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川鄉

三道川鄉

三道川鄉隸屬於河北省張家口赤城縣,有漢、蒙、滿三個民族。

三道川鄉位於河北赤城縣東北部,黑河上游。鄉政府駐地距縣城75公里。東臨豐寧滿族自治縣,北靠沽源縣,南連白草鎮,西靠東萬口鄉,居兩市三縣交匯地段。轄14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2893戶,8930口人。有漢、蒙、滿三個民族,漢族佔99.49%。全鄉行政區域面積50.63萬畝,轄14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

簡介


隸屬於河北省張家口赤城縣,有漢、蒙、滿三個民族。

基本情況


位於縣東北部,黑河上游。東臨豐寧滿族自治縣,北靠沽源縣,南連白草鎮,西靠東萬口鄉,居兩市三縣交匯地段。全鄉行政區域面積50.63萬畝,轄14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
海拔1120米,地屬深山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屬東亞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567mm,年均氣溫3.6℃,一月平均氣溫-14.2℃,七月平均氣溫19.5℃,積溫2193℃,無霜期95-108天。
三道川鄉海拔1120米,地屬深山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河北第二大高峰——猴頂山海拔2292.6米。
全鄉行政區域面積50.63萬畝,其中耕地2.58萬畝,佔總面積的5.09%。

資源介紹


種植業以玉米、土豆、油菜籽等農作物為主。產山杏核、榛子、山黃花、金蓮花、山韭菜花、金針、蘑菇、蕨菜、山櫻桃、苦菜豬苓、黃芩等中草藥材。
有馬道口瑩石礦,馬廠玄武岩,還有碾子溝、槽碾溝、大營子、老柵子的金、銀、鐵、鉛、鋅等十多種礦產資源。

建置沿革


民國七年(1918年),屬沽源縣二區。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劃歸熱河省大閣縣(豐寧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屬赤城縣
1953年,設三道川鄉。
1958年,屬白草高峰公社;同年9月,屬龍關縣。
1960年5月,屬赤城縣,成立三道川公社。
1984年,由三道川公社改為三道川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三道川鄉下轄三道川、老柵子、石片溝、山神廟、小三道川、黑龍山、馬道口、東馬廠、劉官窯、碾子溝、大營子、槽碾溝、達志營、樺樹背14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三道川鄉下轄14個行政村:三道川村、達志營村、大營子村、碾子溝村、黑龍山村、老柵子村、山神廟村、劉官窯村、東馬廠村、小三道川村、石片溝村、馬道口村、槽碾溝村、樺樹背村,鄉人民政府駐三道川村。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三道川鄉總人口863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75人,城鎮化率11.3%;總人口中,男性4720人,佔54.6%;女性3919人,佔45.4%;14歲以下1383人,佔16%;15—64歲5194人,佔60.1%;65歲以上2062人,佔23.9%;以漢族為主,達8602人,佔99.57%;滿族18人,佔0.21%;蒙古族16人,佔0.19%。2011年,三道川鄉人口出生率9.6‰,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6人。
截至2017年末,三道川鄉常住人口為5860人。
截至2018年末,三道川鄉戶籍人口為8930人。

經濟


綜述

2004年,三道川鄉財政總收入185萬元,其中:財政預算內收入8萬元,預算外資金收入17萬元,上級財政補助收入160萬元;企業營業總收入達2000萬元,實現稅金68萬元。
2018年,三道川鄉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第一產業

2004年,三道川鄉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19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998公頃,糧食總產量1720噸;牛奶產量150噸,禽蛋產量120噸;大牲畜存欄7560頭,其中牛存欄5400頭,出欄2200頭。
2011年,三道川鄉農業總產值9381萬元,占生產總值的76.6%。三道川鄉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馬鈴薯為主。2011年,三道川鄉生產糧食4511噸,人均522.2千克,其中玉米2790噸,穀子42噸,馬鈴薯1500噸。三道川鄉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生豬、雞為主。2011年,三道川鄉牛飼養量1.39萬頭,年末存欄0.74萬頭;羊飼養量0.96萬隻,年末存欄0.74萬隻;生豬飼養量1.34萬頭,年末存欄0.54萬頭;雞飼養量2萬羽。

第二產業

三道川鄉工業以螢石加工為主。2011年,三道川鄉工業生產總值1260萬元;有工業企業1家,職工38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95萬元,比2010年下降2.3%。

第三產業

2004年三道川鄉第三產業從業人員706人,營業總收入85萬元。
截至2011年末,三道川鄉有商業網點23家,職工69人。2011年,三道川鄉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35萬元,比2010年增長8.7%。截至2011年末,三道川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155萬元,比2010年增長3.3%;各項貸款餘額84萬元,比2010年增長2.5%;郵政業務量8.2萬元,其中純收入5.3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三道川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40人,專任教師2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小學7所,在校生603人,專任教師6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三道川鄉教育經費達89萬元,比2010年增長3.4%;教育經費佔鄉財政支出的比例為15.4%。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三道川鄉有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1戶,有各類圖書室5個,藏書1.5萬冊。截至2011年末,三道川鄉有學校體育場1個,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5%。截至2011年末,三道川鄉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300戶,入戶率47.8%。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三道川鄉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診所2個;床位18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0.8張;固定資產總值1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三道川鄉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560人次;14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4%。

社會保障

2005年,三道川鄉投資5萬元在老柵子村建起全縣首個村級敬老院,解決了6名孤寡、複員軍人的生活問題。
2011年,三道川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7戶,人數28人,支出8.56萬元,比2010年減少23.97%,月人均255元,比2010年減少3.85%,醫療救助4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84戶,人數1251人,支出120.31萬元,比2010年增長17.65%,月人均80元,比2010年增長14.29%;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5.84萬元,比2010年增長9.14%。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三道川鄉有郵政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300份(冊);固定電話用戶728戶,電話普及率26.8%;行動電話用戶2630戶,寬頻接入用戶10戶。

交通


三道川鄉境內有縣道白四線貫穿全境。截至2011年末,三道川鄉有縣鄉級公路1條,長31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三道川鄉因鄉人民政府駐三道川村而得名。黑河流域有三條通往壩上的川路,三道川村位於第三條川上,故名三道川。

風景名勝


三道川鄉主要景點有大石王廟、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道川鄉
三道川鄉
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黑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黑龍山林場,公園總面積7034.4公頃;它包含三景區,其中:黑河源景區面積2688.3公頃,東猴頂景區面積1432.0公頃,響水谷景區面積2914.1公頃。該公園地處北京正北方向,與延慶一山之隔,距北京240千米,是距京較近的一處原生態森林公園;有泉眼上百處,各景區均有泉水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