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
蘭州大學的二級學院
核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於2006年2月。由原子核物理研究所、中子物理與技術研究所、放射化學與核環境研究所、教育部中子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構成。現設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輻射防護、核技術、核化工五個本科專業,其中,原子核物理、放射化學專業是我國高校最早設立的核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也是我國首批博士點、碩士點專業。是我國培養核科學與技術人才的主要基地。
學院擁有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國家級重點學科;擁有放射化學特殊學科。現有教授11人,副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14人。
經過三年的緊張籌備,於1958年迎來了首批學員。當時,上述專業歸二機部(主管核工業)管理,代號為“505”研究所,行政隸屬蘭州大學,暫定名為“蘭州大學物理研究室”。
1959年江隆基校長到任后,決定正式命名為“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
六十年代初、中期,各校優秀畢業生以及留學前蘇聯的部分歸國人員陸續加盟,南開大學核物理專業搬遷併入,這些措施使學科點的教學與科研力量大大增強。
八十年代,在當時的老教授和科學家的努力下,現物系負責研製的3.3×1012中子/秒強流中子發生器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8年、1999年學校先後將“放射化學”學科、“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學科併入“化學化工學院”和“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原“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撤銷行政編製,更名為“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現代物理系”,簡稱“現物系”。
2006年2月學校為了發揮重點學科和特殊學科優勢正式成立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
核科學與技術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與人類的生存發展密切相關,所有發達國家也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發展核科學與技術。在我國,能源缺口約3億噸標準煤,核能作為能源的主要支柱之一,已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和能源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核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已成為世界急需的人才,我國相關專業的畢業生近年來一直供不應求,供求比一度達到1:10。根據中核工業集團公司、中核建設集團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裝備部人才需求調查,到2020年各核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需求總數將超過15000人。
面對國家發展戰略和全球對核科學與技術人才的迫切需求,作為全國核技術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在不同歷史時期均肩負著國家核科學人才培養的重任。
學院現有在崗教職工125人,其中專任教學科研人員77人,博士后17人,實驗技術人員13人。聘請“蘭州大學萃英講席教授”和兼職教授20餘名,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柴之芳、中國工程院院士夏佳文、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紅衛、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錦等。近五年新增高層次人才5人,外籍教授6人,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獲得者1人,甘肅省拔尖人才1人,甘肅省領軍人才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獲得者3人,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4人,甘肅省師德標兵1人,蘭州大學師德標兵獲得者3人,甘肅省園丁獎獲得者1人、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3人。學院現有本科生687人,研究生27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6人)。
原子核物理
一、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及與核科學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具有將核技術應
王鐵山教授
二、基本培養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走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鬥的志向和責任感,願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
3、熱愛科學事業,養成良好學風,理論聯繫實際,具有艱苦求實,善於合作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4、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養和心理素質,遵紀守法。
(二)業務方面
要貫徹加強基礎,重視應用原則,根據社會需要和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培養原子核物理及核技術人才。
1、較系統地掌握物理學、核物理學基本理論和知識,實驗方法與技能。
