噸,梨80噸。
華陽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華陽鎮生豬飼養量12705頭,年末存欄5651頭;羊飼養量2235隻,年末存欄1072隻;牛飼養量552頭,年末存欄374頭;家禽飼養量3.41萬羽,上市家禽1.56萬羽;年末封箱數1421箱。2011年,華陽鎮生產肉類590噸,其中豬肉515噸,牛肉26噸,羊肉18噸;禽蛋114噸;蜂蜜13111千克;畜牧業總產值1032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4.7%。
華陽鎮漁業以水產養殖、捕撈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庫面積95畝、池塘面積56畝。2011年,華陽鎮魚類養殖140噸、捕撈40噸,實現水產養殖產值276萬元;漁業總產值317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5%。

第二產業

華陽鎮工業以原材料加工業為主。境內有水力發電企業5個。2011年,華陽鎮工業總產值達到0.72億元,比上年增長6.7%,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7.3%。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華陽鎮有綜合集貿市場1個。2011年,華陽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39億元,比上年增長3.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13億元,比上年增長6.7%。
截至2011年末,華陽鎮有華陽鎮信用社1家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6338萬元,比上年增長32.8%;各項貸款餘額3078萬元,比上年增長40.5%,年末人均存款餘額8977.34元。

文化


特產美食

說到洋縣華陽的美食,這裡的土生土長的人們會給你帶來另外一種驚喜,一個屬於大自然的饋贈。古時,當地人用一種名叫“神仙樹”的植物莖葉加工製作的特色食物——“神仙豆腐”。這種“神仙樹”學名“雙翅六道木”屬於忍冬科六道木屬的灌木類植物。將其莖葉手搓或搗成糊狀,加適量水,攪勻之後用荷葉蓋住,放置陰涼處10—20分鐘即成。“神仙豆腐”使用天然植物作為原材料,做法質樸簡單,無任何添加,質感滑溜,入口清涼,味道微苦,通常切成細絲狀,佐以食醋、辣椒油等香辛料拌勻。味道麻辣酸香,輕快爽口,可謂“只品神仙,不見豆腐”。
亦稱山茱萸,為山茱萸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花期3月,果期8—10月。其成熟果實為中藥,別名山萸肉、葯棗、棗皮、蜀酸棗、肉棗、薯棗、雞足、實棗、萸肉、葯棗、天木籽、山芋肉、實棗兒。有補肝益腎,澀精固脫之功效。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交通


公路

華陽鎮境內洋華公路貫穿全境,鎮域範圍內有縣級公路1條,通村道路5條,道路總里程58千米。客運站1個,日與縣客運公司雙向發車20班次,日發送旅客量800人次。截至2011年末,華陽鎮鎮區道路總長度58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9.25米;道路鋪裝面積2萬平方米,人均擁有道路面積40.2平方米;鎮區橋樑6座,總長度275米。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末,華陽鎮有小學1所,在校生416人,專任教師3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初中1所,在校生268人,專任教師26人,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華陽鎮有農家書屋9個,藏書1.4萬餘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秦腔、社火、舞龍獅、煙火、綵船、竹馬、鑼鼓草、喊山號子、花鼓調、端公調等。
截至2011年末,華陽鎮電視綜合覆蓋率95.6%,全鎮15個行政村各配備廣播設備1套。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華陽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病床20張。2011年,華陽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713人,參合率98.3%。

