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中書
詞語
《漢書》卷三十〈藝文志〉
《易》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故《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纂焉,上斷於堯,下訖於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秦燔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藏之。漢興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齊魯之間。訖孝宣世,有《歐陽》、《大小夏侯氏》,立於學官。《古文尚書》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
譯文
《易》上說:“黃河中的龍馬馱河圖而出,洛水中的神龜背載赤文緣字而出,伏羲和大禹依照圖文分別畫出八卦圖。”所以《尚書》的起源很久遠了,到孔子時就加以撰修,上起於堯,下止於秦,共一百篇,並為它作序,說明他寫作的意圖。秦始皇焚書禁學,濟南的伏生獨自把它們藏在牆壁中。到了漢朝建立之時大都散失,只找到了二十九篇,用它們在查、壘間傳教。到了漢宣帝時代,有《歐陽》、《大小夏侯氏》,被立在官府學宮。 《古文尚書》被發現在孔王家的壁中。武帝末年,庾魯共王拆毀孔子的住宅,打算擴大他的宮殿,卻得到了《古文尚書》以及《禮記》《論語》《孝經》共幾十篇,都是先秦時代的文字。
亦稱“壁書”、“壁經”。漢代發現於孔子宅壁中的藏書。近人認為這些書是戰國時的寫本。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八世孫孔鮒藏入壁中的。這些書用當時通行於六國的文字寫成。字體既與漢代通行的隸書不同,又與小篆有異,人稱蝌蚪古文。《說文》所收“古文”,絕大部分都是這種字。一般認為這些書可能是戰國時的寫本,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孔子後代藏入壁中的。書中所用文字是當時通行於六國的文字,它與漢代通行的隸書及秦代的小篆都不同,因此被漢代人誤認為是上古文字。東漢許慎作《說文解字》時所收的“古文”,大多來自壁中書。
王國維《觀堂集林〈史經篇疏證〉序》:“至許書所出古文,即孔子壁中書。”
【宋】曾鞏《孔教授張法曹以曾論薦特示長箋》:“壁中字為時人考,缽上書從老父傳。”
【元】柳貫《尊經堂詩》:“濟南耄言出,孔壁發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