2、受到良好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核物理研究工作核技術應用工作所必需的技術基礎和基本技能。
3、較好地掌握數學工具、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培養抽象思維邏輯推理運算與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從事應用工作的初步能力。
4、對核物理的新發展,核技術在理工農醫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及最新技術有所了解。
5、初步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具備較好的聽說能力,熟悉文獻檢索和其它獲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三)體育方面
1、了解體育的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
2、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身心健康。
三、學制與學位
(一)學制:本專業學制四年。
(二)學分:總學分³161。其中必修課104學分,選修課48學分。
(三)學位:完成本專業學業,並符合學校有關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蘭州大學理學學士學位。
四、主要學科
主要學科:物理學
五、主幹課程、特色課程和精品課程
主幹課程:高等數學、普通物理、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量子力學、原子核物理學、原子核物理實驗方法。
精品課程:熱學
特色課程:核電子學、加速器技術、核反應堆原理、核輻防護。
六、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
原子核物理專業總學分162學分,其中必修課150學分,選修課12學分。
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課程類別 | 課程性質 | 學分 | 佔總學分比例% | 學時 | 佔總學時比例% |
公共基礎課 | 必修 | 53 | 64.20 | 1024 | 34.6 |
專業類基礎課 | 必修 | 51 | 972 | 33.4 | |
專業課 | 指選 | 36 | 29.63 | 702 | 24.5 |
任選 | 12 | 216 | 7.5 | ||
課外活動和實踐環節 | 必修 | 10 | 6.17 | ||
合計 | 162 | 100.00 | 2914 | 100.00 |
(一)公共基礎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54 | 1 | |
2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3 | 54 | 3 | |
3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 | 36 | 2 | |
4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6 | 108 | 4、5 | |
5 |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 3 | 54 | 1 | |
6 | 大學英語 | 16 | 288 | 1,2,3,4 | |
7 | 形式與政策 | 1 | 16 | 2、4、6 | |
8 | 體育 | 4 | 144 | 1,2,3,4 | |
9 | 高等數學 | 11 | 198 | 1、2 | 6、5開課 |
10 | 線性代數 | 4 | 72 | 1 | |
學分小計 | 53 | 1024 |
(二)專業基礎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力學 | 4 | 72 | 1 | |
2 | 分子物理學 | 3 | 54 | 2 | |
3 | 電磁學 | 4 | 72 | 2 | |
4 | 光學 | 4 | 72 | 3 | |
5 | 原子物理學 | 4 | 72 | 4 | |
6 | 理論力學 | 3 | 54 | 3 | |
7 | 電動力學 | 4 | 72 | 4 | |
8 | 熱力學統計物理 | 4 | 72 | 5 | |
9 | 量子力學 | 4 | 72 | 5 | |
10 | 數學物理方法 | 4 | 72 | 3 | |
11 | 力熱實驗 | 9 | 180 | 2、3、4 | |
12 | 近物實驗 | 4 | 108 | 5、6 | |
學分小計 | 51 | 972 |
(三)專業指選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電子學基礎 | 4 | 72 | 3 | |
2 | 電子學基礎實驗 | 3 | 54 | 4 | |
3 | 核電子學 | 4 | 72 | 4 | |
4 | 核電子學實驗 | 2 | 36 | 5 | |
5 | 原子核物理學 | 4 | 72 | 6 | |
6 | 核物理學實驗 | 4 | 72 | 7 | |
7 | 核物理實驗方法 | 4 | 72 | 6 | |
8 | 核實驗方法實驗 | 3 | 54 | 6 | |
9 | 劑量防護 | 2 | 54 | 6 | |
10 | 計算物理 | 3 | 72 | 6 | 1為實驗(不記學分) |
11 | 微機原理及應用 | 3 | 72 | 5 | 1為實驗 |
學分小計 | 36 | 702 |
(四)任意選修課本專業學生必須在任意選修課中選修12個學分以上(含12個學分),其中跨學科選修課不少於6學分。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3 | 54 | 5 | |
2 | C語言程序設計 | 3 | 54 | 1 | |
3 | 資料庫原理 | 3 | 54 | 5 | |
4 | 加速器原理 | 3 | 54 | 7 | |
5 | 離子束分析 | 3 | 54 | 6 | |
6 | 電子電力技術及實驗 | 3+2 | 90 | 5、6 | 2學分為實驗 |
7 | 反應堆原理 | 3 | 54 | 7 | |
8 | 機械製圖 | 3 | 54 | 4 | |
9 | 固體物理學 | 4 | 72 | 6 | |
10 | 專業外語 | 2 | 36 | 7 | |
學分小計 | 32 | 558 |
