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含昌
黃含昌
黃含昌,名徠黃山,字乾之,號耕夫,男,漢族,1941年生於湖南書畫世家。歷任江西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書畫家協會顧問,《易經》書畫創始作家、把《易經》書畫推向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人稱“絕活”的雙鉤平面字、單鉤立體字、測吉題匾、《易經》防偽的中西藝術簽名設計家。
![黃含昌近照](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1/mb12666a0e47ce77835b4e8f3505817c2.jpg)
黃含昌近照
在浙江美院受徐君萱教授論西歐博巴表現手法的影響,大膽創作了《毛主席和火車司機》,《安源的曙光》、《快把爐火燒得通紅》、《基礎進行曲》、《前進的動力》受到了鐵道路的表揚。1966年在上海展出版畫《不盡棟樑出山來》並在鐵道報刊登,及在上海原油畫雕塑創作室陳逸飛先生的指導下改成油畫。1974年與施紹辰(原浙江美院教授、附中校長)、陳丹青(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兆榮(劉海粟紀念館館長)在井岡山國畫、油畫創作組同室創作,獲益非淺。國畫《送航》選送北京,油畫《長虹跨大江》江西展覽館展出,受當時正在茨坪檢查工作的國務院文化組領導高正德的表揚。1976年以莫朴、黎冰鴻老師《南昌起義》為題材再創作的《南昌起義》(5米×6米)(指導老師漆德炎,政治指導酈渭堯)懸掛在南昌火車站,受到了原江西省省委書記白棟材的表揚。近 十 年來,國畫《憶孫中山先生》、《歌頌紅軍》、油畫《江澤民在高州》、《鄉音未改》、《創舉》、《腳印》,先後在國家級藝術館展出和刊登。《渭城曲》獲得第二屆唐詩、宋詞、元曲全國書畫大賽金獎。《鐵虹進行曲》獲得世界華人文學藝術聯合會特別金獎,被授予“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二十一世紀著名書畫家”、“中國傑出藝術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黃含昌《破浪》(國畫)](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7/m97bc4cfa7bbd05cb67848f7316ea69fb.jpg)
黃含昌《破浪》(國畫)
1966年 《不盡棟樑出山來》
1967年 《毛主席和火車司機》
1968年 《快把爐火燒得通紅》
1969年 《安源的曙光》
1970年 《基礎進行曲》
1971年 《動力》
![安源的曙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2/m728aa6e93c5db4d95f84b332fe88b9cc.jpg)
安源的曙光
1973年 《井岡杜鵑紅》
1974年 《送航》
1974年 《咱駛長虹跨大江》(和陳丹青合作)。
1975年 《奠基者之歌》、《毛主席和我們在一起》
1976年 《南昌起義》以莫朴、黎冰鴻老師為題材再創作的《南昌起義》
![黃含昌](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3/m0332508f3961fda8498486da3506e0cd.jpg)
黃含昌
2001年 篆刻《毛澤東詩詞》
2002年 《鄉音未改》
2003年 《歌頌紅軍》
2004年 《腳印》
2005年 《創舉》
2006年 《憶孫中山先生》
2007年 《古韻》、《瑞雪兆豐年》
2008年 《雄風》、《毛澤東生平國畫集100幅》
![黃含昌](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9/m295102bbdd093d9aecd4182987f56bf0.jpg)
黃含昌
2013年 《毛主席與萍鄉農民》
2014年 《百字太極雙魚圖》
毛主席與萍鄉農民 百字太極雙魚圖
編著
《毛澤東詩詞印譜》
《漢字與書法》
《章法淺談》
《黃含昌書畫集》
《中西藝術簽名設計》
著名易經書畫家黃含昌先生的書法作品“海納百川”蘊含著深厚的龍文化。
![易經書法《海納百川》中的龍文化](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1/m91c9e01cb4ede0ba47047bcd8984532f.jpg)
