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滿田

汪滿田

村名,汪滿田村為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西北方的一個文化古村,東與大谷運村接壤,南與考坑村、桂林鎮西坑村、雙河村交界,西、北與雙河口和上陽尖毗鄰。全村12個村民組,2005年底為586戶、1890人。其中有近300人居住在上葉祁和潘村宅自然村。亦有以“汪滿田”村名命名的地方茶葉,創建於上世紀90年代。

品牌汪滿田


名村簡介

汪滿田茶葉
汪滿田茶葉
“汪滿田”茶業有限公司創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是集茶葉生產、加工、貿易和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茶產業企業。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產茶之最縣”—歙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綠色食品茶基地13000畝,分佈在海拔700-1400米的黃山南麓峰巒疊翠中,位於黃山毛峰原產地域保護核心區;擁有佔地60畝、建地面積35000平方米的茶業科技苑和年產經典香茗超千噸的4條清潔化、自動化連續茶葉生產線;設備精良,管理嚴密,高科技、現代化的工藝流程,確保了產品的一流品質。2005年已通過國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汪滿田”茶場位於黃山歙縣,是本公司主要生產基地之一,也是黃山毛峰茶葉集團核心企業,地處海拔一千四百多公尺的黃山支脈南雲山一帶,是受國家保護的黃山毛峰原產地,茶園面積六萬餘畝,擁有精製加工廠房一萬多平方米。

銷售地區

“汪滿田”牌綠色食品茶,共有幾十個系列產品,上百種精美包裝;公司下設上海、北京、合肥、黃山四個分公司、32家“汪滿田茶莊”,產品已進入美國爾瑪、法國家樂福、泰國易初蓮花等十幾家國內外著名大超市、大賣場暢銷。

品牌系列產品

“汪滿田”牌黃山毛峰、安徽省著名商標“汪滿田牌”滴水香、傳統名產黃山銀鉤、歷史名茶大谷炒青系列茶葉,原產地域產品黃山貢菊等純天然農產品,“汪公牌"系列八寶茶、大麥茶

獲得榮譽

自2002年起在滬及長三角區域中國品牌茶市場中,“汪滿田”牌綠色食品茶連續六年在市場銷售額、佔有率名列第一,榮獲“六連冠”,被授予“上海快速消費市場領軍金品獎”。
自2002年起,本公司被先後列入安徽省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國綠色食品基地建設單位、國家科技部《黃山毛峰茶生產規程及質量安全示範》科研基地、中國商業品牌企業、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
“汪滿田”牌黃山毛峰,先後被評為“上海十佳茶葉品牌”、“安徽省十大茶葉品牌”,“汪滿田”是“安徽省著名商標”;2006年“汪滿田”牌黃山毛峰、滴水香榮獲“安徽省名牌農產品”,同年“汪滿田”牌黃山毛峰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

氣候條件

“汪滿田”沛現有綠色食品茶基地,地處海拔700至1400米的黃山南麓峰巒疊翠中,土壤肥沃,氣候濕潤,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瀰漫,四季百卉溢香,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地方。
產業發展戰略

