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集鄉
韓家集鄉
韓家集鎮地處甘肅省會寧縣城北部59公里,位於東經103°2′27″—105°16′28″和北緯35°48′19″—35°57′44″之間,東接大溝鄉,南連八里灣、王家廟,西鄰甘溝驛,北靠四房吳鄉。現下轄8個村民委員會,7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144人。總流域面積172.2平方公里。韓家集鄉共有黨支部10個,黨員471人。鄉人民政府駐董家坡。鄉土辦學出名,學成工作者遍及各地。
1954年設韓家集區,1958年設立韓集公社,1983年改韓家集鄉。1996年,面積188.7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韓家集、苟家峴、曹家嘴、雲台山、枝高、谷地場、東西坡、周家灣、袁家嘴、楊家灣、袁家坪11個行政村。
韓家集鎮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形態,山勢起伏緩慢,山、河皆為南北走向,海拔平均在1900米以上,最低海拔1704米,最高海拔2106米,以張家梁、楊柳曲梁、天台堡梁、袁家咀梁、中夾雲台川、苟峴、韓集、曹咀川、袁咀川、成四山夾三川的地行,組成了占韓家集鄉1/2面積的袁咀河流域。土壤為黃綿土類和黑壚土類,土體比較均勻,耕層可形成一定的結構,疏鬆、透氣性能好,可蓄一定的水分和肥料,質地適中,土性綿軟,耕性良好,有機質含量較少,適應於各類作物生長,尤其以小麥長勢極為良好,有“米糧川”之稱。氣候類型屬於溫帶內陸季風性氣候,空氣中水分較少,降水少而不勻,年平均降水量在300毫米左右,且變化較大,豐水年可達400毫米以上,旱年則不足200毫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蒸發量大,植物生長期較長,一年一熟。耕地面積90396畝,其中梯田30900畝,林地6800畝。在退耕還林中栽樹最多。
牛養殖場
韓家集鄉袁咀大橋
1、張朝選(1890—1960)韓家集鄉袁家嘴行政村人。民國18年(1929年)赴日本留學,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回國後任民國政府財政部專員,抗日戰爭時期任四川省涪陵市銀行主任。1960年病故涪陵。
2、韓國士(1894—1939)字志先,今韓家集鄉袁家嘴行政村人。北京中國大學政治經濟系畢業。民國3年(1914年)在甘肅省政法學校(蘭州大學前身)讀書時,痛恨權奸,聯合蘭州各校師生上書彈劾貪污公款的甘肅省財政廳廳長,因省長袒護未能奏效,反遭緝捕。后潛往北京考入中國大學,聯合甘肅旅京人士上書北洋政府,呈述甘人痛苦,並再次彈劾,終將貪官解職。民國8年(1919年),在京參加“五四”運動,曾被當局拘禁。民國9年(1920年)中國大學畢業后,歷任國民革命軍15路軍72師2旅少校軍法主任、陝軍新編第13師上校參謀、甘肅省立第一中學教務長、甘肅蘭山道講習所籌備主任、甘肅省政府參議、會寧枝陽小學校長等職。民國28年(1939年)病逝家中。
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