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迪林耶

中國伊斯蘭教門宦之一

卡迪里耶(阿拉伯語:القادريه‎),另譯卡迪林耶、尕德忍耶、嘎德忍耶、嘎迪忍耶和嘎迪林耶等,伊斯蘭教蘇菲派教團, 傳入中國后被列為四大門宦之一。

人物介紹


中國伊斯蘭教門宦之一,源於波斯人阿卜杜·卡迪爾·吉拉尼所創的卡迪里教團,教法上屬哈乃斐學派。清康熙初由阿拉伯人華哲·阿布杜拉(號稱盤龍道祖)傳入中國。認為在遵行《古蘭經》、聖訓的同時,必須靜修參悟,否則不能達到認主、近主的目的。主張“先有道、後有教”;教,由穆罕默德的生平言行所構成,而道則是超然的、非創造的、亘古不變的。為了求道,只有割斷夫妻恩愛,拋棄功名利祿游深山、訪名師,進行苦修苦煉,以求悟道;認為參悟是求道的捷徑,“一時的參悟,勝過千年的功修”。它的修持理論是“定性復命”和“修身養性”。認為"性"是根,是永恆的,“命”是形,是暫時的,修身克己、清心寡欲都是為了養性。各輩道祖被認為是出家修行的引路人和導師,能顯示某種“奇迹”。道祖的道統繼承是由道祖個人指定的,其先決條件是童子出家,而且要經過長期漫遊行乞僅得果腹的苦煉和入山修行參悟。他們在中國的道統,據后子河門宦稱,已傳七輩十一人,此後因無合其條件者而“封印”不傳。

門宦特點


卡迪林耶中分出家人和俗人兩部分。出家人除漫遊苦修者外,還有稱做“清廉人”或“計較人”的。他們可以是童子出家,也可以是半路出家,不要求漫遊乞討,一般居住拱北修行。在道統失傳之後。這種人實際上就成為道統的繼承者,被稱為穆勒師德(傳引人,導師)或卧里(聖徒);還有一種是管理拱北的“站拱北者”,其中稱為“主持”或“當家人”的是拱北的掌權者。他們有的不出家,其主要功課是早晚敬香和默誦迪克爾(讚頌詞)。各種出家人事先要有卧里、穆勒師德的認可,出家后必須遵行反映禁慾主義的戒律和操守。阿訇和一般教徒被視為俗人。他們只是通道者,不履行修道的各種戒律和功課,只要求重視朝拜教主陵墓和參加該派的紀念活動。

教坊組織


教坊組織基本上是單一制。阿訇多由教眾選聘,是一坊內的領導人。主要支系有:
①大拱北門宦:
初以創始人祁靜一的姓氏命名,稱祁家拱北。
②后子河門宦:
創始人楊保元,字善堂,經名塔中奴尼。

詳解


教坊組織基本上是單一制。阿訇多由教眾選聘,是一坊內的領導人。主要支系有:
①大拱北門宦。初以創始人祁靜一的姓氏命名,稱祁家拱北。后因其建築宏偉壯麗,又名大拱北。祁靜一經名西倆里,號西倆魯迪尼,河州(今甘肅臨夏)人,是阿布杜拉的學生。他聽從師命,絕離塵俗,不結婚,先後在陝西西鄉鹿齡寺、四川閬中、河州楊妥家出家修行。主張以“絕塵俗為入道之門”、“清心寡欲為修道之功”,故入其門者,應以“淡泊持其志”,“寧靜守其身”。大拱北無教主、掌教等名稱,每處拱北都由當家人主持和管理;也沒有父傳子受的教權制和世襲的掌教制,一切統由當家人掌握。當家人實際上具有類似教主的權力。大拱北在甘肅、四川、陝西、青海四省約有大小修持地30多處。當家人已傳九輩十七人。
②后子河門宦。創始人楊保元,字善堂,經名塔中奴尼。出身寒門,早年父母雙亡,依靠兄嫂生活,童年在清真寺習經,后從著名經師王通受教。清嘉慶三年(1798)經王通推薦,拜卡迪林耶第六輩安道祖為師。專心探求“性命”之學。五年,去麥加朝覲,並遊歷中亞,訪賢求學。回國后,曾在玉門昌麻爾南山石洞中靜修3年,又在北吉塬靜修 6年。安道祖認為“楊已到純真無俗”的境界,指定其為卡迪林耶第七輩道祖。歿后,教徒在後子河墓地修建了拱北,通稱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