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北方明珠的結果 展開

北方明珠

北方明珠

大連市,別稱濱城,是遼寧省地級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國務院批複確定的中國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7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12573.8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88.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95.2萬人,戶籍城鎮人口428.54萬人,城鎮化率72%。

大連地處遼東半島南端、黃渤海交界處,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重要的港口、貿易、工業、旅遊城市。基本地貌為中央高,向東西兩側階梯狀降低;地處北半球的暖溫帶、亞歐大陸的東岸,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大連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大連地區就得到了開發。全國解放戰爭時期,旅大金地區為蘇軍軍管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特殊解放區,置旅大行政公署。1953年3月,改中央直轄市。1981年2月,改稱大連市。1985年起,實行計劃單列,同年7月國務院賦予大連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201徠9年,大連市地區生產總值700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5%。

2020年4月,入選“2020全球避暑名城榜”。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

大連別稱


早在六干余年前的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祖先就開發了大連地區。除從事漁獵外,已開始了原始農業和飼養家畜活動。新石器時代遺址幾乎遍布全市各地。長海縣廣鹿島小朱山等地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物證明:小朱山下層文化類型與瀋陽新樂下層文化類型相近,距今六千餘年,是大連地區目前發現最早的原始文化。
大連地區的原始文化與仰韶大汶口、龍山文化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同時也有大連地區先民們創造性特徵。如金州望海堝、庄河市尖山鄉等遺址出土的陶器,是先燒制后彩繪的,並出現了紅、黃、白三種顏色的幾何圖案,是具有大連地方特徵的一種彩繪陶器。在大連地區各處發現的大小石棚,是新石器時期人們舉行祭祀等活動的場所。大約在這時,大連地區已處於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階段。旅順於家砣頭墓地出土的銅鏃、銅魚鉤,羊頭窪出土的銅片,屬於商周時期文化,證明大連地區在距今三千年左右,已進入青銅時代。旅順羊頭窪、甘井子區雙台溝,金州亮甲店等地墓葬出土的曲刃青銅短劍,通稱青銅短劍墓,相當於西周末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

