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國家重點水利工程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是國家重點水利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進一步治理淮河重點項目、是淮河的主要泄洪通道之一。

2011年12月9日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開工儀式在高郵市舉行。國家水利部部長陳雷、江蘇省省長李學勇出席儀式並講話,共同為工程開工建設剪綵。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黃莉新主持儀式。江蘇省委常委、揚州市委書記王燕文出席儀式。水利部總工程師汪洪、水利部總規劃師周學文、江蘇省政府秘書長毛偉明,揚州市領導謝正義、洪錦華、紀春明,國家發改委、水利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淮安市人民政府負責人,高郵市人民政府領導丁一、方桂林以及工程沿線縣(市)政府負責同志參加儀式。揚州市地處淮河入江水道中段,位於洪水走廊,常年飽受淮河入江水道行洪受淹之患,歷年是防洪重點區域。據了解,江蘇省境內工程投資概算31.2億元,其中揚州市境內投資21.7011億元,涉及高郵市境內投資9.9176億元,工期4年。

開工儀式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2011年12月9日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開工儀式在高郵市舉行。國家水利部部長陳雷、江蘇省省長李學勇出席儀式並講話,共同為工程開工建設剪綵。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黃莉新主持儀式。江蘇省委常委、揚州市委書記王燕文出席儀式。水利部總工程師汪洪、水利部總規劃師周學文、江蘇省政府秘書長毛偉明,揚州市領導謝正義、洪錦華、紀春明,國家發改委、水利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淮安市人民政府負責人,高郵市人民政府領導丁一、方桂林以及工程沿線縣(市)政府負責同志參加儀式。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2011年12月13日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安徽段開工儀式在天長市隆重舉行,這標誌著安徽省治淮工作跨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長余欣榮宣布工程開工,水利部建管司司長孫繼昌,滁州市委書記韓先聰,安徽省政府副秘書長程中才,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主任錢敏,安徽省水利廳廳長紀冰,安徽省發改委副主任劉榮華,安徽省財政廳副廳長吳天宏,安徽省水利廳副廳長張效武等出席開工儀式。天長市政府副市長劉艷主持開工儀式。

領導致辭發言


江蘇省省長致辭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李學勇說,江蘇地處淮河下游,是淮河入江入海的“洪水走廊”。治理淮河水患,確保淮河安瀾,是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一件大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水利部等國家有關部委的關心支持下,江蘇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開展治淮建設,60多年來累計投入超過千億元,初步構建了較為完善的防洪、擋潮、除澇、灌溉、調水工程體系,為促進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是新一輪治淮的第一個骨幹工程,它的開工建設,是江蘇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標誌著新一輪淮河治理工作全面啟動。這項工程投資大、任務重、要求高,工程沿線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大力弘揚治淮精神,保質保量完成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設任務。要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今年1號文件精神,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建設管理,確保工程質量,維護群眾利益,順利推進工程,努力建設優質工程、廉潔工程和人民群眾放心滿意工程,促進淮河流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國家水利部部長致辭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
陳雷部長說,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淮河治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為進一步提升淮河流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2010年國務院召開治淮工作會議,對新一輪治淮作出重要部署,加快推進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洪澤湖大堤和分淮入沂大堤加固、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等重點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的開工建設,對於提高淮河流域防洪標準,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標誌著淮河治理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工程沿線地方黨委、政府要加強對工程建設的領導,為工程順利實施創造良好條件。水利部門要切實加強工程建設管理,嚴格基本建設程序,精心組織施工,確保工程安全、資金安全、幹部安全、生產安全。各建設單位要密切配合、團結治水,努力把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成行業的精品工程、人民的滿意工程。
揚州市市長致辭
揚州市市長謝正義代表揚州市發言。
謝正義市長說,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必將對促進揚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提升“三個揚州”建設水平提供堅強保障。它是國家重點水利工程,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千秋偉業。他表示,揚州市將強化組織領導、加強管理、加強宣傳,確保將淮河入江水道的整治項目建成優質工程、精品工程、效益工程、廉潔工程和人民滿意工程。

