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灘鎮
官灘鎮
徠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官灘鎮,原名漁溝鄉,1982年更名官灘鄉,1986年7月撤鄉建鎮。官灘,百年前是一片荒灘,民眾隨意放牧,故稱“官灘”,后興集,稱“官灘集”,鎮亦因此命名。
官灘鎮位於盱眙縣城東北距離12公里。鎮域東南接壤江蘇省三河農場,東北臨洪澤湖,南接盱眙城區,西濱淮河,北毗連洪澤縣老子山鎮。官灘鎮歷史文化悠久,據《盱眙縣誌》記載,楚懷王熊槐客死秦國后,楚亡,其孫熊心在盱眙山區牧羊。項梁抗秦時,為號召天下,於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尋找到熊心,立為王,仍叫楚懷王,在盱眙故治聖人山、甘泉山一帶(現官灘鎮境內)建都。
2019年10月,官灘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1958年為漁溝公社,1981年更名官灘公社,1987年建官灘鎮。1996年,面積121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李庄、漁溝、許嘴、段庄、都管、洪湖、戚窪、韓庄、金圩、王橋、鄭庄、楊崗、劉庄、霍山、周庄、陳庄、侍澗、新橋、沈巷、肖河20個行政村和聖山居委會。2003年,轄聖山1個居委會和古河、新橋、陳庄、李庄、侍澗、漁溝、許嘴、都管、洪湖、霍山、楊崗、王橋、金圩、戚窪、甘泉、三墩16個行政村。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830102:~001121聖山居委會~002122古河居委會~003121新橋居委會~202220陳庄村~203220李庄村~204220侍澗村~205220漁溝村~206220許嘴村~207220都管村~208220洪湖村~209220霍山村~210220楊崗村~211220王橋村~212220金圩村~213220戚窪村~214220甘泉村~215220三墩村
都梁寺
2012年,全鎮按照縣委縣政府“138工作布局”,圍繞“億元項目增5個、財稅增收超4成、利用外資過千萬、工業開票三十億”年度目標,重抓項目,以發展工業經濟為重心,全年實現GDP5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財政總收入1.95元,比上年增長44.0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5億元,比上年增長24.18%;規模以上固投29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列統企業開票27.5億元,比上年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15038元,比上年增長17%。連續第七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突出貢獻獎”,進入“淮安市農村綜合經濟十強鄉鎮”之列。
官灘街景
官灘街景
全鎮有耕地5300公頃,水域2350公頃,灘塗1480公頃,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7.6萬噸,油料總產量1000噸。官灘鎮以農業產業調整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投入204.7萬元,疏浚河道17條23.2公里,整治塘壩35面,清運土方70.5萬立方米,修建農橋4座。創建糧食作物高產萬畝示範片1個,三墩草坊片水稻機插秧經省農委專家現場核產畝產量736公斤。全鎮有50畝以上種植大戶112戶,規模養豬69戶,養豬6萬多頭,養雞大戶235戶,養雞720萬羽,50畝以上水產養殖大戶66戶,農機合作社8個。新增水稻插秧機101台,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80%,農業種植面積3500公頃,糧食總產量6.1萬噸。農業現代化進程監測得98分,為全縣第一。
鎮區地圖
官灘鎮中心小學
甘泉山軼事
花落花開甘泉山,祥瑞環顧白雲間;
煙霞桃紅沐春雨,吟風誦月枕夢還。
