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津幫

新疆津幫

“絕城陽關道,胡沙與塞塵”。楊柳青人挑著貨郎擔,走上了一條漫長人生路,終點是讓人浮想聯翩的地方,那是他們夢想中的世外桃源——新疆。一年又一年,新疆已不是他們那會兒的漂泊時代,而是開始挽留流浪者的腳步,漂泊的夢想漸漸地變成留守故鄉。沒有了流浪的悲劇意味,新疆變得越來越安詳——波瀾不驚。

內容簡介


《新疆津幫》的時空跨度十分宏大,這是由它書寫的主人公們的來龍去脈及艱難創業的漫遠過程決定的。它的第一個貢獻,就是追根到津幫商人的原籍始發地。把歷時半年才能抵達的漫漫長旅,一代代、一群群風塵僕僕的趕大營者西行的艱苦卓絕的跋涉,真實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那些來自楊柳青故鄉的西行者,有不少都是底層的窮苦人民。為了謀生而不得不做起他們所不擅長的商販營生。隨舁櫬西行的左大帥的湘軍一同遠赴征程,在八千里路雲和月的迢迢遠途中,他們不僅完成了從農人到商人的角色轉換,積累了最初的經商經驗和膽識,而且和精忠報國的湘軍將士一起,為收復國土,趕走入侵者做出了永垂青史的巨大貢獻。

作者簡介


李穎超,出生於70年代。出版過散文集《醉蝴蝶》、《風過留痕》,詩歌合集《西部回聲》,中國少年作家點評集《復活的木乃伊》等。現供職於新疆廣播電視報。系新疆作家協會會員

圖書目錄


引子
第一章 絲路古道迎津幫
歲月如歌楊柳青/002
千辛萬苦趕大營/005
拜廟出行祈平安/010
思念帶出家眷車/012
銅錢闖關淚不幹/015
為求生存打二飯/017
苦熬七年休長假/019
落葉歸根打軟包/021
第二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
塵封的記憶——左宗棠/024
塵封的記憶——林則徐/033
塵封的記憶——溫世霖/039
塵封的記憶——細君公主/045
塵封的記憶——解憂公主/051
湘軍的後代:梁桂中/053
谷夢麟:新疆郵政的活歷史/055
楊柳青人熱愛新疆的N個理由/059
家園的守望者——從楊柳青到哈密/061
杜光祖:楊柳青青哈密情/065
家園的守望者——從楊柳青到新疆/067
名詞解釋:伯克,069
153站——從楊柳青到迪化/071
第三章 三千貨郎滿天山
聚族經商慎用外籍/076
代辦協餉官商合一/080
百業俱興百藝進疆,083
津幫八大家,087
老八大家/091
新八大家/097
迪化的“天津小楊柳青”/100
長橋飲馬憶當年/105
津門四大銀樓/108
百年老店:德生堂/110
百年老店:永盛西/112
百年老店:七一醬園/114
楊柳青飯莊/116
楊柳青人的四合院/118
楊柳青的花轎王/121
楊柳青二張“剪子張、勺子張”/123
迪化“活魯班”崔大師、王恩榮/125
花門樓四絕,127
三角地的津門三絕/129
大澡堂玉清池/131
高萬發的熬糖/133
繡花樣子/135
玻璃劉/137
拉洋片/138
剪喜花/142
楊柳青人的菜園子/144
第四章 楊柳青絲系客舟
烏魯木齊/148
美麗的維吾爾姑娘/150
二道橋/152
劉蔭楠:永遠的楊柳青情結/153
家園的守望者——從楊柳青到古城子/156
那條通往伊犁的路——果子溝、賽里木湖/160
名詞解釋:汗/163
家園的守望者——從楊柳青到伊犁/164
伊犁河——生生不息的家園/166
柔情似水話伊犁,169
楊柳青人與漢人街/173
漢人街——永遠的巴扎/178
一代鉅賈安文忠/182
寒門出貴子——賈紹山傳奇/188
塵封的往事——德心堂/190
於國治:魂牽夢縈伊犁情/195
李世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98
我的父親母親/202
伊犁毛紡廠/207
人生如夢——我的老姑奶奶/209
第五章 雕闌玉砌朱顏改
阿瓦爾古麗/214
可克達拉與《草原之夜》/215
忘不掉的味道/217
家園的守望者——從楊柳青到霍城/219
李世輝:無怨無悔電視人/221
惠遠古城/224
塵封的記憶——會芳園/228
同窗的你們/234
塞外小天津/237
將軍府/243
鐘鼓樓/245
家園的守望者——從楊柳青到特克斯/246
八卦城的喀拉峻/249
家園的守望者——從楊柳青到昭蘇/252
名詞解釋:蘇木/255
天馬的故鄉/256
草原石人與格登碑/258
家園的守望者——從楊柳青到新源/260
綠色新源/262
那拉提草原/265
美酒飄香伊力特/267
家園的守望者——從楊柳青到尼勒克/269
唐布拉草原/273
家園的守望者——從楊柳青到鞏留/275
戴鴻延:故鄉煙水望天涯/277
家園的守望者——從楊柳青到伊寧縣/279
晏鴻生:幾度滄桑夕陽紅/28l
杏鄉——塞外江南第一縣/284
家園的守望者——從楊柳青到察布查爾/285
名詞解釋:牛錄/287
千里迢迢西遷路/288
第六章 幾代繁華成一夢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296
火燒八大家/300
軍閥獨裁艱難守業/303
日寇侵華商幫敗落/311
遙遠的故鄉/312
附表:天津商幫在新疆店鋪一覽表/314
後記/332