建設進度


2010年10月,國家發改委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發改農經〔2010〕2539號)文批複了可研報告
2011年5月國家發改委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核定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初步設計概算的批複》(發改投資〔2011〕]1103號)文批複了工程概算
2011年6月,水利部以《關於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初步設計的批複》(水總〔2011〕312號)文批複了初步設計,並經淮河水利委員會以淮委規計〔2011〕145號轉批下達。
2011年7月5日,江蘇省水利廳以蘇水基〔2011〕45號文批准成立江蘇省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設管理局(以下簡稱省建管局),作為省水利廳派駐工程現場的項目管理機構,對工程總體建設程序、工程質量、進度和資金使用等進行管理、協調和監督。
2011年7月29日、8月15日,又分別以蘇水基〔2011〕49號、50號、59號、60號、61號文批複淮安、揚州兩市和省江都、洪澤湖、總渠三個管理處組建成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設處作為各自所轄工程建設項目法人,負責工程建設管理。工程征地拆遷工作由淮安、揚州市及工程沿線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包干。

領導考察


江蘇省委副書記考察工程
2014年1月15日江蘇省委副書記石泰峰來高郵,調研了解我市新一輪低收入農戶幫扶、冬春農田水利建設情況以及淮河入江水道工程整治、橫涇河整治工程進展情況等,並走訪慰問了部分低收入農戶,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揚州市副市長丁一以及我市領導韓方、方桂林、金春林、朱勇、楊文喜等陪同。石泰峰書記特地來到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和橫涇河整治工程現場,了解兩個工程的進展情況。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自2011年開工實施以來,目前高郵市境內工程已開工實施13個標段,累計完成投資約6億元,占高郵境內建設任務約60%,基本達到序時進度。流經高郵經濟開發區、龍虯鎮三垛鎮甘垛鎮四個鄉鎮、園區全長28.35公里的橫涇河是我市重要的區域性排水骨幹河道之一,多年來河道淤積、堵塞不通,遇到突發性強降雨時,下泄不暢,嚴重影響了河道的排澇能力。經省水利廳批准,對橫涇河實施整治,目前整個工程正在按序時進度推進,預計今年汛期前竣工。在橫涇河整治工程現場,不少當地老百姓前來觀望,對橫涇河整治工程讚不絕口。看到老百姓滿意的表情,石泰峰十分開心,要求我市一定要保質保量完成整個工程,真正把老百姓關注的好事辦好。
江蘇省省水利廳廳長檢查工程
2013年1月8日江蘇省省水利廳廳長呂振霖一行來高郵市檢查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省水利廳副廳長李亞平、揚州市副市長丁一,高郵市領導韓方、方桂林、徐永寶、孫建年等陪同檢查。呂振霖一行先後來到界首鎮金墩村以及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新民灘切灘工程施工現場,詳細了解移民拆遷區漁民征地搬遷安置情況和工程實施進展情況。在隨後召開的彙報會上,呂振霖聽取了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進展情況彙報。據悉,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涉及高郵鎮界首鎮、郭集鎮、送橋鎮菱塘回族鄉等5個鄉鎮。為確保工程順利實施,自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多次召開專門會議,積極協調矛盾,全力服務工程建設。各項工作正按照計劃逐步實施。
江蘇省省政協主席考察工程
江蘇省政協原主席、省政協理論研究會會長許仲林一行來高郵現場考察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新民灘切灘工程,並詳細了解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情況和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揚州市內工程情況。省水利廳廳長呂振霖,揚州市農業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洪錦華以及我市領導方桂林、孫建年陪同。據了解,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的主要泄洪通道之一,也是國務院確定的進一步治理淮河的重點項目。工程上起洪澤湖三河閘,下至江都附近的三江營,全長157.2公里,設計泄洪能力12000立方米每秒,可將淮河上中游約70%以上的洪水泄入長江,為洪澤湖地區的防洪安全提供保障,同時也可承泄京杭運河西部寶應湖、高郵湖地區及里下河地區的澇水,改善區域排澇狀況,具有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2011年9月開工建設,目前工程進展勢頭良好。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揚州市境內工程總投資220053萬元,施工計劃總工期45個月,主要實施河道工程、堤防工程、建築物工程等。
揚州市政協主席視察工程