品牌創始人

汪智利
汪智利
40多年前,汪智利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比較落後鄉村,由於家庭負擔比較重,初中未畢業的他變因為家庭生活壓力被迫輟學,輟學后想當兵的夢想又因為一次意外事故而破碎,就這樣汪智利跟著舅舅學了木匠。1985年,18歲的汪智利挑著木匠工具到上海打工,到了茶季,家裡的茶,總讓他帶到上海找小路。但是因為安徽黃山茶葉加工粗糙,包裝較差,在上海總是賣不上好價格,於是他便專心細緻地對上市的各地茶產品進行反覆品嘗比較,虛心求教於老茶商。經過幾年摸滾調研,天資聰穎的汪智利對茶葉的門道摸得一清二楚。於是決心放下木匠活專事茶葉計。
然而什麼事情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汪智利第一次從家鄉拉了一千多斤茶葉到上海來買時,便遇到了棘手的問題。因為事先答應幫忙的銷售的經理突然改變注意,只銷售了一點點。然後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還是把原先的茶葉都銷了出去。也正是這個事情,激發了汪智利投身商場的激情和鬥志。此後,每年茶季他先從家鄉收購茶葉,然後按照市場要求的品位,刻苦鑽研改進工藝進行再加工,賣上市場再比較、再改進、再提高。艱辛的付出,終被商家所叫好。汪智利在上海各茶葉市場的販銷量不斷增加,走上了“從小木匠到大茶商”的第一步。
隨後的10幾年,汪智利返鄉創辦了汪滿田茶場,註冊了“汪滿田”品牌,設計了新穎美觀的包裝,開設了茶莊,入資控股了上海群峰茶葉有限公司,把產品開始鋪向上海的主流超市和賣場。此後汪滿田茶葉的產供銷一體化路線形成並逐漸成熟,汪滿田的產品開始在市場走紅,品牌知名度逐漸提高,受到上海消費者的熱衷,憑藉精湛的製作工藝和獨到的包裝形象,汪滿田在上海有著忠誠度極高的消費群體。

徽州古村落


村內情況

汪滿田村為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溪頭鎮的一個行政村的村名,原為大谷運鄉的一個村,后大谷運鄉與原溪頭鎮合併成立新的溪頭鎮,汪滿田成為溪頭鎮的一個行政村。汪滿田村座落在溪頭鎮的西北方,東與大谷運村接壤,南與桃源村、西與桂林鎮西坑村、跳嶺村、上豐鄉交界。2008年由原汪滿田村和木嶺后村合併,成立新的汪滿田村。
布射河從汪滿田村中流過,保存完好的徽州古民居分佈於布射河兩岸,村莊布局像“┣”形。村口河壩上路邊有一株200多年的榧樹,1999年枯死,現重新栽下一株。村內河面上有上六家橋、祠堂橋、把下橋、松源橋和伴娘坑古石拱橋。從大谷運通往汪滿田的公路2000年開通。在村松源橋頭,有一座水口廟,原已倒塌,2005年按古修復。

地形概況

地處深山區,新安江二級支流布射河的源頭地區。山脈皆屬黃山余脈,其主幹來脈為湯嶺東支古黃孽山支脈(今屬黃山—大會山山脈),最高峰上陽尖(又名南雲山),海拔1402米,為本地方圓幾十里內除黃山外的最高峰。汪滿田一帶的高峰還有五龍過谷(1295米)、仙人石尖(1268米)、大腳山(1120米)、帽鷹尖(697.7米)、竦嶺尖(657米)、桃嶺(620米)、大山尖(633.8米)、烏龍尖(631.5米)等。

