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蟲害

植物蟲害

昆蟲和蟎類與植物關係密切,在栽培植物中沒有一種不受昆蟲危害。人們通常把危害各種植物的昆蟲和蟎類等稱為害蟲,把由它們引起的各種植物傷害稱為蟲害。昆蟲是動物界中種類最多、分佈最廣、適應性最強和群體數量最大的一個類群。

蟲害介紹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昆虫部的一份報告指出,現存昆蟲種類超過1000萬種,而且還在以每年7000種的速度增加,約有90%被描述。昆蟲與人類關係密切,植食昆蟲的種類和數量十分可觀,我國記載可食水稻的昆蟲約有300種,食棉花昆蟲已經超過300種。農產品收穫后在儲運過程中還要受儲糧害蟲為害。害蟲對植物危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嚴重。昆蟲和蟎類對植物的危害還表現在傳播植物病害。如蚜蟲飛虱葉蟬癭蟎等可以傳播植物病毒。昆蟲、蟎類傳病給生產帶來的損失遠比它們的直接危害大得多,因而防治媒介昆蟲是防治許多植物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昆蟲中也有不少對人類有益的種類,如家蠶、蜜蜂、白蠟蟲等。有的在田間捕食害蟲或寄生於害蟲體內,稱為害蟲的天敵。在害蟲防治實踐中,首先要掌握昆蟲的一般形態特徵及其生長發育規律,正確識別益蟲和害蟲,以進一步利用益蟲和控制害蟲。

昆蟲介紹


一、昆蟲
植物蟲害
植物蟲害
昆蟲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其外部形態變化很大,但身體構造基本是一致的;了解昆蟲的身體構造及其生 理功能不僅有助於了解昆蟲的進化、分類和識別昆蟲,還有助於了解昆蟲的發生環境、生活方式、習性和害蟲防治及益蟲的利用。昆蟲綱成蟲的共同特徵是:身體分為頭、胸、腹3個體段;頭部有口器和1對觸角,通常還有1對複眼和2~3個單眼;胸部由3節構成,生有3對分節的足,大部分種類還有2對翅;腹部一般由9--11個體節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還有1對尾須。
1. 昆蟲身體的構造和功能
(1)昆蟲的頭部頭部是感覺和取食的中心。頭上有觸角、複眼、單眼等感覺器官和取食口器。
①觸角 除少數種類外,昆蟲都具有一對觸角,著生於額的兩側。觸角的形狀因昆蟲的種類而異。觸角在分類上是經常利用的,利用昆蟲的觸角還可以區別昆蟲的雌雄。觸角是昆蟲感覺和傳遞信息的重要器官,具有嗅覺和觸覺的功能,可以幫助昆蟲覓食和尋找異性。觸角的常見類型有剛毛狀、絲狀、念珠狀、鋸齒狀、櫛尺狀、球杆狀、錘狀、羽毛狀鰓葉狀、膝狀、劍狀、具芒狀等。
②複眼和單眼 複眼是昆蟲的主要視覺器官,對於昆蟲的取食、覓偶、群集、避敵等起著重要的作用。單眼被認為是一種激動器官,可使飛行、降落、趨利避害等活動迅速實現。單眼只能分辨光線的強弱和方向,不能看清物體的形狀,複眼能看清近距離物體的形象,對顏色也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很多昆蟲表現出一定的趨綠性和趨黃性。昆蟲對紫外光具有一定的感應力,因此黑光燈對昆蟲有很好的誘集效果。
③口器 昆蟲口器一般分為取食固體食物的咀嚼式口器和取食液體食物的刺吸式口器兩大類。蝗蟲、許多甲蟲和蛾蝶類的幼蟲是咀嚼式口器。這種口器的危害是把植物咬成缺刻、穿孔。刺吸式口器適於刺入和吸取植物的汁液,蚜蟲、飛虱、葉蟬、椿象等具有這種口器。了解昆蟲的口器類型和取食方式,既可根據植物的被害狀來辨別害蟲種類,又可為選用殺蟲劑提供參考依據。對於咀嚼式口器的害蟲使用胃毒劑或製成毒餌可取得好的防效,而對於刺吸式害蟲應使用內吸劑或觸殺劑。