體育

截至2011年末,華陽鎮有體育場地2個。

旅遊


景點

華陽景區(AAAA)
華陽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地處秦嶺南麓,是陝西省重點打造的旅遊項目,屬陝西省168旅遊產品體系重點區域。景區融自然生態、古鎮文化、紅色旅遊為一體,由華陽古鎮和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構成,平均海拔1700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被稱為中國“動植物生態資源寶庫”。已建紅崖溝紅色之旅、鴛鴦河野生動物觀賞線、儻駱歷史文化體驗區和龍吟峽生態山水遊覽區等60處景點。
儻駱道
倘駱道又名黨駱道,駱穀道,始通於三國,是穿越秦嶺、連通關中與漢中近捷的古道路.唐代德宗,僖宗避兵火,均經由此路至漢中,四川。北口在周至縣西駱峪(駱谷),向西南,以太白、洋縣,三次翻秦嶺及其支脈,出儻水谷(儻谷)至漢中盆地,古道全長約240千米。
倘駱道是當時的官道,主要于軍事活動。正始二年(244年),魏將曹爽出駱峪伐蜀。甘露二年(257年),蜀將姜維出儻駱道伐魏。唐代,儻駱道作為由長安入川最接近的道路,沿途館驛多達11處。建安四川(783年)德宗避亂南鄭,廣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儻駱。
華陽古鎮北起古塔路,南到船頭廣場,東水河與西水河交匯處,其核心建築群包括長600多米的古商貿鋪板門街,300餘個院落,其自然環境為兩水交匯,南北630米,東西208米(窄處77米),形似古船;建造年代大都在清末民初修繕為前店后居式,主體形式風格為明清建築,是陝南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時期古鎮街,有南北雜燴建築風格。古人曾用“城在山頭市在舟,萬家煙火一船收。上有寶塔系古渡,下有魁樓鎖咽喉。山環兩岸排衙走,水插三道繞曲流。莫到華陽無名地,石有將軍嶺卧牛”的詩句來描繪華陽,勾畫出了華陽的八大景觀。
“城在山頭市在舟”中“城”指的是華陽的古城堡,清時裡邊建有文武衙門及護城河,“市”便指的是華陽老街;“萬家煙火一船收”描述了唐時這條街的繁華景象;“上有寶塔系古舟”的寶塔是指跨過華陽大橋,東水河畔,所建的古塔,該塔建於清乾隆三十年(1760年),塔高13米,共5層,方形磚塔,塔頂呈寶瓶狀,各層高度和直徑自下而上漸次縮小。第二層以上,每層四面均有佛龕,內有石佛雕像,共有佛龕40個。該塔慣稱鎮水塔,因華陽古鎮如一條擱淺的大船,在古時東西二河蛟龍作孽,洪水時常淹沒農田、房屋、因此將此塔建在古船鎮的上方,以似船的桅杆,所以水漲船高,建塔以來,在無數次洪水的衝擊下,華陽古鎮至今安然無恙,絲毫無損;“下有魁樓鎖野渡”說的是在鎮南1千米處的酉水河邊建有一座魁星樓,抗旱、避災;“石有將軍嶺卧牛”便說的將軍橋頭的連山巨石像一位威武的大將軍,舵手掌航。
紅二十五軍司令部舊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革命委員會根據中央委員會指示,成立了以程子華為軍長、徐海東為副軍長、吳煥先為政委的紅25軍,實行西進北上於陝甘紅軍會師的戰略轉移。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3月8日,紅25軍來到華陽,看到這裡山大林深、易守難攻,決定建立革命根據地,將司令部設在紅石窯村的余家大院內。余家原是紅石窯村的大地主,余家大院偏離華陽古鎮,靜謐隱蔽,便於開會研究問題、進行決策,同時也易於保密。紅25軍來到華陽進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發動窮人鬧革命等活動,留下了院牆上“只要參加紅軍,窮人才有飽飯吃”的標語。3月15日召開會議,商討了紅25軍進一步的行動方向等重大問題,經過研究,決議揮師東征,於19日撤離華陽,前往商洛一帶,從商洛到達陝北,於同年9月16日與陝甘紅軍會師。它是第一支到達陝北的隊伍,也是長征中唯一一支增員的隊伍,發展地方游擊師、組建紅74師的中國工農紅軍,為中國工農紅軍增加了新鮮血液。同時與陝甘紅軍一同為中央紅軍提供的大量的布匹、物資,使中央紅軍在陝北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2006年在中央電視台第六套電視節目《重走紅軍路》欄目中,高度評價了紅25軍長征:沒有紅25軍長征的勝利,就沒有中央紅軍長征的勝利,也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
2011年,司令部舊址被列為陝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黨史教育基地。
華陽古塔
華陽古塔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華陽鎮新上街東隅,東河古渡口旁,塔高13米,共五層,各層塔檐均為跌澀磚砌出,第二層自下而上,逐層收縮並有佛龕佛像,塔頂呈寶瓶狀;古塔建於清代中葉,方形實心磚塔,傳說為華陽風脈所系,是古渡口旁意想中的吉祥拴船樁,具有佛教歷史建築傳統文化的研究價值。
洋縣革命烈士紀念碑
洋縣革命烈士紀念碑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華陽鎮華陽街村煙家嶺山峁,鋼筋混凝土結構,四周為黑色大理石貼面,象徵烈士精神永垂不朽。碑高19.35米,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台階228級,建造於1988年為磚混結構,其形式風格為方形,廡殿頂,上覆黃琉璃筒瓦。塔式建築,對塔碑的重點保護範圍為以碑為中心,東西各7.8米,南北各10米。
長青自然保護區
長青自然保護區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華陽鎮秦嶺南坡,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
保護區總面積30平方千米,規劃旅遊區面積15.5平方千米,北高南低,呈斜面地勢。區內地形複雜,山巒疊嶂,千峰競秀,逶迤起伏,萬壑爭流、林海蒼茫。小氣候差異明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其真實寫照。蘊集秦嶺生物多樣性和自然景觀之精華,珍稀動植物豐富,有種子植物2039種,脊椎動物248種,大熊貓有80餘只,約佔秦嶺大熊貓總數的1/3,是當今中國最有保護價值的大熊貓分佈區,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區內自然景觀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動物、植物等,以高、寒、奇、險、特為特色。最高峰興隆嶺3071米,是秦嶺南坡著名的“九嶺”之最。其生物多樣性被譽為古老孑遺植物的避難所和秦嶺野生動物的樂園,尤以“秦嶺四寶”——大熊貓、朱䴉、羚牛、金絲猴為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