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義
江忠義
江忠義(1835-1864),晚清湘軍將領。字味根,湖南新寧人,晚清名將江忠源的從弟。累功擢知縣、知府、道員、署貴州巡撫、改授貴州提督,賜號“額爾德木巴圖魯”。
卒依總督例賜恤,贈尚書銜,謚“誠恪”,立功地建專祠。光緒十一年(1885),加贈太子少保。
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圍攻長沙,年僅十八歲的江忠義投軍族兄江忠源的“楚勇”救援長沙,轉戰湖北、江西。咸豐三年(1853),江忠源在廬州戰死,江忠義領其眾。
咸豐五年(1855),跟從提督和春攻打廬州,江忠義率眾為前鋒,攻得勝門,左目中彈,血珠迸出。收復廬州后,擢知縣。
咸豐七年(1857),江忠義返湘,適逢義軍朱洪勝部攻陷東安,江忠義奉命招募兵勇千人,號稱“精捷營”,駐防寶慶、永州之間。不久接到巡撫駱秉章的命令,率軍增援江西劉長佑軍,破太平軍石達開部於太平墟,攻佔臨江,升知府,賞戴花翎。翌年又克崇仁,進軍新城,五戰五捷,北追義軍至福建甘家隘地界,重創義軍,因功加道銜。江西肅清,凱旋而歸。
咸豐九年(1859),石達開西征,入湖南衡州、嘉禾,圍攻永州,欲於永、寶間建立據點,以圖衡陽、長沙。江忠義奉調返湘,解永州圍,擢道員。太平軍自東安進新寧,江忠義聞訊率輕騎馳歸,太平軍半日到縣城。命部將權光璨、徐良塽分駐城外摩訶嶺和東嶺,自己入城督師作戰,挑選敢死隊火攻太平軍營壘,太平軍敗退;欲往武岡,又被權、徐堵截,只得回師東安。不久,太平軍自東安圍攻寶慶,江忠義率部赴援,會合各路清軍解寶慶圍。賜號額爾德木巴圖魯。
咸豐十年(1860),江忠義駐軍綏寧,分軍守新寧,敗太平軍於武岡、東安,加按察使。太平軍由零陵攻道州,江忠義率軍兼程赴援,於寧遠大敗義軍。
咸豐十一年(1861)春,江忠義敗太平軍於全州白芒營、宜章栗源堡等地,遣參將江忠朝扼全州,賊目余成義斬其酋以降,加二品頂戴,擢署貴州巡撫。后石達開部又由廣東進攻湖南,號稱十萬,江忠義率三千人於湖南會同、湖北來鳳等地堵擊,大破義軍,迫其西入四川。
同治二年(1863),江忠義援江西,命道員席寶田部先發,敗太平軍於陶家渡。同年夏,往忠義率軍攻湖口,在文橋、太平關等地與太平軍堵王黃文金部交戰,義軍受創撤走。時安徽南部青陽被太平軍忠王李秀成圍攻,江忠義又率部赴援,解青陽之圍,繼而乘勝攻佔太平、石埭、寧國諸城。
同治三年(1864),江忠義因病返南昌就醫,途中死於吳城,年31歲,依總督例踢恤,贈尚書銜,謚誠恪。光緒十一年(1885),加贈太子少保。
《清史稿》:江忠源諸弟並從治軍,忠義最為傑出,將大用而早沒,時論惜之。
從弟江忠珀,記名提督。同治八年(1868),進剿貴州苗民起義,攻克鎮遠、府衛二城,中炮身亡,謚“武愍”。
《清史稿》記載
江忠義,字味根,湖南新寧人,忠源從弟。咸豐二年,忠源率楚勇援長沙,忠義年十八,從軍,轉戰湖北、江西。忠源殉難廬州,遂分將其軍。五年,從提督和春復廬州,擢知縣。七年,劉長佑援江西,攻臨江不利,時忠義在籍,巡撫駱秉章檄率新練勇千人往助之,至則破石達開於平墟。臨江既克,擢知府,賞花翎。八年,克崇仁,進攻新城,五戰皆捷,加道銜。江西肅清,凱歸。
九年,石達開犯永州,忠義赴援,連戰破之,擢道員。又敗賊新寧摩訶嶺,扼武岡。賊圍寶慶,忠義進援,會諸軍迭戰解圍,賜號額爾德木巴圖魯。十年,駐守綏靖,母病歸。賊遂陷綏寧、城步,圍武岡,忠義聞警,分軍守新寧,自援武岡,破其眾。新寧之賊走踞東安,一戰克之,加按察使銜。又破賊於寧遠四廣橋。十一年春,連破賊於全州白芒營、宜章栗源堡,還軍屯新寧,遣參將江忠朝扼全州,賊目余成義斬其酋以降。加二品頂戴,特擢署貴州巡撫。石達開復自粵竄楚,眾號十萬,忠義以三千人扼會同,大破之。賊糾湖北來鳳賊黨肆擾,擊走之,遂克來鳳。達開走入四川。十二月,丁母憂,請終制,詔允開署缺,仍在湖南剿賊。
同治元年,移師援黔,克天柱,改授貴州提督。調援廣西,克修仁,殪賊渠張高友。皖南賊熾,曾國藩疏調援皖,廣西巡撫劉長佑請留不遣,命署廣西提督。二年,江西、廣東皆調援,先後報可,忠義以廣東兵有餘糧,他將足辦賊;江西餉絀兵單,賊數十萬,萬一不支,東南全局瓦解,乃奏請力援江西。檄道員席寶田率前部先發,會剿陶家渡,自將攻湖口,逼賊營,屢出奇兵抄擊,斷文橋,攻太平關,賊酋黃文金受重創遁去,賜黃馬褂。進援青陽,分三路進戰,破賊壘,圍解,太平、石埭、寧國諸城賊次第出降,詔嘉獎,予優敘。會疾作,返就醫南昌,未至,卒於吳城,年甫三十。優詔悼惜,依總督例賜恤,贈尚書銜,謚誠恪,立功地建專祠。光緒十一年,加贈太子少保。
從弟忠珀,記名提督。同治八年,剿貴州苗,攻克鎮遠、府衛二城,中炮亡,謚武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