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能夠適應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各個方向發展的基本需要,保障核科學與技術在生命、環境、安全等相關領域的應用的專業人才。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原子核物理、輻射物理、輻射探測、核電子學、核工程原理、核數據獲取與處理、輻射防護、生物學導論、輻射劑量學、輻射生物學環境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方法等。提供高素質科研、設計和管理的專門人才。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能夠適應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各個方向發展的基本需要;同時應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和管理知識,較高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本專業的特點是理工結合。要求學生既有紮實的數理基礎,又接受過系統性的工程訓練;既掌握現代專業技術知識,又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做到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畢業后可適應研究、設計、開發、生產、審管等多方面的工作。
本專業的課程設置面向未來工作需求,並結合最新技術發展動態,其中基礎課包括數學、物理、力學等課程,學時較多,培養學生的數理分析能力;技術基礎課包括電工技術、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計算機軟體技術、計算機硬體技術、工程力學、自動控制等,培養全面的工程技術素質;專業課包括輻射物理、輻射探測、核電子學、核工程原理、核數據獲取與處理、輻射防護、輻射劑量學、環境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方法等,培養高水平的專業能力。整個學習期間還將保持外語和計算機方面課程的連續性,並通過眾多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工程實際的能力。
二、學制、學分及學位
1、學制:四年
2、學分:總學分不少於176學分。其中必修課166學分,選修課10學分,
三、課程結構
1.課程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
作為核科學與技術學科領域的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其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要以系列相關物理理論及環境工程理論為基礎,具有較高的數理要求。因此,本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內容要特彆強調數理基礎和環境工程理論體系。除了要求較高的數理基礎與環境工程基礎外,本專業的實踐性也非常強,因此,要加強實驗課程的教學。
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專業知識涉及面寬,課程體系的建設要以能力教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觀念為指導,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為原則,以適應現代核科技領域研究、國防工業和國防建設及審管部門對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需要。
因此在構建學校的課程體系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加強基礎。由於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需要較深厚的數學、物理理論基礎,因此,特別要強調相關基礎物理理論課程的學習,強調相關高等數學和工程數學的掌握,從根本上加深對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滿足長遠的專業發展的需要。
(2)強調實踐。由於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性強,課程體系設計時應重視實驗、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課外科技活動等教學環節的配置。為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必須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研究與管理。
(3)體現特色。根據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的定位,本專業分成核工、環境、醫學三個方向,在紮實的基礎知識上,按不同方向,以一定的學時,再分別必修及選修專業方向的課程,充分發揮各自特長。
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總學分176學分,其中必修課166學時,選修課10學分。
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課程類別 | 課程性質 | 學分 | 佔總學分比例% | 學時 | 佔總學時比例% |
公共基礎課 | 必修 | 38 | 21.59 | 754 | 20.65 |
專業基礎課 | 必修 | 83 | 47.16 | 1584 | 43.37 |
專業方向課 | 必修 | 35 | 19.89 | 630 | 17.25 |
專業選修課 | 選修 | 10 | 5.68 | 684 | 18.73 |
課外活動和實踐環節 | 必修 | 10 | 5.68 | ||
合計 | 176 | 100 | 3652 | 100 |
(一)公共基礎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54 | 1 | |
2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3 | 54 | 3 | |
3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 | 36 | 2 | |
4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6 | 108 | 4、5 | |
5 |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 3 | 54 | 1 | |
6 | 大學英語 | 16 | 288 | 1,2,3,4 | |
7 | 形式與政策 | 1 | 16 | 2、4、6 | |
