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屯鄉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下轄鄉

關屯鄉是安徽省潁上縣轄鄉,於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正式成立,瀕臨淮河,東依半崗鎮,北靠潤河鎮,西南與六安市霍邱縣隔河相望。面積59平方公里,耕地39746畝,轄7個行政村(由原14個行政村合併而成),199個生產組,88個自然庄。全鄉住戶8300餘戶,人口32216餘人,主要民族有漢族和回族

歷史沿革


安徽省潁上縣關屯鄉古時有“關州市”之稱,是兵家戰略要地。古時黃巢起義時曾在此“屯兵”數十萬,現在還留有兵營古井數口,後人據此把此地稱為“關屯”;著名歷史遺跡有傳說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住過的“清涼寺”及其放馬飲水的“歪歪井”等。關屯鄉人民勤勞樸實、敦厚正直、勇敢淳樸、熱情好客,具有典型的“淮北漢子”、“江淮淑女”的秉性。

領導信息


書記:王培養
副書記、鄉長:王亞彬
副書記、人大主席:王懷連
副書記、紀委書記:馬仲成
黨政辦主任:劉星

經濟發展


關屯鄉地處沿淮行蓄洪區,著名的淮河防洪工程——臨淮崗北副壩穿境而過,該堤壩即是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結淮河兩岸人民的交通要道,它使淮河天塹變通途,更加擴展了關屯未來的發展空間。沿淮河東岸自北向南有著名的孔、王、李三灣和邱家湖。關屯鄉境內建有大小電力排灌站8座,總裝機1425千瓦,基本實現旱澇保收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逐步完善。全鄉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廣泛種植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玉米等多種農作物及各種蔬菜。行蓄洪區內有2萬餘畝天然草場,是發展循環養殖業的優質資源。
鄉黨委、政府立足於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種植業方面實施訂單農業,建萬畝優質小麥基地和無公害優質水稻基地,著力打造反季節蔬菜專業村,採取公司加農戶形式,發展有機農產品,培植專業市場;在養殖業方面,重點落實“十百千萬”工程,計劃在“淮河高科”項目基礎上建立10個規模養殖場,100個規模養殖戶,1000畝精養漁塘,10000頭黃牛。並注重落實循環經濟的科學發展觀,成立專業養殖協會,促進了全鄉農民增收,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關屯鄉地處偏僻,人多地少,工商業基礎相對薄弱,除糧食加工企業外,其它幾乎是空白,但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該鄉已制訂全鄉工業發展四年規劃,計劃通過招商引資等外引內聯方式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強力推進小集鎮開發建設,大力發展集市貿易,扶持個私工商業,搞活商貿流通。針對該鄉人多地少,剩餘勞動力較多的現狀,加大對勞務輸出工作的領導,使外出務工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途徑。據統計,全鄉外出勞動力達11000人,主要流入地為上海、北京、浙江,廣東等大城市,從事一產和三產等行業,由於他們勤勞樸實,團結守法,很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
關屯鄉成立較晚,基礎差,底子薄,在全縣範圍內屬欠發達鄉鎮,但鄉黨委、政府注重落實民生工程、注重發展科教文衛事業。目前全鄉落實農村低保補助900戶,五保補助564戶,並全部落實種養業補助扶持政策及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免除政策。目前該鄉有中學兩所,在校生1500餘人,教職工50餘人;小學13所,在校生4000餘人,教職工80餘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以上。全鄉建村衛生室14個,由香港農紅十字會援建的鄉衛生院成為鄉民參加合作醫療的定點醫院。

機構設置


目前,關屯鄉黨委書記、鄉長由何繼武同志擔任,兩名副書記分別由鄉人大主席姜傳義和鄉紀委書記何超宇同志擔任。機關下設黨政辦公室和經濟發展辦公室,事業單位設五站一所,即:財政所、農業綜合服務站、農村經濟與統計服務站、鄉鎮事務站、土地與村鎮建設服務站、計劃生育服務站,共有在職幹部45名。體現了‘小機構、大服務'的科學發展理念。當前,全鄉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經濟穩步發展,廣大幹群在鄉黨委書記、鄉長何繼武同志為班長的鄉黨委、政府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一致,凝心聚力,振奮精神,真抓實幹,正在為建設和諧,美好新關屯而不懈地努力奮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