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術
養生術
養生術。先秦,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是傳統養生術的奠基時期。先秦諸子爭鳴,在探討自然規律及生命奧秘的過程中,整理自古流傳的養生術,產生了側重面不同的養生流派,例如道家以「清靜無為」為核心,儒家以「修身養性」為核心,《呂氏春秋》則鼓吹運動養生術,導引術、氣功養生術也已興起。而成書於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對先秦歷代的醫學、養生學進行了全面和系統的總結,是傳統中醫和養生學的第一部經典。
目錄
養生術 | |
養生術 | 秦始皇、漢武帝等為上位者對長生不老夢寐以求,促進了人們對養生術的探索,漢唐時期的養生術無論在理論還是在方法上,都較先秦有了長足的發展,具體表現在: (2) 節養術和服餌術的興起; (3) 奠定以動養、靜養、食養相結合的養老(老年養生)術; (4) 服食「仙丹」或「五石散」的食丹服石術盛行,由皇帝到士大夫都身受其害,至唐末,此歪風才逐漸衰落。 |
養生術 | 宋元時期的養生術發展主要表現在: (2) 飲食養生術進一步發展,飲食調養和食療受到普遍重視; (3) 藥物養生術逐漸擺脫了食丹服石之風影響,開始走上正軌; (4) 醫學界出現了以劉元素為代表的寒涼派,強調養生在於養氣,以張子和為代表的攻下派,以李東垣為代表的補土派,重在調理脾胃,以朱震亨為代表的滋陰派等; (5) 倒倉術興起。 |
養生術 | 明清時期的養生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主要表現在: (2) 老年養生術進一步完備; (3) 以重視養形為核心的養形術,加強中年時期養生的中興術相繼興起; (4) 出現了薛立齋、孫一奎、趙獻可、張介賓等為代表的溫補學派; (5) 調補五髒的養生法則和大量養生方劑的出現,豐富了養生術的內容,並成為一門系統的專門學科。 |
養生術 |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渴望愈來愈強烈,世界各地都掀起養生熱潮,主要表現在:運動健身形成熱潮,健身器材十分暢銷,走進普通百姓家庭;氣功養生,倍受青睞,太極功夫,普及全球,形成氣功熱、太極熱;各種保健食品、藥物,尤其是一些傳統養生藥方被發掘利用,推陳出新,成為市場的熱賣商品;而保健刊物和養生學書籍的增加,亦令養生知識得到普及;與此同時,中國傳統養生理念及養生方法也隨著中國醫學的備受重視,對世界的養生學產生更大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