(2)昆蟲的胸部胸部是昆蟲的運動中心,由前胸、中胸和后胸三個體節組成,各胸節的側下方著生一對胸足,依次稱為前足、中足和後足。在中胸和后胸的背面兩側通常著生一對翅。昆蟲翅的質地和形狀多種多樣,如甲蟲類的前翅硬化成角質狀,起保護膜質后翅的作用,稱為鞘翅;蝗蟲的前翅革質化,覆蓋在後翅上,稱為復翅或革翅;椿象類的前翅基半部硬化成革質,而端半部成膜質,故稱為半鞘翅;蜂類的前翅薄軟透明,稱膜翅;蛾蝶類的膜質翅面上滿覆鱗片,稱為鱗翅;薊馬類狹長膜質翅的邊緣生有許多細小的纓毛,稱為纓翅;蠅、蚊類后翅退化成細小的棒狀物,用以平衡飛行時的身體,稱為平衡棒等。翅的形狀、脈序、質地都是昆蟲分類的重要依據。(3)昆蟲的腹部腹部是昆蟲生殖和內臟活動中心,腹內包藏著內臟和生殖器,腹部末端具有外生殖器。腹部能彎曲和伸縮,有利於昆蟲交配、產卵和分泌性激素等的活動。雌蟲外生殖器又稱產卵器,由3對產卵瓣構成。雄蟲外生殖器稱為交尾器,主要包括陽具和抱握器。各類昆蟲產卵環境不同,產卵器的外形有很大差別。如蝗蟲的產卵器為瓣狀、蟋蟀為矛刀狀、蟬為鋸刀狀姬蜂為針狀等。有的昆蟲無特別的產卵器,直接由腹部末端數節伸長成一細管來產卵,如蝶、蚊、蠅、甲蟲等。有的昆蟲的產卵器已不用於產卵,而特化成螯刺,用以自衛和麻醉獵獲物,如胡蜂、蜜蜂等。產卵器的形狀和構造是昆蟲分類的基本依據。
(4)昆蟲的體壁 昆蟲的體壁構成昆蟲的軀殼,一般較硬,有著生肌肉,保持體形的作用。體壁能保護內臟,防止體內水分蒸發以及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的侵入。此外,體壁上著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又是昆蟲與外界取得聯繫的感覺面。殺蟲劑的殺蟲效果如何與其能否順利通過體壁有密切關係。如油乳劑殺蟲效果較高是因為藥劑的毒效成分溶解在油中,油具有親脂性,能較好地在蟲體體表展著並穿透體壁。
(5)昆蟲的內部構造與功能
①消化系統昆蟲消化道是一條由口到肛門縱慣體腔中央的一條管道,分前腸、中腸和后腸三部分。其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和排泄糞便。消化作用與胃毒劑的殺蟲作用密切相關,同一種胃毒劑對不同害蟲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使用胃毒劑防治害蟲,藥劑在中腸內的溶解度直接影響殺蟲效果。如敵百蟲在鹼性消化液中I能分解成更毒的敵敵畏;殺螟桿菌、青蟲菌等細菌產生的伴胞晶體在鹼性消化液中易溶解,用來防治中腸液偏鹼性的害蟲效果好。應用拒食劑防治害蟲是拒食劑可破壞害蟲的食慾和消化能力,阻止害蟲繼續取食以至飢餓而死。因此,了解昆蟲的消化生理,對選用適當的胃毒劑防治害蟲具有重要意義。
②排泄系統主要指馬氏管,其功用相當於高等動物的腎臟,能從血液中吸收各種組織薪陳代謝排出的含氮廢物。
③呼吸系統 由許多富有彈性和一定排列方式的氣管組成,由氣門開口於身體兩側。氣門一般多為10對,即中、后胸各1對,腹部1~8節各1對。昆蟲的呼吸作用主要是靠空氣的擴散和蟲體呼吸運動通風,使空氣由氣門進入氣管、支氣管和微氣管,最後達到各組織。當空氣中含有有毒物質時,毒物也就隨著空氣進入蟲體,使其中毒致死,這就是熏蒸劑殺蟲的基本道理。當溫度高或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時,昆蟲的氣門開放時間長,施用熏蒸劑殺蟲效果更好。另外,氣門屬疏水性,油劑殺蟲劑易進入起到殺蟲作用。而肥皂、麵糊等的殺蟲作用是機械地堵塞氣門使害蟲窒息而死。