歷史沿革

1935年整頓行政區域,全縣划四個區。本地區劃屬一區,曄岔鄉,大谷運鄉、竦坑鄉、竦口鄉、大源鄉等。
1938,撤曄岔鄉改置溪頭鄉,駐地溪頭。
1939年,溪頭鄉、竦口鄉合併更名為大野鄉,駐地溪頭。大谷運鄉更名為仁里鄉,竦坑鄉更名寺坑鄉。
1940年,歙縣裁撤一區,本地區劃屬徽城鎮管轄。大野鄉移駐竦口,轄竦坑,大富,汪岔,曄岔,梓坑,藍田,溪頭,汪村諸保;仁里鄉轄大谷運,平安,半溪,汪滿田,松源,西坑,採石,跳嶺諸保;寺坑鄉轄坦頭,大源,上源,茶源,木坑,里竦坑,外竦坑,桃嶺諸保。
1941年,桂林,大野,仁里,寺坑,豐源鄉划屬岩寺區。
1942年8月,歙縣增設許村區,桂林、大野鄉合併為大桂鄉;仁里、寺坑鄉合併為鳳凰鄉,駐地地竦坑;豐源、許村鄉合併為豐村鄉,與黃山、川二鄉同隸許村區管轄。
1946年,恢復大野鄉建置,駐地溪頭。
1949年10月,撤銷鄉政權,設溪頭區,全縣位五,駐地溪頭。
1950年7月,歙縣第七區,駐地溪頭。包括黃村(老)鄉全部,北及東北包括大谷運(老)鄉全部及績溪縣大源、上源、茶源、洪坑、坦頭地域。
1952年6月,黃村(老)鄉黃村以外地域,附屬許村區,其他地域不變。
1955年12月,西部擴大到上豐、霞豐、溪源、跳石、王進坑五個(老)鄉及黃村(老)鄉黃村以外五個村地域。
1956年4月,東及東北部坦頭、大源(含上源、茶園、洪坑)兩個鄉,洪塘(含盈坑)、溪東、汪村、江村環四個選區地域划屬績溪縣
1956年11月,溪頭區轄四個鄉:溪頭、大谷運、黃村、上豐,駐地溪頭。
1958年10月,紅旗人民公社(九月十八日籌建時,稱汪滿田人民公社)。駐地汪滿田;西部上豐鄉全部劃出,成立上豐人民公社。
1959年1月—2月15日,設溪頭人民公社,俗稱大公社,駐地溪頭。溪頭區撤銷。
1961年7月20日,設中共溪頭區委員會(不設區公所),轄三個公社:溪頭、大谷運、黃村。駐地溪頭。
1963年7月10日,設溪頭區公所,轄四個公社:溪頭、大谷運、竦坑、黃村,駐地溪頭鄉。
1983年3月,溪頭區四個公社同時改鄉建置,即溪頭鄉、大谷運鄉、竦坑鄉、黃村鄉。區公所駐地溪頭。
1992年3月初,撤溪頭區。溪頭鄉、黃村鄉合併建立溪頭鎮,竦坑鄉併入大谷運鄉。
1993年9月,原黃村鄉地域自溪頭劃出,恢復黃村鄉建置。
2004年11月,大谷運鄉十個村的地域全部併入溪頭鎮,建立新的溪頭鎮,駐地溪頭,現溪頭鎮所轄16個行政村,即:平坦源、外竦坑、里竦坑、桃嶺、大谷運、雙河口,木嶺后、汪滿田、桃坑、考坑、溪頭、西坡、藍田、梓坑、曄岔、洪村口。自然村87個,其中藍田村至今已居1420多年。
2008年由原大谷運村與雙河口村合併,行政村名稱為大谷運村,全村總人口2600餘人,22個村民小組。