大連歷史


戰國末期,大連地區屬於燕國的遼東郡。秦國於公元前222年滅燕,大連地區屬其遼東郡轄區,郡治襄平(今遼陽)。
公元前206年,劉邦滅秦建漢。大連地區仍屬遼東郡。漢武帝元封初年(約公元前109--108年),開闢了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朝鮮半島間的航線。當時大連地區沿岸幾處,尤其是旅順口(時名沓津)是往來船隻的重要停泊港。旅順牧羊城,就是這一時期修築的一座重要的海防城堡。公元前107年(武帝元封四年),於遼東郡設十八縣,其中的沓氏,又稱沓縣,即今金州和大連市區境;文縣,即今瓦房店市境。東漢時,由於人口減少,縣治由十八個壓縮為十一個。但沓氏、文縣仍保留著,說明這一地區的重要,同時也說明這裡人口還是較稠密的。迄今已發現的漢城遺址主要有:旅順口的牧羊城、大潘家城、南鴉鸕嘴城;金州的大嶺屯城、馬圈子城;新金縣的張店城、長海縣的朱家屯城。大連地區還有居民集聚地留下來的十餘處大型漢墓遺址。
公元265年,司馬氏廢魏帝建晉朝,史稱西晉。當時的大連地區大部屬平州遼東國的汶縣和北豐縣,小部屬西安平。公元404年,高句驪佔領遼東。金州的卑沙城,瓦房店市的龍潭山城,庄河市的城山城以及新金縣的魏霸山城(吳姑城)等,均為高句驪時期的遺址。
公元612一614年間,隋曾三次東征高麗以收復遼東。大連地區或成為隋軍進軍的重要路線之一,或成為兩軍爭奪的重要戰場。公元618年,唐朝取代隋朝,唐太宗時繼續東征高麗,大連仍是唐水軍的進軍要衝。公元668年12月,置安東都護府。大連地區初隸安東都護府積利州(今蓋縣一帶),後於公元761年廢府改隸平盧淄青節度,治青州(今山東益都)。
公元918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佔領遼東城,第二年改遼陽故城為東平郡。是年春,移置女真部人於遼陽以南,名曰曷蘇館(又稱合蘇款),大連地區成為遼國移女真部人的居住地。
公元926年,阿保機建立了東丹國(即東契丹國,公元960年,改契丹為遼)。當時大連地區屬東丹國轄區。現在的復州是渤海國扶余城所屬扶州女真部人遷徙之地,扶州人遷此後定名復州,意即移扶州人之州。從渤海國南蘇城遷徙至今金州境內者稱蘇州,意即從南蘇迂徙來的女真部人居住之州。這便是復州和蘇州名稱的由來。
遼代,大連地區隸東京道遼陽府復州、蘇州、穆州(轄今庄河市)地。 1115年(北宋政和五年,遼天慶五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金初,金復地區是發生激戰的戰場。阿骨打經過10年征戰,於1125年滅遼。
1143年,金並蘇州的來蘇、懷化二縣為化成縣,隸復州管轄。1167年改永寧為永康。1216年5月(農曆),升化成縣為金州。金州命名由此而始。金代,大連地區大部屬東京路遼陽府的復州、金州,小部屬秀岩縣(今庄河市部分地區)。 1234年,蒙古滅金,大連地區重歸蒙古族統治。
元代,大連徠地區大部屬遼陽行省遼陽路(1301年改隸蓋州路)的金復州萬戶府,小部屬秀岩縣。 1371年7月(農曆),建定遼都衛於金州,1372年,建金、復、蓋三州,隸山東布政使司,專理民政、財政。1395年,廢金、復、海、蓋四州,專行衛制,由衛所統一管理軍事兼民政。
明朝時,大連地區的人口已由明初的10餘萬人增至30餘萬人。金、復兩衛共有耕地77萬餘畝,佔全遼東耕地的22%。
十七世紀初,興起於長白山以西建州(今遼寧省新賓縣)的女真部,在其首領努爾哈赤率領下日趨強大。1622年,攻下金、復二衛,唯有旅順口還在明軍手中。此後13年間,后金軍和明軍多次爭戰,於1633年7月(農曆)攻陷旅順口。1633年3月(農曆),總兵官黃龍率軍民戰至火藥矢石俱盡,自剄殉國。為紀念這位將軍,在旅順黃金山下,修建了"黃龍墓"和"顯忠祠"。
康熙年間,清廷為鞏固在遼東的統治,又撥款重修了金州城、復州城和旅順北城,獎勵移民墾荒,遼東半島始恢復生機。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起點的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鬥爭史。大連地區一直是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略要地。作為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浩劫,被俄、日統治半個世紀。清朝統治者的殘酷壓榨,沙俄鐵蹄的野蠻踐踏,日本帝國主義的血腥屠殺和奴役,使大連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大連人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進行了長期的反侵略、反壓迫、反奴役的英勇鬥爭。早在1840年鴉片戰爭前,英國兵船就曾屢侵大連地區沿海。
1860年6月,英海軍艦隊184艘艦船,載陸軍一萬餘名,闖入了大連灣。然後,英艦還佔據了西自旅順口、羊頭窪,東至駱馬山一帶各港。英軍先後在大孤山、和尚島、青泥窪等處登岸,進行侵擾活動。
鴉片戰爭后的1843年,清政府為加強旅大防務,移熊岳副都統為駐金州副都統。同年7月,升寧海縣為金州廳,增設海防同知一員。在平定新疆之亂后,由於沙俄重兵壓境,清政府開始重視"京津門戶"--旅大的海防。旅大海防工程建設從1880年開始,到甲午戰爭爆發的1894年,共用了十四年的時間,花費了幾千萬兩白銀。這些工程包括:疏浚旅順港和修築旅順口船塢,供北洋海軍艦船停泊和修理,後來又添設海軍提督署,與威海衛劉公島的海軍提督署並稱北洋海軍兩大基地;1883年開始修建旅順口船塢,1890年秋竣工。當時不僅在國內,就是在東方,也是一座規模相當大的現代船塢。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以保護中國為幌子,派出艦隊,於1897年12月武裝侵佔旅順口。1898年3月27日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旅大租地條約》。沙俄軍隊佔據旅大,根本目的是以此為根據地進行擴張,鯨吞我國東北直至整個北方,從而稱霸遠東。沙俄佔領旅大的七年間,人民的抗俄怒火,燃遍城鄉。從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到1905年1月結束,在大連地區共進行了329天,終以俄軍失敗而告結束。
1905年9月,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日俄兩國代表在美國簽訂了《朴次茅斯和約》。根據這個條約,俄國把旅大租借權轉讓給了日本,從此,大連地區又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特別是1937年"七七"事變后,大連地區工業轉入軍事工業軌道。1943年,大連的工廠已發展到l,825個,生產額達到6.13億元朝鮮幣,為歷史最高水平。
大連地區在日本殖民者殘酷統治下的四十年,也是大連人民反日鬥爭的四十年。
1906年7月26日,遼南義軍首領馬福連領導的襲擊日本貔子窩出張所的戰鬥,威震敵膽。百餘名義軍勇士分三路襲擊貔子窩,打死日偽警官8人,重傷多人,造成其財產損失10餘萬元。五天後,抗日武裝呂永發部20餘人,襲擊了金州老虎山派出所,擊斃日本警官1名,重傷偽巡捕2名,其餘警察巡捕落荒而逃。僅從1922年到1923年兩年間,在貔子窩就襲擊日本派出軍17次,造成其財產損失7萬5千餘元。庄河長嶺子抗日農民組織的大刀會,最多時曾擁有會員三四千人,控制了當時庄河的第四、五、八區。
1932年12月16日,日軍少將森秀樹率靖安游擊隊二千官兵,分三路入侵庄河,在土城子與大刀會展開激戰,大刀會擊斃日軍少將森秀樹及其官兵三四十人,大滅了日軍的威風。