8 | 體育 | 4 | 144 | 1,2,3,4 | |
學分小計 | 38 | 754 |
(二)專業基礎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高等數學 | 11 | 198 | 1、2 | 6、5 |
2 | 線性代數 | 4 | 72 | 1 | |
3 | 大學物理 | 8 | 144 | 2、3 | |
4 | 大學物理實驗 | 9 | 216 | 2、3、4 | 3、3、3 |
5 | 機械原理及工程製圖 | 3 | 54 | 4 | |
6 | 微機原理及實驗 | 3 | 72 | 5 | |
7 | 大學化學 | 6 | 108 | 1、2 | |
8 | 大學化學實驗 | 4 | 72 | 1、2 | |
9 | 生物醫學導論 | 4 | 72 | 4 | |
10 | 電子學基礎及實驗 | 4+3 | 126 | 4 | 3為實驗 |
11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3 | 54 | 5 | |
12 | 電動力學 | 4 | 72 | 3 | |
13 | 量子力學 | 4 | 72 | 4 | |
14 | 數學物理方法 | 4 | 72 | 3 | |
15 | 近代物理實驗 | 4 | 72 | 5、6 | 各學期學分相等 |
16 | 電力電子技術及實驗 | 5 | 90 | 5、6 | 3、2(2為實驗) |
專業基礎課小計(136門) | 83 | 1566 |
(三)專業方向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環境工程及環境影響評價 | 4 | 72 | 7 | |
2 | 原子核物理學導論 | 4 | 72 | 6 | |
3 | 輻射防護 | 4 | 72 | 7 | |
輻射防護實驗 | 4 | 72 | |||
4 | 核電子學及實驗 | 6 | 108 | 5 | |
5 | 核物理實驗方法 | 4 | 72 | 6 | |
核探測實驗(核實驗方法實驗) | 3 | 54 | |||
6 | 放射化學基礎及實驗 | 3+3 | 108 | 6、7 | 3學分為實驗 |
專業方向課小計(7門) | 35 | 630 |
(四)專業方向選修課與任意選修課 | |||||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核數據獲取與處理 | 2 | 36 | 6 | |
2 | 專業外語 | 2 | 36 | 7 | |
3 | 加速器原理 | 3 | 54 | 7 | |
4 | 微劑量學基礎 | 3 | 54 | 7 | |
5 | 資料庫原理 | 3 | 54 | 5 | |
6 | 放射生物學 | 2 | 36 | 7 | |
7 | 核燃料循環 | 3 | 54 | 6 | |
8 | 輻射環境監測 | 3 | 54 | 7 | |
9 | C語言及程序設計 | 3 | 54 | 2 | |
10 | 輻射劑量學 | 4 | 72 | 7 | |
11 | 自動控制原理 | 3 | 54 | 5 | |
12 | 核工程導論 | 3 | 54 | 5 | |
13 | 核物理實驗 | 4 | 72 | 7 | |
選修課小計(14門) | 40 | 684 | 選修不少於3門 |
(五)實踐環節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軍事訓練 | 1 | 根據學校規定執行 | ||
2 | 生產勞動 | 1 | 根據學校規定執行 | ||
3 |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 8 | 7、8 | ||
學分小計 | 10 |
放射化學專業
一、培養目標
柴之芳院士
二、學制和學位
(一)學制:共四年。學校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但具有學籍的時間最長不超過八年,累計修業時間不超過六年。
(二)學位:完成本專業學業,並符合學校有關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蘭州大學理學學士學位
三、主要學科
主要學科:應用化學、放射化學
四、主幹課程、特色課程和精品課程
主幹課程:大學基礎化學(無機、有機)、檢測化學、理論化學、高分子導論、化工原理
精品課程(省級):化工原理
六、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
應用化學Ⅱ
放射化學專業總學分158,其中必修課140學分,選修課18學分。
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課程類別 | 課程性質 | 學分 | 佔總學分比例 | 學時 | 佔總學時比例 |
公共基礎課 | 必修 | 58 | 36.7% | 1222 | 34.7% |
專業基礎課 | 必修 | 72 | 45.6% | 1674 | 47.5% |
選修課 | 選修 | 18 | 11.4% | 450 | 12.7% |
課外活動和實踐環節 | 必修 | 10 | 6.3% | 180 | 5.1% |
合計 | 158 | 100% | 3526 | 100% |
(一)公共基礎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54 | 1 | |
2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3 | 54 | 3 | |
3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 | 36 | 2 | |
4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6 | 108 | 4、5 | |
5 |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 3 | 54 | 1 | |
6 | 大學英語 | 16 | 288 | 1,2,3,4 | |
7 | 形式與政策 | 1 | 16 | 2、4、6 | |
8 | 體育 | 4 | 144 | 1,2,3,4 | |
9 | 高等數學 | 8 | 198 | 1、2 | |
10 | 普通物理 | 6 | 108 | 2、3 | |
11 | 普通物理實驗 | 3 | 108 | 3、4 | |
12 | C語言及程序設計 | 3 | 54 | 2 | |
學分小計 | 58 | 1222 |
(二)專業基礎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無機化學 | 6 | 108 | 1、2 | |
2 | 有機化學 | 6 | 108 | 2、3 | |
3 | 分析化學 | 3 | 54 | 4 | |
4 | 結構化學 | 3 | 54 | 6 | |
5 | 儀器分析 | 3 | 54 | 5 | |
