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克萊恩

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家

斯蒂芬·克萊恩(Stephen Crane,1871~1900),是美國著名的現實主義文學家,在他短暫一生中,創作了許多優秀著作,其中長篇小說《紅色英勇勳章》(又譯《紅色的英勇標誌》[The Red Badge of Courage])奠定了他在美國文壇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生平


1871年11月1日,斯蒂芬·克萊恩出身於新澤西州紐瓦克的牧師家庭。其父是喬納森·湯利·克萊恩,一位令人尊敬的衛理公會教堂的牧師,其母瑪麗·海倫·克萊恩是一位教士的女兒。斯蒂芬排行十四,是夫婦倆最小的兒子。在他出生之前45歲的母親在過去的4年裡已經失去了4個孩子。他還有8個倖存下來的兄姐:瑪麗·海倫、喬治·派克、喬納森·湯利、威廉·豪、艾格尼斯·伊麗莎白、埃德蒙·布萊恩、威爾伯·費斯科和盧瑟·克萊恩。

出身顯赫

克萊恩一家是紐黑文殖民地創立者加斯帕·克萊恩(Jaspar·Crane)的後人,他們這位祖先曾在1639年從英格蘭來到這裡。斯蒂芬就是以紐澤西伊麗莎白鎮創立者的名字命名的,他是斯蒂芬的曾曾祖父,曾是第一屆大陸會議新澤西的代表。總之,斯蒂芬出身名門。

早年不幸

克萊恩童年多病,總是感冒。他兩歲左右的時候,他的父親在日記中寫道,“我們都很為他擔憂,他身體太弱了。”儘管天生體弱,可克萊恩非常早熟,他四歲之前就已經自己看書了。他向他父親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寫作的。他三歲的時候,就模仿他哥哥湯利的字跡,還問他媽媽怎麼讀字母O。在1879年12月,克萊恩為了在聖誕節得到一條狗,寫了一首詩"I'd Rather Have-",這是他有記載的第一首詩。克萊恩1880年才正式上學,但是天資聰穎的他,6周便已毫無困難地掌握了兩個年級的知識。
僅60歲的克萊恩的父親在1880年2月16日去世了,那時克萊恩才只有8歲大。大約1400多人來到父親墳前默哀,比他教會的教眾多一倍。他父親死後,克萊恩母親搬到了羅塞爾,把克萊恩留給做律師的哥哥埃德蒙照顧,後來與他的姐姐海倫和哥哥湯利夫婦搬到了阿斯伯里帕克。湯利是一位專職記者,他是《紐約論壇報》Long Branch分部和美聯社的領導,同時還是Asbury Park Shore Press的編輯。姐姐艾格尼斯在阿斯伯里帕克中學任職,她跟海倫搬來一起照顧弟弟克萊恩。兩年後,克萊恩家裡又發生了悲劇,先是1883年11月湯利的妻子死於腎小球腎炎,而後夫婦倆兩個孩子也都相繼去世。艾格尼斯後來也病重,並於1884年6月10日因腦脊膜炎離世,時年28歲。

