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河鎮

湖北省麻城市下轄鎮

福田河鎮位於大別山南麓、舉水河正源,地處鄂豫皖三省結合部,106國道縱貫南北。全鎮版圖面積257.33平方公里,總人口51804人(2017年)。福田河鎮境內多丘陵、山地,土壤肥沃、氣候宜人。主產水稻、油菜、小麥。主要土特產有菊花、油茶青茶、蠶繭、板栗和黑山羊綠殼蛋等,尤其是菊花、黑山羊和油茶在全國享有盛名。

2019年9月24日,福田河鎮(麻城福白菊)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歷史沿革


鎮以河而得名。相傳,鎮東面河中亂石如斧,暴雨季節,流水擊石,響如雷霆,因名沸天河。昔日河上無橋,即使冰天雪地,行人也得赤腳過河,老幼病殘只好望天而哭,又名哭天河。後來一位道士設計並修建了一座橋,從此過往方便,遂訛傳為福田河。1958年設福田河公社,1987年設鎮。1996年,面積257平方千米,人口5.4萬人,轄37個行政村。
福田河鎮人文景觀
福田河鎮人文景觀
2004年,鎮政府駐鄭家垸,人口56446人,面積257.3平方千米,轄小界嶺、兩路口、三節街、杜家河、金家邊、張家垸、純陽山、油榨街、雙廟關、雙碾河、黃泥畈、楊家河、風簸山、王家山、下馬廟、磨石、旗杆店、椏楓樹、林家垸、大旗山、棗樹坪、楓樹廟、福田河、虎頭獅、趙彭沖、蘇木尖、燕窩地、甘家垸、仙羊岩、張店、太陽沖、松子嶺、成家垸、三里畈、土門坳、蔡家寨、護兒山37個行政村。
鄂豫皖邊界地區,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由紅四軍、紅二十軍組成)的誕生地。第一次國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這裡的工農群眾,掀起過轟轟烈烈地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鬥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后,中國共產黨又在這裡領導了多次起義。從起義中誕生的工農武裝,就是紅四軍方面軍的前身。而紅四方面軍的主力部隊——紅四軍則是在福田河鎮舉旗成立的,故此,《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一書記載:湖北麻城縣福田河鎮是紅四軍的誕生地。
1927年11月,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兩縣農民成功地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農民武裝起義——黃麻起義,並將起義武裝組成為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由潘忠汝任總指揮,戴克敏任黨代表,吳光浩、劉光烈任副總指揮。這支部隊,在戰鬥中迅速成長壯大,其名稱先後改為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工農革命軍第十一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1931年1月中旬,紅一軍在向東轉移途中,與長期戰鬥在大別山地區的紅十五軍在河南商城長竹園會合,隨即開往福田河鎮,遵照黨中央指示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以中央派來的曠繼勛、余篤三分任軍長和政治委員,徐向前任參謀長,曹大駿任政治部主任。紅一軍第一師與紅十五軍第一團合編為第十師。師長蔡申熙,政治委員陳奇,副師長劉英,下轄第二十八團、第二十九團、第三十團。紅一軍第二師與紅十五軍第三團合編為第十一師。師長許繼慎,政治委員龐永俊,下轄第三十一團、第三十二團、第三十三團。活動於皖西之紅一軍第三師第七團改為軍屬獨立團。全軍約一萬二千五百餘人。
1931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湖北黃安縣七里坪成立,紅四軍軍部改為方面軍總部,下轄第四軍和第二十五軍。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政治部主任劉士奇,兵力近三萬人。方面軍成立后,依託鄂、豫、皖根據地,主動向敵發動進攻,先後取得了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等戰役的巨大勝利,使紅四方面軍和鄂豫皖根據地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1937年8月,紅四方面軍之第四軍、第三十一軍及總指揮部一部在陝西省三原縣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二九師。解放戰爭中,又定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重要戰鬥部隊,為解放全中國,建設新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福田河鎮誕生的紅四軍,以及後來的紅四方面軍,都是中國共產黨締造的紅軍主力部隊。它從黃麻、商南、六霍起義起,粉碎敵人的多次“會剿”、“圍剿”,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一支僅有幾十人的游擊隊發展成為八萬餘人的正規紅軍。它堅持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創建了僅次於中央蘇區的鄂豫皖、川陝兩大革命根據地。它在土地革命、創造根據地、建立紅色政權、建設紅軍和革命戰爭實踐中,取得許多寶貴經驗,為黨和軍隊培養和造就了大批領導骨幹,光1955年授銜的就有元帥1人,大將2人,上將14人,中將51人。它先後轉戰於湖北、河南、安徽、陝西、四川、西康、青海、甘肅、寧夏等省,殲敵三十餘萬。它在長征途中,有力策應了紅一、二方面軍的戰略轉移,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北上,為鞏固和發展陝甘寧根據地,促進“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實現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58年設福田河公社,1987年設鎮。位於市境北部,距市府40公里。鄉鎮企業以生產鑄件、液壓元件、玻璃纖維為主。農業以水稻、小麥、花生、油菜種植為主。鎮辦企業生產的高錳鋼鑄件銷往全國。
1997年被農業部評為“國家黑山羊純繁基地”;1998年被省政府列為“湖北省重點口子鎮”。該鎮企業發展迅速,以液壓氣動元件、礦山機械配件、菊花飲品為拳頭產品的企業已形成規模優勢。
全鎮工商業戶1300餘家,初具多功能、多層次多成份、開放型的市場網路。福田河鎮黨委、政府將以"興菊花大產業,建明星口子鎮"為發展主題,努力把福田河建成為大別山地區物資交流的中心鎮、城鎮建設的明星鎮。