6 | 化學信息學(含實習) | 3 | 54 | 5 | |
7 | 放化基礎 | 3 | 54 | 6 | |
8 | 物理化學 | 7 | 126 | 5、6 | |
9 | 環境化學 | 3 | 54 | 5 | |
10 | 核燃料化學 | 2 | 36 | 6 | |
11 | 化工基礎 | 3 | 54 | 6 | |
12 | 核物理導論 | 4 | 72 | 6 | |
13 | 核導論實驗 | 2 | 36 | 7 | |
14 | 分離過程化學 | 3 | 54 | 6 | |
15 | 基礎化學實驗Ⅰ | 11 | 396 | 1、2、3、4 | |
16 | 基礎化學實驗Ⅱ | 7 | 252 | 5、6 | |
17 | 放射化學綜合實驗 | 3 | 108 | 7 | |
學分小計 | 72 | 1674 |
(三)選修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核科學與技術系列前沿講座 | 3 | 54 | 3、4、5 | |
2 | 創新實驗 | 1 | 5、6、7、8 | ||
3 | 配位化學 | 2 | 36 | 5 | |
4 | 放射性藥物化學 | 2 | 36 | 7 | |
5 | 輻射化學 | 2 | 36 | 7 | |
6 | 核環境科學基礎 | 2 | 36 | 7 | |
7 | 電工電子學基礎及實驗 | 4 | 72 | 4 | |
8 | 生物化學 | 2 | 36 | 4 | |
9 | 線性代數 | 4 | 72 | 3 | |
10 | 化工製圖 | 4 | 72 | 4 | |
學分小計 | 26 | 450 |
(四)課外活動和實踐教學環節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軍事訓練 | 1 | 根據學校規定執行 | ||
2 | 生產實習 | 1 | 根據學校規定執行 | ||
3 | 畢業論文 | 8 | 7、8 | ||
學分小計 | 10 |
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創新意識、業務、心理和身體素質。掌握現代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知識面寬廣,受到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初步訓練的核化工與核燃料循環專業專門人才。畢業生適宜繼續攻讀碩士學位;適宜到科研部門和學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適宜到廠礦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部門從事應用開發研究、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大學基礎化學、工程製圖、檢測化學、環境化學、核化學與化工、核燃燒后處理與廢物處置等。
學位
完成本專業學業,並符合學校有關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蘭州大學理學學士學位。
二、主幹課程、特色課程和精品課程
主幹課程:大學基礎化學(無機、有機)、檢測化學、理論化學、放化基礎、化工原理
精品課程(省級):化工原理。
三、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
核化工與核燃料循環
核化工與核燃料循環總學分158,其中必修課146學分,選修課12學分。
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課程類別 | 課程性質 | 學分 | 佔總學分比例 | 學時 | 佔總學時比例 |
公共基礎課 | 必修 | 68 | 43% | 1348 | 41% |
專業基礎課 | 必修 | 68 | 43% | 1530 | 46% |
選修課 | 選修 | 12 | 7.6% | 270 | 8% |
課外活動和實踐環節 | 必修 | 10 | 6.4% | 180 | 5% |
合計 | 158 | 100% | 3328 | 100% |
(一)公共基礎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54 | 1 | |
2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3 | 54 | 3 | |
3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 | 36 | 2 | |
4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6 | 108 | 4、5 | |
5 |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 3 | 54 | 1 | |
6 | 大學英語 | 16 | 288 | 1,2,3,4 | |
7 | 形式與政策 | 1 | 16 | 2、4、6 | |
8 | 體育 | 4 | 144 | 1,2,3,4 | |
9 | 高等數學 | 11 | 198 | 1、2 | |
10 | 線性代數 | 4 | 72 | 3 | |
11 | 概率統計 | 3 | 54 | 4 | |
12 | 普通物理 | 6 | 108 | 2、3 | |
13 | 普通物理實驗 | 3 | 108 | 3、4 | |
14 | C語言及程序設計 | 3 | 54 | 2 | |
學分小計 | 68 | 1348 |
(二)專業基礎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無機化學 | 4 | 72 | 1 | |
2 | 有機化學 | 5 | 90 | 2 | |
3 | 分析化學 | 4 | 72 | 3 | |
4 | 物理化學 | 5 | 90 | 4 | |
5 | 電子電工學基礎及實驗 | 4 | 72 | 4 | |
6 | 化工原理 | 4 | 72 | 5 | |
7 | 化學信息學(含實習) | 3 | 54 | 5 | |
8 | 化學反應工程 | 3 | 54 | 6 | |
9 | 放化基礎 | 3 | 54 | 6 | |
10 | 化工實驗 | 3 | 108 | 5 | |
11 | 化工製圖 | 4 | 72 | 4 | |
12 | 核物理導論 | 4 | 72 | 6 | |
13 | 核導論實驗 | 2 | 36 | 7 | |
14 | 3 | 54 | 6 | ||
15 | 核工程概論 | 2 | 36 | 7 | |
16 | 基礎化學實驗Ⅰ | 8 | 270 | 1、2、3、4 | |
17 | 基礎化學實驗Ⅱ | 4 | 144 | 5、6 | |
18 | 核化工實驗 | 3 | 108 | 7 | |
學分小計 | 68 | 1530 |