主要物產

汪滿田原為大谷運鄉的一個村,大谷運地區物產豐富。
大谷三寶
黃山綠牡丹
黃山綠牡丹
大谷運盛產優質茶葉,為黃山市最負盛名的名優茶產地,主要名茶有黃山毛峰、黃山銀鉤、黃山綠牡丹、海貝吐珠、錦上添花、滴水香等。
黃山毛峰: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大谷運為黃山毛峰核心產區之一,大谷運產的黃山毛峰為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的產品。
黃山銀鉤:因彎曲似鉤,毫白如銀而得名。黃山銀鉤1972年首創於歙縣大谷運鄉,是以毛峰之嫩度,炒青之製法,精采巧制而成的。在茶葉專家們的關心指導下,經過茶農的數年試製,千錘百鍊,才於1979年定型彎鉤狀,並定名為黃山銀鉤。黃山為地名,銀鉤指品質。黃山銀鉤主要產地在大谷運鄉的雙河口村和木嶺后村。這兩個地方所產的銀鉤稱道地銀鉤。茶園多分佈在黃山山脈的深山茂林幽谷之中,土壤氣候,得天獨厚。黃山銀鉤是用茶樹良種“滴水香”採制而成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經過精心製作,成茶品質獨樹一幟。外形纖嫩鉤曲,色澤黃綠油潤,高香持久,味濃鮮醇,回味甘甜,湯色碧綠明亮,葉底完整。
汪滿田牌茶葉
汪滿田牌茶葉
黃山綠牡丹:為創新名茶,屬綠茶類,創製於1986年,主產區位於歙縣東鄉大谷運的黃音坑、上陽尖、仙人石一帶。歙縣優越的生態環境和特殊的精湛加工技術,造就了綠牡丹茶的色、香、味、型,是深受遊客喜愛的茶葉品種。黃山綠牡丹茶採制技術要求較嚴格,做到“三定”“六不採”:即定高山名鎲,定不施化肥、農藥,定滴水香優良品種。病蟲為害和受傷芽葉不採,對夾葉和魚葉不採,露水葉不採,紫色葉不採,瘦弱葉芽不採,不合標準的芽葉不採境和特殊的精湛加工技術,造就了綠牡丹茶的色、。採回后,當天製作。黃山綠牡丹茶的質量標準,要求一芽一葉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勻整齊,圓而扁平、白毫顯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徑約5.5公分,花蒂直徑約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徵是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上等的綠牡丹茶呈花朵狀,一芽一葉初展,花瓣排列勻齊,圓而扁平,白毫顯露,峰苗完整。沖泡后,那一股股帶熟板栗香氣的茶香撲鼻而來,杯中花茶或懸或沉,茶尖茶芽徐徐舒展,猶如一朵盛開的綠色牡丹。細品一口,頓覺清香綿綿,回味甜潤悠長。專家說道:“黃山綠牡丹,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開湯后如盛開的牡丹花,既是飲用上茗,又可藝術欣賞,為茶中一創新。”
汪滿田村人汪智利創立了“汪滿田”茶葉品牌,汪滿田牌系列名茶風靡上海灘,為中國名牌農產品,綠色食品。

