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衛
明代衛所名
鎮海衛,明代衛所名。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治今江蘇省太倉市。弘治十年(1497年)改置太倉州。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龍海市東南鎮海。屬福建都司。轄六鰲、銅山、玄鍾三千戶所。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廢。
目錄
鎮海衛城具有獨特風格,既是海城又是山城。城內有後山、古山、召山、曜山、倉山,統稱“五星山”,合城外“酒桶頭”、“土地公山”兩山統謂“七星落地”。城南有象鼻山,與旗尾山相通,環抱鴻江港。此港風平浪靜,為天然避風港,每當風汛,過往船千百艘聚集於此,頗為壯觀。遠處海天范茫,東碇、南碇諸島點綴海面,煞是好看。
城裡到處有井,共有99口,傳為江夏侯周德興所鑿。這些井分佈於石徑之側、榕樹之旁、庭院之中。據載有兩口較出名,一名“七星井”,與“七星落地”相對應,井有六孔,泉從孔出,“海深而咸,浚泉得甘”,群眾稱“米篩泉”。一為“柳樹井”,井形如菱花,汲繩之痕入石欄寸許。城外另有泉,在東關口水門外,石壁峭裁之下,因衛城如象,此泉如乳,故名“象乳泉”,泉水終年不枯。雖然安裝了自來水,但群眾依然到此汲水飲用。
鎮海衛
在北門內,明正統十三年建有城隍廟一座,后多次修葺。農曆五月二十七日廟會,頗盛。北門外二里許,有嘉靖初年建的東嶽廟。現仍供奉香火,廟右小山上,有風動石。其西有亭,額書“石室藏春”,內有石洞,寒氣襲人。距風洞石不遠處有巨石,上有鎖孔模樣的痕,長約一尺。傳說內藏寶劍天書,如能以用指扣滿兩端鎖孔,則能打開天鎖。
鎮海衛現為鎮海村,村莊坐落于山頂。位於鎮海角根基部位。
鎮海角素有福建小墾丁美名,自然風光得到最大限度保存,現今保護政策為禁止在鎮海角範圍內搭建永久建築,曾經是電視連續劇《一路繁華相送》的取景地。
鎮海衛
鎮海衛
目前半島為周邊自駕游目的地之一,需要注意的半島上沒有公共設施如洗手間,沖淋間等,需要自備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