易經書法《海納百川》中的龍文化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說:龍這種圖騰是“只存在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他是由許多種不同的圖騰揉合成的一種綜合體”。龍是由鹿角、牛嘴、駝頭、免眼、蛇身、虎鬚、鱷腿、鷹爪、魚尾等九種動物圖騰綜合而成,其本身形狀就是一種海納百川的產物。
這幅書法作品中,蘊藏著華夏民族最為重視的龍的四大觀念: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主體觀、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兼容並包的多元文化觀。也充分體現了,龍的傳人在處理這四大主體關係時的理想目標和價值觀念時遵循龍的理念。即不斷追求天人關係的和諧、人際關係的和諧、陰陽矛盾的和諧、多元文化關係的和諧。同時也倡導發揚多元一體,綜合創新的龍的精神。
龍的神性是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靈異、征瑞、兆福,因水流於地,龍飛升天,故龍就具備了溝通天地的能力。龍善變(在天是電、虹、雲,在地是牛、駝、鹿,在水是魚、蛇、鱷),變出靈異,成為人們心目中四靈之首,自然可以征瑞兆福。難怪藏家反映此書懸掛於廳,會自然晃動,有龍游九天之感覺。真有唐代詩人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中“斯須九重真龍在,一洗萬古凡馬空”的氣勢。
在安源大罷工勝利90周年之際,中國著名易經書畫家黃含昌教授創作了大型油畫《毛主席在安源》。黃先生的每一幅作品都深含易理哲學。在這樣一幅紅色歷史畫卷中如何體現易經思想,黃先生煞費了一番苦心。
1922年,毛主席以中共湘區區委書記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的雙重身份來到安源,他把安源作為中國勞工運動的第一個戰場,在這裡他告訴這些黑黝黝面孔的工人,將“人”字放在“工”字下面構成了“天”字,工人團結的力量可以頂天。
在這幅畫的構思上,黃先生深深抓住這個“天”字。在易經中天就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為陽,為男。整個畫都安排在乾位上。何以見得呢?其一畫面安排在安源煤礦著名的總平巷前面。煤巷處坤位,屬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後為坤,前當然就是乾位了。其二畫面人物全部由男性組成,為純陽之象,而乾卦正是純陽組成。昔漢高祖劉邦在芒碭山卜得乾卦,後果然大通而有利,終得一統天下。將畫面按易理安排為乾卦,也就預示了中國革命從黑暗走向光明的必然勝利。下面我們從易經乾卦分析就可以體會黃先生的良苦用心了。
乾卦卦辭:元、亨、利、貞
乾卦總斷:乾象徵天,六陽爻構成,為六十四卦之首,純陽剛建,其性剛強,其行勁健,大通而至正,兆示大通而有利,行正道,永遠亨通。
乾卦卦象,為六龍行天之卦,包容萬象。
乾卦六爻為陽,為一世卦,納天干壬甲,納地支子、寅、辰、午、申、戌,以上九為世爻,以九三為應爻。
1992年,正是農曆壬戌年,在乾卦中正是持世之爻,世爻為主事之人,當然大通而有利,永遠亨通。
上元三運九星八卦圖
在色彩和構圖元素運用上,按易經洛書九宮八卦,分別飛布九星,為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其一《毛主席在安源》事件發生在1922年,屬易經中的上元三運年,在九星八卦中為三碧木入中(見圖)
畫面中毛主席所立之位為三木旺位,大吉。
下元八運九星八卦圖
毛主席身著碧綠色褲正合三碧旺色,大吉。
其二《毛主席在安源》創作於2012年,屬易經中的下元八運年,在九星八卦中為八白土入中(見圖)。
畫面中毛主席所立之位為八土旺位,大吉。
毛主席身著白色上衣正合八白旺色,大吉。
註:毛主席於1972年看了劉春華作畫《毛主席去安源》后,曾糾正說,他當年在安源不是穿長袍,而是著短裝。
黃先生其實早就有創作《毛主席在安源》的想法,為什麼到今 年才面世呢?因為2012年是安源大罷工勝利90周年,眾所周知,中國農曆干支紀年以六十年為一小甲子,180年為一周甲子,而90年正好是一周甲子的中期,在易理中體現了由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革命事業如日中天,前途無量。
![《毛主席在安源》](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e/mae7a72b9fe6a756903f4b866998893bf.jpg)
《毛主席在安源》
![作品畫冊](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6/m7628dbc2a4b10c69adb4868bd3b7a12b.jpg)