地理環境


麻城市轄鎮。位於大別山南麓、舉水河正源,地處鄂豫皖三省結合部.面積257.3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9萬人(2016年)。轄3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鄭家垸。境內多丘陵、山地。106國道縱貫南北。

行政區劃


轄37個村委會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421181112200220小界嶺村
421181112201220兩路口村
421181112202220三節街村
421181112203220杜家河村
421181112204220金家邊村
421181112205220張家灣村
421181112206220純陽山村
421181112207220油榨街村
421181112208220雙廟關村
421181112209220雙碾河村
421181112210220黃泥畈村
421181112211220楊家河村
421181112212220風簸山村
421181112213220王家山村
421181112214220下馬廟村
421181112215220磨石村
421181112216220旗杆店村
421181112217122椏楓樹村
421181112218122林家灣村
421181112219220大旗山村
421181112220122棗樹坪村
421181112221220楓樹廟村
421181112222122福田河村
421181112223121虎頭獅村
421181112224220趙彭沖村
421181112225220蘇木尖村
421181112226122燕窩地村
421181112227122甘家灣村
421181112228220仙羊岩村
421181112229220張店村
421181112230220太陽沖村
421181112231220松子嶺村
421181112232220成家灣村
421181112233220三里畈村
421181112234220土門坳村
421181112235220蔡家寨村
421181112236220護兒山村

文化


名稱由來

福田河鎮
福田河鎮
福田河鎮,伴隨著華夏漫長的文明歲月,每一塊山、每一塊地無不浸滿著美麗動人的故事。福田河鎮,經歷著歷史輪迴的滄桑巨變,每一條河、每一道灣無不充滿著神奇美好的傳說。福田河鎮,椐民間傳說,昔日叫“哭天河”。相傳一千年多以前,大約在唐朝光景,在大別山中段南麓,有一隅群山環繞、水勢南流的肥沃之地,群丘疊翠,鳥鳴幽谷,泉響山澗,氣候宜人。一條寬闊的河流四季流淌,方圓百里的山民為了免受登山之累,逐漸聚居在兩河相匯的平川之上,風調雨順之年,帶來五穀豐登,民眾倒也豐衣足食。只是這裡常有山洪,十年五至。每次暴雨,山洪如猛獸,肆意沖毀房屋,捲走民財,哭天無應,使剛剛殷實的家庭剎那間一無所有。故眾稱旁居之河為“哭天河”。一日,河洪暫逝,無數山民恐河神再怒,在河邊一片沙田上焚香膜拜。煙霧繚繞間,只見來了兩人,一人袒乳露臍,手搖蒲扇,模樣古怪,另一人身著布衣,背負包裹,形似書生。搖扇怪人對書生說:“為民造福,你看如何?”書生點頭上前,對眾山民說:“諸位莫做無謂之舉,高築堤,牢壘岸,治住河水,可田中得食,食足福至也。”說罷手拾樹枝,在沙田上寫了一個大大的“福”字。“點金”之言,令眾人大悟,遂議築堤之策。紛議之間,但見搖扇怪人與書生已經涉河而過,飄然北去。或曰:此鍾離大仙和其徒呂純陽是也。於是眾人跪地伏拜,目送恩人。為感呂純陽點化之恩,遂改“哭天河”為“福田河鎮”,並沿用至今。

