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德

唐朝宰相代表作《請建皇嗣疏》

李昭德(?-697年4月27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宰相,刑部尚書李乾祐之子。

李昭德出身隴西李氏丹陽房,為人精明幹練。武周建立后,授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宰相。

延載元年(694年),李昭德升任檢校內史。同年九月李昭德被貶為南賓縣尉。

697年六月被處斬,唐中宗復辟后,追贈左御史大夫,累贈司空。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昭德年輕時以明經入仕,累遷至御史中丞。他精明幹練,有其父李乾祐的風範。永昌元年(689年),李昭德因事獲罪,被貶為振州陵水縣(在今海南)縣尉,后被調回朝中,擔任夏官侍郎。

升任宰相

《唐代歷史故事》連環畫,李昭德杖斃王慶之
《唐代歷史故事》連環畫,李昭德杖斃王慶之
天授二年(691年),洛陽百姓王慶之糾集數百民眾,多次詣闕上表,請求武則天冊立魏王武承嗣為皇太子。李昭德奉命詰責王慶之,竟然將其當場杖斃。他對武則天道:“自古沒有侄子為天子,而為姑母立廟的。天皇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兒子,陛下應將皇位傳於子孫,以為萬代之計。陛下的天下來自於天皇,若立武承嗣為太子,恐怕以後天皇不能享受血食。”武則天深以為然。
長壽元年(692年),李昭德負責營建神都洛陽,籌劃創建文昌台以及定鼎、上東諸門。當時,武承嗣擔任文昌左相。李昭德進諫道:“武承嗣已然封王,不宜再任宰相。自古帝王,父子之間,猶相篡奪權力,何況姑侄?”是年七月,武則天將武承嗣罷為太子少保(虛銜),並任命李昭德為宰相,拜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延載元年(694年),李昭德升任檢校內史,並以行軍長史之職隨薛懷義征討東突厥。不久便因突厥退軍,班師而回。

遭劾被貶

武則天執政時期,施行酷吏政治。來俊臣、侯思止等酷吏在朝中橫行無忌,大肆陷害忠良,以致百官畏懼。李昭德多次當廷參奏酷吏枉法,大挫酷吏氣焰。當時,李昭德倚恃皇帝信任,獨攬朝政,經常意氣用事。豆盧欽望、韋巨源、杜景儉、蘇味道、陸元方雖同為宰相,但都依附李昭德,不敢糾正他的過失。
李昭德的跋扈行為也引起很多朝臣的不滿。魯王府功曹參軍丘愔上疏彈劾道:“長壽年以後,陛下委任李昭德,讓他參與機密,決策朝政。一些有利於國家的事,他事先不參與商議,待到已批示將要推行時,才另提出不同意見,顯露出獨斷獨行,以此表現自己。天下重任不可輕易委託於人,應該防微杜漸。如果大權旁落,再要收回就困難了。”
後來,長上果毅鄧注寫了一篇《碩論》,詳細述說李昭德專權的事實。鳳閣舍人逄弘敏立即將此文上奏皇帝。武則天因此對李昭德起了憎惡之心,對宰相姚璹道:“如果事情真的像群臣所彈劾的那樣,李昭德實在是有負於國家。”是年(694年)九月,李昭德被貶為南賓縣(治今廣西靈山西南)縣尉。豆盧欽望等五位宰相也受到牽連,全部被貶為州刺史。

斬於鬧市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李昭德被召任為監察御史,結果又遭到來俊臣的陷害,被誣告謀反。秋官侍郎皇甫文備(一作皇甫丈備)曾受到李昭德的羞辱,也與來俊臣一同誣陷李昭德。武則天遂將李昭德下獄。來俊臣隨後不久也被告發下獄。是年六月丁卯,李昭德與來俊臣被一同斬於洛陽鬧市。
神龍二年(706年),唐中宗追贈李昭德為左御史大夫。
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又追贈李昭德為司空。

個人作品


《全唐文》收錄有李昭德的奏疏一篇:《請建皇嗣疏》。

家族成員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李昭德出身於隴西李氏丹陽房,與初唐名將李靖同出一支。
隴西李氏(丹陽房)世系表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
李崇義(周殷州刺史)李詮(隋趙郡太守)李端李修志李元慎(洺州刺史)
李修行(汝州刺史)
李靖(太宗朝宰相)李德謇(太府少卿)
李德獎
李客師(幽州都督)李嘉(隰川縣令)李守節(光化縣令)
李思孝(夏州都督)
李大志(右金吾將軍)李令哲(會州刺史)
李令問(殿中監)
李正明(右衛將軍)李志覽
李偉節(隋司隸刺史)李乾佑(刑部尚書)李昭德李元紘 
李余福(監察御史)
參考資料來源:

軼事典故


余石盡反

武則天喜好祥瑞,便常有人藉此獻媚。曾有百姓在洛水中,撈出一塊帶有幾個紅點的白石,便到宮前請求獻給皇帝,稱:“此石赤心(指忠心),所以來進。”李昭德怒叱道:“此石赤心,難道洛水中其他石頭全都要造反不成?”左右皆失笑不已。

分君之憂

武承嗣常在武則天面前詆毀李昭德。武則天卻道:“自從我任用李昭德為宰相,常能睡得安穩。他能為我分憂,不是你所能比的。”