④循環系統 昆蟲屬開放式循環動物,即血液循環不是封閉在血管里,而是充滿在整個體腔,浸浴著內部器官。殺蟲劑對昆蟲血液循環可產生影響。
神經系統 昆蟲的一切生命活動都受神經系統支配。同時通過身體表面的各種感覺器官,感受外界的各種刺激,又通過神經系統的協調,支配各器官作出適當的反應,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目前使用的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均屬於神經毒劑。
⑥生殖系統 昆蟲雌性生殖器官由一對卵巢及其相連的輸卵管、受精囊、生殖腔和附腺組成。雄性生殖器官由一對睾丸及其相連的輸精管、儲精囊、射精管、陽莖和生殖附腺組成。昆蟲生殖系統的構造與害蟲防治有密切關係。解剖雌成蟲的卵巢觀察其發育情況和抱卵量,可以預測害蟲的發生期和發生量,為防治提供可靠依據;用化學不育劑可以使雄蟲絕育;應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誘集和誘殺害蟲,已成為害蟲預報和防治的手段之一。
2.昆蟲的主要生物學特徵
(1)昆蟲的繁殖方式 兩性生殖是昆蟲繁殖後代最普遍的方式,通過兩性交配,雌蟲產下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為子代。有些昆蟲的卵不必經過受精即可繁殖,稱為孤雌生殖或單性生殖。這類昆蟲一般沒有雄蟲或雄蟲極少,常見於粉虱、介殼蟲薊馬等。有一些昆蟲是兩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進行,如蚜蟲。此外,昆蟲還有卵胎生,即卵在母體成熟后並不產出而是停留在母體內進行胚胎髮育,直到孵化后直接產下幼蟲。卵胎生能對卵起到一定保護作用,生活史縮短,繁殖加快,帶來的危害性也就增大。
(2)昆蟲的變態類型 有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兩種。完全變態是昆蟲在個體發育過程中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幼蟲的形態、生活習性與成蟲截然不同,如鱗翅目的昆蟲。不完全變態是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只經過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其若蟲和成蟲的形態、生活習性基本相同,翅在體外發育。如蝗蟲、葉蟬等。
(3)昆蟲的生活年史和習性①昆蟲的生活年史 昆蟲自卵或幼體產下到成蟲性成熟為止的個體發育周期稱為一個世代,簡稱一代。各種昆蟲的世代的長短和一年內完成的世代數不盡相同。有的一年一代或多代,有的則數年一代。昆蟲世代的計算通常是以卵作為起點,按先後出現的次序稱為第一代、第二代等。凡是上一年產卵,第二年才出現幼蟲、蛹和成蟲的一代不能叫做第一代,而是前一年的最後一個世代,稱為越冬代。越冬代成蟲產的卵稱為第一代卵,發育為第一代幼蟲、第一代蛹和第一代成蟲。昆蟲以當年越冬蟲期開始活動到第二年越冬結束為止的發育過程成為生活年史,簡稱生活史。一年一代的昆蟲世代和生活史的意義相同,一年多代的昆蟲,生活年史就包括幾個世代。了解昆蟲的生活年史是制定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據。