(三)選修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核科學與技術前沿系列講座 | 3 | 54 | 3、4、5 | |
2 | 創新實驗 | 1 | 5、6、7、8 | ||
3 | 核環境科學基礎 | 2 | 36 | 7 | |
4 | 分離過程化學 | 3 | 54 | 6 | |
5 | 環境化學 | 3 | 54 | 5 | |
6 | 精細化工 | 2 | 36 | 7 | |
13 | 輻射化工 | 2 | 36 | 7 | |
學分小計 | 16 | 270 |
(四)課外活動和實踐教學環節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軍事訓練 | 1 | 根據學校規定執行 | ||
2 | 生產實習 | 1 | 根據學校規定執行 | ||
3 | 畢業論文 | 8 | 7、8 | ||
學分小計 | 10 |
核技術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防核科技工業發展需要的,能在核技術及相關專業領域從事研究、設計、生產、應用和管理等的專門人才。本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有良好的數理基礎、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能夠適應核技術各個方向發展的基本需要;同時應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和管理知識,較高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二、學制、學分及學位
(一)學制、學分:本專業學制四年,總學分163學分。
(二)學位:完成本專業學業,並符合學校有關學位授予規定者,授予蘭州大學工學學士學位。
三、核技術專業教學學時安排
核技術專業總學分156學分,必修課146學分,選修課10學分。
課程結構與學時學分分配總表
課程類別 | 課程性質 | 學分 | 佔總學分比例% | 學時 | 佔總學時比例% |
公共基礎課 | 必修 | 38 | 24.36 | 754 | 24.23 |
自然基礎課 | 必修 | 39 | 25 | 792 | 25.45 |
工程基礎課 | 必修 | 18 | 11.54 | 342 | 10.99 |
專業基礎課 | 必修 | 39 | 25 | 702 | 22.56 |
專業選修課 | 選修 | 10 | 6.41 | 522 | 16.77 |
課外活動和實踐環節 | 必修 | 12 | 7.69 | ||
合計 | 156 | 100 | 3112 | 100 |
(一)公共基礎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54 | 1 | |
2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3 | 54 | 4 | |
3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 | 36 | 3 | |
4 |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 6 | 108 | 5、6 | |
5 | 大學信息技術基礎 | 3 | 54 | 1 | |
6 | 大學英語 | 16 | 288 | 1,2,3,4 | |
7 | 形式與政策 | 1 | 16 | 2、4、6 | |
8 | 體育 | 4 | 144 | 1,2,3,4 | |
學分小計 | 38 | 754 |
(二)、自然科學基礎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高等數學 | 11 | 198 | 1、2 | |
2 | 線性代數 | 4 | 72 | 1 | |
3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3 | 54 | 3 | |
4 | 大學物理 | 5+4 | 162 | 1、2 | |
5 | 大學物理實驗 | 8 | 216 | 2、3、4 | 4,4,4學時開課 |
6 | 近物實驗 | 4 | 72 | 5、6 | 4,4學時開課 |
學分小計 | 39 | 774 |
(三)工程基礎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微機原理及實驗 | 3 | 72 | 5 | |
2 | 電子學基礎及實驗 | 7 | 126 | 4 | |
3 | 電力電子技術及實驗 | 5 | 90 | 5、6 | 3、2開課 |
4 | 機械原理及工程製圖 | 3 | 54 | 4 | |
學分小計 | 18 | 342 |
(四)專業基礎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原子核物理 | 4 | 72 | 6 | |
3 | 數學物理方法 | 4 | 72 | 3 | |
4 | 電動力學 | 4 | 72 | 3 | |
5 | 量子力學 | 4 | 72 | 4 | |
6 | 核物理實驗方法 | 4 | 72 | 6 | |
7 | 核探測實驗(核實驗方法實驗) | 3 | 54 | 6 | |
8 | 核電子學 | 4 | 72 | 5 | |
9 | 核電子學實驗 | 2 | 36 | 5 | |
10 | 核數據獲取與處理 | 3 | 54 | 6 | |
11 | 核技術應用實驗 | 4 | 72 | 7 | |
12 | 輻射防護 | 3 | 54 | 7 | |
學分小計 | 39 | 702 |
(五)專業選修課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計算物理 | 4 | 72 | 6 | |
2 | 核分析方法 | 3 | 54 | 7 | |
3 | C語言及程序設計 | 3 | 54 | 2 | |
4 | 反應堆原理 | 3 | 54 | 7 | |
5 | 影像學 | 3 | 54 | 7 | |
6 | 加速器原理 | 3 | 54 | 7 | |
7 | 資料庫原理 | 3 | 54 | 5 | |
8 | 輻射測量與儀器 | 3 | 54 | 7 | |
9 | 核物理實驗 | 4 | 72 | 7 | |
學分小計 | 29 | 522 |
(六)實踐環節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學期 | 備註 |
1 | 軍事訓練 | 1 | 根據學校規定執行 | ||
2 | 生產勞動 | 1 | 根據學校規定執行 | ||
3 | 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 | 8 | 7、8 | ||
4 | 金工實習 | 2 | 36 | 3 | |
學分小計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