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足適履

削足適履

削足適履,漢語成語,拼音是xuē zú shì lǚ,足:腳。履:鞋。意思是因為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遷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出自《淮南子·說林訓》。

釋義


適:適應;履:鞋。因為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

出處


《淮南子·說林訓》:“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而便冠。”

典故


《淮南子.說林訓》:“骨肉相愛,讒賊間之,而父子相危。夫所以養而害所養,譬猶削足而適履,殺頭(殺,義同削,非割殺)而便冠。”
《抱朴子.刺驕》:“?(音zǔn,減,也是削的意思)足適履,毀方入圓,不亦劇乎。”
《三國志.魏書.明帝紀》“丁未,行幸長安”下裴松之注引《魏略》載“帝露布天下並班告益州曰:‘……而亮反裘負薪,里盡毛殫,刖趾適屨,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
《後漢書.荀爽傳》:“傳曰:截趾適屨,孰雲其愚?”
“削足適履”與“?足適屨”、“刖趾適屨”、“截趾適屨”的意思是一樣的。后常以比喻因倒置了事物的輕重本末關係,而機械地拘泥成例,生搬硬套,強求合律,或無原則地進行遷就。宋.陸遊劍南詩稿》四四《讀何斯舉黃州秋居雜詠次其韻》詩:“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適屨。”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因小失大、生搬硬套、殺頭便冠、刖趾適屨、因噎廢食、懸駝就石

反義詞

量體裁衣、因地制宜

用法搭配


例句

削足適履並非明智之舉。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做事機械,不知變通。

解釋


適:適應;履:鞋。因為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合鞋的大小。
①比喻不合理地遷就現成條件。
②比喻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
【結構】連動式。

成語辨析


正音

削:不能讀作“xiāo”。

辨形

適:不能寫作“事”。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有一次楚靈王親自率領戰車千乘,雄兵10萬,征伐蔡國。這次出征非常順利。楚靈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棄疾留守蔡國,全權處理那裡的軍政要務,然後點齊10萬大軍繼續推進,準備一舉滅掉徐國。楚靈王的這個弟弟棄疾,不但品質不端,而且野心極大,不甘心僅僅充當蔡國這個小小地方的首腦,常常為此而悶悶不樂。棄疾手下有個叫朝吳的謀士,這個人非常工於心計,這一天,他試探道:“現在靈王率軍出征在外,國內一定空虛,你不妨在此時引兵回國,殺掉靈王的兒子,另立新君,然後由你裁決朝政,將來當上國君還成什麼問題嗎!”棄疾聽了朝吳的話,引兵返楚國,殺死靈王的兒子,立哥哥的另一個兒子子午為國君。楚靈王在征討途中聞知國內有變,兒子被弟弟殺死,頓時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沒有意思,就上吊自殺了。在國內的棄疾知道楚靈王死了,馬上威逼子午自殺,自立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另一個故事是:晉獻公寵愛驪姬,對她的話真是言聽計從。驪姬提出要將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齊立為太子,晉獻公滿口答應,並將原來的太子,自己親生的兒子申生殺害了。驪姬將這兩件事做完了,但心中還是深感不踏實,因為晉獻公還有重耳和夷吾兩個兒子。此時,這兩個兒子也都已經成人,驪姬覺得這對奚齊將來繼承王位都是極大的威脅,便建議殺了重耳和夷吾兄弟倆,晉獻公竟欣然同意。但他們的密謀被一位正直的大臣探聽到,立即轉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聽說后,立即分頭跑到國外避難去了。
淮南子》的作者劉安評論這兩件事說:“聽信壞人的話,使父子、兄弟自相殘殺就像砍去腳指頭去適應鞋的大小一樣,太不明智了。”

示例


◎這種設想難道真的成為事實了嗎?但是,筆者讀完全文後感到,作者似乎既不是在論證也不是在推測屈原與楚墓的關係,文中所謂“以出土墓葬與傳世文獻相印證”,實際上成了墓葬情況與有關屈原的文獻互相比附,互相遷就,甚至 削足適履,六經注我。
◎法正之所以“知其一,未知其二”,就在於他只看到了歷史經驗的一面,而沒有研究現實的客觀實際這一面,結果提出了一個 削足適履的主張。
◎是借用,就難免有“削足適履”和“掛一漏萬”的毛病了。(聞一多《四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