汪滿田村姓氏

汪滿田主姓汪,客姓葉、程。汪氏系出平陽郡,汪華七子爽公派。婺源大畈、金鍋嶺三支派。首遷祖,婺源大畈支汪亨。於南宋紹定三年(1230)輾轉流客汪滿田,依附於村中程姓。相處半年,程姓主人見其雖落魄,依然表正形端,辭嚴法肅,便以女嫁之,生誠讓、誠正二子,乃家於汪滿田。亨傳四世,子孫即盛。“不意福建賊 夜潛至,遭殺殆盡,(僅存)大貴、大富、大中三公”。其後或他遷,或數代單傳,又經太平國天國兵燹現已支弱族衰。汪亨子孫建祠:“竹林堂”。從汪滿田八世始用輪祚排行字。“惟永得良,文天長老,汝宗啟福,明智國昌”。民國初又以宗祠楹聯作為續排行字:“親順承綱嗣續象賢垂世訓,端嚴律品慎修作對振家聲。”現已衍至“承”字,前後計傳二十五世。二遷祖:婺源大畈支汪奴,又名應奴,後人嫌“奴”字不雅,改為“臚”,字殿傳。其父潤一,字陽,為宦泉川,時值“海賊叛作,遭難散逸,潛歸新安‘於元大德四年(1300)投奔同宗支派汪亨遷入汪滿田,初靠傭工和為人殮屍度日。奴生七子:伯千、伯一、伯二、伯三、伯樂、伯久、伯古。六與七子無嗣,長二四亦再傳而無聞,惟伯二、伯樂衍族。伯樂傳六世回祖遷今黃村的舊宅開族。七世大關亦外遷,伯樂支遂在村中絕。伯二支傳八世即在村中衍成大族,成為今日汪滿田之主體。光族者主要是僧保一支,自僧保父汪其葉至汪添祿曾演繹出當時名動徽郡的“七代同居”佳話。汪添祿支因“七世同居”之彰,而名宗祠“雍睦堂”,后擴建為總祠。該支改稱“老屋下派”。雍睦堂分支有:敦睦堂,奉汪正元為支祖。正元傳二世永煜、永炤、永、永、永煇,分立五房。三房永 支六子:良培、良、良、良塏、良,世稱六家。敦睦堂分支出漢虎(一說作火)堂,奉永 為支祖,後世又分出上六家、下六家,及中橋頭廳上派等。“六家派”為汪奴派下最盛派。(按永、良、德、光、大皆排行宮,數字指排行人數)。後世分支堂有:端五堂:奉添襯為支祖,添襯傳二世:正恆、正愷、正恬、正惇、正 分立上五家。德懋堂:奉汪正茂為支祖,後分析柏枝園派。五慶堂:原為汪文彬拾皇稅銀不昧,縣令贊助在歙城開設之葯堂名,子孫為榮寵,而襲為支堂名。此外尚有汪尚壽創立之繼述堂,文槐、文桂、文林等後裔分支之德盛堂;及六家長房之後亦以葯堂名支堂的嘉會堂等。雍睦堂輪祚排行字,自汪奴九世始用:“伏添尚玄正,文永良德光”。后因避康熙帝玄燁之諱,改“玄”為“元”。自十九世始改用績溪曹作舟所撰宗祠楹聯作續排行字:“大啟芳徽在篤倫常昭祖訓,高懷善慶惟敦道義紹家修”。現已衍至“昭”字,前後計傳27世。三遷祖:金鍋嶺上門支派汪宏富,曾承祧梓坑葉氏娘舅,因在葉祠梁頭暗刻汪字,被令回宗,羞於歸里,於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遷入汪滿田,先借住一過間樓下,後人遂稱“樓下派”。開族后,子孫代漸興旺,建祠:德慶堂。自宏富三世始用輪祚排行字:“積滿萬正時,啟嘉承天益”。后祧神主以新編宗祠楹聯作續排行字:“日永朝宗,蔚起文光延世德,家余善慶,恆昭秩序重倫常”。現已衍至“宗”字,先後計傳十六世。“雍睦堂”基本保存完好,祠堂內開設合作商店;“德慶堂”只存大門門棱,內部結構腐爛倒塌,其餘支祠全部蕩然無存。

