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足的結果 展開

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

足拼音是zú

意思是

● 足 zú ㄗㄨˊ

1. 腳:~下(對對方的敬稱)。~跡。~球。~壇。失~。高~(敬辭,稱別人的學生)。舉~輕重。畫蛇添~。

2. 器物下部的支撐部分:鼎~。碗~。

3. 充分,夠量:~月。~見。~智多謀。

4. 完全:~以。~色。

5. 值得,夠得上:不~為憑。微不~道。

6. 增益:以晝~夜。

「足」詳細解釋

◎足 zú

〈名〉

(1)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腳,合起來指整個腳。本義:腳)

(2) (同本義。秦漢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腳」;「腳」表示小腿。魏晉以後,三者都表示腳,但在書面語中,多用「足」) [foot]

足,人之足也,在下,從止口。——《說文》。按,膝下至跖之總名也。從止,即趾字,從口,象膝形。

震為足。——《易·說卦》

足恭而口聖。——《大戴禮記

手足胼胝,面目黧。——《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韓非子》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勸學》

折臂斷足。——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東坡現右足。—— 清·魏學洢《核舟記》

魯直現左足。

細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腳底的中心);足爐(用來暖腳的小火爐);足不出戶(形容深居家門很少出門);足衣(襪子);足音跫然(形容久處寂寞,聽到人的腳步聲,便感到歡欣)

(4) 支撐器物的腳 [leg]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資治通鑒》

(5) 又如:鼎足

詞性變化

◎足 zú

〈形〉

(1) 充實;完備;足夠 [enough;complete;ample]

國無九年之畜曰不足。——《穀梁傳·庄公二十有八年》

殺所不足。——《墨子•公輸》

取於食客門下足矣。——《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兵甲已足。——諸葛亮《出師表

力不足。——唐·韓愈《雜說》

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一缽足矣。——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紋(成色十足的銀子);足錢(每貫足實一百枚的錢幣);足食足兵(指國內糧食兵備均甚充足)

(3) 純的 [pure]。如:十足(成色純)

(4) 富裕的 [prosperous]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賈誼《論積貯疏

古之畜天下者,無欲而天下足。——《莊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豐足(富裕)

◎足 zú

〈動〉

(1) 使滿足 [satisfy]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聲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魏禧《大鐵椎傳》

不足子所乎。——明·劉基《賣柑者言》

(2) 重視 [attach importance to]

法禮足禮,謂之有方之士。——《荀子•禮論》

(3) 止 [stop]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老子》

(4) 完成 [complete]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傳

◎徠足 zú

〈副〉

(1) 值得 [be worth]

不足為外人道也。(為,向、對。)——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豈足托乎。——《資治通鑒》

不足與圖大事。

何足道。——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賴);不足(不值得;不夠格)

基本介紹


足在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胚發育時,開始是胚的一部分薄 壁組織與配子體密切接觸,並從作為母體的配子體獲取營養。但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的這部分結構很發達,而特稱為“足”。在發育中,它是於卵裂時來自基壁(basal wall)的細胞。在裸子植物,如蘇鐵、銀杏等,其前胚的肥大部分,在機能上相當於“足”,在被子植物一般則發育成胚柄。
遠祖的前肢徠與後肢分離和分工,並開始直立行走,乃是人類進化中最偉大的第一步。同時,也就此奠定了人類終將成為萬物之靈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