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
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
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有悠久歷史淵源,早在八十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倡導北京大學之美育,乃延請畫壇之祭尊陳師曾(衡恪)先生負責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會,旨在振庸拔俗,克紹箕裘,於中國畫史厥功至鉅。今北京大學建中國畫法研究院,亦俗以倡宏門正學,承哲繼絕,以閎大自堅,此也是時代之殷望。
成立儀式
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表示,此舉既是“返本”也是“開新”,既是“傳承”也是“創造”,不僅要培養中國畫法的理論與實踐高端人才,更要從哲學高度恢復傳統文化在中國的地位。
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首任院長范曾說北大是有“珍貴記憶”的大學。范曾與北大的淵源可追溯至首任會長陳師曾,范曾的父親范子愚稱陳師曾為“姑父”,范曾稱陳師曾為“姑祖”。無論從家學淵源還是藝術成就來說,范曾都是該研究院院長的不二人選。范曾表示,擔任院長只是一個榮譽。他斷定未來的中國畫是“歷史的、文化的、哲學的”,中國的繪畫走向世界過程中最缺的是高水平的文化推動平台,成立研究院意即在此。他期待到場的靳尚誼、詹建俊、吳為山等美術界名家助其一臂之力,重振研究院昔日輝煌。
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范曾向兼職教授頒發聘書。學生代表、北大學生書畫協會會長蒙皓髮言,表達了潛心學習書畫藝術、發揚傳統文化的決心。
知名主持人趙忠祥、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分別發言,表達了對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成立的由衷祝賀之意。
本次成立研究院,北大的官方文件用的是“恢復設立”一詞。這源於1918年北大時任校長蔡元培倡導美育,曾聘請著名畫家、有“天下第一公子”美譽的陳師曾主持北大中國畫法研究會。
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校長,聘請陳獨秀等人擔任教授,1918年2月22日蔡元培發起組織“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該會可說是中國現代史上第一個新型的研究繪畫藝術的大型美術團體,聘請畫壇耆宿如陳師曾、賀履之、湯定之、胡佩衡等諸位名家以及新秀徐悲鴻(時年23歲)擔任導師。該會成立后在北京大學教務處的支持下,先後舉辦“北京大學學生遊藝大會”、“圖畫陳列會”、“畫法研究會成績展覽”等展覽與活動,贏得校內外好評。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燕園書畫會(北京大學書畫協會前身)應運而生。會長李志敏率諸書友、畫友乘時崛起,承先啟後,再造輝煌。20年來,人材與成果雙豐收,贏得東風又一枝。
1920年1月設中國畫與西洋畫兩班,招收三十餘位校外學員,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因此更名“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所”,宗旨為“研究畫藝、培養人才、倡導美育”,兼具研究與教育性質。1923年因蔡元培辭去校長職務,北大畫法研究所便停止活動。
首任院長范曾先生向彭修銀、萬俊人、周建忠、朱彥民、邵迎武、薛曉源等人頒發了首批兼職教授聘書。
著名美學家 博士生導師 彭修銀
出版著作:《美學範疇論》、《中西戲劇美學思想比較研究》、《中國文人畫的美學傳統》、《中國繪畫藝術論》、《旅遊美學》、《旅遊---尋找生命的家園》《東方美學》《近代中日文藝學話語的轉型及其關係之研究》,《墨戲與逍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
博士生導師 朱彥民教授
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兼職教授,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殷商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天津市國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天津市孫子兵法研究會理事、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國際甲骨文藝術網學術顧問,中華易經書畫研究院榮譽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甲骨文摹刻藝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南開大學書法協會指導教授、南開大學日中大學生書法交流主講教授、鶴壁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主要研究領域為甲骨學(古文字學)、殷墟考古與殷商社會生活史,並招收先秦史方向碩士、博士研究生。.
主要論著:
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首任院長范曾致辭
《黃河文化大百科全書》(合著),生活卷主編,約100萬字,四川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
《巫史重光——殷墟甲骨文發現記》(專著),29萬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甲骨文精粹選讀譯釋》(合著),80萬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商族的起源、遷徙與發展》(專著),50萬字,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
《楹聯知識與賞析》(專著),35萬字,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商代社會的文化、思想與觀念》(專著),40萬字,南開大學出版社待版
《殷墟考古發掘與甲骨文研究》(專著),25萬字,北京線裝書局待版
《商代服飾研究》(6萬字),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2年6月通過答辯
《商代都城研究》(26萬字),南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6年6月通過答辯
邵迎武,筆名盈午,1956年生。山東乳山人,室名赫戲齋。范曾先生入室弟子,當代學者詩人,彭城賦社社長,江蘇師範大學學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兼職教授。
性狷潔,慕仁義,忌虛名,重實學,頭銜不少。佳制無多。有《蘇曼殊新論》、《塵夢禪心--蘇曼殊畫傳》,《南社人物吟評》、《柳亞子詩歌新探》、《范曾畫傳》、《惠蕕劫——中國近代士階層研究》》、《清華四大導師》、《《編輯卮言》、《莊子顯靈記·評註》等十餘種作品面世。
博士生導師萬俊人
現任中國倫理學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哲學組專家成員,國家學位辦同等學力申報碩士學位綜合考試專家命題委員會哲學組成員兼組長,中國人民大學道德科學院客座研究員和該校哲學系兼職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山大學哲學系兼職教授,岳陽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出版社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孔子研究》、《中國學術》、《開放時代》等雜誌學術編委等。現為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兼職教授,
1986年獲倫理學碩士。隨後留校執教。1987年破格晉陞講師,1990年破格晉陞副教授,1992年破格晉陞為教授,同時入選“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教師”,獲“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哲學系倫理學博士點負責人。1999年4月受聘於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負責籌建哲學系,在2000年到2004年五年不到的時間裡,按照國內的高教體制來看,完成了一個哲學學科系所需要的全部體制建設目標:從專業本科到博士學科點再到博士后流動站的建設。入選清華大學“百名人才引進工程”,
主要研究領域為倫理學和政治哲學,迄今已出版學術專著《現代西方倫理學史》(上、下卷)、《道德之維——現代經濟倫理導論》、《尋求普世倫理》等18部(卷),《現代西方倫理學史》(上、下卷)等18部;翻譯《政治自由主義》等16部,迄今用中英文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博士生導師 周建忠 教授
主要論著:
1, 《當代楚辭研究論綱》,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版;
2、《楚辭論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版;
3、《楚辭評介》,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1月版;
4、《楚辭與楚辭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
5、《蘭文化》,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6月版;
6、《楚辭學通典》(與湯漳平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7、《楚辭考論》,商務印書館,2003年12月版。
博士后導師薛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