作品畫冊
![徠畫](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2/9/m295102bbdd093d9aecd4182987f56bf0.jpg)
徠畫
記憶中的藝術人生
——和陳丹青相處的日子
(陳丹青是極具才華的劃時代的現實主義經典畫家,著名油畫家)
一九七四年五月,江西省文化組負責人王兆榮老師調我和著名畫家陳丹青、施紹辰等一起上井岡山搞創作。兩個月後,完成了我的國畫任務《送航》,緊接著我又構圖了一張油畫《咱駛長虹跨大江》。當時,陳丹青看了草圖和素描稿之後,提出合作,我當即表示同意並歡迎,這是我人生千載難逢的學習好機會,求之不得。經過相互努力,於同年十月一日在江西展覽館展出。記得就在開館的數天後,這幅畫突然被盜了,而且是刀片割走的,其畫框還掛在位置上,這是在江西展覽館史上從未發生過的案子。第二天陳丹青和我卻成了南昌市大街小巷議論的話題了,同仁們都風趣地說我倆是大畫家,說此油畫之所以被盜,是因為畫得大逼真了,把火車畫跑了,把人畫走了,把裝的貨物畫飛了、看不見了等等,說得大神奇了。這幅畫真正反映了那個時代非凡的歷史進程,塑造出建設者前進的目光穿越,不是停留,而是出發。
第二天,時任省美協主席吳齊召開了會議,通知丹青和我再畫一張《咱駛長虹跨大江》(見圖一)在此展覽,並說還可以參加選送國內美術大展。我倆很快又完成了這張油畫創作,就這樣留下了我們永遠的紀念,成為了我們共同合作的見證。每當細賞此幅畫,記憶猶新,當年他與我奮力提筆留下的美好情景歷歷在目,這不僅凝聚著我們深厚的感情,更融成了二顆友誼的心聲!幾十年如一日,始終陪伴著我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歲月的年輪來回輪轉,轉眼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雖然人入古稀,卻常常在不經意間審視我的繪畫生涯,昔日朋友陳丹青當年繪畫的神態總會情不自禁的映入眼帘:他是那麼執著、那麼用心!我們曾積極地討論藝術的話題,炎熱的三伏天,為研究國外藝術,我們的身影常出現在四大火都之一的“南昌八一廣場”。如俄羅斯列賓和安·依凡諾夫等多名畫家的作品,特別是他對西方繪畫,包括法國十九世紀巴比松派、學院派、早期印象派、野獸派等特點,進行時間和空間的點評和中國畫的聯繫,如何與中國油畫結合起來探索一條發展路子的論點。他說:“畫之前要熟悉物體結構動態和精、氣、神、韻、蘊;圖畫要按傳統的布白,以白當墨來處理色彩;要講究藝術的整體光源、與明暗色彩調的諧合;深入時要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第二世界;調整時要反覆對比,恰到好處的修改。”如我拜讀莫朴、黎冰鴻老師為題材的《南昌起義》后,我根據時任江西省委書記白棟才先生的指示將周總理的左手緊握拳頭高舉宣誓,右手插腰,組織領導人物發動革命起義。隊伍中安排了有代表性的廣大工農群眾、知識分子同心協力幹革命,展開紅旗,打響了起義第一槍,重新畫了《南昌起義》(見圖二)。
與他相處的那些日子裡,我們同吃同住同畫。為了創作,有時候熬到深更半夜,我受益匪淺,尤其能熟練的把握寫實能力和寫生之前的讀人、讀物的深刻理解,他天才般地運用了繪畫的效率、質量和速度,比一般畫家要快一倍。如畫煙、霧、雲、氣等,他用中國畫潑墨的手法,其速度之快、效果之好,就像公孫大娘舞劍,一揮而就。從無形到有形的立體空間深入奇妙之境,視覺中的幾個調子栩栩如生,這就是他獨到之處的筆法精髓。平時整個生活空間就是課堂,他幽默地說睜開眼睛就是觀察讀畫過程的畫框,就是寫生;手放在袋子里閑而不閑,就是觸覺畫畫,等於默寫。他是多麼自然的會利用時間,所以他能熟練、快速、準確、成功的把握藝術。去 年我畫《雄風》(見圖三),我就根據他說的有些題材畫畫不成直線就畫曲線,兩線共存,我就按他的思維把來自世界各國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文化、不同水土、不同語言、不同思想、不同動作統一到一個目標的構想來構圖的,其動作按直線和曲線的辦法,安排陰陽對立、統一變通無常的展現出既矛盾又相互轉化的、綜合複雜的、千姿百態的、體育運動的組合作品來,這就是直線和曲線合一的畫法。他畫直線,和別人不一樣,他是一上一下用拉鋸式線條畫線,而且很特別,直得像把尺一樣。
我時常回憶他那面孔,是何等的可親可愛!時常從他那極具才華言談中隱藏了很多的知識源泉和人生哲理。他常說:“要提醒自己不要跌倒自己曾經跌倒過的同樣的地方”這句話,一直都激勵著我,影響著我。至今我還珍藏著陳丹青幾十年前的來信及其父母、兄弟、朋友的來信,還有他母親當年送給我的那幅74年3月陳丹青的自畫像(見圖四),並說“這是作為你和丹青兄弟情誼的紀念,希望你們永遠是兄弟,永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