民俗活動

保熟節:每年農曆六月初十,汪滿田各家各戶都要用麵粉和米粉製成“苞蘆穗形糕”及圓形、三叉開淡、咸、甜包,作供到土地廟、社公廟、自家田地里祭拜,祈保五穀大熟,供祭后將麵包、米粉糕遍飪親友以散福。為每年必不少的節日,親友好友歡聚一堂。
汪滿田嬉魚燈
汪滿田嬉魚燈
魚燈會:汪滿田村在西山降有一大石塔平滑如境,雲此乃“火境”。村中火燒屋之禍根。需以水克火。在清光緒初,因信形象言,遂以五個祠堂興五個“魚燈會”,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六夜,合族男丁抬魚燈游村。魚燈以竹為架,棉紙糊,彩繪魚鱗,頭有“王字”,嘴有雙須,並裝有流星噴管。大的長約七米、五節,高三米多,內點臘燭百餘支,每燈有二十多人抬,此外尚有小魚燈,及其它動物形象小燈和花燈無數,由兒童提游。游燈時,宗祠的魚燈先向前,其餘魚會燈再跟上,每個魚會魚燈前由松明照亮,一盞菜刀型大扁燈在前開路,燈三面寫“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後面是兩頭獅子,邊走邊舞。獅後面是大鑼大鼓,再後面是花燈、魚燈、五穀燈,每盞大魚燈后皆有細鑼細鼓助威,最後是兒童提各式小燈跟隨。一路鞭炮齊鳴,鼓樂喧天。每盞魚燈經過宗祠均要對祠堂門點頭擺尾三次,行至柏枝園坦上,魚燈要依次打轉,舞蹈,謂之“灘花”,喻於打子,兆村族丁旺。魚燈游村數轉,最後出村口,神廟,返回祠堂滅燭放置,然後鑼鼓開台,演戲酬神。到正月十六晚,所有魚燈都要游到村后的小山墩上,將魚頭對著西山降的“火鏡”,搖頭擺尾,此乃魚燈最後的高潮,在墩上面對“火鏡”鞠躬,懇請來所“平平安安、年年有餘”。每年的魚燈花費在數千元以上,均為村民自願捐款。娶新婦之家更自願另出錢為本祠堂魚燈點燭,並宴請抬魚燈者,冀新婦早生貴子,生子之家又買燭點燈還願。魚燈活動在1964年終因倡導破除迷信停止,1979年恢復沿續至今。近兩年,木嶺后村汪氏在山上也嬉魚燈。常住在上中祈的汪氏將魚燈嬉到溪頭。1988年3月4日,汪滿田魚燈參加縣民間藝術節調演,獲大獎。2005年10月,參加黃山市國際旅遊節暨歙縣民俗文化節活動,獲“最佳表演獎”。
汪滿田在清光緒末配合元霄節鬧魚燈和社祭興辦了京劇團,有演員50多人,演出《打金枝》、《黃鶴樓》、《空城計》等劇目二十多出。60年代后增演黃梅戲、現代戲,90年代停演。