1923年12月,在全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影響下,以南滿鐵道沙河口工廠一批愛國工人為骨幹組成的華人工學會成立,並很快發展成為全市性的工人組織。第二年12月更名為"大連中華工學會"。這是東北工人第一個最大的工會組織。1926年1月,中共大連地下組織--中共大連特別支部建立,從此大連人民的抗日鬥爭和大連工人運動有了領導核心,以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為中心的工人運動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春,工學會出面領導的"福紡"(今大連紡織廠)工人"四·二七"大罷工,堅持了101天,取得了勝利,在大連工運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27年7月,大連地下黨組織遭到第一次破壞。8月,大連中華工學會被查封。此後,大連地下黨組織 又連續遭到了三次大的破壞。 "七·七"事變后,國際反帝組織的成員陸續放火燒毀日本的工廠、倉庫、軍用物資50餘次,給日本殖民者以嚴重打擊。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共膠東區黨委領導的大連支部和膠東抗盟總會大連分會等地下組織,深入工農之中,進行了艱苦的工作,發展了組織,擴大了隊伍,為迎接大連的解放,做出了貢獻。
1945年8月1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2日,蘇聯后貝加爾方面軍的部隊空降旅順土城子機場和大連周水子機場;8月24日,蘇聯近衛第六集團軍的坦克部隊進駐旅順和大連,解除日軍武裝,自此大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根據1945年2月11日的《雅爾塔協定》,和1945年8月14日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其附件《中蘇關於大連之協定》、《中蘇關於旅順口之協定》,旅順口地區為蘇軍海軍基地,大連市為自由市,大連港為自由港,旅大由蘇軍管制。
1950年2月14日,據《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旅大又由蘇軍管制改為蘇軍駐防。1954年10月12日,中蘇兩國政府簽署了《中蘇關於蘇聯軍隊自共同使用的中國旅順口海軍根據地撤退並將該根據地交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支配的聯合公報》。
1955年1月,奉命從朝鮮東海岸撤退回國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進駐旅大,與中央軍委調派的海軍、空軍、公安部隊共同接受蘇軍防務,並於當年的4月16日零時起獨立地擔負起保衛旅大的任務。至5月末,約30萬蘇軍自旅大地區全部撤退回國。
1981年2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將"旅大市"改為"大連市"。之後,復縣於1985年1月改稱瓦房店市(縣級),金縣於1987年4月21日改稱金州區,新金縣於1991年11月30日改稱普蘭店市(縣級),庄河縣於1992年9月21日改稱庄河市(縣級)。
1982年10月,大連市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大連市城市總體規劃》,並報請國務院批准實施。規劃確定大連市的城市性質為"港口、工業、旅遊"城市。
1984年10月,大連市在金縣大孤山鄉馬橋子村建經濟技術開發區,並成立開發區管委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
1984年4月,國家計委批准大連市從1985年起實行計劃單列並賦於大連市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同年7月,大連市召開第六次黨代表大會,提出"把大連建設成為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科學發達,文化昌盛,人民富裕,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港口、工業、文化、旅遊城市"的目標。
1990年5月,大連市召開第七次黨代表大會,提出"爭取到本世紀末或更長一段時間,把大連市建設成為開放度高,吸引力、輻射力強,多功能、綜合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性城市"的目標。
1992年10月,大連市根據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重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制定了《大連經濟上新台階規劃綱要》,提出"按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性城市的要求,力爭用20年左右的時間,把大連初步建設成北方香港,基本實現現代化,成為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技術先進的工業基地,東北亞地區的商貿、金融、旅遊、信息中心之一"的目標。
1994年5月,大連市由地級市升為副省級市。
1995年6月,大連市召開第八次黨代表大會,市委根據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重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提出"把大連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北方香港的奮鬥目標,是建設現代化國際性城市的具體化。"並明確提出"到2010年,努力把大連初步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北方香港,基本實現現代化,成為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技術先進的工業基地,東北亞地區的商貿、金融、旅遊、信息中心之一。使大連具有類似香港的城市功能和經濟運行機制,成為經濟實力雄厚,科學技術發達,人民生活富裕,民主法制健全,社會風氣良好的現代化國際性城市"。
1999年初,江總書記為大連建市百年題詞:"百年風雨洗禮,北方明珠生輝"。同年12月,大連市委召開八屆十次全會,提出"力爭在下世紀之初的幾年內,全面開創政治建設新局面,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新突破,儘早把大連建設成為經濟發達、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社會穩定、文化繁榮、市風良好、人民安居樂業的現代化國際性城市。"
2000年,朱鎔基總理視察大連時提出,大連有條件成為國際名城。 2001年1月,大連市委召開八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到"十五"期末,要使城市基本具備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商貿中心、旅遊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功能,成為中國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國際性風景旅遊城市,努力建設文化、體育和現代產業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性城市。
2001年5月,市第九次代表大會確定了2010年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目標。主要指標是: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000美元,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0%,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40%,城市化率達到70%。為實現這一目標,提出了全面實施國際化、信息化、科教強市和協調發展四大戰略。市委九屆一次全會還作出了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