甘泉山,海拔60米,位於盱眙縣城北部官灘鎮境內,地處淮河與洪澤湖交匯處,北臨聖人山,西接聖山湖,東與明祖陵隔河相望,南與第一山毗鄰。此山有一口古井,水味甘美,故稱“甘泉”,井旁有“淮南第一泉”碑刻,相傳為宋人題寫。以此,將此山名曰“甘泉山”。兩漢時期,項王城、楚懷王熊心建都於此,現存有遺址。
《盱眙縣誌》在甘泉山條目下記:解放時,此處童山濯濯,破廟一座,兩間草房,供奉佛祖菩薩多尊。民國38年(1949年)8月,泗洪縣王執中離家入該寺,人稱王道人。其女隨來,栽樹植果。1982年,原廟重建大殿、僧房,出家僧4人。
金元時期,沈阮月姑為紀念梁玉紅抗金有功,外出化緣,在甘泉山建成都梁寺(寺前其墓為證)。因戰火紛飛,都梁寺屢遭破壞。1982年,盱眙縣在原址重建,建成佔地4萬平方米、背依甘泉山、三面環淮水、風景秀麗的都梁寺。都梁寺建成后,修心參佛信徒,雲遊四方雅士,雲集甘泉山,念經求佛,觀賞美景。連續多年來,每年四月初八,在都梁寺舉行甘泉廟會,信徒、香客、遊人,絡繹不絕,萬人攢動,香火旺盛,成為佛教勝地、文化名山。
都梁寺
2012年5月18日上午,盱眙隆重舉辦“歸去來盱·甘泉山溫泉區域開發發布會”,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總工程師徐雪球就盱眙地熱資源勘查情況作權威發布:“盱眙甘泉山地熱(溫泉)資源2號地熱井,於2011年10月成功出水,日出水量3615噸,井口出水溫度53℃,是目前江蘇省內日出水量最大的地熱深井。盱眙地熱水溫度高、水量大,富含多種礦物質,屬優質熱礦泉,可用於康生健體、溫泉養生、休閑度假等許多領域,利用價值和開發前景廣闊。縣委、縣政府依託盱眙優越的地域區位、優美的自然資源,將甘泉山溫泉區域規劃為溫泉休閑、樂活莊園、野趣田園、禪修靜養複合型大旅遊產業區。2012年,成立盱眙甘泉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甘泉山旅遊景區。
甘泉山,綠樹成蔭,花果飄香,千古傳頌,留下豐厚的文化遺產和美麗的傳奇故事。
四十八步半不見山。地點在甘泉山以西,約二華里的低洼處,有“四十八步半”長的一段路,當行人走入這段路時,抬眼東望,就看不見山了,當地人們稱之其名。鳳凰窩。相傳,甘泉山腰有一個很大的鳳凰窩,住著上百羽鳳凰,早出晚歸。山裡的老百姓愛鳳如命,從不傷害它。因此,鳳凰生殖繁衍,越來越多,滿山遍野捕捉害蟲,保衛莊稼豐收,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有民謠為證:“甘泉山上風光美,鳳凰窩裡鳳凰飛。鳳凰不落無寶地,落在甘泉山腰裡。”靈雨台。甘泉山最高峰處修築靈雨台一座,每逢乾旱年份,部分農人帶著貢品,抬著龍王像,到靈雨台前求雨,有時巧合下了雨,人們認為很靈驗,稱之為靈雨台。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春遊盱眙城,流連於盱眙秀美山水之間。一日,乘舟淮上,出縣城數里,忽見遠處紅雲朵朵宛如彩霞,便問及地方官員,告之曰,此乃佛教勝地甘泉山。因山上遍植桃樹,桃花盛開,絢麗燦爛,遠望紅雲映山,近觀淮水千帆。朱元璋聞聽此言,龍心大悅,不禁說道:紅雲瑞兆,風水寶地。頃刻,朱元璋想到:儒教聖殿第一山與佛教勝地甘泉山、道教名門老子山相距十里,皆面臨淮河。朱元璋認為,“三山”皆為福地,“三教”皆稱聖地,第一山趨陽為“日”,老子山趨虛為“月”,甘泉山必定為“明”。自己的祖陵建在望“三山”護陵,臨“三教”保陵之中,加之淮水相映,日月同明,瑞雲同輝之寶地,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大明江山千秋萬代。最終將明祖陵定位在萬歲山。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今天的甘泉山,揭開神秘的面紗,煥發瑰麗的容顏,走進盱眙美麗的畫卷。
滿江紅龍蝦產業園
滿江紅龍蝦產業園
龍蝦孵化中心
龍蝦養殖基地
現在,位於甘泉山核心示範區已經種植成活797型楊樹苗9000株。規劃中的園區50000萬株規模的經濟/景觀林網將於四月中旬全面建成。林網工程建成后,將創造5000萬元/10年產值。計劃用五年時間,分四期投資1.8億人民幣,形成基地精養1萬畝,農戶連鎖養殖4萬畝的專業化小龍蝦養殖規模,項目全部建
成投產後可實現產值4.2億元,提供2000個就業崗位。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徠2019年10月,官灘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