作家教育

克萊恩17歲時的軍裝照
克萊恩17歲時的軍裝照
克萊恩14歲的時候,創作了第一部出名的故事《Uncle Jake and the Bell Handle》。1885年的秋天,他入學彭寧頓神學院(The Pennington Seminary and Female Collegiate Institute, 后多次更名,現名為 The Pennington School 潘寧頓學校),他父親曾在1849年到1858年在那擔任過校長。就在克萊恩上學的時候,母親深受阿斯伯里帕克出版社報道的文章困擾,文章稱她是暫時性精神越軌,1886年的時候才平復心情。後來家裡又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年僅23歲的盧瑟,在鐵路上做信號兵工作的時候被迎面而來的火車奪去了生命。
兩年後,克萊恩離開了彭寧頓神學院,去了克拉維拉克學院——一個準軍事學校。他回憶說,在克拉維克的時光是他人生中最快活的一段,儘管那時並沒意識到這一點。據他的一位同窗回憶,克萊恩是一個有著極高文學修養但成績飄忽不定的學生:數學和自然科學只能幸運過關,他最喜愛的歷史和文學知識總領先於他的其他同學。此外,他還在軍事訓練和棒球訓練場創造了很好的記錄。克萊恩為人友好,但情緒總是有點陰鬱,飄忽不定。雖然對學校的軍事訓練課很感興趣,但他有時候還是會逃課去打棒球,他是棒球場的接球手。他表現出色,同學說他雖然外表不出眾但著實很有吸引力,可他有點冷漠保守,在克拉維拉克不是特別受關注。在卡拉維拉克的學習經歷帶給克萊恩一定的有益積澱,以致他後來成功創作了《紅色英勇勳章》。
1888年夏,克萊恩成了他哥哥湯利在紐澤西新聞社的助手,他在那一直待到1892年。克萊恩的第一篇署名文章是關於探險家亨利·M·史丹利的著名探索——尋找在非洲英國傳教士大衛·利文斯頓。克萊恩將文章發表在克拉維拉克校報上。然而,幾個月後,克萊恩接受家裡的勸導,放棄了軍隊生涯,轉而去了賓夕法尼亞州伊斯頓的拉菲特學院,學習礦業工程。他在9月12日入學,馬上就投身於各種課外活動,他又打起了棒球,還加入了大學生聯誼會和兩個其它組織——華盛頓文學社和富蘭克林文學社。克萊恩經常不上課,一個學期后就轉入錫拉丘茲大學的文學藝術學院。在那裡,他只上英國文學課,後來連文學課都不上了。他把時間大都放在寫作上了。因此克萊恩曾在兩所大學中肄業。

創作生涯


斯蒂芬·克萊恩
斯蒂芬·克萊恩
1891年夏天,克萊恩經常和朋友在紐約蘇利文附近露營,他哥哥埃德蒙在那有處房產。克萊恩後來創作的《蘇利文縣故事與小品》就是以這個地方為創作背景的。克萊恩將其中的兩篇(《Hunting Wild Dogs》和《最後的莫西幹人》)拿給《論壇報》的編輯威利斯·約翰遜,也是他們家的一位朋友,他接受了克萊恩的作品並在1892年將其發表。克萊恩還給他看了他的《街頭女郎瑪吉》的初稿。同年夏天,他結識了作家哈姆林·賈蘭德,並成為至交好友。8月17日,他得到機會與小說家威廉姆·迪安·豪威爾斯會談,賈蘭德成為了他的導師和擁護者,賈蘭德對他的支持讓他深受感動。可後來他們倆關係惡化,因為賈蘭德指責他道德敗壞。
1891年秋天,克萊恩搬到他哥哥埃德蒙在紐澤西的住所。為了進行創作,他經常去紐約市遊歷並擔任記者,還特別報道貧民窟的情況,克萊恩還特別關注曼哈頓富人街區Bowery。1893年寫了一部中篇小說《街頭女郎梅季》(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取材於紐約貧民窟的生活。1894年開始分期發表另一部小說《紅色英勇勳章》,1895年成書。這部小說獲得歐美各國重視后,《街頭女郎梅季》遂得以重新出版。1896年,去古巴採訪,途中輪船遇到風暴。他根據這次經歷寫成短篇小說《海上扁舟》(The Open Boat,1898),細緻地描寫了4個人怎樣在茫茫大海中掙扎與戰鬥,是美國短篇小說中的一個名篇。1898年再次去古巴採訪美西戰爭。因為婚姻關係,他離開美國定居英國,並與康拉德詹姆斯成為好朋友。1900年因肺病死於德國。

文學貢獻

克萊恩是美國自然主義的先驅。他的作品為90年代整個美學運動提供了“一個突然的方向和新鮮的動力”。他也是如今詩歌的先驅。他早期的詩歌語言簡練,朗朗上口,沒有韻腳,打破正統地簡潔,想象力令人印象深刻這些都對現代詩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文學評價

斯蒂芬·克萊恩
斯蒂芬·克萊恩
克萊恩也是一位詩人,曾發表過《黑騎者》(The Black Riders and Other Lines,1895)和《戰爭是仁慈的》(War Is Kind, 1899)兩部詩集。他的詩寫法自由,不顧傳統的音節和韻律,風格樸質簡潔,常常通過寓言式的意象揭示生活的某個真理。評論界認為他與女詩人艾米莉·狄更生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