抑制酷吏

《唐代歷史故事》連環畫,李昭德杖斃侯思止
《唐代歷史故事》連環畫,李昭德杖斃侯思止
來俊臣曾拋棄髮妻,強娶太原士族王慶詵之女。侯思止也想娶趙郡李氏的李自挹之女為妻,並奏請皇帝批准。太原王氏、趙郡李氏乃是傳承數百年的名門世族,而來俊臣、侯思止則出身無賴,門戶極不相對。武則天命政事堂商議。李昭德撫掌大笑,對眾宰相道:“真是太可笑了,昔年來俊臣強娶太原王氏女,已讓國家蒙羞。今日侯思止這個奴才還想讓國家再次蒙羞嗎!”最終,武則天駁回了侯思止的請求。
後來,侯思止違反禁令,私下積蓄錦緞,結果遭到告發。李昭德負責審查,藉機將侯思止亂棍打死在朝堂之上。

軍中被毆

據《資治通鑒》記載,薛懷義征討東突厥時,曾因軍議與長史李昭德發生矛盾。他竟然不顧李昭德的宰相身份,揮拳便打。李昭德惶懼之下,請罪不已。

辱罵同僚

李昭德曾與宰相婁師德一同上朝。婁師德身體肥胖,行走緩慢,即使李昭德多次停下等待,仍是趕不上來。李昭德脾氣暴躁,不禁生氣地罵道:“你這個急死人的鄉巴佬。”但婁師德對此並未動怒,笑道:“師德不是鄉巴佬,誰是鄉巴佬。”

一悲一喜

李昭德與來俊臣被殺時,天降大雨,時人都痛惜李昭德,而對來俊臣之死拍手稱快,道:“今日大雨,真是一悲一喜。”

史書記載


《舊唐書·卷八十七·列傳第三十七》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七·列傳第四十二》
《資治通鑒·卷二百四·唐紀二十》
《資治通鑒·卷二百五·唐紀二十一》
《資治通鑒·卷二百六·唐紀二十二》

人物評價


丘愔:其幹濟小才,不堪軍國大用。直以性好凌轢,氣負剛強,盲聾下人,芻狗同列,刻薄慶賞,矯枉憲章,國家所賴者微,所妨者大。天下杜口,莫敢一言,聲威翕赫,日已熾盛。……臣觀其膽,乃大於身,鼻息所沖,上拂雲漢。近者新陷來、張兩族,兼挫侯、王二仇,鋒銳理不可當,方寸良難窺測。(《陳李昭德罪狀疏》)
李顯:故李昭德勤恪在公,強直自達。立朝正色,不吐剛以茹柔;當軸勵詞,必抗情以歷詆。墉隍府寺,樹勣良多,變更規模,歿而不朽。道淪福善,業虧嫉惡,名級不追,風流將沫。式旌壞樹,光被幽明。(《贈李昭德左御史大夫制》)
張鷟:李昭德志大而器小,氣高而智薄,假權制物,扼險凌人,剛愎有餘,而恭寬不足,非謀身之道也。
劉昫:昭德強幹為臣,機巧蒞事,凡所制置,動有規模。武承嗣方持左相權,將立為皇太子,尋更所任,復寢其謀,咸由昭德之言,能拒則天之旨。又觀其誅侯思止,法王慶之,挫來俊臣,致朋黨漸衰,諛佞稍退。又則天謂承嗣曰:"我任昭德,每獲高卧,代我勞苦,非汝所及也。"此則強幹機巧之驗焉。公忠之道,亦在其中矣。不然,則何以致是哉!若使昭德用謙御下,以柔守剛,不恃專權,常能寡過,則復皇嗣而非晚,保臣節而必終。蓋由道乏弘持,器難苞貯,純剛是失,卷智不全。所以丘愔抗陳,鄧注深論,瓦解而固難收拾,風摧而豈易扶持。自取誅夷,人誰怨懟?
宋祁:昭德、頊進不以道,君子恥之。雖然,一情區區,抑武興唐,其助有端,則賢炎遠矣。
黃震:李昭德搒殺侯思止,與笞殺王慶之,皆發於一念忠憤,其事之難,其功之大,視漢申屠嘉百倍。
郭子章:洛水獻石,永昌受圖,垂拱長壽之間,唐已周矣。而廬陵相邸,不即殞絕如線者,則李昭德、狄仁傑之力也。世皆知狄而不知李也,則李之居功禔身,不如狄也,乃其忠則足尚矣,其遇則足悲矣。……廬陵之所以復明辟者狄也,而相王之所以安皇嗣者李也,其功埒如也。……李之所以居功禔身者,愧於梁公多矣。夫田舍之稱,加之師德,士大夫惡得無忌;王慶之之撲,引示朝士,諸武惡得無怒;丘愔乘隙攻之,至謂“昭德之膽,乃大於身,鼻息所沖,上拂雲漢”,武曌惡得無疑。東市之誅,李固有以自召之矣。
計大受:諸武薰炙,酷吏縱橫,而朝多依阿取容之際卓哉。李昭德能諫於太后,奪武承嗣之文昌左相,且笞殺王慶之,以寢其覬覦皇太子之謀,因進侄為天子不為姑立廟之說,中宗之得入為太子,而唐不終為周,功出狄仁傑先。
王鳴盛:昭德以才結知於武后,因以沮止,立武承嗣為太子事,忠謀與狄仁傑無異,挫抑酷吏,平反冤獄,真仁人君子之用心也。綜計昭德生平,但有純忠,為俊臣誣告冤死,此有何罪,乃與俊臣同書以罪伏誅乎!二人一枉死,一伏罪,千載而下,自是顯然別白。即今讀者展卷之下,孰不一痛之一快之乎?

藝術形象


電視劇《無字碑歌》中的李昭德
電視劇《無字碑歌》中的李昭德
2003年《護國良相狄仁傑》,廖京生飾演李昭德。
2004年《無字碑歌》,周毅華飾演李昭德。