揚州市政協主席洪錦華多次赴到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施工現場進行視察
• 2012年4月24日揚州市政協主席洪錦華赴揚州市水利局專題調研,要求加快工程建設進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確保建成質量優良、安全文明、廉政示範和人民滿意的現代水利工程。洪錦華指出,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是繼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在我市境內開工建設以來的又一項重大水利工程,也是揚州防洪抗災的千秋偉業,更是貫徹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體現。各地務必引起高度重視,細化每個工段施工監督時間表,加快推進工程建設。要按照把工程建設成為“質量優良工程、安全文明工程、廉政示範工程、人民滿意工程”的總目標,根據工程年度實施計劃,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狠抓工程質量和安全,強化工程建設管理,特別是在監管方面,重點從征地拆遷、招標投標、質量安全、進度控制、資金管理和合同管理等方面加強監管,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全力打造安全工程、放心工程。
• 2012年7月18日揚州市政協主席洪錦華高郵視察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高郵境內工程。高郵市領導倪文才、孫建年陪同。洪錦華一行先後視察了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湖西大堤施工一標工程——狀元溝控制閘、團結一站和二站、新民灘切灘工程等現場,對我市工作進展情況給予肯定。洪錦華指出,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是國家重點水利工程,也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千秋偉業,各地要高度重視,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屬地負責原則以及小局服從大局原則,加快推進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要加強領導,強化協調,明確責任,切實解決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確保將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成優質工程、精品工程和人民滿意工程。
• 2013年3月6日揚州市政協主席洪錦華在揚州市政協秘書長殷聖元及揚州市水利局、國土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市視察高郵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推進情況。市委書記韓方、副市長楊文喜參加活動。洪錦華一行先後實地察看了菱塘回族鄉狀元溝節制閘、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新民灘切灘工程工地現場等處。每到一個項目建設現場,洪錦華都十分認真地了解工程實施進展情況。在彙報會上,洪錦華聽取了高郵及江都、揚州市國土局和揚州市水利局有關工程建設情況的彙報。在充分肯定工程前期工作的同時,洪錦華強調,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是國家重點水利建設項目,工程沿線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大力度協調矛盾,對工程建設涉及的拆遷讓地、安置補償等問題,要立足自身,想方設法加以解決;要加快推進工程建設,特別是對影響今年防汛的工程,要採取非常措施,確保按時按質完成;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時間意識和協作意識,精心組織,強勢推進,確保把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設好。
• 2013年9月16日揚州市政協主席洪錦華來到他的重大項目聯繫點——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邵伯湖切灘相關工段,實地察看工程進展情況,會辦項目建設中的難題。市政協秘書長殷聖元,區領導龔振志、朱躍龍、許宏樓等參加活動。洪錦華一行實地察看了邵伯湖切灘施工、濱湖排澇站拆建工程和位於我區公道鎮境內的大面積棄土區等施工現場,隨後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市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設處和邗江區有關工程實施情況彙報。洪錦華在肯定工程建設取得進展的同時,對工程標段範圍內涉及征遷安置、配套資金、清除障礙、漁業生產和農田補償等問題一一作了記錄,並提出意見建議,要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對照時間要求,實行掛圖作戰,努力攻堅克難,確保按序時進度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建設資金


2016上半年,淮安市財政已累計撥付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淮安市境內工程建設資金7.5億元。目前,項目已完成投資7.31億元。