文摘


書摘
哈密有“天山第一城”之譽,也是進入新疆的第一大站。
哈密古稱“昆莫”,漢代時稱“伊吾盧”。位於天山腳下,被天山分為
南北兩部分,山南為哈密綠洲,山北是巴里坤草原和伊吾河谷。北面與蒙古
圍接壤。
哈密的自然景觀融大漠、綠洲、雪山、松林和草原等南北疆風光於一地
,人稱“小新疆”。除魔鬼城等塞外奇觀外,哈密地處絲綢之路的新北道,
有眾多名勝古迹遺存,比如回王陵、蓋斯墓、天山廟以及古城、古墓、古岩
畫、三道嶺古石器等。
哈密地區到目前為止還保留著各時代的烽燧共51座。是新疆保存烽燧最
多和最好的地區。
烽燧是古代的報警系統,它往外與長城並存,組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禦
體系。但也有獨立存在發揮預警防禦的作用,新疆境內的烽火台就是最好的
例證。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們與絲綢之路中道與北道走向一致,起
到了護衛絲路暢通的重要作用。
中國的鳴沙山共有四座,哈密的鳴沙山是其中之一,橫卧於東部天山的
南山與北山問的草原上,塔水河和柳條河繞沙山兩側蜿蜒流過。當遊人靜卧
沙上,風動沙移,沙鳴聲如泣如訴,如蕭如笛,凄婉低回。
站在瑟瑟寒風中,站立在鳴沙山腳,聽著風聲、沙聲和吶喊聲,回想著
那些挑著貨郎擔的楊柳青人,那些遠逝的生命彷彿鮮活了起來。
哈密歷史悠久,由“雄鎮天山”的老城和新城組成。是絲綢之路中道,
也就是“腰”的位置。
漢文化在這裡留下了重要的痕迹。我們都知道李白出生於一個叫碎葉的
地方。這個神秘的地方備受爭議。終於有學者在清代的《哈密志》中找到了
碎葉的具體位置,就在哈密市三堡一帶。現在看來,李白有可能出生在哈密
據說,在哈密回王時代,哈密回王每隔幾年都要到京城去朝見清朝皇帝
,在回王的朝拜貢品中有皇帝最喜歡吃的哈密瓜。京城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
順口溜:“東海螃蟹西海的蝦,比不上吐魯番葡萄哈密的瓜。”
哈密回王府將漢文化風格——雕樑畫棟與圓頂拱伯孜、月牙等伊斯蘭建
築風格融為一體,是新疆目前建築藝術最獨特的宮廷恢復性建築。它就像一
個華美的魔匣,走近它,就能聞到它古老的氣息。那傳說中的回王,也在歷
史的塵煙中閃現出來。
哈密王權始於公元1697年,終止於1930年,歷經九世。在兩個多世紀的
時間裡,歷代哈密回王都為促進新疆和中原經濟、文化交流及維護祖國統一
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P06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