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

唐高祖李淵的高祖父

李熙,贏姓李氏,名熙,字孟良。是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涼武昭王]李暠之曾孫、西涼後主李歆之孫、李重耳之子,唐太祖李虎的祖父、唐世祖元皇帝李昞的曾祖父、唐高祖李淵的高祖父、唐太宗李世民的太祖父。祖籍趙郡昭慶(今邢台市隆堯縣)。

他曾任金門鎮將,領豪傑鎮守北方六鎮中的黑城鎮(今呼和浩特武川縣),護衛北魏國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抵禦來自北方草原柔然等國的侵擾。

唐高祖李淵稱帝后,於武德元年六月初六(618年7月3日)追謚李熙為“宣簡公”。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在邢台市隆堯縣花費16年時間修建了大唐祖陵,葬李熙、李天賜。

唐高宗李治咸亨五年(674年)八月十五日,追尊李熙為“宣皇帝”,廟號唐獻祖,簡稱“宣帝”。

人物關係


家族世系


李廣(西漢名將)→李敢→李禹→李承→李先→李長宗→李況→李本→李次→李軌→李隆→李雍→李柔→李弇(李廣的十四世孫)→李昶→李暠(也作李皓)→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錫(也作李天賜)→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歷史記載


新唐書》載“李熙”:金門鎮將,戍於武川,因留家焉。
舊唐書》載“李熙”:為金門鎮將,領豪傑鎮武川,因家焉。
《冊府元龜》載“李熙”:起家金門鎮將,后以良家子鎮於武川,都督軍戎百姓之務,終於位,因家焉。
李熙,字孟良,李唐王朝之始祖,曾任北魏武川鎮將,“因家焉”。
唐高宗咸亨五年(公元674年)被追尊為獻祖宣皇帝。
李熙生李天賜(《舊唐書》作李天錫,蓋錫、賜義同)。天賜字德真,“仕(北)魏,為幢主”“大統(公元535-552年)中,贈司空”(《舊唐書》),咸亨五年,(李天賜)被追尊為懿祖光皇帝。
李熙、李天賜陵寢在河北隆堯“大唐帝陵”,李天賜生李虎,李虎為西魏左僕射,“封隴西郡公,與周文帝(即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馬獨孤信等以功參佐命,當時稱為‘八柱國家’”。
北周建立后,李虎雖已卒,追錄其功,封為唐國公,此即唐朝國名之由來。
李虎於唐高祖武德初(即唐朝建國時)被追尊為太祖景皇帝。
李虎生李昞,李昞為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武德初,追尊為世祖元皇帝,同時追尊已逝的獨孤氏為元貞皇后
李昞生李淵,李淵字叔德,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生於長安,7歲襲封唐國公。
隋恭帝義寧二年(公元618年)受隋禪建唐朝,為唐朝開國皇帝,是為高祖,其母即武川人,北周衛國公獨孤信之四女,號元貞皇后。
李淵之次子李世民,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生於武功。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后,即位於長安顯德殿,是為太宗。
太宗之母為太穆皇后竇氏。竇氏之父為隋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竇氏之母為宇文泰第五女襄陽公主,也即周武帝宇文邕之姊也,周武帝特別愛重此甥女,自幼養於宮中。
隋文帝楊堅篡周受禪后,竇女聞而流涕,慨然道:“恨我不為男,以救舅氏之難。”後來通過門屏畫孔雀擇婿嫁於李淵,算來李淵為宇文泰之外孫女婿,李世民為宇文泰之曾外孫。

墓葬


隆堯唐祖陵位於河北邢台市隆堯縣城正南6公里的魏庄鎮王尹村北200米處。在隆堯唐祖陵東500米處,建有唐祖陵附屬建築光業寺,寺內曾建有三大寶殿及鐘鼓樓、寶塔、珠台、仙館、碑林等,現僅存寺中“大唐帝陵光業寺大佛堂之碑”一通,高4.3米,寬1.1米,刻立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碑文3000餘字,象城縣尉楊晉撰文。2006年5月,隆堯唐祖陵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載,公元618年,即唐武德元年五月,從太原起家的李淵打敗了所有的對手並廢掉隋恭帝楊侑,取爵位“唐國公”的“唐”字為國號。李淵建立唐朝以後,舉行了隆重的追封祖先儀式,李淵追封四世祖先,即四代祖李熙為宣簡公,三代祖李天賜為懿王,二代祖李虎為景皇帝,一代祖李昞為元皇帝,確立隆堯的李熙和李天賜為李唐始祖。唐祖陵始建於公元646年即唐太宗貞觀二十年,建成為664年即唐高宗麟德元年,工期長達十八年。677年即儀鳳二年五月一日,唐高宗追封李熙、李天賜二墓分別為建昌陵和延光陵。後來唐玄宗又詔改二陵為建初陵和啟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