②昆蟲的主要習性
a.趨性昆蟲對外界刺激表現出一定的趨性如趨光性、趨化性和趨溫性。利用昆蟲對不同物質的趨性可以有效地防治害蟲。如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可用黑光燈誘殺害蟲;用糖、醋、酒的混合液,誘集地老虎黏蟲是根據它們的趨化性。
b.食性按昆蟲取食食物的種類可將昆蟲的食性分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雜食性。植食性的昆蟲以新鮮植物體或其果實為食。根據食性範圍大小又可分為單食性、寡食性和多食性。如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單食性害蟲;玉米螟可危害40科、181屬、200種以上的植物,為多食性害蟲。肉食性指以小動物或昆蟲為食,很多是害蟲的天地,如螳螂瓢蟲等。
c.群集性大多數昆蟲分散生活,但有些昆蟲種類在一定空間大量聚集。群集有暫時性的,如許多蛾類幼蟲在3齡以前往往群集危害;有的群集期較長,群集后不再分散,如群居性飛蝗。
d.遷移性指昆蟲從一地遷入另一地,或在小範圍內擴散、轉移危害的習性。如黏蟲、小地老虎可長距離遷飛達到性成熟和轉地危害。了解害蟲的遷移特性對指導害蟲測報和防治具有重要意義。防治上應注意將具有遷飛習性的害蟲消滅在遷飛轉移之前。
e.假死性有些昆蟲在受到突然的接觸或震動時,全身表現一種反射性的抑制狀態,身體蜷曲或從植物上墜落地面,一動不動,片刻后才又爬行或起飛。人們可利用假死性來捕殺害蟲,如搖樹震蕩金龜子捕殺,順麥壟拍打麥穗震落小麥葉蜂於簸箕中,再集中殺死等。
二、蟎類
蟎類與昆蟲的最主要的形態區別是蟎類沒有明顯的頭、胸、腹之分,有4對足,沒有翅和複眼。蟎的身體分為顎體和卵圓形的軀體兩部分。蟎類進行兩性生殖或單性生殖。蟎的生活史經歷卵、幼蟎、若蟎和成蟎4個階段。根據蟎的生境和食性,可分為捕食性蟎、植食性蟎、食菌蟎類、食腐蟎類等。外寄生性蟎寄生於昆蟲體上,內寄生蟎寄生在昆蟲體內某些器官上,可用於害蟲的生物防治。絕大多數農業害蟎的危害特點十分相似,危害時均以其細長的口針刺破植物表皮細胞,吸食汁液,使被害部位失綠、枯死或畸形,但不同植物、不同被害部位常表現出不同的受害狀。如小麥等禾本科植物葉片受害后,先失綠並出現黃色斑塊,嚴重時葉尖枯焦或全葉枯黃,甚至死亡;棉花葉片受害后,先出現失綠的紅斑,繼而出現紅葉乾枯,葉柄和蕾鈴的基部產生離層,嚴重時葉片和蕾鈴大量脫落,狀如火燒。
三、蝸牛和蛞蝓
蝸牛和蛞蝓同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柄眼目。具有如下主要特徵:身體分頭、足和內臟團3部分。頭部長而發達,有2對可翻轉縮入的觸角。足部發達,一般有廣闊蹠面。通常有外套膜分泌形成的貝殼1枚,但也有的退化(如蛞蝓)。雌雄同體卵生。蝸牛多生於潮濕、陰暗、多腐殖質的草叢、灌木叢、田埂、石縫中或落葉下,常見的有害種類如同型巴蝸牛、灰巴蝸牛等。蝸牛食性較雜,可食害豆科、十字花科茄科蔬菜以及棉麻、甘薯、穀類、桑、果樹等多種植物。初孵幼貝僅食葉肉,留下表皮。稍大後用齒舌刮食葉莖,造成孔洞缺刻。嚴重者將苗咬斷,也是苗期有害生物之一。
蛞蝓俗名鼻涕蟲,身體裸露而柔軟,貝殼退化成一塊薄而透明的石灰質盾板,長在體背前端1/3處的外套膜內。在我國大部分省份均有分佈,且食性雜,可危害多種蔬菜、豆類、棉、麻、煙草等植物。受害植物葉片被刮食,並被排泄的糞便污染,導致菌類侵入,引起某些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