相關資料


淮河入江水道工程的興建歷史由來已久,它始建於二十世紀50年代,后歷經疏浚擴挖,但直到解放前,其過洪能力仍遠不能滿足需要。1969年按照12000立方米每秒進行設計建設,1991年之後,作為治淮19項骨幹工程之一實施系統治理,主要工程基本建成后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程格局,在2003年、2007年淮河大洪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入江水道沿途經過的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等均為低洼易澇地區,隨著湖區及里下河地區的排澇標準逐步提高,排入京杭大運河的澇水流量逐步加大,加之入江水道部分河段灘面阻水嚴重,行洪水位普遍抬高,河道行洪能力難以達到設計標準。此外,堤防標準不足,現有工程經過多年運行已有部分老化失修,沿線部分建築物存在著安全隱患,淮河入江水道亟待進行加固改造。
工程上起洪澤湖三河閘,下至江都附近的三江營,全長157.2公里,設計泄洪能力12000立方米每秒,可將淮河上中游70%以上的洪水泄入長江,與入海水道、分淮入沂、蘇北灌溉總渠、廢黃河等工程聯合運用,為洪澤湖地區的防洪安全提供保障,保障洪澤湖大堤的防洪標準達到100年一遇;同時也承泄京杭運河西部寶應湖、高油湖地區及里下河地區的澇水,改善區域排澇狀況,具有較好的社會、經濟綜合效益。轄2區及 高郵、淮陰、金湖盱眙洪澤、泗洪、泗陽沭陽灌南漣水10縣。面積1.9548萬平方公里,人口988.56萬;其中市區面積347平方公里,人口43.37萬。

歷史沿革


明萬曆年間,黃河奪淮,致使淮河洪水多次淹泗州城明祖陵,洪澤湖大堤被衝決。
翌年,大舉分黃導淮。在洪澤湖大堤上建武家墩、高良澗及周家橋3座泄洪閘,分泄部分洪水經運河東里下河低平原入海;后又疏浚了溝通 高郵與邵伯兩湖間的茆塘港(即今毛塘港),開金灣河經芒稻河泄洪入長江。這是正式開闢水道,使部分淮水入江的開端。
明末清初,將淮河洪水改為入江為主,先後增闢歸江河道。始建的金灣、芒稻等5座閘壩被沖毀后,逐步改建為臨時性柴土壩歸江壩10道,汛后堵,汛前拆,直至20世紀50年代。
清咸豐元年(1851),黃河、淮河同發大水,因淮河會黃入海口門被淤塞,洪水遂衝破洪澤湖大工業城市。位於省境中部偏北,廢黃河南岸,京杭運河里運河段流貫市區。
淮陰市古稱清江浦,興起於明永樂十三年(1415)清江浦渠開鑿之後
萬曆十七年(1589)黃河徙草灣新河后,清江浦逐步取代淮安縣新城(古稱末口),成為里運河漕船盤壩入黃北運和淮鹽向南轉運的口岸。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又遷清河縣治於此。迨海運興起,運河淤塞,漕運廢除;津浦鐵路、隴海鐵路相繼建成通車,鹽運亦趨衰落。
1912年改清河縣為淮陰縣;清江浦亦相應改稱淮陰。
1951年划城區和近郊建清江市。此後,市、縣分合多次,清江市、淮陰市名稱屢易。
1983年改清江市為淮陰市。原系商業城市,僅有少數工廠和手工業作坊。
20世紀50年代以來,逐步建立了食品、紡織、化工、機械、電力等工業部門。同時,還結合治淮,大規模整修里運河(見京杭運河),開挖新航道,興建淮陰水利樞紐工程,修建公路網,使淮陰市成為兩淮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和水陸交通要衝。市境有中國最大內陸地下岩鹽礦。泗洪縣有彭雪楓烈士紀念館,縣境洪澤湖畔已建鳥類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