革命老區

汪滿田在歷史上為保、鄉、公社所在地。革命戰爭時期,是皖南遊擊隊的根據地。1945年10月,皖南遊擊隊將游擊區擴大到汪滿田一帶,中心縣委游擊隊先後落腳在葉元良家及竹嶺汪永進家。1947年10月,皖南地委遷到汪滿田,臨時建立了黃東委。1948年5月初,在汪滿田正式成立中共黃東工委,同時成立並隸屬黃東工委歙績、旌績、歙太三個工委。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中共黃東工委批准在汪滿田建立新民鄉,俗稱游擊區民主革命鄉政府。1952年6月汪滿田鄉是溪頭區十三個鄉政府之一。1955年6月,溪頭區所轄18個鄉有汪滿田鄉。1958年10月,大谷運、溪頭、黃村三個鄉十四個高級農級社合併成立為汪滿田人民公社;1959年2月改稱紅旗人民公社,駐地溪頭,此後汪滿田一直為村委會駐地。
1934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一九師北上抗日先遣隊第三團在汪滿西山降與國民黨補一旅遭遇,血戰一天,團長王青山以下十八人當即陣亡,轉移途中又有9名重傷員犧牲。犧牲的紅軍烈士被當地群眾就地掩埋。史稱“西山降血戰”。2005年8月,經縣政府批准,汪滿田村在松源橋頭建立《紅軍革命烈士紀念碑》。2006年3月又被批准為縣級文保單位。
1938年6月中旬,歙縣東北鄉武工隊在汪滿田破獲國民黨特務隊一個,為首者汪雲贊、汪徽信、汪芸志。
1948年4月18日,中共皖南地委在竹嶺召開地委擴大會議,史稱“汪滿田會議”。與會幹部、警衛部隊及地方武裝共800多人。確定了鞏固老區,發展新區,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準備基地任務等。決定建立皖浙贛工委、黃東工委、皖贛工委、黃西工委、皖浙工委、蘇浙皖工委。
1948年11月13日,吳文瑞、王保實、陳洪率原黃東大隊二連和地委警衛連一個排,度120多人搶,攻打黃村碉堡后回竹嶺駐地宿營,由於叛徒江受盛(綽號小羅漢),國民黨特務汪徽倍、汪運東等告密並帶領保四團和縣武裝500多人進剿竹嶺,凌晨包圍了游擊隊宿營地。經激烈的突圍戰,擊斃保四團8人,擊傷9人。游擊隊6人犧牲,3人受傷,最後突圍成功。國民黨軍隊燒毀了葉元良房屋無功而返。在戰鬥中,我軍排長汪金?(音lou3,門裡一個犬字)、事務長鮑水生、戰士程根水、洪觀定、史江等6同志壯烈犧牲。為撫慰英靈,歙縣人民政府於1982年11月建立烈士紀念碑。
1949年3月,中共皖南地委書記胡明、皖南部隊司令員熊兆仁在汪滿田主持召開群眾大會,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勢,指出解放大軍很快就要過江,皖南全境解放在即,號召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入到迎接解放大軍的革命高潮中去。與會五、六百名民兵、群眾無不歡欣鼓舞。
汪運東:綽號爛腳東水泄不通滿田人,1948年帶國民黨保四團燒葉元良房舍,同年處決於績溪縣金坑。
汪徽信:汪滿田人,特務。1948年帶國民黨保四團進剿竹嶺游擊隊駐地。同年被處決於界牌塢尖。
汪啟祈,又名紅祺、老三,汪滿田人,保長,向國民黨告密抄游擊隊軍糧,1948年處決於汪滿田。
程發林,又名周治,跳嶺人,保長,1951年4月在汪滿田鎮壓。

