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目標

人口目標

人口目標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根據自己的政治、經濟、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人口狀況,預期在一定歷史時期所要達到的人口規模。人口目標是制定國民經濟計劃的基礎。制訂人口目標時,不僅要考慮到人口結構、人口構成、人口素質和地理分佈,還必須考慮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人口年齡結構的穩定,社會負擔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特別要注意自然資源、人口哦生態平衡和資源合理利用問題。在預測和綜合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中、長期人口目標。

簡介


人口目標
人口目標
人口目標是一國預期在一定歷史時期內要達到的人口發展規模。
一國人口目標是根據其社會經濟和政治等條件以及現有人口狀況和人口預測確定的,並通過國家採取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措施以保證實現。人口目標可根據一國推行控制生育還是鼓勵生育分為人口控制目標和人口發展目標。又可根據一國預期達到人口目標的時期長短劃分為遠期人口目標和近期人口目標。人口目標是一國安排國民經濟、文化教育發展、勞動資源兵源的依據。
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確定人口目標的依據和實現人口目標所採取的手段有所不同。中國確定人口目標是以社會主義現代化生產發展對人口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以及為保證全體人口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需要為依據;同時又要考慮中國人口現狀和目前經濟發展水平。據此,中國人口目標定為,二十世紀末人口總數12億。

人口目標規劃


人口目標規劃population target planning為達到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根據各地區的自然資源及其他影響人口變化的條件,確定人口數量、結構、質量和分佈,計算和制訂逐年人口控制方案。人口目標規劃是一種綜合性的規劃。

古代規劃


在人口研究的歷史上,古羅馬哲學家曾提出以5000人作為一個城市最適當的居民數。19世紀古典經濟學家也討論過人口數量及其增長對勞動力的影響和人口密度達到一定程度后的報酬遞減律。這些原始的思想是後來最優人口動態理論的先聲。19世紀後期,隨著當時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形成了靜態最優人口理論,即確定人口的數量以使某種指標達到最大值。這種指標可以是人均收入或其他經濟指數,如福利、生活水平、實際收入、就業等。也可採用健康、自然資源保護、能源利用、國防等非經濟指標,以及其他屬於精神、文化、美學等的指標。靜態最優人口的概念沒有考慮技術進步、社會經濟等條件變化所產生的重大影響。20世紀20~30年代,最優人口的概念轉向實用,並引入了技術進步、結構改變等動態因素。儘管如此,最優人口(又稱適度人口)的理論仍然引起許多爭論,它的內容也在不斷修正。
人口目標
人口目標
中國在清朝已有人提出過從自然資源有限的條件出發限制人口增長的觀點。自20世紀50年代起,馬寅初等不少學者提出過節制生育的主張,但當時尚未有嚴密的數量計算。70年代末,中國的社會科學工作者與自然科學工作者開始對中國人口發展和長期控制目標進行計算,獲得許多有益的結果。在中國一些地區正在進行的區域規劃中還包括了中期和近期的人口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的最優方案設計,確定計劃生育政策,綜合考慮了各種社會、經濟、資源、人口等因素。在規劃的方法上,使用了模糊決策、最小風險決策、線性規劃等技術手段,以適應社會經濟問題變數多、關係複雜、多種因素不易嚴格定量化的特點。

人口目標預測方法


一五”人口目標
在一個封閉系統中,人口規劃目標受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兩方面因素影響,由於死亡因素在短時間內相對穩定,數量特徵比較確切,可以通過預測方法進行確定,不是人口目標規劃和政策干預的目標,因此,出生人口數量目標便成為人口規劃目標的決定性因素。人口目標與計劃生育工作目標之間是通過出生人口數聯繫在一起。雖然可以通過近似計算的方法將總和生育率與出生人口數之間建立聯繫,也就是,把時期總和生育率通過與一般生育率(GFR)或粗出生率(CBR)的近似關係,即: 等方法對總和生育率進行簡捷的近似計算(David P.Smith,1992;Samuel H.Preston,et al,2001)但由於其假設條件太強或近似程度相對較差,因此在生育研究過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僅僅建立總和生育率和出生人口之間的關係對於人口目標規劃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人口目標規劃需要得到出生人口數與年齡別生育率之間建立確切的數量關係,才能對不同年齡別育齡婦女的生育過程和生育狀況提供必要的服務、進行政策性干預和控制。由此可見,只有將人口與計劃生育規劃目標與年齡別生育率結合起來,才能為進一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奠定基礎。

預測過程


人口目標
人口目標
由於人口規劃是對現有人口條件下的人口發展目標的指導,因此在規劃目標人口中存在兩個部分,即人口目標的確定部分和不確定部分。人口目標的確定部分是指已經出生的人口群體,而不確定部分則是指未來將要出生的人口部分。對於確定人口部分對未來人口規劃目標的影響可以通過存活分析來確定,而對於不確定部分的分析和研究則相對比較複雜,它不僅涉及到對不確定部分進行對應目標的分解,還涉及到出生人口預測問題。通過出生人口預測將育齡婦女的年齡別生育率與人口規劃目標聯繫在一起。

預測結果


“十一五”人口目標
“十一五”人口目標
本項研究試圖人口普查數據為基礎,將人口分析方法與遺傳優化建模方法相結合對人口規劃和計劃生育目標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具體可行性進行分析方法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包括人口預測、人口規劃目標的分解和根據出生人口目標運用遺傳演演算法優化求解與之相對應的年齡別生育率等,最後根據年齡別生育率確定計劃生育人口與服務目標。在上述幾個部分中,人口預測模型主要解決解決各年度育齡婦女年齡結構問題;人口規劃目標的分解是對現有目標不確定部分按時間序列分解。而通過遺傳演演算法得到年齡別生育率和育齡婦女年齡結構相結合可以建立年齡別生育率與規劃目標出生人口數之間的相互關係;將規劃出生人口數與模型預測出生人口相結合得到遺傳演演算法評估函數,解決遺傳演演算法的目標優化問題,通過評估函數篩選得到最優年齡別生育率。根據對應的年齡別生育率預計相應的採取計劃生育措施的育齡婦女人數與結構。簡而言之,其具體計算步驟包括:對現有人口進行存活分析、人口規劃目標設定與分解、基於遺傳演演算法年齡別生育率優化模型建立和育齡婦女計劃生育目標的確立四部分。

未來目標


中國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二00六——二0二0年)》,其在人口與健康領域確定的發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數量,提高出生人口質量。重點發展生育監測、生殖健康等關鍵技術,開發系列生殖醫藥、器械和保健產品,為人口數量控制在十五億以內、出生缺陷率低於百分之三提供有效科技保障。
另三個發展思路包括: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堅持預防為主、促進健康和防治疾病結合。研究預防和早期診斷關鍵技術,顯著提高重大疾病診斷和防治能力;加強中醫藥繼承和創新,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以中醫藥理論傳承和發展為基礎,通過技術創新與多學科融合,豐富和發展中醫藥理論,構建適合中醫藥特點的技術方法和標準規範體系,提高臨床療效,促進中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研製重大新葯和先進醫療設備。攻克新葯、大型醫療器械、醫用材料和釋葯系統創製關鍵技術,加快建立並完善國家醫藥創製技術平台,推進重大新葯和醫療器械的自主創新。
這份將對中國未來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規劃綱要稱,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強有力支撐。為此,該綱要還將“安全避孕節育與出生缺陷防治”、“心腦血管病腫瘤等重大非傳染疾病防治”、“城鄉社區常見多發病防治”、“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先進醫療設備與生物醫用材料”等,確定為人口與健康領域科技發展的優先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