本地特產

福白菊
“麻城福白菊”已與浙江桐鄉杭白菊、江蘇鹽城白菊齊名,產業規模和產能為全國三大菊花基地之首。“麻城福白菊”主產於麻城市北部山區的以福田河鎮為中心的五個鄉鎮,其中福田河鎮為主產區。據《麻城縣誌》記載,早在公元997年就有種植,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種植栽培史。
全鎮常年種植的菊農12000餘戶,種植面積穩定在20000畝,菊花乾花產量2200噸。2007年、2008年兩個年度“麻城福白菊”系列產值分別達到1.17億元,1.02億元。農民菊花單項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該產業已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特產支柱產業。
“麻城福白菊”主產區的福田河鎮被譽為“中國菊花之鄉”。多年來,在市委、政府的扶持下,在相關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支持下,以福田河鎮府和“麻城市福白菊產業協會”為主體,在加快“麻城福白菊”產業發展和打造品牌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的項目建設,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課題,且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將品牌效應、科研成果、資源優勢極大地轉化為經濟優勢,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油茶
風簸山村的油茶基地,遍布風簸山村大大小小的山地,示範基地設在李家灣老窪山上齊家茶籽樹林里,交易中心設在老“風簸山小學”。在國家農業部、國家林業局、湖北省農業廳及麻城市市政府大好政策扶持下,在河南省商城縣長竹園鄉人民政府、安徽省金寨縣沙河鄉人民政府和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鎮人民政府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由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鎮風簸山村村委會組織茶油大戶、種植能手和茶油加工商、採購商聯合建立。基地聯合省內外投資商,引入先進的種植、保養和加工技術,使茶籽的產量和出油率都取得了增長,年均總交易量在800噸左右,成品已遠銷韓國和日本。

社會


鄉鎮建設

福田河鎮人文景觀
福田河鎮人文景觀
經濟發展辦公室:負責推進轄區城鄉一體化;負責轄區安全生產工作;福田河鎮承辦上級交辦的其負責轄區招商引資、對外開放及經濟工作;負他工作。責轄區產業規劃、管理、開發及科技發展工作。
社會事業與計劃生育辦公室:負責轄區教育、辦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公共衛生、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民政、救災、勞動與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等方面工作。
城鄉建設管理辦公室:負責轄區城鄉建設規劃境衛生、園林、綠化、環保依法進行管理和監、管理工作;負責轄區城鎮、交通、水利等基督;負責轄區防火、防災、防汛、防震等工作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負責對轄區市容、環;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財政所:負責轄區的財政收支、農村經營管理、稅務、物價等檢查、監督工作;負責轄區的、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的管理工作;監督檢查統計工作;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承辦上財經紀律執行情況等;協助有關部門開展工商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事業管理服務中心:負責轄區社區建設、管理協助上級部門管理轄區文化市場;負責轄區廣下崗失業人員管理和再就業項目工作,組織實等工作。
和服務工作;負責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的宣傳播電視宣傳事業建設工作、播放的安全管理工施勞動力預備培訓、富餘勞動力的轉崗培訓、組織、培訓工作;搜集整理民間文化遺產;開展勞動保障服務、統計調查工作;負責勞務輸出工作;做好實用人才資源統計、管理。

發展戰略

政策落實
一是落實政策。福田河鎮宣傳、落實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穩定農村基本經濟制度,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政務公開,加強對村民委員會的指導,提高、培育村民委員會自治能力。
促進發展
二是促進發展。福田河鎮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營造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加強農村市場監督,培育、提升市場功能,搞活市場流通,推廣農業技術,引導農民發展現代農業,調整產業結構,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
維護穩定
福田河鎮景觀
福田河鎮景觀
三是維護穩定。福田河鎮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緊緊圍繞實現和維護群眾利益開展工作,突出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加強和鞏固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對突發事件的預警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種應急機制,加強民事糾紛調解,化解農村社會矛盾,開展農村扶貧和社會救助,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加強管理
四是加強管理。加強民政、教育、科技、文化、衛生、計劃生育、安全生產、勞動保障和鄉村規劃等社會管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加強環境保護,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和農民生活質量。
提供服務
五是提供服務。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福田河鎮引導各類協會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充分發揮其作用,發展農村社會公益事業和集體公益事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公共產品,提供政策、科技、市場信息和社會救濟、救助服務,及時向上級黨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進一步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係。

教育事業

福田河鎮主要學校
麻城市福田河鎮雙廟關中學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鎮兩路口村小學
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鎮小界嶺小學福田河鎮梧崗中學
福田河鎮鎮中學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鎮磨石村中心小學

獲得榮譽


2021年4月28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2019年9月24日,福田河鎮(麻城福白菊)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