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從新》,十八卷,為清代流傳較廣的臨床實用本草,清代吳儀洛撰,成書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作品中載葯720餘種,按《本草綱目》分類方法排列每種葯述性味、主治、功用、辨偽、修治等。多結合作者經驗,並廣泛總結歷代醫家的臨床應用。對於同一藥物的不同品種也多區別其力量厚薄,性味優劣,指出功效上的差異。新增燕窩、冬蟲夏草、太子參、黨參、西洋參等常用藥。
《本草從新》
《本草從新》藥學著作。十八卷。清·吳儀洛撰。刊於1757年。作者認為
汪昂“不臨症而專信前人,雜揉諸說,無所折衷,未免有承誤之失”,故將
汪氏《
本草備要》重新修訂,保留其合理部分,增改其不足。並補充了一些《本草綱目》所未收載的藥物,故名《本草從新》。全書分類法參照《本草綱目》,共收藥物720種。較為簡明實用。現存幾十種清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本草從新》總為6卷,每卷又分上、中、下3卷,共計18卷。共收藥物670餘種,附葯210餘種(包括未單列條目者)。該書是在汪昂《本草備要》的基礎上加以重訂而成的藥物學著作。同時,對藥物的直偽和同一藥名而性味、功用所以不同,以及修治等,都一一述及。全書分類仿《本草綱目》,較為簡明實用。本書在近代
本草學著作中流傳較廣有一定學習和臨參考價值。
著作《成方切用》
吳儀洛(約1704—1766)字遵程,
澉浦人。秀才。先世藏書甚富,且多海內稀見醫書。幼習舉業,旁覽醫籍,后改研歧黃。曾游湖北、廣東、河北、河南等地,並留成四明(今
寧波)五載,入
天一閣苦讀醫籍,學業舉益精。行醫40年,名噪鄉里。著《本草從新》,對汪昂《本草備要》承誤之處,逐一增改,並補入藥草近300種,冬蟲夏草、太子參等葯,均系本書首載。註解藥性,頗多新見。《
成方切用》,錄時用之方1300餘首,闡釋方義,詳述加減。為醫家臨診所重;附《
勿葯元詮》74條,皆防病養生之言。《
傷寒分經》,詳註《
傷寒論》字句並闡其蘊義。另著有《一源必徹》、《四診須詳》、《雜症條律》、《女科宜今》及《
周易注》、《春秋傳義》等,然皆多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