汪滿田村人物

汪玄鏗:汪滿田人,商於蕪湖,以販豬起家,后與人合夥經營窯業巨富。某日,見一落泊書生坐其門前井欄上落淚,詢之告:姓張名廷玉,相城人氏,不容於兄嫂,無家可歸。憐而收留,使其於二子讀書。數年後,助其盤纏令考,競中進士,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深得雍正、乾隆二帝寵信,一直感念受資助之恩。值玄鏗壽誕,張遷玉奏請乾隆帝御書“瀛州仙侶”四字,製成壽匾送至汪府。后玄鏗將此匾運回故鄉,懸掛於汪滿田“上五家”老屋正堂(惜斯屋與匾毀於1957年生產隊茶廠火災)。
汪文彬:在村下馬頸看水,拾得一包袱,內有縣衙皇糧稅冊一本,紋銀二百兩,就坐等失主。果見一人驚惶奔至,詢至失主也,迎至家中,文彬舉包袱還之。失主欲分銀酬謝,不受。失主至縣即稟其事於縣令。縣令讚嘆不已,遂於郡城開辦“五慶堂”藥店,招文彬經理之,人聞其義,競相光顧,生意十分興隆。後人沐德,遂以“五慶堂”名其宗族支堂。
畫家汪慎生
畫家汪慎生
汪溶:字慎生,號滿川村人,汪滿田人,出生於蘭溪縣,自學繪畫。民國23年起先後住北平京華美專、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系、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教席。1954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1957年任北京中國畫院委員會委員、畫師。為中國美術協會會員。有《汪慎生畫輯》、《中國書畫》以及《黃山雁盪紀游冊》行世。1956的夏,周恩來總理曾攜其作品赴亞非訪問,作為國家禮品贈送國際友人。《毛澤東故居藏書畫家贈品集》收有他的《四季長春圖》、《花鳥圖》和他與齊白石等人合作的《百花齊放圖》、《普天同慶圖》、《群芳介壽圖》等。隕於1972年。
汪象山:父親汪作霖是清末秀才。本人歷任村董事,為人排解憂,地方威望極隆,鄉人敬稱其曰老象。1945年,中共皖南地委領導人胡明數次慕名造訪,相見恨晚,慨然參加革命工作,並送子汪在達參軍。1947年10月,組織群眾堅壁軍糧。保四團至,捆綁吊打,繩索吊斷,終不吐實,軍糧得以保全。解放后,積極參加土改,當選項為農民代表,被定為民主人士。參加一至七屆歙縣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及歙縣一屆人代會。1951年,出任溪頭區臨時法庭審判員。1960年逝世。
汪啟疆:汪滿田人,1944年任安徽省政府參議員,歷任徽州中學校長,國民黨徽州中區黨部書記,上海中法國工學院訓育主任、教授。
程富金:1938年出生於汪滿田,自幼喪父。8歲就讀於汪滿田小學,15歲考入歙縣中學,17歲因家庭經濟困難,輟學務家。任汪滿田鄉政府民政副主任,並創辦全鄉第一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3月由汪滿田鄉政府推薦提干脫產,任縣農業局茶葉輔導員。197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56年3月起至1998年4月,先後在本縣和旌德縣工作,1982年被評為第一批農藝師技術職稱。先後任岩寺區委副書記、區長,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黨組副書記縣人大黨委主任,並任人大黨委會機關黨組書記等職。公務之餘,多所著述。曾先後出版著作17部。其中有的著作被譯成英文,在海外出版發行。現為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安徽分會會員,安徽科普作家協會理事,安徽省少年兒童文藝家協會理事,安徽民俗學會理事。是省第六屆、第八屆人大代表,黃山市第一、第二、第三屆人大代表和黨代會代表。在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期間,榮獲全國優秀信訪工作者稱號。
茶葉專家汪芳生
茶葉專家汪芳生
汪芳生:著名茶葉專家。汪芳生曾經榮獲國內及國際56項大獎,擁有30多個專利,入選世界名人錄,更因為他發明的奇茶給貧困山區茶農開闢了一條脫貧致富的財源。汪芳生出生在一個茶葉世家,從茶校畢業后,歷經幾十年的茶葉生產、收購、管理、試驗等艱苦磨練,成長為一名茶葉科技行家。汪芳生在做好數十年的茶葉第一線生產、科研、審評、收購的工作之餘,廣泛彙集了中外有關茶葉資料精華,總結了祖上傳下來五代茶業工作經驗幾十年如一日潛心鑽研,致力開展茶葉的科技創研工作。1986年,在傳統制茶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在景物造型上實現科技創新和突破,終於發明了“黃山綠牡丹”奇特名茶。此後又發明了錦上添花、龍鳳戲珠等80多種奇茶,先後獲獎60多次,其中“黃山綠牡丹”等奪得國際金獎,有4個新品種被國際評為“國際名茶”。研製出“黃山綠牡丹”后,汪芳生立即深入貧困山區,先後舉辦各類培訓班300多場,培訓5萬人次。由於工藝造型茶加工附加值高,暢銷國內外,其製作技術很快輻射到福建、江西、浙江等全國6省300多個市縣,年創經濟效益1億多元,香港一家媒體為此驚嘆“黃山奇茶魔術年賺逾億”。有許多國外的茶葉經銷商花百萬巨款要購買他的奇茶代理權,都被他婉拒,其中原因之一:為了黃山名茶的聲譽和黃山茶農的利益。
汪智利:1967年1月出生於汪滿田。就讀於汪滿田小學和大谷運中學。1985年,挑著木匠擔隻身闖上海謀生。1987年,在家鄉採購一龍溪車茶葉、筍乾運往上海,初戰告捷。1994年在家鄉建立後方茶葉生產基地,開設“汪滿田茶場”,創出《汪滿田牌》“滴水香”系列茶葉。1997,所創系列綠茶已達11個品種,並經中國茶葉研究所批准,准予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當年打入上海著名的聯華超市。1998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第19號公告顯示,“汪滿田牌”茶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評為安徽省綠色食品先進單位。在第八屆國際西湖、北京鬥茶會上,“綠玉蘭”茶獲創新獎第一名。先後獲“歙縣信得過企業”、“黃山市民營企業50強”榮譽。個人獲團省委、省科技廳授予“安徽省傑出青年星火帶頭人”稱號。現“汪滿田牌”三大系列一百多個品種。1999年,兼并上海百年茶莊字呈“群峰茶葉店”,改製為“上海群峰茶葉有限公司”自任總經理,擁有員工100餘人,其中40%為上海人。茶葉進入上海五大超市。2002年,出任“黃山市茶葉商會”(設上海)會長、黃山“毛峰集團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2005年春,企業進入縣開發區,購置40畝土地,擴大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